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勳:府谷縣柴瑞生老師談教育

2020-12-04 左書文苑

柴瑞生老師談教育

楊建勳/文

我知道柴瑞生老師的大名,是從「麻大」這個名詞引發的。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黃甫讀初中,就聽麻鎮中學的學生把這所偏於一隅的學校稱為「麻大」,似有在府谷、乃至榆林「一校獨大」的意思,雖然表述不甚準確,但那是學生對這所學校的鐘愛與肯定。1986年,麻中高考大捷,居榆林地區榜首。文理科各一個班,考生79人,錄取24人,升學率30.37%,當年全國高考升學率平均僅3%,而該校是全國錄取率的11倍。其中考入西北大學的學生有董飛雲、譚玉山,考入陝西師範大學的學生有付培珍、蘇飛林、白振飛,考入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有閻斌,考入各類名校的竟有8人之多。從當時地區招生辦的統計數據看出,文理科12門中, 麻中每人每科高考平均分數9門超過榆中,12門超過府中,盛極一時,轉學、補學麻中的學生呈百川朝海之勢,而這個成績卓著的學校的校長就是柴瑞生老師。

柴老師在麻中的五年(1984年至1989年),是麻中教育鼎盛的五年。這五年畢業的高中生640人,錄取105人,升學率16.4%,以1986年全國高考升學率為基準,高出13.4個百分點,是全國的5.46倍,這個數據較為客觀的反映出當時麻中教育的盛況。

再後來,柴老師主政教育局,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性改善,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為全縣「普九」立下汗馬功勞。離崗後,利用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延聘晉陝蒙名師,創辦全縣第一所民辦高中——同創中學,解決了1000多名學生上高中難的問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子,名揚塞北,享譽秦晉,他本人也獲得陝西省教委頒發的「優秀管理工作者」榮譽證書。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有培植它的沃土。一所好學校就是因為有一個好校長。校長就是一校之魂,校長就是學校的一面旗幟。有了好校長,學校就有了正確的辦學方向和教育目標,就有了成熟先進的管理經驗,就有了良好的教學風氣和學習氛圍。

在今年的一個小型座談會上,我有幸首次聆聽了柴老師關於「教育」的談話,心裡很有觸動,三十年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到現在仍然具有前瞻性,仍能引領我們的教育和教學,不曾料到這是出自年近八秩高齡的老人之口。

「好教師就是一所好學校」

當年在麻中當校長,在教育局主持工作,柴老師非常器重好教師,他認為「好教師就是一所好學校」。對好教師,他疼愛有加,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在生活上關心,在工作上支持,在升職上提攜,在調動上傾斜,甚至把「差教師」培養成好教師。有一名初中文化的英語老師,但在柴老師的鼓勵和鞭策下,成長為一名學校的骨幹教師。

據姬寶順老師回憶,1973年他轉正到府谷中學任數學老師,有人在他跟前說:柴瑞生很佩服你。那時他和柴老師還不熟悉,只因為他能解兩道數學題,就引起了柴老師的注意。姬老師當時就認定柴老師是一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老師。後來柴老師也來到了府中,曾和他給同一班級上課。姬老師慢慢地發現柴老師有一個特點:不說別人的短處,愛說別人的長處,

柴老師當了校長後,這就成了他的一個最大的優點。那以前府谷人才短缺,選一個好校長較難,一些校長和教師總有一層隔膜,不願從知識的角度正面評價教師,更不想公開表揚教師。姬老師說:「若從這一點論,他當校長夠格。」這表揚和鼓勵,就是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挖掘教師的教學潛能,就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所在。一個學校留得住好教師,留得住好學生,才是一個好學校的生命線。

