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智庫:碩士、博士滿街走,除了臺灣還有誰!

2021-01-09 環球網

形容一個地區人們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較高,社會上有一句順口溜:博士、碩士滿街走。這句話並不是對博士、碩士的不敬,只是形象地說明了教育普及化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什麼地方呢?曾有人戲言,如果把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個問一遍,都是博士。其實,這也就是一句戲言而已。實際上,全世界範圍內,真正可以稱得上「博士、碩士滿街走」的地方並不多,在中國也只有臺灣能獲此殊榮。

臺灣的大學分布在全世界排名前三,2300萬人口有將近150所大專院校。在臺灣,如果父母不送小孩去讀書,就會被罰錢;如果沒有錢讀書,則可以申請貸款,畢業後再繳錢還給政府。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臺灣高等教育就呈爆發式增長,以1996年至2007年的臺灣適齡人口毛入學率為例,10年左右就從50%提升到96.28%,教育普及效果十分可觀。現在,臺灣教育普及率成為全世界最高的地區之一,已達到99.99%,幾乎進入了「全錄」時代,即臺灣所有的學生,只要想上大學,都有大學可上。

當然,教育普及化的發展也會存在一些弊端,「文憑通脹」就是其中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雖然人人都有高學歷,但是學生和老師的學養其實並不高。不可否認,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學者的研究大多是「瞻前顧後,東張西望」,學生則多是實用和現實主義,為的就是那張證書而非更深刻的東西。但是這些現象在臺灣出現的相對較少,因為臺灣的治學體質十分嚴謹用心。

舉例說明,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每年擬招收博士生10人,但招考難度大,不但需要通過筆試,還要進行學術水準評估,以及口試,許多人知難而退,不敢問津,因此常常不能招滿10人,一般招收5、6人而已,這與中國大陸每年都在大規模擴招博士和研究生的形勢很不一樣。在臺灣大學讀博士,頗不容易,需要滿足嚴格條件才能畢業,比如至少要到外國留學90天以上,還要發表特定數量的論文,畢業論文的水準要求很高,決不可能矇混過關,因此從入學到畢業一般要經過6到8年的時間。由此可見,在臺灣「滿街走的博士」大多數還是真博士。

那麼,臺灣教育普及率及教育水平為什麼如此之高呢?

一方面,臺灣高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普遍較高。在臺灣,大學教師的學歷層次很高,多數高校博士學位教師佔70%以上,重點大學多達到90%。例如,中國文化大學學生2萬餘人,專任教師約600人,要求新聘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資格或博士學位,副教授以上比率要達到70%以上,同時採用兼職具備助理教授資格以上者近八成,許多是來自臺灣知名大學學術巨擎或藝文大師。

而且這些老師的素質也非常高,都繼承者臺灣老一輩的教育意志和精神。素有「臺灣師範教育之父」和「臺師大永遠的校長」的劉真老先生曾說:「教書匠和教育家是在精神內涵上是有區別的。我們要做一個教書匠或是做一個教育家,只是內心一念之間的抉擇而已。無論在學校教書或是從事其他教育工作,只要我們能夠具有偉大的教育愛心、耐心、熱誠與懷抱,則任何人都可以由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或教育行政人員變為受人尊敬的教育家。」

另一方面,臺灣高校的教育定位明確,辦學理念清晰。臺灣的大學十分重視辦學理念的凝練,這集中體現在各大學的辦學目標、校訓和校歌等之中。例如,國立中山大學的辦學定位就是「培養社會菁英和領導人才」。也就是說,這所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不只是獨善其身,而是要為社會創造其價值,為眾人生活謀福利。其核心價值觀是「至於至善」,寓意是「沒有止境,永不停止的進步」。這所大學2012年在臺灣排名第8名,實行的就是精英教育,形成了最具實力的是計算機科學、海洋科學、管理學等特色專業,是一所研究型大學。

不僅如此,國際化一直是臺灣教育部門發布的「教育年鑑」的專題內容,促進國際化是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既定的目標。很多臺灣和多高校採用與島外多所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的方式,一般是交換學生赴姊妹學校進修一兩年。比如,2017年大腦智庫推出的全球高校聯盟,臺灣高校成為整個項目中最受人關注的部分。不論是臺灣全球跨國多校項目,還是港澳國際本碩項目,都是先讓學生去臺灣學習1到2年,再到大陸重點大學、國外名牌學府或香港著名高校繼續完成本科學業。同時,臺灣的學生也可以通過交流生的身份到大陸高校就讀。這樣的方式不僅可增長學識、增強外語能力,更可擴展視野和提升未來工作能力。

基於以上兩點,可見臺灣教學都是以高標準的要求建造高水平的教育機制。也正因如此,臺灣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博士、碩士滿街走」高學歷的地區,重要的是,博士是真博士,碩士是真碩士!這樣的盛狀,除了臺灣還有誰!

