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叫停基因檢測現曙光

2020-12-02 第一財經

今年2月,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所有醫療技術如未經技術準入則被叫停,佔領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市場龍頭的深圳華大基因因此遭遇發展瓶頸。

而6月4日剛公布的一則消息讓華大基因看到了自主創新的曙光。

在當日召開的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深圳市市長許勤宣布,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已經獲得國務院批覆,示範區面積為397平方公裡,相當於近34.5個深圳高新區,涵蓋了深圳市10個行政區和新區的產業用地,超過了原特區面積。

這是黨的十八大後國務院批准建設的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也是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目前,國內生物經濟政策的設計是滯後的,更加需要創新的環境。」華大基因戰略規劃處主任朱巖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生物經濟的爆發就在眼前,但是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沒有跟上,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將是一個契機。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趕超發達國家的機遇就在眼前,窗口期不會太久,抓住了就能邁上一步,反之就錯失機遇。

而接受本報採訪的幾位專家也認為,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批覆,使得深圳的科技創新有望獲得特殊政策安排。這將對深圳的創新生態環境、產業鏈條和產業生態以及深港科技創新融合方面有重大推動。

高新技術企業期待政策先行先試

高新技術產業在深圳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目前全市有新型研究機構115家。

201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萬億元,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

在超材料領域,有深圳光啟研究院,在基因測序以及基因產業化領域有華大基因,騰訊、華為等高新技術企業更是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去年,深圳在還對生命健康、航空航天以及海洋產業等進行了戰略布局。

儘管取得一定成績,但政策創新總落後於技術創新,也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這在生命健康產業上表現尤甚。

華大基因就曾遭遇政策瓶頸,華大基因總裁汪建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天的基因科學、幹細胞都走到這一步,我們是不是也在要求、也在呼籲政策法規要跟上呢?而不是拿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新鮮事物,用10年、15年前的政策法規去套、去憋死它。

華大基因是一家致力於為醫療、農業和環境應用等領域提供完整的測序和生物信息服務的集團,旗下包括民營非營利性的研究院以及商業化運作的測序應用公司,2012年產值已達10億元。

2007年,華大基因研究院從北京來到深圳,工作人員從20幾個人拓展到目前的4000多人。在科技轉化為產業應用過程中,生物科技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遇到我國政策法規滯後帶來的發展瓶頸。

此前,華大基因推出的產前無創基因檢測在9個省市獲得臨床資質,積累的樣本量達到10萬。但今年2月,此項基因檢測被國家相關部門叫停。

朱巖梅說,科學、技術、產業是聯動發展的,阻礙了就不能聯動發展,會形成惡性循環。雖然被叫停,但仍然有很多孕婦上門要求做無創基因產檢,華大的技術本來是領先的,但經過4個月的斷檔期,樣本量已經落後於國際其他同類企業。

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祥也曾對本報表示,在醫藥領域,政策法規不應成為科技應用的障礙 。目前,臨床應用的技術大多是10年甚至是15年前的技術,但新的技術又面臨政策、法規的制約。

此次深圳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否能解決政策滯後的問題,還有待觀察。但朱巖梅對此持樂觀態度。朱巖梅說,希望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對生物經濟、生物產業所需要的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先行先試的空間。

據已披露的信息,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享受國務院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的各項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新支持政策,包括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試點、稅收優惠試點、股權激勵試點、科研經費分配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全國場外交易市場試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等六方面。

除了享受國務院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的各項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之外,國務院還特別支持深圳結合自身特點,在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建設新型科研機構、深港經濟科技合作新機制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深圳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時期,過去30年承接全球第三輪產業轉移,大量製造業進入深圳,完成了加工、組裝、製造的發展過程,今後30年深圳一定會完成一個經濟增長動力的轉變,從製造向創造轉變的過程,才能實現人均GDP水平和要素價格進一步增加。自主創新試驗區的批覆,體現了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在未來深圳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

曲建說,從一個城市系統性的角度來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這是我國面臨的新問題。所以此次拿出一個城市進行試點,對於探索一條城市自主創新之路起到一定作用。

在曲建看來,深圳是移民城市,最大特點是寬容失敗,人際關係簡單,在這樣的城市搞自主創新其成功可能性和創新成本要低一些。如果深圳能夠把自主創新的模式開發出發,那麼對其他城市有很好借鑑作用。

4年申請之路

經歷了4年的申請後,深圳成為繼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之後的又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早在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一號文件,把自主創新從科技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確立了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目標。