有的好教師個性強、有傲氣,甚至頂撞校領導。對待這樣的教師,柴老師認為:「 『用人如器,各取其長』,善於利用他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寬容他的缺點,你不能用你自私的眼光看待他,校長不喜歡他,學生喜歡呀!」這是一個好校長的氣度,他的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學生」。有許多領導排斥 「有問題」的老師,想方設法排擠他,這是很危險的。拒絕好教師就是破壞好學校,這個代價太大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待好老師,就是給他物質上的優待和精神上的鼓勵。柴老師講,例如獎勵府谷的高中老師,應以他所帶科目的高考平均成績來論功行賞,因為這個參照物是目前最公正最有說服力的。如果教師高考平均成績高出榆中1分,獎金10萬。這個門檻是很高的,但它能激發老師的內動力,人人嚮往好教師,人人追趕好教師。從理論上講,人人都有獲得重獎、大獎的機會,沒有封頂限制。獎勵切忌 「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那樣不僅挫傷了差教師的上進心,而且扼殺了好教師的錚錚銳氣。

對於那些有事業心、認真負責、敢於奉獻的老師,不管他出身和文憑如何,教育部門要有計劃地利用「教育基金」送到陝師大、北師大等師範名校進修學習,讓他真正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要用優惠的政策和規範的制度留住好教師。這樣才能解決了教師隊伍良莠不齊、青黃不接的問題,對於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大有裨益。柴老師的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可,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長流水,知識的更新、思想的轉變、能力的提升,是教師職業進修的重要內容。把錢花在刀刃上,用它鋒利的一面,閃耀出熠熠光輝。

柴老師認為,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行業,教學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好教師不僅要術有專攻,而且要知識淵博,是一個「雜家」。具備了這些條件,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遊刃有餘,任憑馳騁。教育部門在聘任、選拔老師的時候,要把「聽課」作為最重要的環節。不能只重視他的學歷、文憑,更要看重他的授課能力。只要他授課有方,講得精彩,駕馭課堂得法,管理學生有效,就要破格使用,讓他真正成為一名好教師。衡量好教師的標準不僅是把好學生教好,而且還要把差學生的厭學轉化成愛學,把差學生教成好學生。

「和教師同甘共苦,教師才能理解校長、支持校長」

改革開放初期,在麻中的那幾年,有的學生考上大學,家長為了感激柴老師對孩子的培育之恩,也送點菸酒吃食。柴老師就隨即拿出來和老師一起分享,有許多老師現在提起來都津津樂道。那個時候,校園也種些蔬菜,用灶上的剩飯、餘菜和泔水餵成了幾口大豬。每到上級來人檢查或者節日,為了節省開支,不到飯店裡招待,把豬宰殺一口,無償提供給教師灶和學灶。那種其樂融融的情景,讓所有的師生都感覺到家庭般的溫暖。

而每當遇到困難時,教師們竭盡全力支持校領導。尤其在工作中,每個教師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校風和學風,創造了麻中乃至府谷教育上的歷史性輝煌。可以想見,當時在生源和師資力量均比府中比較懸殊的前提下,如果沒有校長和教師的同甘共苦,如果沒有教師和學生的厲兵秣馬,取得那樣令人矚目的成績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和教師同甘共苦,教師才能理解校長、支持校長。」這是柴老師發自內心的真誠話語。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備課、上課,不是寫教案」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備課、上課,不是寫教案。」我想,柴老師的這句話真正地說到了教師的心坎上,他擊中了要害,說到了痛處。就是時到今日,寫教案成了教師的苛重的負擔,教師的大量時間被寫教案、填表冊、做雜務所擠佔,教師成了「多面手」,學校成了一個「大雜燴」。涉及扶貧、安全、防疫、計生、監查、民政、司法、統計、衛生、文化、徵地拆遷等方方面面,到了無孔不入、無所不包的地步。

許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無視教師的主要職責和教育教學工作規律,做表面文章,做政績工程,虛與委蛇,敷衍塞責。還教師以「教書、育人」的本職,還教師自由支配的的時間,這才是勢在必行的當務之急。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愉悅的心情、舒適的環境,沉下心來備課,帶著激情講課,認真負責課後,這更是我們所希冀的工作狀態。

