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遺傳疾病孕婦須冒風險產嬰

2020-12-02 環球網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中國網事」記者翁曄 張鶯 盧羨婷 李驚亞)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叫停了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雖然在中國剛剛興起,部分產前基因檢測也相對成熟,但是目前國內一些機構卻不惜用「包測百病」來吸引顧客。基因測序市場現狀究竟如何?被叫停後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基因測序被緊急叫停

今年2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緊急叫停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在臨床醫學上的使用。

按照通知要求,自發布之日起,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所有基因測序產品及其技術,如用於疾病的預防、診斷、監護、治療監測、健康狀態評價和遺傳性疾病的預測,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註冊,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准技術準入方可應用。已經應用的,必須立即停止。

專業人員解釋說,基因測序可判斷人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因有不少名人使用而受追捧:蘋果迷心中的偶像史蒂夫·賈伯斯患癌時,就曾接受過基因測序;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也曾接受基因檢測,並據此選擇手術切除了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甚至一些機構還聲稱,基因測序能測出「天賦基因」,實現對孩子的「因材施教」。

2011年9月,「優勢天賦基因檢測」項目和「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項目就曾落戶貴陽市南明區人民醫院。重點推出的優勢天賦基因檢測技術,是通過檢測人體DNA在不同位點的凸顯情況來確定兒童遺傳天賦基因型,幫助家長建立合適的兒童培養計劃。

更有甚者,在國內一些體檢機構的宣傳和描述中,基因測序技術充滿神奇色彩,製造出一種「包測百病」的假象。

良莠不齊缺規範 市場目前「有點亂」

據專業人士透露,基因測序涉及倫理、隱私和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生物安全以及醫療機構開展基因診斷服務技術管理、價格、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之所以被叫停,是監管部門要對行業進行規範。

「基因測序在臨床醫學上的運用越來越火,但是這一領域的行政審批監管仍存在空白。」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遺傳診斷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餘永國說,從事基因檢測的企業入行門檻低,使得不少沒有資質的小公司聯合小醫院在開展這項業務,市場比較混亂,存在巨大風險。

貴陽市南明區人民醫院院長陳林告訴記者,有些基因機構甚至沒有科技成果轉化手續就直接開展檢測了。

基因測序市場的定價也缺少規範。據了解,國內部分體檢中心、民營醫院推出的疾病或癌症風險預測項目,報價在數千元至十幾萬元不等。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限於當前的醫療科技水平,仍有很多疾病是「能檢測、無治療」,反而會給受檢者造成心理壓力,而個人基因信息的洩露或公開,也可能帶來基因歧視。

雖然兩部委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的通知已公布十幾天,但記者近日致電一些體檢中心發現,不少基因檢測項目仍在正常經營。

貴陽市一家全國連鎖體檢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心仍可以開展基因檢測,「採集你的DNA檢測你有何種疾病,有單獨檢測項目也有全套檢測。」

專家:全面禁止致產前檢測陷困境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臨床醫學上,基因測序運用最成熟、最廣泛的並非「天價測病」的體檢項目,而是產前無創篩查、疑似遺傳病患者檢查。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遺傳代謝中心實驗室主任陳少科介紹,從2013年初至今,中心已為3千多名患者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準確率高達99%以上。

然而,產前基因檢測此次也被一併叫停,讓不少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陳少科介紹,產前基因檢測是當前較先進的一種產前篩查、診斷和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診治技術,一旦叫停遭殃的將是廣大患者。

「在傳統檢測方法『測不出』或『測不準』問題的時候,基因測序的出現滿足了臨床診斷需求。」餘永國表示:「應該叫停的是打著風險預測旗號進行的高收費體檢項目,而不應殃及部分已經開展多年、有認證、有收費代碼、已經很成熟的產前基因檢測。」

基因測序的「急剎車」,將意味著不少原本可以接受無創產前診斷的高危產婦,現在不得不去接受羊水穿刺、臍血等檢測方式。

「對於遺傳性疾病,如果沒有基因檢測,孕婦將別無選擇,要麼不再要小孩,要麼冒著高風險生下。」陳少科認為,在遺傳代謝病篩查沒有可替代方法的前提下,「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