2010年,深圳提出申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期間經歷了多個部委的多次調研、匯報和討論研究工作。2012年10月,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率隊的科技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2個國家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就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進行專題調研。

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光啟研究院、騰訊等企業科研機構成為調研組考察的標的,這些企業也正是深圳創新的代表。

當時,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定位於五個方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開放創新合作先行區、和諧高效創新生態區、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極,力爭到2020年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該次調研對深圳已取得自主創新成績給予了肯定,為獲批奠定了基礎。

梳理國內已經批覆的四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現,相關政策都為該區域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2009年3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中關村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助力。2009年1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目前,已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生物、新能源、環保、消費類電子等產業為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而2011年批覆的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萬多家企業中,世界500強就有200多個,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文化創意、航空航天、先進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

曲建對本報分析,深圳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對於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也具有推動作用。香港在服務業創新領域具有先天優勢,深圳有大量的現代製造業作為創新服務平臺,如果能夠把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和深圳的先進位造業有機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和金融資源的融合,可以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

相關焦點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孕婦產前檢測要羊水穿刺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以前痛苦的檢測,現在只要抽5毫升靜脈血液就搞定,既無創傷,準確率又更高。這是孕婦產前基因檢測的一種,但如今行不通了。深圳多家醫院透露,曾經流行的產前基因檢測將被叫停,受此政策波及,今年深圳將有上萬產婦產前檢查受影響。深圳去年差不多有2 1萬新生兒出生,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5 .6 %,按此推算,約11000名孕婦接受基因測序。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設準入門檻
    本報記者劉少龍 長沙報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叫停了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國家叫停基因測序項目,並不是不準搞了,而是為了規範管理這個檢測項目,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想檢測就檢測的。這個需要好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設置準入門檻有利於維護百姓權益。」
  • 兩部委叫停基因檢測 濟南6家醫院只有一家被叫停
    原標題:兩部委叫停基因檢測 濟南6家醫院只有一家被叫停  兩部委發文叫停基因檢測  無法做唐篩羊水穿刺風險大  吳女士懷孕4個月,近日抽血接受了唐氏症候群初篩
  • 基因檢測行業會被叫停?是真的嗎?
    在早前基因檢測被叫停過,據專業人士透露,基因測序基因檢測涉及倫理、隱私和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生物安全以及醫療機構開展基因診斷服務技術管理、價格、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之所以被叫停,是監管部門要對行業進行規範。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遺傳疾病孕婦須冒風險產嬰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中國網事」記者翁曄 張鶯 盧羨婷 李驚亞)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叫停了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基因測序雖然在中國剛剛興起,部分產前基因檢測也相對成熟,但是目前國內一些機構卻不惜用「包測百病」來吸引顧客。基因測序市場現狀究竟如何?被叫停後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
  • 產前基因檢測叫停半年後獲批 百億市場有望被激活
    產前基因檢測叫停半年後獲批 百億市場有望被激活 2014-07-03 00:55:07,包括兩款基因測序儀、兩款檢測試劑盒,即為孕產婦篩查唐氏綜合症等先天性基因缺陷風險,避免新生兒出生缺陷。
  • 醫院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唐氏高危孕婦只能選羊水穿刺等手段
    中國江西網訊 3月2日,30歲的撫州「準媽媽」蘇女士如約來到省婦幼保健院,準備採納此前醫生的建議,通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進行唐氏篩查,結果被告之,國家日前叫停了基因測序產品的臨床應用,唐氏高危孕婦複查只能選擇傳統羊膜穿刺術。
  • 專家談基因測序被叫停:行業標準缺失是主因
    據專業人士解釋,基因測序涉及倫理、隱私和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生物安全以及醫療機構開展基因診斷服務技術管理、價格、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之所以被叫停,是監管部門要對行業進行規範。  雖然此次叫停並非將出口封死,如檢測儀器、診斷試劑和相關醫用軟體等產品,經過審批註冊以及技術準入批准後可以應用。
