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如何入門?有哪些訣竅呢?

2020-12-04 微雨潤苗

說到「作文」兩個字,頭疼的不僅僅是學生,就連老師和家長在很多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語文中的作文這個「節骨眼」,很多老師都覺得非常難教,特別是三年級的習作指導,更是作文教學中的「硬骨頭」。

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年級學生寫的作文到底有哪些特點:

特點一:言之無物

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正完成從低年級的「看圖寫話」到中年級「命題作文」的過渡,在這個「渡劫期」,由於孩子們沒有了相關圖片的依託,他們很難根據老師給出的作文題目寫出有針對性的文章。比如寫《我的媽媽》這個作文題目的時候,有些三年級的同學為了給自己的作文湊字數,寫上這麼一些沒有「營養」的內容:「我家裡有奶奶,有爸爸,有弟弟,有姐姐,有……」走了很多「彎路」之後才回到文章的正常「軌道」上去,這種習作內容言之無物,實質性的描寫很少,給人一種「隔靴搔癢」之感。

特點二:空洞乏味

有些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命題作文,所以寫出來的內容也是比較空洞乏味的,比如同樣寫《我的媽媽》這個命題作文,有些同學沒有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抓住自己媽媽的特點來寫,反而「濃墨重彩」寫自己媽媽的外貌:「我媽媽有兩顆眼睛,一個鼻子,兩個鼻孔,兩個耳朵……」這樣的習作讀完之後,給人一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這孩子的媽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與其他媽媽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特點三:離題太遠

同樣是寫《我的媽媽》,有些三年級的孩子寫著寫著,就寫到家裡養的一隻小狗上去了,到了文章的最後幾段,家中的小狗直接「喧賓奪主」,這種讓習作內容讓很多老師和家長哭笑不得。更有一些三年級的孩子,在題目《我的媽媽》寫完之後,文章內容幾乎沒有「媽媽」什麼事了,因為這種同學作文的正文部分沒有一句話是和媽媽有關的。這種離題太遠的三年級學生作文,也是讓很多家長和老師萬分鬱悶的「雜牌文」。

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如何入門?有哪些訣竅呢?以下這幾個訣竅,我覺得老師和家長有必要知道一下:

訣竅一:從仿寫入手。

【1】仿寫課文

⑴仿寫課文的結構特點。

很多課文的結構特點,比較有「個性」的是這麼三種:其一是「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其二是「總-分」的結構特點,其三是「分-總」的結構特點。教師或者家長讓孩子仿寫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模仿課文的某一種結構特點展開來寫。就拿「總-分」這個結構特點來說,第一句必然是一個統領全文的中心句,很可能是獨句成段。那麼,老師或者家長在引導孩子仿寫一個片段的時候,最好也是讓孩子以中心句開頭,然後採用「中心開花法」——圍繞中心句寫出完整的段落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課標要求,三年級的學生側重於一個段落的撰寫,家長或者教師切不可「揠苗助長」,一開始就讓孩子寫出完整的一篇文章來,這會導致弄巧成拙,讓孩子對習作產生恐懼、厭惡的情緒。

⑵仿寫課文的寫作思路。

在所有的課文中,作者在寫的過程中都會運用一定的寫作思路:比如在寫景的文章中,有些作者喜歡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寫出自己遊覽過的一些景物;也有的作者喜歡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或按照季節轉換的順序寫出某一處風景不同時間段的不同魅力……不管是課文中出現的哪一種寫作「套路」,老師或者家長都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並加以模仿,針對其中的一個段落進行仿寫。

⑶仿寫課文的表達方法。

我們知道,小學課本中的很多文章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那麼在這些文章中,所用到的表達方法也是很多值得小學生模仿的。比如一些課文用到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在學生熟讀並理解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練習「先說後寫」的方法——模仿課文中出現的某一種表達方法,讓學生聯繫實際說一說自己能否也能用相關的表達方法說一句話,再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寫下來,力求學以致用。

