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宣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400萬例

2020-11-25 中國網財經

  3月21日,正值世界唐氏症候群日,華大基因對外宣布,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樣本量突破400萬例,並對外公布了對這400萬樣本的大數據解讀分析。

  超35歲孕婦懷上唐氏兒的機率大幅上升

  華大基因通過對這400萬大數據的解讀得出:35歲之後懷上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寶寶的機率大幅上升,但年輕孕婦同樣不可完全避免,數據顯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婦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

  華大基因檢測數據顯示,28歲和35歲是兩個生娃高峰期,而35歲以後懷上唐氏兒的機率大幅上升。有研究顯示,母親25歲時,唐氏兒的發生率為1/1600,而45歲的母親生出唐氏兒的風險則高達1/46。

  

圖片來自華大基因400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

  任何年齡的孕婦都有孕育唐氏兒的可能

  任何年齡的孕婦都有孕育唐氏兒的可能,且由於年輕孕婦在懷孕女性中佔據的比例較高,據華大基因檢測數據顯示,在所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媽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因此,年輕孕婦也不能忽視。

  

圖片來自華大基因400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

  華大基因檢測數據顯示,大多數孕婦會選擇在孕16周-孕18周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據華大基因相關人員表示,該檢測孕12周以上就可進行檢測,建議最佳檢測孕周為12+0-22+6周。

  

圖片來自華大基因400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

  深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人群覆蓋率達70%

  在深圳市衛計委及各級醫院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深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人群覆蓋率約為70%,在該年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在首位。

  據深圳市衛健委報告,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以及高齡產婦的增加,2011-2018年,深圳唐氏症候群總發生率由2011年的4.94/萬上升為2018年的13.42/萬。但在全市各級醫療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有效幹預,2018年全市唐氏兒的出生率僅0.82/萬,近94%的唐氏症候群得以良好控制。

  近8年,深圳市出生的唐氏兒比例控制在1:4000,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1:1000的報導。

 

 圖片來自深圳衛健委ICG14-RH大會報告

  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裡程碑式的醫學檢測應用項目,在國際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平均價格約為6000元人民幣;而在國內,像深圳這種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生育保險和財政支持的城市,個人檢測已經實現了最低零費用。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到深圳市公衛項目不僅增加了民眾福祉,也帶來了大數據研究的機遇。我們希望更廣泛地對公眾普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相關知識,也希望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將深圳的實踐經驗推廣到更多地方,讓更多孕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

  關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

  唐氏症候群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方法,孕期進行產前篩查和診斷是及早發現及幹預的有效措施。其中,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及唐氏血清學篩查都是產前篩查的重要手段。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通過採集5mL孕婦外周血,提取游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分析,評估胎兒患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風險。綜合檢出率可達99%,孕12周即可進行檢測,最佳檢測孕周為12+0-22+6周。該技術可一次性檢測21/18/13三體等常見胎兒標準型染色體異常。

  儘管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有這麼多的優勢,但其仍舊是一種篩查手段,並不能作為最終診斷結果。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只是說明胎兒患這三種篩查目標疾病的風險較高,需進行遺傳諮詢及介入性產前診斷。若檢測結果為低風險,說明胎兒患篩查目標疾病的風險較低,但不排除胎兒其他異常的可能性,仍建議孕婦進行胎兒系統超聲及其它常規產科檢查。