相關焦點

  • 臺灣一碩士論文疑似抄襲大陸博士論文
    臺灣一碩士論文疑似抄襲大陸博士論文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張旭 2016-02-01 15:20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青年到大陸兼讀碩士博士學位數量激增
    新華網臺北7月22日電(記者劉暢 林楠)家住臺北的大學教師張瑞菁不久前把戶口遷到了金門,原因只有一個——正在廈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她,這樣就能夠經由廈門至金門海上客運航線去廈門上課。     近年來,像張瑞菁這樣一邊工作一邊到大陸兼讀碩士、博士學位的臺灣年輕人數量激增。
  • 臺灣青年到大陸兼讀碩士博士學位者數量激增
    新華網臺北7月22日電(記者劉暢 林楠) 家住臺北的大學教師張瑞菁不久前把戶口遷到了金門,原因只有一個——正在廈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她,這樣就能夠經由廈門至金門海上客運航線去廈門上課。  近年來,像張瑞菁這樣一邊工作一邊到大陸兼讀碩士、博士學位的臺灣年輕人數量激增。
  • 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落戶中國智庫創新科學園
    中國網訊 2017年10月17日,「中國博士(後)創新中心」啟動儀式暨博士(後)創新發展圓桌座談會在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亦城科技中心辦公區舉行。國研智庫總經理兼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總經理張詩雨博士主持會議並致辭。
  • 她生於德國長於臺灣,父母是博士碩士,她拍戲寫下11萬字法學論文
    她生於德國長於臺灣,父母是博士碩士,她拍戲寫下11萬字法學論文有時候其實很多人對娛樂圈的藝人不是那麼的了解,在一般人眼中這些藝人要不就是長得好看會唱歌、跳舞,要麼就是會演戲,認為這些女明星都是靠的顏值吃的青春飯。
  • 臺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碩士搶當清潔工賣場工
    臺灣臺中市環保局招考清潔人員,月薪3萬元新臺幣,吸引了2017位民眾報考,其中還有9位碩士生。環保局表示,未來2年將陸續有職位出缺,考生依照成績排名依序遞補,雖然不是馬上就有工作,大家還是搶破頭。考試分三關,第一關比速度,槍聲一響,民眾扛著25公斤沙包奮力往前衝,繞過三角錐,折返跑一趟50米。
  • 香港、澳門、臺灣人士攻讀中國高等院校(大陸、內地)碩士/博士學位...
    香港、澳門、臺灣人士攻讀 中國高等院校(大陸、內地)碩士/博士學位 2012年度招生簡章 報名日期:2011」的臺灣考生。  2.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 須具有與內地 (祖國大陸) 學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 (以下簡稱博士生) 須具有與內地 (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   3.申請人可以聽、說普通話、書寫中文。
  • 香港、澳門、臺灣人士攻讀國內高等院校(大陸、內地)碩士/博士學位...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臺灣考生。  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 須具有與內地 (祖國大陸) 學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 (以下簡稱博士生) 須具有與內地 (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  申請人可以聽、說普通話、書寫中文。
  • 從一盤紅燒肉看本科、碩士、博士論文都有啥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下面,用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4、畫個圈圈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想像這個圓圈代表了人類的所有知識。
  • 臺高校向大陸生開放碩士、博士、專升本等申請
    本月中旬,2014年臺灣地區高校招收大陸研究生、專升本招生簡章正式發布。南都記者從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以下簡稱陸招會)獲悉,今年共有100多所臺灣地區高校的研究所對大陸學生開放申請,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八個省市學生都有申請資格,計劃招生人數創歷年之最。
  • 有人說: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事實真是如此嗎?
    每到畢業季,網絡上便經常有這樣奇怪的言論: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這句話意思無非是在調坦說:目前高學歷的人多得數不勝數;也有種學歷貶值嚴重,讀書無用的意思。然後,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接下來,我將對此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供各位讀者參考。
  • 人民日報:一張圖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除了衝在第一線捍衛學術公平的諸多碩士生、博士生外,還有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到底有何區別。此外,還有一大批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同學回憶起了自己的「辛酸」往事,一大批正在思考要不要讀研的學生則變得更加糾結。  小編就以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
  • 臺灣論文代寫生意火爆 興起專營店號稱博士捉刀
    臺灣論文代寫生意火爆 興起專營店號稱博士捉刀 2012年11月04日 11:3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高校放榜:大陸學生赴臺讀碩士博士創新高
    摘要:如果有機會去臺灣讀研是不是覺得很洋氣呢。近年來,內地生臺灣讀研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臺灣高校今年招收大陸來臺就讀碩、博士學位日前放   摘要:
  • 臺博士畢業生代寫碩士論文 一篇開價15萬
    記者王慧瑛/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2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大學教授坦言,聽聞有博士畢業生利用待業期,代寫碩士論文,開價一篇15萬元(新臺幣,下同)。
  • 想當大學老師談本科,碩士,博士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只能是博士才有資格任教,我想以後可能會上升到一般學校的土博都不具備去高校的資格了,必須得是留學博士。雖說有些地方公立學校的教師招聘資格是碩士就可以,但我覺得高校始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博士將是大勢所趨。所以,去高校的基本條件,博士學歷。那麼,本科生的你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考研考博才是當大學老師的唯一出路。2.出身雖然我們現在都在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從招聘的實際情況來看的話,有和無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 58歲狄鶯進修碩士,論文研究兒子孫安佐,臺灣網友:已經沒底線了
    大家還記得在美國因持槍被捕入獄,臺灣藝人狄鶯和孫鵬的兒子孫安佐嗎?最近,他的事跡要被他媽媽狄鶯寫成碩士論文了。今年58歲狄鶯從小家貧,很早就出來工作幫補家庭,11歲到紡織廠當女工,學歷僅小學3年級還是肄業。但她一路努力拼讀到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目前正在寫論文,研究對象就是獨子孫安佐,她透露題目是《網紅成功的要素——以網路紅人孫安佐為例》。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
    據報導,孫光宇在攻讀碩士期間,論文碩果纍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評論E輯》《應用物理快報》《等離子體源科學與技術》等期刊發表8篇SCI論文,還有4篇EI會議論文;以非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這樣的成績,連很多博士生都驚呼「是在下輸了」。
  • 大腦智庫皮紋大數據報告之揭秘手腦關係
    皮紋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是通過嚴謹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建立起來的,數百篇的論文和研究報告就是很好的證明;大數據時代給皮紋心理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大腦智庫智庫報告正是用大數據的方式來傳遞遺傳學、腦科學、皮紋學之間的關係,大腦智庫從不標榜科學,只是用最科學的方法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