究竟,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Part Two

2020-12-06 長腿叔叔家的蘑菇少年

上回說到,數學家和科學家開始了皇城PK,第一回合科學派沒佔到什麼便宜,此時英國的一個重磅人物出場了,他就是牛頓。牛頓,曠世奇才,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神學家、鍊金術士、小心眼兒、世界末日預測者。算出了世界末日的時間是2060年,別怕,2012我們都過了,反正離2060還有幾十年嘛。

牛頓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力學,發現了萬有引力,這簡直是狂拽炫酷吊炸天。牛頓的力學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首先大大縮小了神學的地盤,其次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既然世間萬物都臣服於運動規律,那麼人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是不是我們頭腦中思想意識也是物質運動的結果?用物理學去解釋包括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世界,這種觀點就叫做「機械論」。

機械論的急先鋒叫做霍布斯,他抨擊斯賓諾莎的結論沒什麼意義,推理出來的不過是一對定義罷了。

機械論也就是機械唯物主義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大家每天都和物質打交道,同時還有日益強大的科學做後盾。但是也有弱點,假如一個人掛了,他的身體失去了生理功能,他的意志思想不存在了,我們怎麼證明呢,你無法反駁吧,萬一他的意識真去見上帝了呢?

還有個反駁,物質不依賴於意識存在,但是沒有意識的時候又怎麼知道那些物質是存在的呢?

之後又出現了決定論,決定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世界萬物都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那麼每一個事件之間必然要遵循嚴格的因果律。

舉個例子,下個中500萬的其實已經決定好了,一切都是計算好了的,聽上去還不錯啊,還能預見未來,多好。但是可怕的地方在於假如一切都決定好了,那麼我什麼還要努力奮鬥?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但在當時打敗機械論和決定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有科學的後盾,大家都很崇拜科學啊。

挑戰機械論和決定論,乃至於挑戰整個科體系的人出場了。他叫休謨,12歲就進入愛丁堡大學,念到一半就不念了,niubility!

23歲就完成了名著《人性論》,但是無人問津,休謨很沮喪,事實上不是他水平太差,而是他太超前了。此後他將書中的文章改成更淺顯的作品,才獲得了成功。

休謨就想啊,你們經驗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吵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都是聰明人,這說不過去啊!休謨認為是因為雙方的討論的問題超過了人的經驗範圍。。「經驗從哪來的」這個問題我們根據經驗回答不出來,所以,只能老老實實說不知道。

所以在休謨這裡,經驗就是人的感覺印象,我感覺到了什麼就是什麼,至於感覺從哪來的,我不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沒關係啊,我們能得到的經驗就是眼前的生活,在沒有證據證明眼前的生活就是幻覺之前,我們沒有必要無限的懷疑世界。

他找到兩類知識是可信的:

一是不依賴於經驗的知識,比如幾何

二是我們感受的經驗,摸到什麼,看到什麼

休謨要親自辦掉科學,研究科學的最重要的是因果律。

因果律是什麼呢?在經驗世界裡,我們可以把因果律說成:「如果A事件發生了,那麼B事件一定會發生。」更嚴格的說法是:

一、A事件發生在前,B事件發生在後

二、這個關係是必然的

第一個我們都能感覺到,但是第二個必然的關係我們能感覺到麼,不能!我們過去無數次看到了他們聯繫在一起,所以想當然的認為兩件事必然有聯繫,也一定會發生

比如你之前無數次看到蘋果落在了地上,你也不能保證下次還落到了地上,別人就說你這不是抬槓麼?

休謨尖銳的指出這種想法是錯的,科學證明了地球有引力,所以蘋果脫離樹枝和蘋果落地之間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牛頓必須先認為蘋果落地存在原因,才可能去研究這個原因。換句話說,「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揭示物體運動因果律的,自然不能用「萬有引力定律」去證明存在因果律,這就成了循環論證了。

看到這,不僅我被弄暈了,那些哲學家也崩潰了,這誰說的都好像有點道理啊!

