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識萬裡茶道(看·世界遺產)

2020-12-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地處鄱陽湖水系與長江交匯處。

  當年,九江海關大姑塘分關為萬裡茶道第一關,凡是經由鄱陽湖出口到長江的商船,都要在這裡停船登記並交稅。保存下來的大量包括茶葉貿易在內的史料,為研究萬裡茶道第一、第二階段的中俄茶葉貿易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

  據海關資料記載,1872-1881年,九江輸入俄國的磚茶為8.6萬餘擔。到了下一個10年,磚茶出口量、值均比前10年增加了近兩倍,即1882-1891年間,九江出口磚茶為25.9萬餘擔。而到了1892-1901年,對俄出口的磚茶總數又上升到了34.2萬餘擔。

  萬裡茶道集結賽江西修水站發車儀式。

  每個賽段,都舉行頒獎儀式。

  2019年3月,「萬裡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20年11月15日,「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拉開帷幕。

  啟動申遺的同時,文物與旅遊融合的社會參與活動同步開始了。

  展覽、論壇、音樂、露營

  戶外活動貫穿拉力賽全程

  11月15日,「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簡稱「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拉開帷幕。

  該項活動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文化線路專業委員會、沿線8省(區)文物局及萬裡茶道聯合申遺辦、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及節點城市地方政府共同主辦。賽事圍繞「文化行、名城行、健康行、歡樂行、公益行、美食行」六大主題展開,展覽、論壇、音樂、露營等戶外活動貫穿全程。

  以「萬裡茶道」為主題的此次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沿線考察世界文化遺產2處;萬裡茶道申遺重點推薦點18處、一般推薦點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景區和茶園等。

  2009年在湖北最先被關注

  2013年確定「萬裡茶道」名稱

  2009年,在「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上,形成了《關於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無錫倡議》。隨後開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部門明確要求:「應將文化線路遺產作為一類重要的普查對象,將文化線路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此時,湖北省在工作中注意到在湖北境內有一條與茶葉貿易、運輸有關的文化線路,文物遺存類型非常豐富;除湖北外還涉及國內相關省份和相關國家。為此,湖北省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專門設立了「萬裡茶路(湖北段)文化遺產專項課題」。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湖北省境內「萬裡茶路」文化遺產資源狀況。

  2012年6月,由湖北省文物局發起,邀請「萬裡茶路」沿線省份的文物部門、專家學者在湖北赤壁召開了首屆「萬裡茶路文化遺產保護座談會」並發表了《赤壁宣言》,初步確定了「萬裡茶路」在我國境內的主要線路。2013年9月,第二屆「萬裡茶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座談會」在河南社旗召開,形成了《賒店共識》,正式將「萬裡茶路」改為「萬裡茶道」。

  2019年進入申遺預備名單

  湖北是8省(區)申遺牽頭省份

  2015年4月,在武漢召開的「萬裡茶道」申遺工作推進會上,正式確定湖北省為申遺牽頭省份,武漢市為牽頭城市。會議確定了各省聯絡小組、專家指導委員會。至此,萬裡茶道申遺工作正式得到各省呼應並正式確定了工作機制,此後在湖北省文物局的牽頭推動下,8省(區)文物部門先後進行了各省(區)「萬裡茶道」資源摸底調查、基礎資料搜集整理、價值研究、遺產資源遴選標準等方面工作。

  2016年6月,國家文物局委託湖北省文物局承擔「萬裡茶道文物資源調查與保護管理研究項目課題」。經過各省(區)共同研究,確定委託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開展《萬裡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編制工作。該院也是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的文本編制團隊。2017年5月,「萬裡茶道」(中國段)沿線8省(區)文物局及武漢市聯合申遺辦正式向國家文物局上報了《萬裡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2019年3月8日,「萬裡茶道」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裡茶道申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此期間,「萬裡茶道」還列入《「十三五」大遺址保護規劃》、《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合作專項規劃(2018—2035)》。

  線路總長1.4萬餘公裡

  中國境內99處遺產點段被推薦

  「萬裡茶道」南起中國福建省武夷山,一路向北,經蒙古國烏蘭巴託,最終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這是三國歷史上形成的國際貿易路線,所以,這也是一個跨國聯合申遺項目。

  「萬裡茶道」包含了多種功能類型,以中國段為例,就包括南方茶產區路段、內陸集散轉運路段和蒙古高原外銷路段,包含了茶園、村落、古道、碼頭、工廠、集鎮、會館、海關、銀行、寺院、宅院等一系列豐富的功能型遺產要素。

  這些申遺預備遺產點中,包含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眾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武夷山、九江海關姑塘分關遺址、鷂子尖古道、江漢關、社旗山陝會館、關林、雁門關、雞鳴驛、大境門、伊林驛站遺址等。