柴老師在府中當語文教研組組長時,讓所有的同年級老師備同一節課,上同一節課。然後讓其他老師聽課、評課。這種方式既能激發每個老師的創新意識,又能讓同行老師檢視出每位老師授課的優劣得失,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擺脫冗雜的事務,讓老師全身心備好課、上好課,當年柴老師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對我們今天的教育現狀仍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不能只培養尖子生,要看平均成績

柴老師說:「教學成果的檢測,不能只培養尖子生,要看平均成績」。當年,他在麻中時,就極力排斥只培養「尖子生」的偏激觀念,而是讓好學生更加出類拔萃,讓差學生更加刻苦上進。30.37%的升學率,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普遍提高學生平均成績的指導思想下,所取得的優秀成果。現在有很多學校,把教師分為優良中差,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好老師帶好學生,差老師帶差學生,到頭來,好老師因帶好學生輕而易舉取得不錯的升學率,而差老師因帶差學生而不思進取、一敗塗地,造成了兩極分化、良莠不齊的難堪局面,這對教育質量的提高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片面培養尖子生,不注重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教育走向滑坡的重要原因,是值得我們深刻反省的大問題。

「學校不是賺錢的工具」

「學校不是企業,不是賺錢的工具」,柴老師對公立學校和民營學校提出的呼告是一針見血、振聾發聵的,他揭示了學校的本質屬性,教育不能帶有功利性。柴老師克服了重重困難,親自創建了同創中學。他在《同創述懷》中欣然寫到「四山交錯一川平,父老眼中看大行。校後茂林掩農舍,村前大道接鄉城。樓房錯落搶時起,學子翩躚平步升。離退不知何處去,只圖遲暮看青林。」躊躇滿志,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這份事業的執著和熱忱,雖然那時候他已年近六旬,但他老當益壯、雄心勃勃,「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後來在辦學的過程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產生了揮之不去的沉痛。在

《自嘲》中自責道:「急於取勝難成事,慮事不周種敗根。太阿倒持誰之過?無眠長夜對隱衷。」他從同創退出,發自內心深處的原因是:懼怕因內部不合適誘發問題而貽誤學生,校長將會變成千古罪人。這種擔憂表現了柴老師對教育的深深憂慮,也折射出教育市場化帶來的嚴重後果。

當前,許多學校,尤其是大學昂貴的學費和雜費(生活費),動輒幾萬,讓家長不堪其重,加上不容樂觀的就業壓力,讓不少家庭陷入了積重難返的境地。本希望培養人才,改變家庭的落後面貌,未曾料到這根「救命稻草」卻壓彎了本來就正不起來的腰。

創設民主、科學、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形成麻中教育巔峰之勢創造了有利條件

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的精神核心,是一面不朽的光輝旗幟,一直引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有識之士追求進步和變革。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倡導了「老師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他實施「民主、科學」的班級管理。1916年至192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革故鼎新,開 「學術自由」之風,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

80年代,柴老師受改革開放後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影響和啟發,在麻中開創了民主、科學、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形成麻中教育巔峰之勢創造了有利條件。柴老師在《麻中高八六級師生聚會感賦》中不無深情地寫到:「舊地重溫情高漲,如煙往事九迴腸。長川踏霜三冬暖,沙峁讀花四月芳。人傍邊牆生壯志,步行石道紀匆忙。五年心血天不負,高考紅旗一度揚。」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學生開放、自由的學習情境。鄔家沙峁在學校對面,長滿檸棘兒,四月黃花滿枝,香氣撲鼻,清早和下午學生在那裡思考、看書、學習,舒適而自由,清新而暢快。當時,校內操場小,學生多,跑不開早操,體育教師帶領學生跑柴官岔大路,往返六餘裡,速度快慢量力掌握,張弛有度,學生既鍛鍊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目睹當前大多學校處於鬧市街區,幾十個學生囿於仄逼一室,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已經成為奢侈。我想,柴老師的「開放、自由」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是很有啟發教育意義的。