【2】仿寫範文

比較常見的範文,對於我們農村的三年級孩子來說,一般是學生買到手的作文選。很多小學生作文當中,總有一些語言表達相當優美、文章結構非常緊湊、行文邏輯較為合理的文章。這樣的文章,都是學生仿寫的重要資源。比如說範文中出現了某個描寫人物的精彩片段,老師或者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用文中的描寫方法寫自己熟悉的人。在老師或者家長不失時機地引導下,孩子習作入門的速度就會「換擋提速」。

【3】仿寫教師「下水文」

⑴教師在讓學生寫某篇作文之前,自己要精心寫好「下水文」。

一名將軍,在戰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名教師,無論上什麼課,都要上有準備的課,作文指導課也不例外。所以,三年級語文教師在上作文輔導課的時候,最好在課前精心準備一篇「下水文」——教師自己以學生的視角,站在學生的立場親自寫一篇範文,力求做到讓教師「下水文」起到為三年級學生的作文進行「引路」的作用。

⑵教師要保證「下水文」的整體質量。

如果教師打算通過自己親自寫的「下水文」來引導學生,要搬開學生習作過程中的「絆腳石」,那麼教師就一定要保證「下水文」的質量,絕不能讓「教師下水文」變成泛泛而談的「水文」,那樣做只會讓「下水文」成為學生完成高質量習作的最大「中梗阻」。

⑶教師和學生同時寫作,一起「下水」。

教師「下水文」可以在課前寫,但對於文學素養比較高的三年級語文老師而言,在上作文輔導課的時候,老師如果和學生在同一個時間段寫同一個主題的作文,更容易激發學生與老師「賽寫」的想法,而才華橫溢的老師也更容易成為學生競相模仿的對象。

訣竅二:從觀察入手。

【1】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教學生觀察方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等觀察順序,可以為學生按一定的觀察順序進行寫作具有很大的助力。其次,老師或者家長讓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最好把全身的大部分感官都調動起來,無論是味覺、聽覺、視覺還是觸覺等方面,都要在觀察之時發揮其相關作用。同時,老師或者家長還要教會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思考的方法——通過觀察某一種事物或者,孩子腦海中會浮現出某一個詞語、某一句名言警句,都可以讓孩子在觀察的時候第一時間記錄下來,這樣做對於捕捉孩子的寫作靈感是很有好處的。

【2】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

鼓勵學生根據上面的觀察方法,撰寫觀察日記,對三年級學生習作的入門,是有一定用處的。學生在寫觀察日記之前,老師或家長可以先把寫日記的格式、字跡書寫的要求等方面告訴孩子。在寫日記的時候,老師或家長還要提醒孩子做到「點面結合」,讓觀察日記的可讀性更高一些。

【3】引導學生修改觀察日記。

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好的日記同樣也是改出來的。日記作為三年級學生習作入門的一種手段,就同樣應該在「修改」這兩個字上「做足功課」。

①自改。

自改,就是學生自己想辦法把自己的日記修改一番。如何自改呢?在改之前把自己所寫的內容默讀或者輕聲讀一兩遍,當發現某個句子出現不通順,或者讀起來很彆扭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相關的句子「動動手術」,當然也可以很乾脆地刪掉,使日記的行文更流暢。

②互改。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修改日記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與學生進行互改,這樣可以讓學生更輕鬆發現別人的缺點。當發現別人日記中存在的瑕疵,互相修改的作用就充分發揮出來了。當然,孩子日記的草稿,家長也可以抽出時間將其改一改,再讓孩子謄寫在日記本中。先寫草稿再對草稿進行「整容」潤色,這樣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的改日記習慣很有幫助。