對於基因測序何時「解禁」,目前尚不清楚。但專業人士表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單獨二孩」政策的開放,高齡孕婦的人數逐漸增多,基因診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對於基因測序「被叫停」,在採訪中一些醫生也表示了擔憂:國家要對基因檢測相關產品和技術進行審批,一來增加了行政審批過程,程序繁瑣有可能滋生醫療腐敗;二來有可能耽誤一兩年的時間,「浪費的是患者的時間和機會。」

相關焦點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設準入門檻
    本報記者劉少龍 長沙報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叫停了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國家叫停基因測序項目,並不是不準搞了,而是為了規範管理這個檢測項目,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想檢測就檢測的。這個需要好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設置準入門檻有利於維護百姓權益。」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孕婦產前檢測要羊水穿刺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以前痛苦的檢測,現在只要抽5毫升靜脈血液就搞定,既無創傷,準確率又更高。這是孕婦產前基因檢測的一種,但如今行不通了。深圳多家醫院透露,曾經流行的產前基因檢測將被叫停,受此政策波及,今年深圳將有上萬產婦產前檢查受影響。深圳去年差不多有2 1萬新生兒出生,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5 .6 %,按此推算,約11000名孕婦接受基因測序。
  • 醫院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唐氏高危孕婦只能選羊水穿刺等手段
    中國江西網訊 3月2日,30歲的撫州「準媽媽」蘇女士如約來到省婦幼保健院,準備採納此前醫生的建議,通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進行唐氏篩查,結果被告之,國家日前叫停了基因測序產品的臨床應用,唐氏高危孕婦複查只能選擇傳統羊膜穿刺術。
  • 兩部委叫停基因檢測 濟南6家醫院只有一家被叫停
    但最近的一個消息讓吳女士不禁加快了再次檢查的步伐:國家食藥監局和國家衛計委近日聯合下文,叫停了包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檢測臨床應用。如果不能做基因檢測,那吳女士必須做羊水穿刺檢查,對胎兒風險較高。而受此政策影響,今年濟南或有3000多產婦產前檢查受影響。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丨高齡產婦做產前檢測,生出來仍是唐氏兒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
  • 達雅高香港基因檢測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女性的福音
    篩查染色體疾病的產檢項目怎麼選,唐氏篩查?羊水穿刺?還是無創產前基因篩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最先發展於香港,然後迅速擴散,造福世界。因為DNA是人體遺傳信息的載體,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如果這些染色體出現數目異常,或者部分片段的重複和丟失,生出來的孩子就會異於常人。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就是在孕婦孕滿10周,通過抽取孕婦18ml的血液,採用微陣列技術對孕婦血液中游離的胎兒DNA片段進行測序、生物信息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從而檢測胎兒是否患有染色體疾病。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該技術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產前基因檢測叫停半年後獲批 百億市場有望被激活
    產前基因檢測叫停半年後獲批 百億市場有望被激活 2014-07-03 00:55:07,包括兩款基因測序儀、兩款檢測試劑盒,即為孕產婦篩查唐氏綜合症等先天性基因缺陷風險,避免新生兒出生缺陷。
  • 基因測序首次獲準用於出生缺陷篩查 此前曾被叫停
    多年前,為了防止新生兒出生缺陷,準媽媽們選擇羊水穿刺的方式進行產前檢查,但是這種方式準確率較低,且存在10%的流產風險,這令不少家庭望而卻步,而如今依託於基因檢測技術的無痛產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從最廣為人知的產前基因檢測項目唐氏篩查,到出生缺陷、腫瘤、傳染病等的檢查,基因檢測實現了傳說中的「不吃苦頭,能查百病」。
  • 多次獲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到底有什麼優勢?
    這也是繼2016年獲得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之後,盧煜明因其發明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再獲大獎。盧煜明教授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並持續致力於將這一研究應用到胎兒唐氏症候群等遺傳缺陷的檢測上,被譽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奠基人。那麼,什麼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呢?能夠篩查出哪些胎兒異常呢?相比其他產前篩查技術有哪些優勢呢?
