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事實真是如此嗎?

2021-01-07 study強國

2020年畢業季即將到來,教育部門預計將有870萬高校畢業生們即將踏入社會。每到畢業季,網絡上便經常有這樣奇怪的言論: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這句話意思無非是在調坦說:目前高學歷的人多得數不勝數;也有種學歷貶值嚴重,讀書無用的意思。

然後,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接下來,我將對此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供各位讀者參考。

一、是否真的存在「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的現象

首先,先來看一組關於高校擴招後歷年高校錄取人數統計數據。從圖上可以看出,自從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高考錄取人數逐年上升,尤其是高校擴招後,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呈現指數級別增長。經過簡單的統計後發生,自1978年至今,累計高校畢業生為1.17億左右。

1978年-2019年高校畢業人數條形圖

乍一看,大學畢業生人數確實挺多的,差不多十個人裡就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是統計數據裡的高校畢業生包括了中轉、大專等高校畢業生,而且還有一部分是重複統計,如專升本、本科讀碩士、碩士讀博士等,這類畢業生數據存在重複統計。接下來,根據教育部官網可查詢信息,統計自1997年-2019年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布情況。(由於教育部官網查詢不到1997前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具體,但1997年前高校畢業生人數相對較少,整體上對數據分析結果無太大影響)

經過統計分析,1997年至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約1.03億,其中專科約為4600萬,本科4900萬、碩士600萬、博士124萬,依次分別佔比約為44.6 %、47.5%、 5.8 %、2.1%。

截止到目前最新統計情況,中國人口已經超過14億。那麼1997年至2019年高校畢業生中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別佔全國總人數比例分別為:專科3.2%、本科3.5%、碩士0.4%、博士0.08%。

由此可見,即使是專科生,每100個人當中,也就3個左右,更別說本科學歷、碩士學歷及博士學歷了。

為什麼會有「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這樣的說法呢?以下幾點是主因。

1、高校擴招的影響

自從高校擴招以來,錄取人數與日俱增。給人一種已經全民普及了高等教育的假象。相比於70、80年代的天之驕子,現在大學生確實不如以前那麼被重視,也沒有以前那麼好就業。但大學學歷依然是大部分企業的敲門磚,考上大學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最佳路徑之一。

2、媒體誇張報導

每年畢業季都要不少媒體報導這樣的標題:「XXX萬高校生畢業,又是最難就業季」,然後再配上幾張大學裡招聘會現場照片(高校裡大型招聘會一般在體育場舉行,現場招聘人員和畢業生幾千人擠在一起,顯得大學生多的數不過來),讓人產生誤解,覺得大學生多如牛毛。

截圖來自網絡新聞:部分媒體關於就業的誇張報導

3、圈子的影響

這裡所謂的「圈子」,指的是人所處的環境影響。當你專科畢業後工作,你會發現周圍都是專科生為主,依次類推,本科、碩士畢業、博士畢業都會發現自己周圍都是和自己學歷差不多的。這就給人造成一種假象,覺得自己身邊都是高學歷人才。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無論任何時候去大醫院,都會覺得人山人海,按照這種邏輯,豈不是中國人全部都在看病嗎?顯然這種以偏概全的邏輯是不合理的。

4、與大學生匹配的就業崗位不足

整體上來說,我國高科技產業相對不足,主要是相對低端的製造業。這些企業往往需要高學歷人才數量較少,從而就業市場崗位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需求。總結起來就是適合大學生就業崗位不足,造成熱門崗位競爭壓力多,應聘者多。也給人種大學生多如牛毛的感覺。

5、一線城市人才聚集效應

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高科產業多,就業崗位足,醫療資源、教育資源豐富,吸引了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因此在這些城市高學歷人才比例高,但不能以此來說中國的本科生數量數不勝數,這樣以偏概全有失偏頗。

二、大學生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崗位匹配不足矛盾突出

整體上而言,高校擴招後,大學畢業生數量確實達到一個比較大的基數。但與14億人口相比,我國高學歷人才還是太少,應該繼續普及高等教育,提升國家整體科研實力。但是現如今的就業市場的崗位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

那麼如何化解兩者之前存在的矛盾呢?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以供參考。

(1)加大教育資源投入,提升高等教育培養質量

高等教育擴招後,由於大學生錄取人數的劇增,導致很多高校教育資源不足,進而造成培養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質量相比以前有較為明顯的下滑,大學畢業後往往難以勝任本崗位工作。因此需要繼續加強教育資源投入,提高畢業生的畢業標準。