訣竅三:從實踐入手。

【1】從小製作入手。

比如教師節那一天,有一些孩子忙著為老師做一張賀卡。那麼製作賀卡的過程中,如何搞這個小製作,製作材料、步驟、方法等方面都可以當作三年級孩子的寫作素材。老師或者家長稍加指導,孩子一篇不錯的文章就會「應景而生」。

【2】從幹家務活入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既不是「巧婦」,也經常在寫作文的時候有著「無米之炊」的尷尬。其實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寫作素材這種「米」,幾乎遍地都是,比如他們放學回家之後幫父母掃地、洗碗或者整理房間等家務,都可以當作寫作文的一種素材。而在幹家務活的過程中,三年級小作者的內心感受和獨特體驗,也能成為習作中的「重頭戲」。

【3】從學會一種本領入手。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年紀不大,但學的本領可能不少,比如遊泳,比如書法,比如學會某一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再不濟比如學會了騎自行車等本領,也都可以成為寫作入門的重要素材。在學會一種本領中遇到哪些挫折最終成功,也是三年級學生進行習作練筆的「練點」。教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把這種「練點」打磨成「亮點」。

訣竅四:從情境入手。

【1】創設問題情境,找準習作切入點。

語文課中,一個精妙的問題所創設的情境,都有可能成為「引爆」三年級學生寫作欲望的「導火索」。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找準三年級學生習作的切入點,很可能會有種「庖丁解牛」的韻味,讓三年級學生的習作練習水到渠成。

【2】結合身邊事情境,尋覓習作「練點」。

學生身邊剛剛發生的事情,比如教室裡費盡一隻蝴蝶,本來這樣的情況是屬於一種「教學事故」,但老師如果巧妙引導學生對這隻蝴蝶進行觀察,描寫蝴蝶的樣子,聚焦蝴蝶的動作,揣摩蝴蝶的心理活動,再讓學生下筆寫,這樣的做法會把「教學事故」轉變為「教學故事」,給學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3】想像作文,為學生習作入門插上自由想像的翅膀。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三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那麼,如何為學生的習作入門插上自由想像的翅膀呢?一方面,老師或者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想像餘地的命題作文、童話等主題,另一方面老師或者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想像要符合邏輯,寫完一篇想像類作文後,儘可能留其精華去其糟粕。

訣竅五:從積累入手。

【1】優美詞語的積累

如果說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是一道菜的話,那麼學生在作文中所運用的恰如其分的優美詞語就如同「味精」和「鹽」。而學生作文中的這些「味精」和「鹽」從何而來呢?當然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獲得的。很多學校三年級的孩子,都有一個積累本,專門用來記錄從課本中、課外書中找到的「好詞佳句」,這種「好詞」的積累,自然對學生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們知道,在炒菜的時候,味精和鹽不可不用,也不能濫用;同樣的,學生所積累的優美詞語也不能隨便亂用、濫用。

【2】精彩段落的積累

精彩段落的積累,很多孩子都會採用摘抄的方式積累。把一些寫得異常精彩的段落摘抄下來,細細品味,孩子們的語感也能拾級而上,其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也會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

【3】經典篇章的積累

特別經典的篇章如何積累?除了摘抄、經常拿出來朗讀之外,如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試著背下來,這對鍛鍊三年級孩子的語感是很有幫助的。

「千條江河歸大海」,以上無論是哪一種訣竅,其最終目的都是讓具體方法成為三年級學生作文入門的「敲門磚」。在運用三年級學生寫作入門訣竅的時候,老師和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因地制宜、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同時,三年級的習作一直以來都是以一個片段的撰寫為主,家長或者老師切不可「揠苗助長」,對基礎比較薄弱的三年級孩子,在習作方面提出過高的要求。