休謨這麼一鬧,把一切都毀了!哲學家承認休謨的結論在邏輯上什麼沒啥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有點荒謬,難道哲學也是荒謬的?

就在這時,一個新面孔出現了,此人微微一笑:在下康德,請指教!

接下來就是德國時代了,包括康德,以及後面的黑格爾、謝林、費爾巴哈、叔本華、尼採、馬克思、海德格爾、胡塞爾,還有對哲學影響頗大的愛因斯坦、海森堡,這個超豪華陣容全部都是德國人或者半個德國人。

康德是宅男的祖師爺,一輩子只離開過家鄉兩次,但是所有的宅男也比不上他。康德不像之前的許多天才,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五六十歲才寫出了重要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認為,過去的哲學家都認為我們的認識要符合客觀世界,但是搞了半天沒啥結果,我們應該把主客觀世界關係倒過來。

只怕是瘋了吧,我們就當他是個科幻家好了,他設計的世界是這個樣子的。

在這個世界裡,人類是一種非常可憐的生物,人類永遠無法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人類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都是通過人類心靈中某個特殊的機關加工處理過的。

這個負責加工的機關,我們起個名字叫做「先天認識形式」。

世界的真面目,起個名字叫「物自體」(也譯作「自在之物」)。

人類感覺到的世界,也就是「物自體」經過「先天認識形式」加工後得到的東西,我們叫作「表象」。

就比如我們用有色眼鏡看到了世界,但世界的真實面貌我們是看不到的。所以在康德這裡,類的心靈會對客觀世界進行加工,所以他屬於唯心主義。以前以為唯心主義就是想什麼就來什麼,但其實不是這樣!

但這個物自體也有諸多問題,既然物自體是不可知的,那他怎麼又對物自體知道這麼多,知道它是存在的,還知道它是表象的原因呢?

這時,黑格爾來了,從笛卡爾到康德,討論這點屁事多少年都過去了,都還沒整明白。是不是整個哲學思路出了問題?

黑格爾認為這些哲學家都覺得世界存在一個叫真理的東西。

但世界是變化的啊,那麼還有真理麼?真理是什麼呢?

世界變化不新奇,但是黑格爾的關鍵之處在於世界變化不是無序的,而是有方向的,因為一個又一個新的理論代替舊的理論要符合一定的原則。

它就是辯證法:只要有理論肯定有反對的,相互衝突就會產生一個更高級新的理論,如此反覆無窮無盡也。

他認為自己的哲學是一切哲學的終結,哲學到他這裡到頭了。很囂張,也不怪後來的哲學家看他不順眼了。

黑格爾的偉大之處在於搞出來一個最完善最龐大的形上學的世界,比康德搞的還要好,所以生前就獲得了巨大的聲望

但此時有個人對他破口大罵,說他是江湖大騙子。大家好氣啊這人到底誰啊,結果一打聽這人沒啥背景也沒正經工作,還到處閒晃。原來是個叫叔本華的富二代,叔本華是康德繼承者,我們來看他的觀點,他認為物自體是可以了解的,而且萬物的物自體是統一的,叫做生命意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生命意志是邪惡的,人會不斷產生各種各樣的欲望,所以會很痛苦,也就是形上學的悲觀主義。

就好比儒家的,人之初,性本惡一個意思。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叔本華認為,我們可以提高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然後還要禁慾,還可以欣賞藝術。這和佛家學說有點像了啊!

叔本華出名主要是靠他的悲觀主義,因為之前大家都堅持著理性不放,然而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非理性的生命意志。雖然他的悲觀主義有點道理,但不是這個世界的終極解釋。

瞧,這時來了個叫尼採的傢伙,是叔本華的粉絲,上戰場遇到困還大喊:叔本華,救救我!