  • 被美國FDA叫停兩年後,這家公司又重啟了基因檢測服務
    個人基因檢測領域最受關注的創業公司23andme,幾經周折後終於重啟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服務。總部在加州的23andme公司,一直是個體化醫療領域中最活躍的公司,以直接面對普通消費者的基因測序為亮點,得名於人體的23對染色體。
  • 基因測序「叫停」「重啟」為哪般?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6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批准了華大基因的兩款基因測序儀和兩款檢測試劑盒註冊。這也是繼今年2月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局聯合叫停所有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後,官方首次正式批准註冊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意味著基因測序臨床應用重新啟動。 據悉,這次獲批的產品可通過對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婦外周血血漿中的游離DNA片段進行基因測序,篩查出新生兒是否存在唐氏症候群等先天性基因缺陷風險。
  • 基因檢測並非無所不能 理性看待基因檢測
    有些宣稱個人全基因測序的體檢項目,收費高達數萬元。近年來,基因檢測發展迅速,可以通過分析DNA來診斷人們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遺傳病。但是,從基因檢測走向市場以來,人們對它的質疑就沒有停過,基因檢測到底能不能預測疾病?基因檢測究竟是否準確呢?
  • 基因測序首次獲準用於出生缺陷篩查 此前曾被叫停
    已經禁止的基因測序產品為何能起死回生?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避免生出唐氏綜合症、也就是「先天愚型」嬰兒,「唐氏篩查」是絕大多數準媽媽的必選產檢項目之一。由於年齡超過35周歲,河南孕婦劉女士初檢顯示「高危」,當她準備通過產前基因檢測進一步檢查,卻被告知,由於這項技術被叫停,她只能冒著流產的風險,通過羊水穿刺進行篩查。
  • 解讀基因的 「生命密碼」---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韓文嘉 實習生 蔡敏鈴)昨日,華大基因CEO尹燁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他以《四大夢想——基因帶來的福祉》為題,暢談基因,解讀關於基因的「生命密碼」。 「不管是懷孕前、產前、新生兒階段,都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的方式來確保這個孩子的健康」,尹燁在演講中介紹,通過基因測試可以檢測胎兒是否健康,通過這一方式,可以為孩子傳遞一份「與生俱來的基因健康」,許他們一個沒有罕見病的未來。 在講座中,針對嘉賓對轉基因的疑惑,尹燁說希望人們不要一提轉基因就害怕。
  • 曙光中標上海仁濟醫院!為基因測序平臺提供有力IT支撐
    近日,曙光中標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為其搭建的心內科基因測序平臺提供IT支撐。曙光提供的存儲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基因測序過程中存儲容量、性能和成本等問題,有力支持醫院實現高精度的測序數據分析。仁濟醫院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也是一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基因檢測市場大 現實混亂坎難過
    3000元、4500元、9000元,這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深圳華大基因優康門診和北京迪諾基因公司對女性乳腺癌基因檢測一項報出的價格。「朱莉效應」讓乳腺癌、基因檢測等專業醫療術語普及全球,並迅速攪動了國內相關基因檢測市場。日前,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預防性切除雙乳乳腺,首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人物封面。
  • 商業化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產品並非都靠譜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近一兩年,五花八門的商業基因檢測產品層出不窮。「只需一點兒唾液樣本,就能知道自己孩子未來是否具備成為博爾特的運動天賦基因」;甚至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拿到一本專屬於自己的「生命說明書」。然而,所謂的商業基因檢測產品並非都那麼靠譜,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商業基因檢測,存在資質混亂、虛假宣傳、無收費標準等一系列問題。
  • 「基因檢測」騙局
    抽一滴血就能知曉孩子是否「天賦異稟」,取一滴唾液就能預測你的未來……近年來,基因檢測市場日益火爆,各種基因測序項目層出不窮。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看似「無所不能」的基因測序項目,實際上不少是商業利益驅動下的「高科技陷阱」。
  • 無創基因檢測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衛健委回應
    據統計,群內半數以上成員是從各大醫院或基因檢測機構獲得無創基因檢測的臨床報告單,並在被告知「低風險」後生下唐氏兒。為這些母親提供基因檢測項目的公司集中在華大基因、廣州金域醫學檢測中心、貝瑞和康和湖南家輝等。群主李瑩的遭遇和楊柳類似。2016年11月初,在西安高新醫院產檢的李瑩收到湖南家輝遺傳專科醫院出具的無創基因檢測報告,結果為低風險。
  • 澳大利亞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研發:受試者現愛滋假陽性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澳大利亞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研發
  • 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將在4年內完成 曾一度被叫停
    俯瞰深圳國家基因庫 (視覺中國)>> 「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將在4年內完成為了探索基因的真正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此誕生>> 曾被叫停,解禁後蓄勢待發《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曾於2014年2月9日聯合下發通知稱,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已經開展的,要立即停止。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即是NIPT(無創DNA產前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