蘇飛林老師在《以人格影響人格》的文章中詳盡地解讀了當年柴老師在麻中時的「選班聽課」模式。當時,有兩個英語老師W和N,他們的教學各有千秋,別具特色。W老師發音清晰準確,他的優勢在於詞彙教學。N老師授課講解細緻,他的優勢在於語法教學。W老師給文科班帶課,N老師給理科班帶課。兩個班的英語上課時間是一致的。一到上英語課時間,兩個班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知識層次,馬上進行自由組合,分頭聽課。理科班的學生有到文科班聽課的,文科班的學生也有到理科班聽課的。類似於今天大學裡的選修課上法。

對於學生這種做法,學校從不幹涉,W和N老師也從未有過任何不滿。這體現了柴老師的開明、教師的大度、師生的和諧。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膽識與魄力可見一斑,他們光明磊落,坦蕩如砥,不怕自己的學生「逃課」;他們心底無私、心胸開闊,不拒別人的學生聽課。他們具有共同的奮鬥日標——那就是以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的心靈,通過自己的無私奉獻來換取學生學業上的成功。他們理解、尊重學生,創造出民主、科學、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和創新。30多年過去的今天,我還沒有聽說過在中學裡施行這種教學方式,它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能激發教師更大的教學潛能,無形中激勵師生奮發圖強、積極向上。那時候,以柴老師為首的麻中教師團隊,曾引領過府谷教育的航向,樹立過府谷教育的標杆,是當之無愧的功臣。

要堅持「因材施教」

聽韓寬厚老師說,柴老師在府谷中學讀書時,就是學校各類活動的活躍分子,在演劇、演講、普通話朗誦、書法競賽中,往往能榜上有名。高中畢業後,他教了書,得到府中校方和學生的高評。「因材施教」也成了柴老師一以貫之的教學和管理的原則。

他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引導、管理,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學生面對高考志願填報和人生理想,心裡猶豫不決時,柴老師往往能根據學生的特長因勢利導。有許多同學根據柴老師的指點選擇了愛心的專業,後來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就在上次的飯局中,柴老師對我說:「你如果當年能高考,我就讓你選擇說唱藝術。根據我的觀察,你今後也可以在這方面發展。」這時,我才慢慢思量,我在這方面的確還有點天賦。假若當年榮為柴老師的學生,說不定現在早就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成為一枚「小明星」了。猛然間想到,柴老師一生秉持「因材施教」原則,多少學生因此而改變了命運、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又成就了所屬的事業,而又有多少學生因錯過了這樣的福澤,而在社會的大染缸中黯然失色。

「調整學校學制是個好舉措」

談到當前府谷教育現狀的時候,柴老師非常高興地說:「今年我縣教育上發生一件好事,就是在縣城內調整學校學制,這是一個好舉措。」按照「立足發展、著眼長遠、方便學生、確保質量」的原則,統一規劃,科學布局,留有餘地,適當調整,合理拆並,改善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這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從客觀上講,一個地區的優勢教育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對學校進行合理布局和調整,就能讓好校長、好班主任、好帶課教師發揮最大的作用,也就是集中優勢可以辦好事、辦大事。柴老師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果能將現在的高中都集中到新府中,讓所有的高中生平等地接受優越的辦學條件和優勢的教育資源,讓所有的高中師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前衝刺,那麼高中教育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新府中按當時規劃設置60個班,每個班額50人,可容納3000個學生。2020年的高一新生共計錄取1248人,按照這個數字標準,高一到高三共計學生約3700人,超額700餘人。是否可以與職中資源互補,解決全部的普通高中在府中就讀還是可行的。在集中優勢資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配置資源,如何進行有效運作,這才是我們的重要研究課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過透視我們教育存在的問題,抓住制約教育、教學發展的瓶頸,勇於創新,集思廣益,我們教育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柴老師從事教學和管理幾十年,閱人無數,學養頗深,不攀媚權貴,不附庸風雅,真正是有文人風骨的人。而他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相關焦點