毫無疑問,在哲學上,他站叔本華這邊的。

尼採這一生過得並不順,他的著作也不出名,還染上了梅毒,在他45的時候,他瘋了。搞笑的是,他瘋了以後,財務和榮譽接踵而來,人們像對待聖人一樣崇拜他。

尼採講的是權力意志,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更強壯,更富創造力的欲望。對於弱者來說權力意志就是爭取自由。對於強者,則表現為特立獨行、勇於犧牲、勇於徵服、善於創造以及追求權力。

他和叔本華一樣,認為世界是悲觀的,但是解決方法不同,不應該像叔本華那樣避免痛苦,而是應該承認痛苦,迎戰痛苦。

尼採還有個有趣的永恆輪迴說。意思是假如我們這個世界中的各個元素都是有限的,假如時間是無限的,那麼有限元素能夠組合出的世界肯定也是有限的。我們此時此刻體驗到的一切東西,未來還會體驗無數遍。

黑格爾是形上學最後的高峰,此後再也沒有哲學家能搞出獨當一面的形上學來。那麼信奉理性,邏輯的哲學家們將要展開反擊了。

此時,科學又進步了:

一是物理學進一步強大

二是進化論的發現

三是心理學的發展

許多神秘的心理活動如今有了清晰地認識和規律,人們對科學越來越自信了。

科學的發展對哲學有兩大影響。

首先:宗教完全被打趴下了

其次:隨著科學的觸角越來越廣,機械論和決定論必然重新抬頭。但這兩種理論又太簡單了,把人類自由意志給消滅了,這是哲學家不能接受的。

這就出現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我們課本上都把它當做真理來學了,我現在想想要是按照辯證法,以後就會出現高級的新的理論了,辯證唯物主義就不適用了啊!

馬克思認為哲學不能只用來解釋世界,還應該指導我們如何去改變世界,決定歷史的是物質,是生產力。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這個說得通,但是也有經不住抬槓的地方。比如如何證明物質能夠脫離意識存在,又如何證明我們所經驗到的是不是幻覺呢。

從黑格爾後的一百年,西方發生了巨大變化,統治者由國王變成了議會,生產力從農名變成了工人,科學蒸蒸日上,進入了工業時代。當然我們中國還是老樣子!

哲學家們就害臊了啊,想當初我們哲學可是科學的科學,你看科學,一個個新理論代替就理論,我們哲學呢幾千年過去了,連一些基礎的問題都沒解決,好意思嗎你?

所以哪裡出問題了呢?肯定是哲學的研究方法出了問題!

邏輯實證主義就是一個試圖改進哲學研究方法的流派,他們認為哲學必須採用和科學一樣嚴謹的研究方法,立足於經驗,不容許一點兒獨斷論,邏輯實證主義大家不知道,但是要說到羅素,大家肯定知道。

我們來聊下他的八卦,那就是他的感情史

22歲和老婆A結婚

28歲喜歡上自己的師娘

39歲又喜歡上了朋友的老婆,情人B

42歲搞上了女大學生,情人C,後來還讓情人C和情人B住在一起,後來C回到美國了,得了精神病

43歲又搞上了詩人朋友的老婆,情人D,結果厭煩人家了,害人家也得了精神病

44歲認識了一個已婚女演員,情人E

50歲,把一個小他22歲的劍橋老師搞懷了孕,並結婚了,老婆F,老婆F後來也出軌了一個雙性戀,還生了雙性戀的孩子,竟然姓羅素,後來老婆F又迷上了這個雙性戀的籤情人

50多歲時還追求過20多歲的女孩

58歲的時候又和牛津的本科生結婚,老婆G,然後又雙雙出軌

80歲的時候又結婚,老婆H,這次婚姻終於維持到了他去世

段正淳也沒有這麼風流吧!