  因此,醫生綜合臨床情況以及各種檢測手段給出的臨床診斷非常重要,請孕媽們一定要認真聽從臨床醫生的建議。

(責任編輯:王擎宇)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再提速
    日前,依託於華大基因自主測序平臺BGISEQ-1000的染色體檢測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經過華大基因研究院、交付中心、華大物流、國家基因庫等多個團隊的通力合作
  • 華大基因就無創產前檢測發公開信 呼籲孕媽媽相信科技力量
    7月16日消息,華大基因針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媒體報導發布公開信,華大基因表示,醫生綜合各種檢測給出的臨床診斷非常重要,請孕媽媽們一定要認真聽從臨床醫生的建議。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雖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目前已被多個國家推薦作為篩查技術,但仍然具有一定技術局限性和適用範圍,存在一定漏檢的概率(假陰性)。最後再次希望廣大孕媽媽們,理性的認知真相,相信科技的力量。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丨高齡產婦做產前檢測,生出來仍是唐氏兒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該技術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所謂天賦基因檢測絕不能做
    (原標題:專訪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所謂的「天賦」檢測絕不能做)隨著基因檢測越來越「熱」,其背後的硬體支持——基因測序儀,也漸成行業必爭之地。中科紫鑫、華因康、瀚海基因等多家企業近年都宣布成功自主研發國產基因測序儀,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對此,國內基因測序領頭羊華大基因對澎湃新聞回應道:推出一款原型機是不夠的,希望行業儘快地推廣到量產和臨床應用上。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兼顧抗疫的同時,華大基因始終不忘「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在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病原感染等多個領域持續研發新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今年,華大基因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成為國內該領域基於測序法率先獲批的檢測試劑盒。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後,華大基因在出生缺陷篩查上的重要布局之一。10月27日,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中標河北省2020年-2022年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 華大基因回應無創產檢質疑:染色體質量異常不在檢測範疇
    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華大集團助理總裁韋煒、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育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彭智宇、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徐茜等出席會議。問題一:無創產檢是否存在濫用的現象?據彭智宇介紹,2017年深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TP)人群覆蓋度約為70%,在該年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在首位。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關於公司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效果是否存在誇大宣傳的情形,華大基因並未予以正面回應,不過其表示,無創基因檢測作為一項篩查技術存在假陰性的風險,華大基因在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範圍和技術局限性,並為每一位受檢者購買檢測醫療保險。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基因概念股,華大基因的主要收入事實上都來自於NIPT。
  • 無創基因檢測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衛健委回應
    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華大基因CEO尹燁期待一個奇蹟:中國治癒狂犬病第一例
    8月30日,尹燁穿著藍色的「華大基因」字樣短袖,出現在杭州召開的2017中國未來經濟論壇上。他保持一如往常的快語速和高昂語調,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獲得現場9次鼓掌。2002年,尹燁從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加入華大基因,並在次年參與華大基因的SARS項目。在測出SARS病毒基因序列後,華大基因把30萬份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悉數捐給了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
  • 無創基因檢測:孕媽媽的唐篩首選
    使事情發生轉機的是孔老師與基因檢測技術的邂逅。經朋友介紹,孔老師來到醫院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沒想到,十天後順利拿到了華大基因出具的低風險檢測報告,讓她及家人安心地度過了整個孕期,在生產時僅用半個小時孔就順利產下了女兒能能。經歷了這樣驚心的孕兒歷程,孔老師想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顆定心丸推薦給更多的媽媽,讓檢測結果告訴孕媽媽們"寶寶沒有問題,放心的去生吧!"
  • Natera牽手華大基因,將開拓中國無創檢測新市場
    為了將Natera的循環腫瘤DNA Signatera微小殘留病變(MRD)測試技術在中國商業化,並利用中國測序巨頭華大基因的測序技術在特定市場中開展生殖健康測試,兩公司近日籤署了一項為期十年,價值5000萬美元的技術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華大基因將向Natera支付5000萬美元作為預付許可費,預付特許權使用費和未來的階段性費用。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而華大的技術,是無創檢測,單次收費約一兩千元。受到很多醫院和準媽媽的歡迎。除了唐氏兒篩查外,產前無創DNA檢測還可對胎兒是否患有愛德華氏症候群、帕陶氏綜合症、地中海貧血、先天性耳聾等染色體異常類疾病進行排查。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6月25日完成升級擴建,日檢測通量已達到10萬人份,成為目前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極大地提升了北京地區核酸檢測能力,目前,華大基因北京地區檢測總量已達百萬例。華大基因與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合作發起的「華基金」已經募集善款總額100萬餘元,在全國十餘省市開展二十餘場公益配型、大眾科普及募捐活動,累計為約4000多個地貧家庭11000餘人提供了免費配型檢測服務,共計近400多名患者配型成功。
  • 華大基因無創漏檢釀悲劇 現胎兒發育遲緩等異常
    不難發現,正因為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導致三位醫生接連誤判,產婦又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它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華大基因的結論,直接和間接地將這家人送進了深淵。而這個湖南家庭,只是眾多「無創漏檢」悲劇家庭的縮影。男孩母親後來加入了一個名為「無創假陰」的QQ群,在這個群中有近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庭。
  • 【航澤科普】知道無創產前DNA檢測的重要性嗎?
    山西航澤生物DNA鑑定受理中心,無創產前臨床檢測的樣本量已經超過70萬例,準確率高達99.4%,為各位準媽媽孕育健康寶寶保駕護航。 我們山西航澤生物DNA鑑定受理中心,已經實現為全齡化人群提供專業的糖尿病、高血壓、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無創產前基因篩查、兒童基因檢測、腫瘤易感基因檢測、非腫瘤常見疾病易感基因檢測、腫瘤相關microRNA標誌物檢測、免疫力評價檢測、全基因組測序等一系列基因檢測服務。
  • 華大基因(300676.SZ):子公司中標河北省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格隆匯 10 月 26日丨華大基因(300676.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深圳臨檢)近日收到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發的《中標通知書》,通知書確認深圳臨檢為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2022年河北省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採購編號:Z1300002020631301
  • 多次獲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到底有什麼優勢?
    2021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近日揭曉,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與其他三位科學家一起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 產前基因檢測叫停半年後獲批 百億市場有望被激活
    產前基因檢測經過近半年的暫停後,終獲得「合法身份」。  廣東省食藥監局相關人士7月2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食藥總局批准的基因測序產品為華大基因生產。廣東省內還有達安基因、華因康基因兩家公司在開發此類產品。
  • 【行業】基因時代中國產業要爭上遊
    「如果當時就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的悲劇就基本不會發生了。」深圳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在朋友圈如此評論。 何菊虹生下二胎的時間是2008年,而以排查唐氏症候群等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2014年6月30日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准,走上商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