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茶起源於中國,但是隨著自古以來的文化交流,已經發展到世界各地。所謂「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茶風茶俗承載了歷史,成為很多國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體會異域的茶情,也就感悟了他國的文化;玩味異域的茶趣,也就了解了茶中的別樣真諦。本期讓我們走進鄰邦日本感受它聞名天下的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講究文化道德修養,它要求茶人必須做到「四規七則」, 四規即 「和、敬、清、寂」,這是貫穿整個茶道禮儀的宗旨和精神,是由茶道高僧千利休確立的。「和」指的是和悅、和諧、和平;「敬」指的是心靈誠實、尊敬長輩、愛護朋友和晚輩以及主客之間、茶客之間互敬互愛;「清」表示茶室、茶庭等飲茶環境清潔、清淨;「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美學境界,表示幽雅、幽閒、寧靜,要求茶人凝神沉思、擯棄欲望,達到茶道所提倡的境界。茶道的基本特色是恬靜樸素,在百忙中擠出片刻閒暇,以達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茶道七則】
根據茶道的要求,秉承其內涵,舉行茶道的茶室通常設在有山石點綴、草木相擁的恬靜氛圍中。除主茶室外,另設準備茶具的水屋和供賓客小憩的休息室。完整的茶道有一套複雜的儀式,其中有七個原則需要遵循,它也被稱為茶道七則:其一,茶有濃淡,以淡為宜;其二,茶水溫度因季節而異;其三,爐碳煮茶,講究火候;其四,茶具要保持茶的原味;其五,茶爐尺寸四寸見方;其六,茶爐在茶室內的位置冬天固定,夏天可以移動;其七,茶室插花,協調自然,並搭配茶點和素食。
【日式茶具】
由於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所以日本茶道使用的茶具和中國功夫茶使用的茶具相似。日本的茶道離不開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之一,強調同季節時令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布置協調統一,有助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茶具總共分為四大件,包括煮水用的風爐、有蓋的大缽、泡茶用的茶壺和盛水用的茶碗。茶具的質地也分很多種,如陶瓷、漆器、銅器、木器、竹器等。除了四個大件之外,還有許多小件各有各的用途,如研磨茶葉的茶磨、夾碳用的火箸、放冷水用的水注、清潔茶具用的水翻、取茶用的茶勺、盛茶葉用的茶罐等。
【茶禪一味】
在日本,茶道與禪道關係十分密切。因為日本最早的茶種就是榮西禪師訪問中國時從天台山帶回國內的。回國後,他不僅將中國佛法普傳而且把茶帶給了日本人。榮西禪師曾經說:「茶,乃調整心律,強化心臟,平靜心靈之良藥也。」
茶禪一味,追求的是一種喝茶時的意境和對自己心志的磨礪。茶禪一味是茶人基於佛法的一種領悟,是對於茶本身的思考,是心靈和行動的默契,是真正的表裡如一。茶禪一味,讓人能用平常心去面對所有的煩惱和困難,凡事都能夠認真思考,注重生活中的平凡點滴,真正領悟「忍」的含義等。
商報記者 馬嘉會
記者手記
「茶藝」、「茶道」不僅一字之差
縱觀中國茶文化發展的特點是在廣度上的,發展的階層是自下而上的。在中國,茶文化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同時, 「道」 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非常神聖、嚴肅的事情。所以中國對於茶,只是籠統地稱之為「茶文化」或「茶藝」,而不敢奢談「茶道」。
反觀日本,從一開始,茶的傳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層社會將茶上升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某種需求,將茶套入一個神聖的光環中,務精務細,拘泥於表象從而淪落為形式。
自此,從表象上看,自近代以來,中國的茶文化趨向於沒落,反而不及日本;但從更深層次上看,這是由兩國的民族心態和文化底蘊所決定的:在中國,茶只是一門藝術,是從屬於人的一種文化現象;而在日本,茶則是神聖嚴肅的大「道」。其實,茶就是茶,它永遠是服務於人的,一切都不必流於表面。讓我們沏一壺茶,靜下心來認真體味茶的真正的內涵。
【編輯: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