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新市場的打法

2021-01-13 騰訊網

編輯導語:對於B端產品來說,應該如何發現並開拓新市場呢?本文作者通過自己的工作經歷以及與行業人士取經所得的啟發,從五個方面為我們總結了B端產品新市場的打法是怎樣的,希望看後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前幾天去拜會了一個老客戶,我們一直想開拓新的市場,在產品規劃、市場推進實施方面有很多困惑,專門向他請教。

他在我們想做的領域已經有十幾年的經驗了,非正式場合斷斷續續聊了大概有一個多小時,有一些啟發,加上原來自己對新市場開拓的打法,大概總結為五點。

有一個標品作為敲門磚;

有行業專家加持;

找準一個行業痛點深耕;

有一個能打硬仗的實施團隊;

能搭上一個地頭蛇。

一、做個標品當敲門磚

這個是最低的門檻,當然有可能剛開始的時候連個像樣的標品都沒有,可能只有沾點邊的產品解決方案,能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一個剛剛攢好的PPT。

別擔心,有了方案也算是入了個門,這個時候只要市場關係夠硬,一些要求不是很高的項目,進度壓力不大,大概率只是為了以應付考核,進去後通過這類項目就能交付第一個標品。

有了標品1.0下一步就要雙管齊下,進一步包裝方案,同時做競品分析,把標品的能力補足,這樣市場推進和產品推進兩不誤。

做競品模仿除了通常的思路,還可以從友商那裡挖個3-5年的產品經理過來,可以快速把這些通用產品的能力補足。根據競品照葫蘆畫瓢,再加上一些小項目的加持,標品2.0算是成型了。

這個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敲門磚,可以開始推進一些有難度的大項目了。

二、找行業專家加持

要想做更大的項目,服務更體量更大的客戶,只有一個標品和一些小項目的經驗是難以取得這些大客戶的信任,必須有行業專家,行業專家的主要有兩個作用:

一是在現有產品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方案包裝,提煉一些理論或者模型,讓產品方案看起來更加高大上,更加專業。

這些提煉出來的東西未必真的在產品中落地,可能只是一種理念,可通過這種理念的傳遞,更好的取得用戶信任。行業專家在項目前期可以充當售前的角色,配合銷售完成前期的方案支撐。

此外,行業專家還可以作為產品規劃的重要輸入,通過他們在行業中積累的經驗和對行業的趨勢判斷,會定期輸出業務規劃,這些規劃的內容可以提供給產品負責人參考,進一步發掘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能力。

三、找準行業痛點,單點能力做透

標品只能解決客戶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真正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往往需要從實際的工作出發,解決個性化的問題,這個就需要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和大量的定製開發才能體現價值,滿足用戶訴求。

不管通過何種手段,有機會進入規模比較大的行業,找到一個大體量的項目,可以開始深耕細作,根據用戶的訴求,發現真正有價值的痛點,給出解決方案,和用戶反覆研討,並推給終端用戶使用。

這樣真正有價值的點不用太多,有1、2個就夠了,痛點摸透了同步可以落地到產品,項目做完了,產品能力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當只有一個標品的時候,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產品,當真正從大項目中出來,提煉出行業痛點的產品,就變成了「一專多能」的有價值產品,這個時候再到行業中推廣,底氣也不一樣了。

四、能打硬仗的實施團隊

無論是標品還是插上行業痛點翅膀的增值產品,沒有一個靠譜的實施團隊都是搞不成的。

首先這些實施人員,不定義產品,但要深刻理解產品,並能跟用戶進行比較深度的需求溝通,把有價值的用戶訴求反饋給產品側,推動有價值的能力落地到產品。

其次他們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他們身處一線,可以第一時間聽到客戶的聲音,當然這些聲音有很多可能是不滿的發洩,可能因為功能開發進度不令人滿意,或者開發出來的功能沒有達到用戶預期,抑或是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

他們可能在周末或者晚上很晚的時候被用戶喊起來處理現場的工作,所以他們需要有好的心態,和高度負責、任勞任怨的執行力。特別是在產品非常不成熟的時候,經常為了部署一個產品連續幾天趴在現場加班熬夜,通宵達旦,只為了完成任務。

我常常聽到一些聲音,他們說到底是什麼力量能支撐你們沒日沒夜的幹,我也說不清楚,我感覺這就是這類人的素質,他們不允許自己負責實施的產品受到半點的責罵,這是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我非常感動,也需要在這裡為這些負責現場實施的人說幾句話,他們大多薪資並不高,就是憑著這股勁把那個看起來很爛的產品硬是通過了驗收,在這裡也對他們說一句,「謝謝你們,你們是團隊裡最可愛的人」!

