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內信徒眾多的價值投資派中,泰暘資產創始人劉天君當屬其中的佼佼者。證券投資從業十七年,五次斬獲金牛獎,劉天君奉行的價值成長投資策略(GARP)功效非凡。在日前好買財富與騰訊理財通聯合舉辦的投資者線下交流活動中,劉天君就宏觀經濟態勢、調控政策走向、市場結構轉換及投資機會進行展望分析。
經濟下行:當今的我們身在何處?
當前中國房價高位,經濟數據回落,美國貿易戰施壓,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非常像,所以國內普遍存在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經濟高速成長,一舉躍居世界第二,GDP總量達到美國GDP的三分之二。日本人當時全球「買買買」,搶購奢侈品,追求奢華生活。房價持續上漲,東京一套房可以在美國買多套大別墅。後來美國認為日本經濟迅速增長形成了對美過大的貿易順差,這會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於是,美國開始發動貿易戰。
這一切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熟悉,沒錯,中國正經歷著同樣的事情。中國的GDP在10年前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過去10年裡中國GDP保持高速增長,達到美國GDP總量的2/3。上海一套公寓現在可以在美國買好幾套別墅。貿易巨額順差引發的貿易戰似乎也如約而至。但是不同事物不能錯誤類比,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中國與日本在國情上存在著很大差別。
地大物博,十四億人口,中國的人口紅利還未結束。我們還有橫衝直撞的快遞小哥,還有任勞任怨的建築工人。雖然出生率在下降,人口紅利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還未終結。中國還有時間,現在不是最危險的時期而是最緊急的時期,中國需要儘快把資本創造模式和生產經營模式升級到擁有更高附加值的形式。
經濟有內需支撐,小波動有可能,大衰退概率低。中國加入WTO之後有一個階段經濟增長非常依賴出口。隨後一個階段開始依賴基建。最近5到10年,中國經濟結構變成以消費為主導。雖然同時我們的消費增速也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比起GDP、出口和投資的降幅要平穩。年初劉鶴副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講到,中國已經轉型成以消費為核心驅動力的經濟體。這個說法很正確,因為2017年內需佔GDP比重達到了60%。今年上半年,若考慮進出口的負影響,內需在GDP中佔比達到了78%。這種由內需支撐的經濟結構很難出現大幅下行。
房價走勢:都市圈尚未形成 一二線是核心資產
雖然嚴管控不鬆懈,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仍是相對穩定的。開發商只有房子賣得不錯才會開工建設。房地產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仍然比較強。
雖然有很多看空房地產的觀點,其中一些邏輯上也說得通。但從直觀感受上,中國人對房地產的偏愛還是非常強勁。哪怕有各種限購,還是不停的有人通過假離婚等各種方式進行規避,把錢投到房地產。
這種買房的心態,有其現實根源。中國的大城市圈還沒有完全形成,上海的人口可以達到像東京四五千萬的水平,形成大的都市圈沒有問題。這個過程中還會繼續聚集人才,形成房地產的消費能力。但是以後房地產會分化,三四線城市這幾年通過棚改、貨幣化安置促成短時間消費。長期來說,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地產價值會更加穩定。
財稅政策:平衡收支 錢花到正確的地方
日本在貿易戰之後,哪怕是美國現在,財政政策都要比中國還更積極。很多經濟學家,包括很多權威人士都在呼籲減稅。但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減稅有一定難度。
近幾年來,財政收入的增速和GDP的增速接近。中國有龐大的政府開支需求,要完成收入的支付和轉移,要把富人的收入減少,要支持一些低收入人群。從社會公平、社會穩定來說,政府收入以GDP的增速增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中國的國防支出在不斷增長,短期內很難把稅率或者是財政收入增速降下來。
問題的關鍵政府如何花錢。中國現在簡單把財政支出再次用來修馬路、建高樓可能用處不大。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怎麼用?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像最近在壽光洪水,我們對自然災害、天災人禍的救助非常不夠。包括疫苗事件,打了假疫苗的也沒有得到什麼補償,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近期監管機構加大證券違法監管力度,收了很多罰款,這些罰款都進了國庫。但這其實是老百姓、散戶虧的錢,這些是被騙的錢,投資者理應得到補償。像長生生物這種案例,就應該馬上啟動投資者保護程序,中小散戶應該獲得補償。長生生物信息完全不透明,投資者屬於被騙,而不是簡單的投資決策失誤。如何平衡收支,把錢花到正確的地方,而不是為了花錢去花錢,這是未來政府要考慮的事情。
匯率波動:前車之鑑 人民幣匯率不會大幅波動
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強勢,持續加息。美元不斷上漲,包括土耳其、委內瑞拉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大幅貶值。但如果拿中國和這些出口依賴度極高的小國家比,唱空人民幣,那完全是在製造恐慌。
貿易戰因素對匯率影響有限。在美國最近的關稅聽證會上,很多美國企業從他們的角度證明,中國的製造業在產業鏈分工中有很高的地位。他們表示如果雙方互徵高額關稅,美國企業也會遭受很大的打擊。以電子零部件為例,現在蘋果、三星手機聲學部件的核心零件幾乎100%是在中國完成。而且中國有大量的紡織品和許多工程機械在全球非常有競爭力。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沒有國民普遍想像的那麼差。
同時央行正積極通過人為手段幹預匯率,比如重出江湖的」逆周期因子」。因為過去看到日本廣場協議帶來的風險,人民幣不太可能走單邊升值或者是單邊大幅貶值,這些對中國經濟都不利。從長周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更可能就是一個區間震蕩。
所以,對人民幣大可不必過分焦慮。美元匯率過高,長期肯定也會影響美國經濟。美國政府不會長時間容忍美元過高的幣值。人民幣匯率問題更多反映的是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問題。如果資產量比較大,可以適當配置一些美元資產。但只要不是完全看空中國,不必大量換匯。
風格切換:市場生態變了 歷史規律都會失效
港股市場和美股市場分別在10年前和20年前停止了所謂的風格切換,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小盤的轉換,市場只有一個風格:藍籌,或者叫流動性溢價。
很多投資者現在還堅信著A股市場三年大三年小的風格規律,守在小市值個股裡等待著風格切換,熟不知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市場環境,歷史不會簡單重演,只會繼往開來。
A股市場在擴容,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殼價值在縮水。以前股票再爛,業績基本面再差,跌到30億市值就跌不動了,因為有殼價值做保證。未來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小的差的企業可能就再也沒有人關注了。
A股開放度提升,海外資金在湧入,A股生態不斷改變。前兩年,上證50表現非常好,因為北上資金和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在持續的買入A股。未來上證50跑得比中證1000好是大概率事件。市值小,流動性不好,業績上不去的股票是真的沒有人看了!