好了,我們回到邏輯實證主義,既然真理需要多個人檢驗,那麼這些人對真理的理解是相同的,人類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真理都訴諸於語言。真理的全部表現形式就是語言,而且這語言需要儘量嚴謹。

他們把沒有意義的、不可證實的問題都去除,到最後發現,只留下「這朵花是紅色的」之類描述經驗的問題,大部分哲學問題,要麼違反了邏輯規則,要麼沒法證明。邏輯實證主義的另一位學者維根斯坦認為,哲學其實是一件很主觀的事,哲學不可能成為嚴謹的學科,不可能嚴謹的描述這個世界,它只能描述這個世界。

邏輯實證主義的失敗讓哲學家嚇了一跳,哎呀心好塞啊,我們該怎麼辦呢?

同時期還出現了實用主義,實用主義覺得哲學也要像科學一樣,不能說空話,不在討論空泛的問題,而是重視哲學的實用性,實用的效果好的就是真理。

但實用主義毛病大大的,羅素就反駁說,聖誕老人存在比不存在好,這麼說,聖誕老人就是真實存在的咯?

大家又懵逼了,哲學家像科學求助,兄弟,拉我一把!科學嫣然一笑,不好意思,我是來打擊你的,它又把科學踹回溝底去了。

這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

且不說他3歲指出父親帳本的錯誤,不說他22歲獲得博士學位,也不說他25歲當選院士,更不說他精通六七種語言。

只說他19歲的時候就想出了正17邊形的尺規畫法,這方法在他之前,所有的大數學家,包括牛頓在內都沒有畫出來。

他就是數學小王子高斯,咱學過高數人的自然知道。高斯是非歐幾何的開山鼻祖,生前害怕社會壓力一直沒有發表,死後人們才在他的書信和筆記中知道他的發現。

為啥呢?你能想像兩條平行線相交的情況嗎?直到最後相對論的發現,非歐幾何才被學術界普遍接受。

相對論的發現推翻了牛頓時代,愛因斯坦的時代來了。相對論還有一個衍生的結論:我們隊整個宇宙的認識有很大局限。

然而量子力學說出現,人們對量子的認識上存在了不可逾越的限制,人類無法準確的認識量子。這意味著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又被限制了。

我們認為,原來科學也只是一個描述世界的工具,並沒有一本真理手冊。

那麼我巫師也認為我的巫術也是描述世界的工具行不行?

不不,雖然我們不能把科學當做衡量一切的理論的標準。但我們可以仍然有其他的理論:一是經驗主義,二是實用主義。

比如你說你的巫術有用,那麼你就當眾表演出來,一百次就得一百次成功,實驗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我們回到現代哲學上來,現代哲學已經沒有像黑格爾那樣一統天下的學說了。

所以,哲學的結論是啥呢?我們只能說,當前的哲學家們大多認為形上學是走不通的,靠純理性也回答不了問題。

這這這,搞了半天,我還以為像許多書一樣,前面BB一堆,然後來個總結!

不好意思,還真沒有!

那麼,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嘗試相信一些結論,在世界觀裡,把世界分為了三種:客觀經驗世界、主觀經驗世界和非經驗世界。

世界觀客觀經驗世界主觀經驗世界非經驗世界舉例星球運動規律聽一首歌的感受形上學對於可以經驗的世界,我們可以堅持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

對於非經驗世界,我們可以去堅持懷疑論。

這本書讀下來很有意思,當然對於有些理論還是很懵逼,不能消化。

所以對文章進行了一下整理,以便加深認識。

好了,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上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一般問這個問題,問的不是物質上的我,肯定問的是精神上的我,物質上的我們最後肯定都化作塵埃。那麼精神上的我呢?

我傾向於成為一個更好的我!

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我,可以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賺多多的錢,畢竟買買買使我快樂!因為物質會影響精神啊,哈哈!

精神上的我,多讀書,多思考,拋棄偏見,控制欲望,提高審美觀點,放寬眼界,不斷的完成進化!