五、找到一個地頭蛇

剛才說了,要想做有價值的產品,就需要做大量定製開發和貼身提供解決方案的項目,這種方案想要拿到談何容易?

其實也不必過度擔憂,很多看起來比較大的公司,他們都是做標準產品的,其實不太願意做大量的定製開發,其實真正是競爭對手的反而是一些和我們一樣的外行。

這個時候如果能搭上一個市場生態中的地頭蛇,就可能進去,他們可能沒有產品,但是有人脈,可以整合資源,有了這樣的市場代理,想進去也就沒那麼難了。

前期市場的培育可能需要更大的讓利,來獲取市場,給產品發展壯大的機會,等有了更好的產品,更大的市場規模,就能有更多的話語權,甚至可以直接對接到更多的最終客戶,慢慢從這個市場生態中的草根成長為腰部企業甚至是頭部企業。

#專欄作家#

奮鬥De奶爸,微信公眾號:奶爸的小客棧(ID:naiba200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以上產品、項目管理實戰經驗,關注企業供應鏈、數據中心、IT監控等產品,喜歡琢磨,希望把有價值的產品理念和實戰經驗傳遞給需要的人。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編輯導讀:近些年,B端產品成為行業的「香饃饃」,市場潛力巨大。很多B端產品經理都在討論,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個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B端產品經理圈子中經常被提及的話題。
  • B端運營:產品商業化過程中,運營要做什麼?
    近幾年隨著企業服務的發展,越來越多同學投身B端運營工作。作者從事B端運營崗位5年,經歷了新產品/成熟產品/廢棄產品線存量維護的多個階段。本文想從一個產品誕生至成熟,以產品發展進度軸的方式,介紹B端運營相關的工作。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本文所述的B端產品主要指後者。消費級產品普遍是先有產品,才會吸引用戶,帶來收入。因此C端產品經理在開發一款產品前,要考慮清楚產品的商業模式,包括產品的目標用戶的需求及使用場景,推廣模式及產品的盈利模式,調研市場空間及競品情況,避免開發出沒有市場的產品。而B端產品與消費級產品不同,B端產品會基於一些通用的組件,根據客戶特有的需求再定製化開發一部分功能,此類產品一般是先籤署了訂單合同,再進行產品設計。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C端相對推廣比較容易,多是以產品驅動切入,或者營銷驅動,在到運營推動。6、產品層面 B端: 基於服務思維,工具化思維,更理性,B端更多的是幫助B端用戶聯結客戶,更好的讓客戶做到這點需要我們的服務,工具來支撐。
  • 2020年,關於B端產品的一些思考
    編輯導讀:B端是近幾年的風口行業,各大企業和巨頭紛紛入場,希望能挖掘出市場的最大價值。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梳理總結了自己在B端產品上的一些思考,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啟發。2020年是我來到創業公司的第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新業務、新市場、新產品。這一年忙忙碌碌,做項目、定產品,沒太多時間思考。
  • 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原標題:C端產品與B端產品,到底有什麼異同一、什麼是C端產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C端產品的「需求」,解決的是用戶在生活場景中的需求和痛點。  二、什麼是B端產品?關於「什麼是B端產品」,我的理解是「連接」。B端產品服務於組織,組織的需求不是從單個用戶需求點出發,而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連接和延伸。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下,B端產品要解決部門內外、各層級間的信息流轉需求。
  • B端C化也許是產品設計的新風向
    編輯導讀:C端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流量紅利幾乎已經見頂,不少企業將目光轉向了B端行業。儘管B端產品未來可期,但是初次接觸B端的產品經理還是一頭霧水,更有觀望者遲遲不能下定決心。而作為產品設計師來說,B端產品設計大有可為。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 B端,正成為新流量的代名詞