  跨國申遺工作逐步推進

  中蒙專家梳理蒙古國段遺產點

  2014年10月,武漢市政府和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在武漢召開「中俄萬裡茶道研討會」。俄方聖彼得堡、昆古爾、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恰克圖5座城市市長及代表出席。達成了《中俄萬裡茶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武漢共識》。2017年12月,在印度召開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19屆全球代表大會暨國際科學研討會、年度顧問委員會會議上,中、蒙、俄三國代表齊聚一堂,就共同推動「萬裡茶道」申遺工作達成初步共識,認為「萬裡茶道」可以成為三國在文化遺產修復、保護以及申遺項目推動上的範例。

  最新的進展來自於2019年11月。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蒙古國家委員會主席厄爾特納山(Urtnasna)的邀請,中方聯合考察組,與蒙古國同行一起考察並梳理了「萬裡茶道」(蒙古國段)遺產點情況。

  申遺同時推廣品牌

  注重「文、旅、體、產」融合

  以「萬裡茶道」串聯的遺產點和旅遊景區,多以茶葉為載體,以茶文化為內涵,旅遊價值高,社會影響大,帶動作用強。這對於促進沿線城市文旅融合,帶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機遇,在遺產價值提煉的同時,探索出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新路徑,創新思維模式,切實找到文物旅遊,特別是「文、旅、體、產」四融合的新動力,是擺在文物部門和申遺團隊面前的現實問題。

  從2018年開始,「世紀動脈——萬裡茶道申遺巡迴展」已完成6省(區)巡展,受到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好評。目前,「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網站」「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微信公眾號」「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小程序」都已經開通運行,正在著手建設「中蒙俄萬裡茶道文化遺產信息平臺」,設計「萬裡茶道」品牌標示,啟動「萬裡茶道」優秀公益文創作品徵集活動等。在此基礎上,剛剛啟動的「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是創新文化線路文物旅遊的最新嘗試。

  將設立「萬裡茶道」標識系統

  推動建立中蒙俄三國交流平臺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近期有許多具體工作需要繼續推進。

  首先,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萬裡茶道」申遺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沿線各省(區)和重要節點城市應成立「萬裡茶道」申遺工作領導小組。由申遺牽頭城市武漢市發起,「萬裡茶道」(中國段)沿線重要節點城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萬裡茶道申遺城市聯盟」。

  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加快做好「萬裡茶道」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工作。共同加快編制《「萬裡茶道」遺產點維修及環境整治導則》,統一設計「萬裡茶道」沿線遺產點標識系統。

  共同加強申遺國際合作,推動建立中蒙俄三國文化遺產管理部門溝通機制,搭建中蒙俄三國「萬裡茶道」申遺交流平臺,推進跨國聯合申遺行動和學術交流,建立申遺工作磋商機制,協調申遺國際合作的有效開展。

  賽事進入江西、湖北

  到目前止,「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已經進入江西、湖北賽段。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集結賽組委會提供)

  (作者系湖北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研究館員。「萬裡茶道」申遺項目牽頭負責人。「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策劃組織者)

  符合4項文化遺產突出普遍價值(連結)

  符合標準(ii)

  萬裡茶道(中國段)沿線的城市、集鎮、村落、建築及交通體系,在17世紀末-20世紀初因跨區域的茶葉貿易繁榮而產生了類型、功能、格局、形式等方面的發展,展現出傳統農業文明社會受到近代商業文明發展的明顯作用,以及茶路沿線多個地理-文化區域間的觀念、文化、技術交流。

  符合標準(iii)

  萬裡茶道(中國段)由茶園、工廠、古道、碼頭、集鎮、會館、海關、銀行、寺廟、宅院等遺存構成的系列遺產整體,體現了茶葉貿易所涉及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及相關文化生活的完整環節,共同見證了17世紀末-20世紀初長距離、跨區域的中俄茶葉商貿體系、運行模式和商人群體的生活方式。

  符合標準(v)

  萬裡茶道(中國段)沿線的工廠、古道、碼頭、關隘、城鎮的建設或利用,水、陸轉運體系及馬、車、船、駝結合的運輸方式,呈現出在17世紀末-20世紀初的傳統交通方式條件下,在茶葉南北向近萬公裡的長距離運輸和貿易中,利用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國東部平原與內陸山地交界地帶的交通主線,對中國由南向北的丘陵山地、水網平原、山間盆地、高原等複雜多變地形及環境的傑出應對。

  符合標準(vi)

  萬裡茶道與世界性的產茶、飲茶生活傳統具有直接的關聯;與東南亞範圍內共有的「關公信仰」具有直接的關聯;與作為古代中國金融組織萌芽代表性產物的「票號」具有直接的關聯。