相關焦點

  • 三年級習作4: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做的小實驗,寫好一篇優秀作文
    目前,雖然有一部分省份的小學開學日期已經公布,但距離孩子們去學校的時間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孩子們的網課還要繼續認真學習下去。近期小學三年級語文的網課學習,已經進行到第五單元,而第四單元的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知道孩子們學習的如何。
  • 三年級習作《國寶大熊貓》,孩子學會這些寫作技巧,提高語文成績
    但是,就在最後的習作題目中,有些孩子可能會比較薄弱,同學之間的語文成績,往往就是因為作文的得分而拉開差距。因此作文的學習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訓練孩子的作文寫作能力。小學三年級語文第7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描寫大熊貓。接下來寫一寫,關於這篇習作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來提高語文考試時的綜合成績。
  • 五年級上冊習作,介紹一種事物,孩子學寫說明文作文的方法與技巧
    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學生學習了兩篇課文都是說明文,這一類說明性文章,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獲得知識。本次要學習的習作是《介紹一種事物》,通過這篇習作的學習,使孩子學會寫說明文作文的方法與技巧。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許多事物,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搜集相關的資料,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來介紹它。
  • 三年級上冊單元習作《我有一個想法》,一個小技巧幫你找到想法
    本文是三年級上冊單元習作的第16集,也就是寫完這篇,本學期的所有單元習作已經更新過兩次了,後面還將繼續進行第三、第四輪迴的更新。我有這樣一個想法,每篇單元習作如果能更新四到五篇,那麼孩子們寫作時參考的意義就大了。而且讀得多了,潛移默化之間,能形成一種好的語感。
  • 三年級習作指導: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不能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
    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有一篇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課本上也給出了小實驗的圖表樣例,我們發現課本上給出的圖表和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的實驗報告單幾乎一樣,所以很多同學把這篇習作,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其實這篇語文課的習作和科學課上的實驗報告寫法是不同的,這裡我們就來講講如何寫好這篇文章。
  • 「小學三年級現象」引共鳴 學生開始讓人費心
    「真的是我們娃全中槍了,但是有一點,他每次都誠懇地告訴我要改,學習也有上進心,就是堅持不了,最近犟脾氣很厲害,頭疼啊。」  孩子一、二年級時,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三年級就總考七八十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家長們總結,這是讓人煩惱的「小學三年級現象」。
  • 四年級上冊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銀杏樹的葉子黃了
    本文是四年級上冊單元習作專欄的第28集。本專欄包括四年級上冊全部單元習作和課後小練筆,是必寫內容,希望這個專欄能給孩子們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幫助。專欄的一些內容也會在我的直播課中播出,歡迎觀看。這次的習作任務是三單元的內容,寫觀察日記,課本的寫作舉例中提到了秋天樹葉顏色的變化,在第10課《爬山虎的腳》課後提到了銀杏葉子,並準備了四幅圖片,和對應的日期及葉子的變化記錄,所以我們把兩個內容結合在一起寫一下。
  • 特級教師李竹平: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解讀與教學建議(設計)|...
    其二,單元重點學習目標(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能夠在哪些具體詞句上落實;還有,學生對「新鮮感」的關注,會指向詞句表現的內容還是詞句的表達方式。其三,作為三年級第一學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它的內容、主題等,對學生接下來的教室語文課程生活應該帶來怎樣的期待和定位。
  • 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國寶大熊貓》範文來咯~
    ……這次習作的主題就是讓我們圍繞大熊貓的外形、生活習性、生長的環境等方面來進行描寫,突出大熊貓的特點,表達出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那我們要如何寫好這篇作文呢?一起來欣賞一篇範文吧。國寶大熊貓有很多小朋友會好奇地問:大熊貓是貓嗎?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答案,習作「樂園」可以這樣寫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答案,習作「樂園」可以這樣寫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這卷拿幾分才能安全過年2020年秋季學習期末考試是不是伸手可及,近的都要碰到我們的鼻子尖了?是呀,一轉眼的功夫,有的一個學期了,我們這,再過一周就到期末測試了,你會趁著這個周末刷一份試卷嗎?