(2)優化專業配置

每年很多冷門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大,一些冷門、與市場脫節的專業,一方面佔用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讓大學生把寶貴精力用在難以就業的專業上。因此需要對不符合就業市場的專業進行縮減,增設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專業。

(3)多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更多數量的優質崗位

高科技產業即可以產生高附加值,又可以能提供豐富而又優質的崗位,滿足大學生就業需求。可謂一舉兩得。因此,有必要加大高科技產業的投入,既能促進經濟良好發展,又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大學生求職需求。

結語:事實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本科多如毛,碩士滿地走,博士一走廊!」也只能作為一種飯後閒餘時的調坦。

當前,我國科技實力還有待提升,而教育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希望有關部門加大教育資源方面的投入,早日實現強國夢!

我是【study強國】始終堅信「學習才能強國」、「學習改變命運」。歡迎轉發、評論、關注,讓更多的人看到!

相關焦點

  • 論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女青年為找男朋友,謊稱自己是本科學歷,最終因博士身份暴露而被甩。後來她終於與另一位碩士男朋友喜結連理,後因婚禮堵門時給新郎甩出一道偏微分方程,稱「解出方可進門」導致婚禮錯過吉時。這些段子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本科、碩士、博士之間區別很大啊。不過這個區別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本科、碩士、博士在不同學校,究竟哪個是自己母校?看看學長咋說
    本科、碩士、博士在不同學校,究竟哪個是自己母校?看看學長咋說的?歡迎留言。網友一:我的本科、碩士和博士在同一所學校,我沒有像你那樣的疑問,其實,換個角度考慮的話,這個問題不難,我們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不同的學校,這幾個學校是我們的母校吧,本科、碩士、博士都是在同一水平上培養的,三個階段在3個學校同樣擁有3個母校一樣。在母校校慶的時候,三個階段知名的學生都會統計進去,並邀請你出席。
  • 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四者到底有何區別?
    而現在人們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提升上去了,能考到大學的人越來越多,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都有幾百萬人,競爭壓力非常大,找工作非常難。 因此有很多人會選擇繼續深造,考研究生、博士生。 但是你真的知道本科、碩士,博士,還有博士後這幾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
  • 相比本科和博士,碩士為何最尷尬?
    25歲的碩士畢業生A某手裡握著一疊精裝簡歷,準備離開招聘會現場。他甚至連投出簡歷的機會都沒有。「說是碩博專場,幾乎沒有面向碩士的崗位。投簡歷的過程,就感覺自己在被反覆碾壓。」他沮喪地說。
  • 高中生提前了解: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是什麼?
    中學,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裡有隻老虎,已經被我關在籠子裡,在森林的西北角,我給你一把獵槍,告訴你獵槍怎麼用,你自己去森林找到那隻關著的老虎,幹掉它。」 本科,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裡有隻老虎,具體位置不知道,不過大約在西北角的位置。我給你一把獵槍,你自己琢磨一下該怎麼用,會用之後去森林找到那隻老虎,幹掉它。」
  • 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在哪?
    有很多人都會問,本科、碩士、博士到底都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這裡,比如說,兩個本科生相親,聊時事八卦和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兩個碩士相親,聊專業,聊工作,一起吐槽導師。兩個博士相親,互相介紹自己研究的領域,回去的第一件事情是查一下對方發了多少SCI。這樣子說你明白了嗎?
  • 本科是「雙非」,就算是清北碩士也難找工作,上進之路如此難走
    什麼是「雙非」?,因為首先從報考人數而言,高考的基數可以說是非常的龐大,能夠在如此多的人當中拔得頭籌,考入一流大學,更能夠充分印證考生的實力以及知識水平。
  • 大腦智庫:碩士、博士滿街走,除了臺灣還有誰!
    形容一個地區人們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較高,社會上有一句順口溜:博士、碩士滿街走。這句話並不是對博士、碩士的不敬,只是形象地說明了教育普及化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什麼地方呢?曾有人戲言,如果把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個問一遍,都是博士。其實,這也就是一句戲言而已。實際上,全世界範圍內,真正可以稱得上「博士、碩士滿街走」的地方並不多,在中國也只有臺灣能獲此殊榮。
  • 一張圖讓你了解「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開始,翟天臨的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再到碩士論文被扒是抄襲陳坤、北電院長被撤牌、高考成績被挖…   誰也想不到,這踏馬竟然是一場席捲瓜田的蝴蝶效應。   如果翟天臨早點知道,#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怎麼也不會讀博士了,至少收斂很多吧,也不會這麼鮮格格地誇下海口了。。
  • 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博士什麼關係,及如何申報