  與《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文化線路類遺產比較,萬裡茶道(中國段)具有鮮明的跨文(明)化、範圍廣、商貿體系完善、社會變革明顯、區域發展影響深遠等特徵。

  —— 湖北等8省(區)文物局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文本《萬裡茶道(中國段)》

  中國學者如何定義 「萬裡茶道」?(延伸閱讀)

  萬裡茶道是繼古代絲綢之路之後,於17世紀末興起的歐亞大陸又一條國際商業文化通道,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線路遺產類型。該線路南起中國南方的武夷山等山地產茶區,經水陸交替運輸北上,經漢口、張家口集散轉運,過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託)後一直延伸至當時中俄邊境茶葉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圖完成交易,而後輾轉銷往西伯利亞、莫斯科、聖彼得堡,繼而輻射整個歐洲。這條文化線路溝通了亞洲大陸南北方向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核心區域,並延伸至中亞和東歐等近代工業文明地區。

  —— 湖北等8省(區)文物局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文本《萬裡茶道(中國段)》

相關焦點

  •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中國段)抵達湖北武漢
    鄂湘賽段第二階段賽開賽11月21日,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武漢站發車儀式在武漢抗洪紀念碑舉行,鄂湘賽段第二階段賽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60輛參賽車輛,近200名參賽車手、專家等齊聚武漢,參觀武漢「萬裡茶道」遺產點,感受「東方茶港」的深厚文化內涵,領略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種植茶葉、商貿往來歷史悠久,與之相關的文化遺產星羅雲布。縱橫蜿蜒的茶馬古道,含蓄雋永的茶韻文化,茶品、茶具、茶藝、茶曲的品茗盛宴,都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萬裡茶道的文化內涵。歲月更迭,曾經茶銷萬裡的繁榮盛景如今早已不在,但茶韻依然醇香。羊樓洞古鎮,已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世界茶業第一古鎮。赤壁市羊樓洞博大精深的磚茶文化和凝聚了百年鄉愁的明清古街,在遺產保護工作的各方努力之下重獲新生。
  • 2020年3月世界遺產要聞
    多省區公布2020年申遺重點工作中國最大的關帝廟——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山西省文物局:推動關聖文化史跡和萬裡茶路申遺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廳:繼續推動遼上京和祖陵遺址、紅山遺址群、陰山巖刻、萬裡茶道等重點文化遺產申遺工作;非遺方面推動江格爾中蒙聯合申遺工作。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呼和浩特
    採訪團探訪大盛魁遺址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王利軍)「南下北上弘揚晉商精神,雨雪無阻重走萬裡茶路」。11月24日傍晚,山西晚報社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17人結束內蒙古之行第一站——包頭的採訪,抵達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25日,採訪團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走訪了大盛魁、元盛德遺址,從文物資料和研究者的講述中揭開塵封在歷史中的記憶,用文字和鏡頭再現當年晉商在這條曾經繁榮一時的文化與商貿之道上用誠信和勤勞鑄就的商業神話。
  • 山西晚報記者節特別策劃——我們走在萬裡茶路上
    「孤魂總祭」碑是晉商萬裡茶道上第一處血淚碑,見證了茶道開拓者不畏艱難險阻、頑強拼搏的歷史。從側面印證了晉商開闢萬裡茶路付出的代價是高昂慘痛的。 這邊,萬裡茶路H5上線前,山西晚報記者胡斌還在思考刷屏標題該如何擬定,要不喊著大家一起來「找茶」;那邊,山西晚報記者孫佳森捧著線上方案,與「萬裡茶路」專家張維東老師在服務區停車場確認線上茶路交通工具元素;而再看,山西晚報記者張紅霞、趙琴還在為萬裡茶路線上打卡、參與贏得小遊戲的網友統計著獎品。
  • 日本茶道:世代相傳的和風精神(圖)
    編者按:茶起源於中國,但是隨著自古以來的文化交流,已經發展到世界各地。本期讓我們走進鄰邦日本感受它聞名天下的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講究文化道德修養,它要求茶人必須做到「四規七則」, 四規即 「和、敬、清、寂」,這是貫穿整個茶道禮儀的宗旨和精神,是由茶道高僧千利休確立的。
  • 【姐妹花研學社】跟著國家級茶藝技師走進茶道的世界(三)~
    【姐妹花研學社】跟著國家級茶藝技師走進茶道的世界(三)~ 2020-11-30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冬日寒,以茶暖:日本茶道與普洱熟茶品鑑分享會
    那為什麼日本引進茶種之後,主要是綠茶,沒有向其他茶類發展,而是把茶道發展到了極致?是因為風土本身對茶種植和製成的限制,還是有其他原因?  懷著敬畏的心情進入茶室,琳琅滿目的茶會用具、精緻的果子、儀式繁複的茶道,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的。仿佛回到唐宋,又仿佛是未曾相識。 那麼日本茶道跟中國傳統茶道到底有什麼淵源?織田信長、豐丞秀吉、武野紹鷗、千利休對日本茶道形成有什麼樣的影響?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是什麼流派?玉露、冠茶、煎茶、番茶、玄米茶、抹茶,誰是尋常百姓家茶飲,誰又是王公貴族特飲?
