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勒的知識點集合
1、格式塔心理學派(完形心理學)
代表人物:韋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觀點: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元素,主張從整體上研究心理現象。(「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著「整體」)
2、苛勒的完形——頓悟說
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完形-頓悟說。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苛勒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係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苛勒認為,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都是由於對情境中事物關係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形」來實現的。
3、學習遷移理論——關係轉換說
代表人物:苛勒
觀點:關係轉換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於1929年提出的學習遷移理論。苛勒用「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這個理論實際上是從事物關係的角度,對經驗類化理論進行了重新解釋。他們不否認經驗類化的作用,但他們強調「頓悟」是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遷移不是由於兩個學習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規則而自動產生的,而是由於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關係的結果。人所遷移的是頓悟——兩個情境突然被聯繫起來的意識。
根據這一遷移現象,關係轉換理論強調個體的作用,認為學習的主體對事物之間的關係認識得越清楚,並能加以概括化,則越容易產生遷移,遷移的作用也就越加普遍。
轉換現象受原先學習課題的掌握程度、誘因大小和練習量的影響。原先學習的課題掌握得好、誘因大和練習量增加,轉換現象較易產生。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