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什麼決定了一個產品人的成功?
對於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人,在你人生的一系列算法中,哪一個決定了你能否成功?
答案是:找到可複製的能力內核。
這不是「成功學」,而是「成功」背後的科學方法論。
很多人的成功,靠的是站在風口上的紅利期和運氣。風口過了,紅利期消失,運氣耗光了,成功也就走遠了。
同時,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
產品優勢大大減弱,同類競品如雨後春筍,跟不上用戶需求變化,想改變迭代又缺乏創新思路.......
以之前八月初一位諮詢產品總監修煉之道的學員為例,他跟我們聊到——
他負責的A類產品,從去年年底至今,月活斷崖式下跌,七月統計的用戶流失比例高達二十五個百分點,營收上同比去年,累計下降60%.......
當然,初期開發這款產品時,掐準了先機幾乎沒競爭者,日活最高可以達到近八百萬!
現在,無論在產品核心功能和定位,還是體驗設計服務流程,都要全方位迭代。究竟如何迭代,作為產品負責人卻毫無頭緒。
而這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能複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沒有可複製的能力內核。
這個內核,有兩個重要特點:
一是內核需要可以大規模複製
二是內核要構成系統,具有頑強生命力,才不會被輕易複製。
舉個例子,比如微信,微信的內核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是因為它有騰訊這個爹,所以有了實現用QQ帳號直接登錄、和QQ打通實現離線消息、郵箱本身的推廣資源、騰訊母體的平臺運維支持、騰訊一向在即時通訊的經驗等,這些都是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想像的支持。
的確,這是微信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為什麼騰訊內部也有孵化相似的產品,市場上也有類似的產品,為什麼做著做著就死了呢?
一個產品做到這種程度的成功,遠不是有資源支撐就能夠做到的。
微信你學不會,因為真正讓你學不會的,是它的系統能力。
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微信團隊經歷過了郵箱時期的各種功能嘗試,不但積累了經驗,還鍛鍊了團隊,建立了團隊的系統基礎。微信在上線433天的時候,用戶數達到1億,上線2年的時間,用戶數達到3億,這是非常可怕的增長速度。
一個產品的發展歷程順不順利,有它產品策略規劃、用戶洞察,還有產品團隊的基因與積累、管理方式、團隊的行為方式。或許確有偶然性影響,但更多是必然性構成的系統性內核。
《教父》的一句:一眼就看穿事物本質的人,和用半輩子才能看穿本質的人,自然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對於一個產品負責人來說,你看到的是成功產品的功能設計,還是背後的架構邏輯,以及產品策略與團隊統籌的協同性......
這些決定了你是否能夠在紅利期消失、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實現持續成功。
因此,有意識的培養可複製的能力內核尤為關鍵。
02
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培養可複製的能力內核
前面有提到,形成可複製能力的內核有兩個重要特點:
一是內核簡單,可以大規模複製。
二是內核要構成系統,具有頑強生命力,才不會被輕易複製。
那麼,對一個產品負責人來說,你的核心能力構成為專業與管理兩大模塊,需要通過搭建核心能力框架,形成難以被模仿和超越的內核。
一方面,專業上需要產品規劃頂層設計、通過用戶研究洞察需求緊跟市場變化、利用數據分析快速定位核心業務問題,及早預測問題出現的可能性,並能通過創新思維快速帶領團隊進行嘗試;
另一方面,管理上從人才的選拔任用、培養、提撥與留用上,需要把握高效管理思路與方法,凝聚團隊形成1+1>2的合力。比如微信團隊,一直保持極低的錄用率,寧缺毋濫。
關於如何培養產品負責人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體系,如何幫助大家形成自己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這裡推薦起點學院產品總監修煉之道。
【產品總監修煉之道】專為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進階量身定製。四位資深產品總監線下面對面深度交流,幫你重構走向卓越產品總監的核心能力模型!
首先,關於這門課程,想提前告訴你這三個事實:
第一,課程推出4年之久,由起點學院聯合四位騰訊、百度、迅雷等資深總監級導師精心打磨,導師均操盤過億級用戶產品,擁有豐富的一線網際網路大廠項目實戰經驗,這在市面其他課程裡是極少見的,由此可見內容質量的專業性與可靠度。
第二,無論是中高級產品經理、還是新晉產品總監,都需要掌握高階產品的核心能力框架,站在行業戰略的高度去統籌產品規劃,以及用研、產品運營、數據等業務問題。
第三,這門課程不會涉及產品原型、需求文檔等類似的實操細節,更多的是讓大家站在更高的產品維度,幫助產品管理者在產品規劃與團隊管理上統籌全局,在用戶研究、產品運營、數據分析上深度拓展專業思維與方法。
如果想提升自己更高階的產品能力,不要錯過哦!
接下來告訴你,為什麼要選擇這門課程?
如果你是在職場工作3年及以上的網際網路產品人,恰好體驗了一些產品類課程,你會發現,市面上的產品類課程會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主講老師大多沒有知名代表作且全職授課,沒有豐富紮實的實戰經驗。課程內容無法與實際聯繫起來!
2. 在線授課,看起來周期很長,實際每周上課時間零散,無法見到老師,溝通成本較高,且無法保證服務質量。
3. 課程內容局限於某一個片面的領域或者通用方法論,不系統不全面。
而這門經過5000+產品管理者嚴苛檢驗的課程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完美的解決。
1. 來自騰訊、百度、迅雷等大廠產品總監級導師,操盤過億級用戶產品,專業資深!