  • 部編三年級下冊第17課《我變成了一棵樹》課文仿寫
    部編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只安排了兩篇課文,16課《在宇宙的另一邊》,17課《我變成了一棵樹》,這兩篇都是想像類文章。16課課後要求學生想像在「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這就是很好的片段仿寫訓練。學完本課一個學生仿寫道:在宇宙的這一邊,荷花在夏天開放。
  • 小學作文習作《我和___過一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構思。2.學會發現童話故事的特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教學重點講解習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構思。教學難點學會發現童話故事的特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神話和童話故事嗎?你喜歡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 五年級五單元作文《介紹一種事物》可以寫什麼事物呢?
    這個單元的習作是讓我們介紹一種事物,介紹什麼事物呢?我們的作文中要寫哪些內容呢?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本中提出的要求: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次習作的要求,那就是寫一種自己了解,但別人不了解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還要寫成說明文,用到說明方法。這太難了!
  • 三年級習作:說明文小練筆 可愛的小動物 範文賞析
    小學習作練習中說明文涉及較少,也是很多小朋友不容易掌握的一種體裁。那今天的習作目標是以介紹小動物為目的的一篇說明文練筆。習作目標同學們對動物一定很感興趣。請選取一種你喜歡的動物,為它設計一張名片。如果你對這種動物還不十分了解,可以查查資料。
  • 根據情境,介紹特點,四年級下冊《我的動物朋友》習作指導有創意
    本次習作的話題是「我的動物朋友」′,教材安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具體的寫作要求;第二部分創造性的提供了三個具體語境,強調要根據交際和表達需要抓住動物的特點向特定的對象進行介紹;第三部分提出了修改評價的要求。
  • 五年級上冊單元習作《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如何寫得有滋有味
    本文是五年級上冊單元習作的第13篇,前面對8個單元的習作全部更新過一次,目前是第二次更新到第五單元《介紹一種事物》。單元習作都是孩子們的必寫作文,多看一看,有益於啟發他們的寫作思路。先看一篇原創的作文,後面講一點寫作提示。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第六單元習作:奇妙的大自然
    花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呢?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兒去了?是誰告訴蟬要下雨了?石頭上怎麼會有貝殼呢? 大自然真是奇妙啊!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著很多「問號」?把它們寫下來吧!寫完後可以做成卡片,問問小夥伴知不知道答案。
  • 三年級作文《這兒真美》,講講寫景作文如何寫的問題
    本文是三年級上冊單元習作專欄第37集,這次接著寫六單元習作《這兒真美》。這篇作文我們講得比較細,前面已經寫過兩講,這次我們完成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有意識地提醒孩子們注意,在寫了看到的以後,從聽到的,聞到的方面想一想,看看有什麼可寫的,然後用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想到的,做總結,這樣就能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得更加到位。我們必須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以後寫起來作文自然而然就能按照視、聽、嗅、觸、感的不同角度進行寫作了。
  • 什麼是可怕的「三年級現象」?該如何避免?這些關鍵點要記牢
    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讓孩子的小學成績變得更好,反而在三年級的時候,直線下降,對學習反而提不起興趣來,形成了「三年及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可怕的「三年級現象」該如何避免?所以三四年級即是學生成績的「分水嶺」,也是學生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千萬不能馬虎和懈怠。那麼什麼是三年級現象呢。形成三年級現象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什麼是三年級現象?
  • 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有機會直升清華大學,看看你符合條件不?
    即使自身再努力,也無法成為像清華、北大的 存在,畢竟人家的歷史底蘊在那放著呢?試問廣大學生,有誰不想成為清華學子。一旦成為清華學子,基本上人生已經成功了一半。畢竟你的學歷擺在那裡,一畢業,就可以籤約大企業,成為白領階層。如果你不想就業,也沒有問題,可以出國,去世界名校讀研,深造。世界名校對於清華北大出來的本科生一向是比較歡迎的。如果不想出國,也沒關係,可以留校讀研、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