  • 府谷縣郝治忠培育谷種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府谷縣農技工作者郝治忠培育成的秦雜谷5號、秦雜谷6號喜獲農業農村部認可登記,不育系榆谷A1為農業農村部授權新品種,意味著育成品擁有自己的核心智慧財產權。1990年代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的郝治忠,懷揣著讓父老鄉親吃飽飯的夢想,毅然放棄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成為府谷縣的一名農技推廣員,並在此後開啟了育種徵程。
  • 府谷縣:人文秀美長石溝,魅力田豐生態園
    人文秀美長石溝,魅力田豐生態園孫宇平 /文「陝北是個好地方」,位於陝北最北端的府谷縣,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府谷田家寨的寨山石城遺址,就是建於四千五百年前的石頭古城。作者簡介孫宇平,府谷七零後,喜好攝影,府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府谷縣作家協會會員,陝西旅遊攝影協會會員。
  • 葉老師談教育中的「達克效應」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四季。」子貢笑答。「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貢理直氣壯。「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 2020年5月4日資訊重點:陝西榆林府谷縣非洲豬瘟疫區解封 新時代的...
    【陝西】陝西榆林府谷縣非洲豬瘟疫區解封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5月3日接到陝西省非洲豬瘟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經評估驗收合格,榆林市府谷縣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解除非洲豬瘟疫區封鎖。
  • 反觀抄襲事件,突然對胡紅梅老師有了一絲同情,她只是太「傻」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老王談教育99我們都知道現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們都在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他們不僅僅沒有假期,而且還不怕危險困難,他們艱難而上,努力研製解藥出來。
  • 抄襲他人作品的胡紅梅老師,已被調離教學崗位,這是學術不端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老王談教育99我們都知道現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們都在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他們不僅僅沒有假期,而且還不怕危險困難,他們艱難而上,努力研製解藥出來。
  • 楊建勳:保德採風,耳目一新
    我最初結識保德第一個文人就是高定存老師,其實不能說是結識,而是「神交」,因為我看了他寫的「黃河水事」的文章。作為一名身在其間的「當事人」,他真實地記錄了當年保德、府谷兩縣關於「爭奪」黃河灘地的事件,並且予以中肯的評價。這個事件曾經驚動了「高層」,上過「焦點訪談」。他的文風質樸、描述生動、說理透徹,語言精道,一下子能把人的心「摳」住。
  • 蘇州培東班創始人楊培東談教育
    一條領帶折射出他的成才秘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很老很樸素的命題,在世界頂尖青年科學家、蘇州人楊培東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大家都想知道成才的秘訣是什麼,楊培東回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年他放棄其他高校選擇中國科技大學,並從此一頭扎進科學和學術的海洋,正是基於自己的興趣。心細的學生發現,他戴的領帶花紋便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他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條領帶,看著很親切,這些元素正是他的興趣所在。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叩問著中國教育事業。
  • 新高考3+1+2模式下,為啥老師推薦難度大學科,「物化地」成首推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此前高考階段分文科理科班,「政史地」為文科班,「理化生」為理科班,隨著基礎教育的提升,慢慢地開始意識到這種絕對性的文理分科有一些弊端,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不過此次八省聯考排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和老師都提前適應一下新的3+1+2高考模式。什麼是「3+1+2」高考模式?
  • 每100秒就有一名孩子感染愛滋病,老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所以米坨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它的知識,希望各位家長和老師也能給小朋友們傳遞正確的疾病認知~什麼是愛滋病?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其病原體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愛滋病病毒。
  • 三年級數學期末測試題,學生考100分,老師:孩子真棒 - 小郭老師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