    本科、研究生指的是學歷,學士、碩士、博士指的是學位。大學本科畢業會授予學士學位,學歷為本科,相當於古代的秀才,同時你也可以繼續考取研究生。想要獲得本科學歷,你需要通過高考環節,再進行考大學志願填報。報考大學每個人可以填報多個志願,有的省份每個批次能填報5個,有的新高考省份最多能填報96個,可以給考生足夠多的選擇機會。
  • 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相當於80年代的什麼?答案很現實
    本文編輯:史育閣欄目:教育社會觀如果回到80年代,現在的博士、碩士相當於什麼 ?當時的研究生更是鳳毛麟角,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可以直接留校任教,博士研究生畢業前早都被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爭搶完畢。而且80年代大學生畢業包分配,大學生就業率100%,不存在就業難問題,往往是多個崗位爭奪一位大學畢業生。
  • 如何一眼就分辨出本科、碩士和博士?
    本科、碩士和博士到底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好像很難~其實一眼就能分辨!2、對待八卦的區別想當初小翟 「博士」 不知知網為何物,一度讓學術圈群起而攻。本科生:我吃瓜。碩士:啊啊啊,畢業論文審查標準改了,這麼嚴,不睡覺我可以畢業嗎???
  • 簡單圖示:終於明白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區別了
    碩士和博士又有什麼不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對於這個問題的說法也有很多版本,自考君挑選了幾個比較經典的版本,一起和大家一同探討。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之區別的「兔子理論」:本科生:學習撿「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學知識都是別人已經發現並經過了反覆驗證的知識,是固定、穩定的,屬於「死兔子」。此階段的學習訓練只是學會找到一條比較便捷的路徑把已經死在那裡的「兔子」拿回來。
  • 人民日報:一張圖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除了衝在第一線捍衛學術公平的諸多碩士生、博士生外,還有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到底有何區別。此外,還有一大批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同學回憶起了自己的「辛酸」往事,一大批正在思考要不要讀研的學生則變得更加糾結。  小編就以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
  • 想當大學老師談本科,碩士,博士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如果你已經確定將來你的職業規劃了,就衝著這個目標前進,當然如果要從事高校工作,那麼本科期間你就要朝著這些方面努力:1.學歷首先,本科學歷是不足夠你去當一個大學的老師的,因為現在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現在高校的招聘要求也在逐年的提高,從本來的本科到碩士,再到現在的碩士基本達不到高校任教資格了
  • 博士、碩士、本科到底有什麼區別?九張圖告訴你,搞笑但有深意!
    有個課桌就不錯了,再說有沒有課桌都無所謂,去的日子真的不多,也不喜歡看那麼多書,搞得自己好忙,有意思嗎?出去逛逛它不香嗎?研究生:研究生就不能像本科生那麼瀟灑,書還是要看一點的,不然論文真寫不來。要知道碩士論文好歹也要好幾萬字的啊!不過業餘喝點小酒、抽點菸、談談戀愛還是可以的嘛!
  • 從一盤紅燒肉看本科、碩士、博士論文都有啥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下面,用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4、畫個圈圈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想像這個圓圈代表了人類的所有知識。
  • 老人苦心教育送出1博士2碩士2本科(圖)
    孫子 劉振華:從山西大學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一所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去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同時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和法國一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2010年9月,他已赴法國讀博。孫女 劉幸: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後,考入上海藥物研究所讀碩士研究生。孫女 劉豔:從成都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重慶市電力電網中心工作。
  • 很真實,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差別,看完陷入了沉思
    那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又在實際生活中會造成什麼差別影響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實中的典型案例。關於寫論文,不同學歷層次的小夥伴應該都經歷過的學術文章,而實際上不同人的區別之處就很大。針對之前一網友的原創《紅燒肉》:他用「紅燒肉」的解讀方法,告訴你專科論文、本科論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區別,為的是無論是對哪種人群,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一笑泯恩仇。同時能通過紅燒肉哲學中發現所存在的問題。
  • 他計算機本科,如今碩士快畢業,考慮是否再去讀一個人工智慧博士
    之前收到一個問題,是關於繼續讀博士還是直接工作的問題。他說他是一名「雙一流」大學的生物信息碩士在讀生,本科是計算機專業。有人會問了,計算機被帶上這麼大的光環,為什麼他會從計算機專業跳出來,選擇了其他專業的碩士就讀?其實他目前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挺後悔的,沒想到自己一時為了面子而保研到心儀的學校,但卻忽視了專業方向的選擇。現在他馬上要碩士畢業了,又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