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出發的國際列車 新華社記者董寶森 攝
新華社哈爾濱3月18日電(記者江宥林 李建平 董寶森)「你知道乘坐火車跨國上班是什麼感覺嗎?」8年前,趙程輝第一次登上402/401次國際列車,從綏芬河去往26公裡外的俄羅斯遠東邊境小站格羅迭科沃,他的「跨國上班路」由此開啟。
今年41歲的趙程輝,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綏芬河站國際聯運交接所的一名俄語翻譯,從事這項工作已十餘年。「由於工作地點位於綏芬河和格羅迭科沃兩地,我會定期往返於中俄兩國。」趙程輝說。
趙程輝踏上赴俄列車 新華社記者董寶森 攝
國內工作一個月,跨國上班一個月,如此循環往復,趙程輝早已習慣。「剛開始有些興奮,但慢慢也就成了一種生活常態。」他說。
趙程輝介紹著自己的工作內容:「在國外,我協助中俄雙方貨運員查驗由中國入境俄羅斯的列車所載貨物情況,包括貨物是否破損、貨物數量和重量等信息與運單記載是否一致;向國內交接所報告即將從俄羅斯入境中國的列車及其所載貨物有關情況。」當貨物或單據信息出現問題時,他還需要負責溝通解決。
「和各種數據打交道,保證精確是最主要的,也是工作難度所在。」趙程輝說,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在國外工作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不能有絲毫懈怠。」
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和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讓趙程輝在俄羅斯同行中留下良好口碑。俄羅斯鐵路部門的貨運員斯維特拉娜和趙程輝共事多年,一提到這位中國翻譯就讚不絕口。「和他一起工作總是很輕鬆。」斯維特拉娜說,「遇到問題時,他總想辦法和大家達成共識,妥善解決。」
另一位俄方貨運員的葉列娜也對趙程輝印象深刻。她說,如果列車的運單信息不明或者有誤,趙程輝會在最短時間內改正,「他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趙程輝與同事們商量工作計劃 新華社記者董寶森 攝
每年因公往返國內外至少60次,來回一次路程52公裡,粗略計算,多年來趙程輝的「跨國上班路」總長度超過3萬公裡。隨著裡程數的日漸增長,趙程輝對中外貿易發展也有了更深刻的感觸。
「相比起剛開始跨國上班時,現在工作量明顯大得多。不少列車要排到很晚才能抵達俄羅斯境內,後半夜陪同查驗貨物是常事。」 趙程輝回憶道。
2019年初,中歐班列開始從綏芬河出境。隨著口岸貨物出口量增加,趙程輝在國外日均淨工作時間由原來的7小時增至9.5小時。「有時會感覺工作辛苦,但看到列車不斷在兩國間行駛,心裡反而覺得踏實。」他說。
乘坐國際列車的中國旅客 新華社記者董寶森 攝
綏芬河地處對俄貿易大省黑龍江東南部,臨近符拉迪沃斯託克、烏蘇里斯克、納霍德卡等俄羅斯遠東城市,鐵路、公路均與俄羅斯相通,是中俄貿易往來的重要口岸。2018年,綏芬河鐵路口岸全年進出口貨物975.9萬噸。正是由於有像趙程輝這樣千千萬萬中俄鐵路人日夜堅守崗位,貨物跨境運輸才得以暢通無阻。
「會俄語是我的優勢,我希望能為中俄經貿合作提供更高質量服務。」趙程輝說,「我有信心做好『橋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