    編輯導讀:B端時代即將到來,依照網際網路式的流量思維來看待B端的新發展是一種錯誤的行為。B端是網際網路模式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向,本文作者以新技術發展視角切入,對B端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討論,一起來看看~網際網路退潮的潛臺詞是流量紅利的見頂,即人們已經無法再依靠收割流量的方式實現發展,尋找流量之外的新發展模式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 B端的靈活用研方法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目前,在市面上、實際工作中,大家已經了解和使用過很多用研的方法,很多都是面向市場的C端產品的用研具體實施步驟,針對B端產品用研會可以有靈活調整空間。兩者有哪些不同?會有哪些靈活調整的地方呢?以下是自己做B端產品經驗的一些看法和總結,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話不多說,請您過目,多多指教哦~~^_^1. B端產品的特點1.1 產品分類公司管理服務,常見的HR系統、OA系統。公司業務運營服務,包括供應鏈系統、ERP系統、財務系統、運輸系統、生產系統等各種業務處理系統。
  • C端個人徵信APP產品評析
    個人徵信產品分為B端和C端兩大類。B端主要是標準API及多樣化的定製產品,而C端則是通過APP等產品載體提供服務,今天我們僅探討後者。2019年,國家為了規範徵信行業發展,在部分地區限定新註冊企業名稱不得含有」徵信「。於是,很多投機者嗅到了商機。一、個人徵信市場格局2015年1月,央行發出通知,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考拉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八家機構獲得個人徵信預備牌照,一併提到,上述機構在通過6個月的考察後,將獲得正式的個人徵信牌照。
  • 乾貨分享|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奪冠」中國物流下半場:誰在撬動B端萬億市場?
    之所以把電商自建物流單獨拿出來分析,是因為它與社會上的第三方快遞,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產品創新、末端觸達體驗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物流江湖的未來,電商自建物流也越來越靠近行業的C位。蘇寧物流,在衝擊行業C位的路途中,正在面向B端,講述新故事。苦練"內功" 醞釀衝刺未來的底氣要探尋蘇寧物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 百度搜索進攻新市場「土狼」打法:RANK技術當尖兵 | 獵雲網
    一名接近葡語搜索的百度攻城獅告訴筆者,我們用的是「土狼」打法,現在百度從數據收錄到效果驗證,只需3到4周便可推出一款新語種搜尋引擎,阿拉伯、泰語和葡語之後,百度可快速且用很少資源推出更多外文搜索或者少數民族語言搜索。
  • B端APP產品的端內運營:資源位、PUSH
    導語:就B端APP產品的產品運營崗來講,APP端內運營主要包括資源位與PUSH的常規運營。本文作者主要從這兩方面入手,對主要展現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梳理說明,並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二樓展示形式:一般為矩形寬圖形式;展示路徑:位於首頁,用戶下拉界面再鬆開時可看見該內容;展示內容:產品功能、平臺活動、內容資訊等,可做創意發揮(類似淘寶二樓,但B端APP產品的二樓較為常規);視覺要點:大字標題;畫面元素一般充滿整個畫布;數據情況:點擊率為100%
  • 上線「多多批發」奇襲阿里巴巴 拼多多B端市場夢能實現嗎?
    五年後,電商巨頭間的混戰也是越發激烈,已經在C端市場有了不容小覷的市場地位的拼多多,為了強化生態服務能力,也上線了"拼多多批發",一舉殺入阿里的老巢,此次同樣邏輯的"全網底價"是否能讓拼多多在to B市場上再次逆襲呢?
  • C端手勢識別短期內難以顛覆手柄,B端細分市場將成新沃土
    從解決「有沒有」到選擇「是否要有」,C端XR交互技術將不會再有革命性變化  VR陀螺:交互方式的技術探索之路,最終要看誰會被市場驗證使用和認可。您這邊有這麼長時間的對市場的分析和研究,從您的角度來說,XR設備交互從早期發展到現階段都經歷了哪些瓶頸期?未來的交互技術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國星宇航:全球領先的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B/G端產品去年已實現盈利
    國星宇航攻克了單星智能化、多星網絡化、運控自動化等關鍵技術,構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全球領先全棧AI衛星網絡技術體系,THZ星間通信網絡技術體系,擁有AI衛星大腦系統、THZ衛星通信系統、多功能交互衛星整星研製、移動智能運控網絡、星時代AI星座組網、星雲大數據平臺等核心能力,形成了防務級、城市級、行業級、消費級等多層級產品,致力於實現"記錄歷史,分享未來"的美好願景。
  • 《茶杯頭》最終BOSS各階段打法技巧 端起小板凳過來學吧
    《茶杯頭》最終BOSS各階段打法技巧 端起小板凳過來學吧時間:2019-04-09 15:19   來源:牛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茶杯頭》最終BOSS各階段打法技巧 端起小板凳過來學吧 最後一關的BOSS關是這個遊戲最難的BOSS,一共有四個階段的形態,每次變形態難度都會提升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