  • 10年遊歷7大洲世界遺產,年均摘星100顆,他做到了!
    他醉心研究文物和世界遺產,迄今為止深入七大洲600+處世遺、10000+博物館,是走訪世界遺產最多的中國人之一。大千世界種種奇妙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世界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童年將北京的名勝古蹟「刷」過一遍之後,謝田產生了環遊世界尋訪世界遺產的想法。這個想法開始伴隨著他在此後的十餘年日子裡,一次次制定環球計劃,以世界遺產為目的地安排旅行。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現為日本國寶這些古代茶具,基本存放於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所以要想在日本一次看完珍貴的茶具文物,幾乎完全不可能,主要是因為私人博物館開放時間不確定,並且也沒有規律可循,全看管理者的安排。有些珍稀器具,基本不對外公開展覽。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
  • 【人類遺產·瑰麗文化】西班牙世界遺產之安達盧西亞篇
    看攻略!應有盡有!2016年,西班牙安特克拉石墓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被列為非物質遺產...也許這就是西班牙的魅力所在,不僅有令人嚮往的陽光、沙灘,刺激你味蕾的饕餮美食,還有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那麼西班牙到底擁有多少世界遺產呢?
  • 町茶道傳承經典:匠心茶飲品牌是如何打造的
    據了解,町茶道團隊花費長時間遍訪茶山,在福建、浙江、雲南、湖南、臺灣等地均有創始團隊考察的蹤跡,最終選擇了與有雨林聯盟認證的茶園合作。在町茶道出現之前,新式茶飲市場上用雨林聯盟認證的茶葉做新茶飲是少之又少。通過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和產品屬性,町茶道率先在市場上豎立起「雨林聯盟認證茶葉」的品牌認知,搶佔消費者心智。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秘書長祁人表示,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生前曾三次到中國訪問,與徐志摩交情頗深,建立了中印兩國詩人的信任和友誼;今天中國詩歌萬裡行來到加爾各答與各位印度詩人的見面交流,正是泰戈爾和徐志摩時代中印兩國詩人友誼的延續。「世界各國詩人在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國——那就是詩歌。
  • 中國東方第一高山,是世界首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山東人的驕傲
    在我國的眾多山海湖泊中,最經典的當屬五嶽名山,無論是衡山的秀麗,還是華山的險峻,五嶽因其所處的不同地理位置,各有特點,而位於山東省中部的五嶽之首「泰山」,有「五嶽之首」、「東方第一高山」的美譽,1987年,泰山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不但是山東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 水與日式茶道文化 架起中日文化溝通的橋梁
    近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就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水與cool japan」主題活動,聚焦於茶道文化,活動由阿酷爾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與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共同主辦,通過茶道文化交流,為中日友好做出貢獻。       茶道老師現場講解日本茶道禮儀,邀請現場嘉賓一同體驗茶道文化,本次活動中煮茶所用到的水均為阿酷爾公司提供純淨飲用水,讓在場嘉賓在茶道文化體驗中品味純淨健康水帶來的美好感受。       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日本茶文化,呼籲大家重視生活中飲用水的安全健康。
  • 生命容介態再識
    《前沿科學》2013年第3期重點論文推介  目 錄  01 培養創新人才沒有「標準」路徑  ……卷首語  04 生命容介態再識  ……高歌 陳紫蒂  15 生命與死亡的界定研究  ……王玉玲  20 大氣顆粒物PM2.5及其控制對策與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或許可以把稀有的自然遺產 之旅放入你的口袋名單!珍貴的四個日本自然遺產分別位於東北的白神山地、鹿兒島縣的屋久島、北海道知床及東京的小笠原諸島,接下來就一一介紹這些自然遺產的美麗之處,趕快來規劃你一生一定要欣賞過的日本自然生態旅遊!▋什麼是世界遺產?
  • 日本京都5大景點揭秘,有3處是世界文化遺產,沒白去
    導語:日本京都5大景點揭秘,有3處是世界文化遺產,沒白去京都是傳統日本的代名詞,這個國家的很多寶藏都集中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中。對於想要了解日本舊社會樣貌的遊客來說,京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中有很多都是聯合國教科書內記載的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除了這些,京都還以美食和手工藝聞名,遊客們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與外界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即使在這裡待上一個月,也未必能全部逛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京都的5大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