外資抄底:買股票跟著增量資金做
未來市場怎麼走取決於增量資金,海外資金是巨大的增量資金來源,買股票要跟著他們買。
當年日本股票下跌,在跌了80%之後反彈近30%,就是靠以美國為主的海外資金流入。
美國的基金規模大到什麼程度?中國最大的主動型基金嘉實基金,現在管理規模大概1300到1400億人民幣。而在美國,排名100左右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就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中國二級市場的股票型私募和公募規模加起來也就是5到6萬億人民幣。如果美國規模前100的基金都是500億規模,總管理規模加起來也達到了5萬億,不過是美元。
最近幾年,受市場行情總體的影響,基本沒有多少來自國內的增量資金。海外大機構卻在持續買入。他們現在買了5500億,這是成本,市值是6800億。他們今年也在虧錢,市場不好,但年初至今他們又買了1900億。今年A股正式納入MSCI,馬上9月份還會增加納入比例。海外機構資金還會繼續湧入。
2900點時一片抄底之聲,2800點時開始有保留看多,2700點時突然都沒了聲音。回首歷史,規律就像時鐘一樣精準,聚焦當下,一切又都似是而非。其實劉天君已經把局勢分析得非常透徹:價格便宜,風險仍在。錢少的在看,錢多的在買。大的變好,小的變壞。
優選成長:找不斷生蛋的母雞
上半年政府去槓桿力度超預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給國內經濟持續復甦產生一定擾動。市場目前對消費數據等有擔憂,但其實很多並沒有明顯的「實錘」。雖然像汽車等部分數據比較差,但很多其它消費品並沒有下降。只是市場對經濟下滑有擔憂,才導致相關股票跌了不少。
中國經濟正常的內生需求驅動可以保持平穩增長,不至於出現其他小型經濟體出現的波動。同時,從資金的流向來說,依然看好A股納入MSCI指數後海外機構的持續配置投資。在具體調研過程當中,經常可以看到從美國打「飛的」來調研的,尤其是對大公司。中國企業有自身特點,雖然海外資金在資本上佔優勢,但在信息以及對企業的理解上我們自己更佔優勢,而且目前估值相對較低。
未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會相繼抉擇。此前財政支出偏少,貨幣前期過緊,市場翹首以盼能有所改變。近期,決策層陸續有些信號釋放,適度放緩去槓桿或者是過度緊縮,政策有相當優化。下半年某一個時刻,政策取向很快就會有分曉。
價值成長投資(GARP)策略,應以獲取絕對收益為目標,就是要深度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並進行長期投資,重點挖掘關鍵領域優質成長股的長期投資機會,關注個股的成長空間和安全邊際。
就行業選擇來說,比較看好高端白酒、免稅品領域。目前實際生活中,出國出鏡時都經常看到消費者在免稅店排隊買單,對免稅行業不用太擔心。這也包括對醫藥領域。中國正在形成龐大的老齡化人群,人均期望壽命水平還有上升空間,同時國人在醫療支出也都準備,包括醫保、重疾險、高端醫療等,都可以提供一定醫療保障。
在創新藥、腫瘤藥等方面,實際調研情況非常正面,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可治療的。《藥神》賣了幾十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策導向,中國人未來應該走向「用得起藥」,可以治好一些腫瘤、癌症等重大疾病。國內也在做政策方面的優化,短期可能有擔心疫苗問之後引發監管倒退等,但實際調研結果顯示並沒有太大問題。這期間還會市場情緒幹擾,但國內對醫療產品服務需求是確定的,這才是市場主流。
科技行業今年的壓力會大一些,從產業鏈角度來說,蘋果在美國創了新高的同時,國內為其做配套的電子製造卻在下跌。這不是簡單的貿易戰所導致的,而是過去十餘年以來中國整個電子行業的紅利期接近了尾聲。只有技術競爭壁壘非常高的領域,例如光學,要能達到行業中數一數二,甚至是可以超越「最好」。對於市場非常期待的晶片領域是否可以突破封鎖?這也是我們未來期待的方向,但實際不容易。
作為當今全球價值投資理念集大成者「股神」巴菲特曾說,其投資的金律有二:第一條,投資不要虧損本金;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同樣,信奉價值投資的劉天君也認為,投資最核心的哲學是永遠要首先確保本金安全。在資本市場中應尋找比較安全的資產,選擇那些估值合理,能夠創造很強現金流,可以穩健成長的公司,找尋「不斷生蛋的母雞」。
版權聲明: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製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連結,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