我們會對課程板塊主講導師進行嚴格篩選,導師在行業內實戰經驗至少10年以上,且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理論與經驗被行業認可。只有這樣產出的內容才會過硬。所以在這堂課上你可以跟隨以下四位實戰大咖老師,一起學習更專業的高階產品能力。
2. 線上+線下的體系化課程學習,你可以掌握更科學系統的PMD核心能力框架
課程從「產品規劃、產品運營、用戶研究、數據分析」四大版塊闡述了產品總監必備的核心能力體系,在詳解了系統思維框架之外精講多個行業產品跨界打法和落地實操技能。
學完之後需要大家結合自己的業務模式進行本地化的延展和落地嘗試,再迭代優化,每一次實踐後回顧整個課程內容,你一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理解。
耗時1年反覆打磨的課程體系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解決以下問題:
(1)產品規劃板塊
奇魚微辦公產品副總裁、原去哪兒用戶體驗總監@黃喆老師:
幫你解答:
產品總監需要具備哪些核心思維?
從人、事、果三個維度進行團隊管理-過程管理-結果管理?
如何更好的了解團隊、定位自己、影響組織?
如何進行人才盤點,搭建人才梯隊,構建全局視角?
知識點:人才梯隊建設、KRA、OKR、黏著式增長引擎、病毒式增長引擎、付費式增長引擎、破壞性技術 .....
案例:去哪兒網、百度推廣、奇魚微辦公、百度統計、透客、崑崙百度
(2)用戶研究板塊
前騰訊遊戲高級研究經理@K叔:
幫你解答:
產品總監需要具備的三級用研意識?
用戶導向-多維用戶體驗-戰略級用戶洞察?
用卡諾模型分析產品生命周期內不同的用研方法?
繪製用戶體驗地圖,用完整的流程還原整個用戶體驗過程,尋找機會點和問題?
知識點:卡諾模型 workshop會議的SPC模式 波特五力模型 眼動研究 用戶的CSPL CATI訪問...
行業案例:遊戲行業、兒童產品、TO B行業、政府物業管理
(3)產品運營板塊
美的(中國區)運營負責人、前騰訊高級產品經理@潘至鵬老師:
幫你解答:
掌握「產品」不同生命周期內運營工作的側重點培養產品總監的全棧運營視角?
從個人運營能力模型延展:看運營團隊的部署?
產品關鍵數據指標停滯不前,運營應如何解決?
讓用戶甘願付費的秘訣是什麼?
知識點:AARRR模型 RFM用戶模型 用戶金字塔模型 6U原則 渠道運營矩陣......
案例:QQ空間親子相冊 QQ音樂 騰訊電腦管家 知乎 支付寶紅包 kaoker
(4)數據分析板塊
梅沙科技創始人、原迅雷產品總監@Blues老師:
幫你解答:
不同類型的公司,如何搭建適合的數據體系?
聚焦關鍵數據指標,不同階段策略、運營、技術側的系列調整?
如何優化數據系統,高效服務並驅動業務戰略分析與決策制定?
系列數據分析工具和數據化產品監測平臺?
知識點:數據規範 數據報表與可視化 用戶數據運營模型 數據運營日誌 漏鬥模型 流失模型 催付模型
案例:騰訊大數據平臺 QQ秀 京東金融 YY語音 虎牙直播 網易雲音樂
課程案例涉及服裝、遊戲、ToB、互金、教育、旅遊等多個細分領域,更多的考慮來自各大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學員能夠找到更符合自身行業環境的知識和理論,具備更強的實操落地性。
除了線下課程,還有一年線上的課程助你持續精進
線下課程之外還可享受1年線上會員在線課程學習福利,在1年工作實踐中查漏補缺,不斷消化,再針對性進行線上學習。
最後,還有幾個關於課程的基本信息,大家可以了解下——
1. 這門課程適合哪些人學習?
課程專為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進階量身定製。
往期課程參加學員從職位信息來看,以產品經理、產品主管、產品總監為主,也有運營經理、項目主管、運營總監、CTO、CEO等職位的學員。
2. 聽完課之後,擔心沒有辦法完全消化?
這裡還有社交晚宴,讓你和導師、同學面對面深度交流。
我們反對填鴨式教學,不希望學員抽出周末的時間來到線下只是聽老師一直在講臺上講課本。我們認為學員參與越多才會收穫越多。
2天線下課程學員可以面對面和老師交流。在學員接受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我們鼓勵學員與老師或者同學之間發問,提出自己思考後的問題和不同見解。
所以,我們準備了社交晚宴環節。在白天燒腦的訓練之後,學員們會和老師一起參加激情和乾貨滿滿的社交晚宴,在輕鬆活躍的氛圍裡介紹自己,認識朋友,碰撞思維,收穫意外合作。
還能幫助你連結更多優質人脈資源,邂逅機遇。
從往期班級通訊錄手冊裡可以看到有很多擁有不同資源的行業精英,或者在職場工作3年,乃至5年10年的校友們。
在這個階段,除了專業知識能力的學習,人脈資源的積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的老師和校友都是非常寶貴的人脈資源。所以,我們鼓勵大家在晚宴環節主動介紹自己,認識更多優秀的人,連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