對於哲學上的東西我傾向於實用主義,有用的有好處的我就用,沒有用的我就拋棄掉,豈不美哉,對於聖誕老人這種情況我們又可以用經驗主義來判斷他是不存在的,遇到挫折時我們又可以用二元論的強大精神力量,碰見不惑的事情是又可以向科學請教,所以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怎麼開心怎麼玩。

瞧,我這又陷入了瞎扯論了!

相關焦點

  • 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10)——主宰一切的拉普拉斯妖真的存在嗎
    拉普拉斯設想:「如果把宇宙現在的狀態當成過去的果,未來的因,如果妖怪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自然構成的物件的位置」,「這隻妖怪還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宇宙裡最大的物體到最小的粒子的運動都會包含在一條簡單公式中,萬事萬物現在是什麼狀態,未來會發生什麼,它都一清二楚。」
  • 我的人生遊戲《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怪物攻略
    本篇為《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怪物的打法攻略。(總結自《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哲學好討厭蘇格拉底的人生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喜歡問別人問題,然後被判死刑了。雖然死的悲壯,但容易被忽略的是他是被500人的陪審團審批死刑的。
  • A tale of two fathers 我的兩位父親
    He accepted us as his children and went on to nurture, counsel and play a major part in the raising of my sister and me. He was the humor in an otherwise dry existence.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那麼,什麼是哲學?叔本華說:「對一個人而言,假若他看見的眾人和萬物,都不曾時時看上去僅僅是幻象或幻影的話,他就不會是一個擁有哲學才能的人。」 可見,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眼見為虛的基礎上。我們講小孩之所以幼稚,就是他看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新鮮的,但亞里斯多德說:「古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 初中英語聽力專題03: 植物的部分02 莖和葉 Part of Plants 02
    聽力文字:植物的組成部分02-莖和葉Parts of PlantLet’s talk about the next part of a plant, which is the stem.so the roots not just take in 吸收the water, it also take in the food from the soil and stem carries that food to the leaves. so the stem is like a trunk of your body, it likes the main part of the
  • PPM單位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氣體檢測儀器中,PPM單位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很多氣體檢測都是使用PPM單位,而且這些氣體一般都是有毒氣體,比如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VOC等。那麼究竟什麼是PPM單位呢?PPM詞是part per million的簡稱,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百萬分之分數,有點類似於我們的百分數,但要比百分數更加精準。我們都知道,有毒氣體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很多時候空氣中有那麼一丁點,就有可能置人於死地,所以如果用百分比來表示有毒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是不夠精準的,很有可能因為誤差而導致更多人的傷亡。
  • 記哲學家撞腦門事件
    雖然如此,河邊綠地也不只他們兩個人,在發生下述悲劇之前,哲學家和小鼴鼠還遇見兩個老大爺:一個一邊遛狗一邊晾毯子;一個一邊睡午覺還用個衣架晾起了衣服。哲學家和小鼴鼠來這裡偷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小鼴鼠要摘的花在這片綠地的盡頭。時值初秋,草地上殘存的花並不多,除了三五叢橙黃色的秋英(格桑花)外,就只剩三兩朵不知名的紫色菊科植物。
  • 《新編考研英語閱讀理解150篇》Unit Two Part B
    Mammals and, later, birds, arose from two different branches of reptiles.第一部分是前四句,承接上段末句內容,討論最初的自我複製分子是什麼。前兩句排除 DNA 並分析原因( DNA itself could not have been present at the origin of life because... )。
  • two times是兩次,那two-time是什麼意思?真實意思讓人痛恨!