  • 華大基因宣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400萬例
    超35歲孕婦懷上唐氏兒的機率大幅上升  華大基因通過對這400萬大數據的解讀得出:35歲之後懷上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寶寶的機率大幅上升,但年輕孕婦同樣不可完全避免,數據顯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婦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
  • 無創檢測「低風險」仍生下病嬰 無創DNA技術引發輿論質疑
    有產婦產前檢測顯示「低風險」,後生下病兒,華大基因回應稱,檢測準確率非100%,已告知技術局限性  近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顯示「低風險」,產婦卻生下患唐氏症候群的病嬰,華大基因的無創DNA技術引發輿論質疑。
  • 一文讀懂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
    近年來開展的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cell-free fetal DNA,cff DNA)檢測這一新技術對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對原有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技術的有效補充。本文摘取《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範》中重要內容給大家做要點介紹。
  • 香港邇文基因:無創DNA檢測突破100種胎兒遺傳疾病!
    作為匯聚全球領先基因測序技術、並為臨床醫學提供疾病篩查和診斷指導的行業領航者,香港邇文基因再次迎來重大裡程碑,其與合作化驗所推出的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目前已能篩查出超過100種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得益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孕婦只需抽取10ml靜脈血,即可在懷孕10周以後得知胎兒患有唐氏症候群、愛德華症候群以及近百種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的風險,從而協助醫生及早作出產前診斷,防止具有嚴重遺傳病、智力障礙以及先天畸形胎兒的出生。
  • 今年起我市免費開展孕婦無創DNA產前檢測
    據濟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介紹,濟南市在原有孕婦免費產前篩查的基礎上,對產前篩查臨界風險孕婦進行免費無創DNA產前檢測。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夫婦雙方或一方是濟南市戶籍、在濟南市具有產前診斷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篩查的孕婦即可享受政策。在濟南市衛健委的監管下,本項目由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具體承擔項目管理和具體實施工作。
  • 《財經》特別報導 | 產前DNA檢測走紅背後的基因江湖
    此外,藥物靶向治療檢測、遺傳缺陷基因檢測、致病基因檢測、腫瘤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疾病風險評估等,是面向個人終端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是測序企業扎堆的領域。  在美國,基因測序行業每個細分領域往往只有四五家公司競爭,中國則不然,每個細分領域都吸引了眾多公司參與。通過查詢各個公司官網的服務介紹,《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僅提供疾病風險評估服務的公司就有近40家。
  • 今年起濟南市免費開展孕婦無創DNA產前檢測
    據濟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介紹,濟南市在原有孕婦免費產前篩查的基礎上,對產前篩查臨界風險孕婦進行免費無創DNA產前檢測,對有產前診斷指徵的孕婦享受無創DNA產前檢測同等價位的產前診斷減免服務。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夫婦雙方或一方是濟南市戶籍、在濟南市具有產前診斷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篩查的孕婦即可享受政策。在濟南市衛健委的監管下,本項目由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具體承擔項目管理和具體實施工作。
  • 無創DNA產前檢測
    NIPT(無創產前篩查) ,近年來產前檢測領域出現的新型胎兒染色體疾病檢測技術,相對傳統的絨毛取樣或羊膜腔穿刺等具有
  • 無創基因檢測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衛健委回應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無創基因檢測:孕媽媽的唐篩首選
    使事情發生轉機的是孔老師與基因檢測技術的邂逅。經朋友介紹,孔老師來到醫院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沒想到,十天後順利拿到了華大基因出具的低風險檢測報告,讓她及家人安心地度過了整個孕期,在生產時僅用半個小時孔就順利產下了女兒能能。經歷了這樣驚心的孕兒歷程,孔老師想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顆定心丸推薦給更多的媽媽,讓檢測結果告訴孕媽媽們"寶寶沒有問題,放心的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