    我們都知道one time=一次,two times=兩次,那two-time是"兩次"嗎?當然不是!真正的意思讓你咬牙切齒.......1、Two-time竟表示劈腿!two-time=劈腿,出軌。是to have two at a time的變形,這裡的two表示"兩個戀人"at a time=同時to have two at a time=同時擁有兩個戀人=劈腿,出軌那出軌的人,就叫two-timerI ended the relationship
  • 中小學生必須掌握take part in 等非常重要的一組動詞詞組
    ②join 連接,結合,聯合Join the two sections of pipe together.將這兩段管子連接在一起(五)take part in 參加,參與The students 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es after class .學生們課後參加各種活動。關於「參加」,你學會了嗎?英語學習每天堅持,加油咯!
  •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用四年時間就幹了一件事
    說的通俗些就是專家都是在經過長達一萬小時的千錘百鍊才榮登「專家」這個行列的,按日常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方式,一萬小時時長在四到五年的時間,這般看來成為專家也並非易事。有這麼一個人,發生了一件突發事件,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墜入深淵,之後又用四年時間只幹了一件事,究竟這個人遭遇了什麼,又為什麼用四年時間只做一件事,難道僅僅只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嗎?這四年他是怎麼度過的呢?
  • 哲學家與物理學家的「時間」之戰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時他也在批評作為認識論的主體時間,他特別對當時新出現的電影做出了批評:觀眾在銀幕上知覺和認識到的動畫,實際上都是以斷裂的圖片拼組的,並不是真實世界。  「哲學家的時間並不存在」?  愛因斯坦則以科學的方式探究時間問題。雖然他生前並不認同量子力學,但相對論本身突破了那種科學理性極致的機械論和唯理性主義。在1922年兩人的第一次會面中,柏格森抱有善意地「只是來這裡聽聽」。
  • 蘇格拉底的最簡單「作業」,唯獨他能完成,後來成為偉大哲學家!
    提起蘇格拉底,但凡讀過點書的人恐怕不會陌生,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這位以「精神上的助產士」自居的哲學家,整天到處找人談話,探求對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對後世影響頗深。看著學生們一臉不解的樣子,他解釋說道:「這個事情就是,把胳膊使勁前後甩動,每天總共甩300下。」說完,他親自作了一番示範,然後問到:「你們能做到嗎?」本來還以為蘇老師又要布置啥作業呢,大家不敢貿然回答。要知道,老師眼中最簡單的題目,對學生來講就不一定容易嘍。等明白了具體內容,學生們露出了開心的微笑,異口同聲地答道:能做到!
  • 《40堂哲學公開課》像哲學家們那樣思考和質疑
    作者選取了50多位重要的思想家,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現代牛虻」彼得·辛格,介紹了他們對人類思想的主要貢獻,並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學發展的脈絡與探討的主要問題,如我們應該怎樣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們如何認識外部世界,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道德等。
  • 天天都在說時間,那你們知道時間究竟是什麼嗎?
    1000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臘,時間的定義問題對哲學家的困擾更甚於對數學家的困擾。在伽利略的偉大發現之後,牛頓把時間最終定義為數學上的量。但是,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認為,時間是一個被神秘氣息所覆蓋著的客體,因為時間獨立於任何物體,在一切之上,是絕對的。
  • 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前兩條都是通衢大道 沿途有水有人 但要多走五六百公裡 為早日解放和田 部隊選擇了第三條路 穿越塔克拉瑪幹
  • 如何參加職場面試 2 How to Interview for a Job Part 2
    Today's video is part two in a series that's all about preparing for a job interview.今天的視頻是關於如何準備工作面試的系列視頻的第二個。
  • Now the two founders are...
    Back in 2010, Amazon purchased the wine-selling website Woot.Wine as part of the $110 million acquisition of its parent company,Woot.com.
  • 時間究竟是什麼?關於其本質的幾個猜測,了解之後發現十分有趣
    不管你是什麼人種,身處何處,你都需要用時間來衡量你的人生和計劃。可是很多人都對時間有很多的疑惑,關於時間,人類也一直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想要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那麼,這個讓所有事物一直處於相對運動狀態的"時間",其本質到底是什麼?對於時間的本質,人類目前有以下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