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子不會發生碰撞構成光子的粒子也一直沒被捕獲過?

2020-09-05 焦子之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正如我們沒辦法抓住或觀測到構成光子及物質的最小單元一樣,我們的確抓不到光子。因為,一旦光子被捕獲,它就會坍縮,整個光波的能量就會坍縮到一點並被賦予捕獲實施主體。然而,這裡涉及到一個根本性問題,光子不是有粒子性的嗎?它由什麼樣的粒子構成,又為何這種粒子始終對我們遁形呢?根據分析,我認為構成光子的粒子可以認為是具有對稱性形態的量子。量子場論已經明確,空間是布滿量子的,根據實驗數據推測,我們已經檢測到量子真空能量密度的上限是10^14 GeV/m³,但根據量子場論估算的結果是10^121 GeV/m³,二者難以置信地相差了107個數量級。雖然差值很大,但早在1948年,卡西米爾效應的發現就已證實真空量子場能是的確存在的。那問題是量子場能是由什麼又以什麼形式構成呢?根據基於對稱性法則的假定,構成量子場能的量子應該是具有從無窮大到無限小(無限趨於0)外延(命名為空象)密度和從無窮小(無限趨於0)到無窮大體積的三維球形結構(如圖所示)。

儘管量子有這種非均勻性放射遞減這種非對稱結構,根據李政道非對稱性意味著物理指標的存在,這樣我們理應能觀測到量子,但是,量子恆以光速運動的特點又使其基於下式對外恆表現完全為0的密度:

ρ_v=ρ_0(1-v^2/c^2)^1/2|_v=c=0

(1)

其中ρ_0為量子外延靜止密度,v為量子相對外界恆為光速的運動速度,ρ_v為量子相對外界的密度。

基於對稱性法則,到量子中心等距圓環空象密度總和不變,若假設外延空象密度總和為1,則到中心距離為S圓環處空象密度應為ρ=1/(2πS).變形得到ρS=1/2π,即可得到:

ρ_v·S_v=ρ_0·S_0

(2)

該式中S_v為因量子因相對觀察者運動變化的空間,S_0為無相對運動時量子到觀察者的靜止距離。根據相對論我們知道二者具有下述關係:

S_v=S_0/(1-v^2/c^2)^1/2

(3)

也就是說(1)式關於恆以光速運動量子恆具有不可觀測性是可以從相對論相對時空變換推論得到的。

另一方面,由於恆以光速運動量子相對空間距離恆為無窮大:

S_v=S_0/(1-v^2/c^2)^1/2 |_v=c=+∞

(4)

也就意味著任意量子具有不可觀測不可捕獲的恆隱身特徵也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關於量子構成無靜質量光子和有靜質量物質還涉及到量子糾纏形成光波二維開弦及物質二維閉弦。這部分內容在以下兩篇文章有詳細闡述,有興趣可以查看:

焦剛珍.基於相對論和測不準規律對時間本質的探討[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20,36(1):46-53.

焦剛珍.基於時間標尺本質的引力發生機制探討[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20,36(3):53-58

相關焦點

  • 光子是不是一種實體粒子?為什麼現有技術不能儲存光子?
    如同其它微觀粒子,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能夠展現出波動性與粒子性。嚴肅地說,如果我們把儲存光子定義為把光子(而不是光能)限定在一定範圍內,需要的時候仍然可以原樣放出的話,為什麼我們不能儲存光子呢?收集光子特別容易,(打開手電筒,對準瓶子。這時你就有了一滿瓶光子拉!)唯一的難點就在如何儲存。
  • 光子既是波又是粒子的雙重特性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萌萌說說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光子既是波又是粒子的雙重特性。波粒二象性光到底由粒子還是波構成的爭論困擾了人們數百年。1924年,路易·德布羅意提出了一個簡單卻看似不可能的答案: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 兩束光對射為啥不會碰撞出激烈火花呢?原來光子的性格很孤傲
    理論上光子作為粒子有相互撞擊的可能,但這種概率極小極小。光子不帶電荷,在真空中以直線勻速運動,每秒約30萬千米。光子只會與帶電荷的粒子相互結合,一般情況下,光子本身不會彼此互動和相互作用,這就是宇宙中存在的物理規律。對於宇宙規律,我們只能認知它,而無法改變它。
  • 構成光的基本微粒——光子沒有靜止質量,也不帶電的根本原因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偉大的愛因斯坦會說出至理名言「質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且我還論證了對於宇宙中的每個光子(構成光的基本微粒),都是由其光源處的能量生成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光子沒有靜止質量,即不存在靜止的光子,因為產生光子的能量靜止時,還在光源裡,尚未形成光子,且光子誕生後,不存在與它相對靜止的參照系,否則,就不存在光子了。
  • 光子是光明的「幽靈粒子」
    (2)像地球和太陽、中子星和黑洞之類天體的強大磁場和強大引力場會發生相互作用嗎?如果彼此毫不相干,那麼為什麼天體的兩種物理屬性不發生相互作用?難道引力是引力、磁力是磁力,「井水不犯河水」?如果磁場和引力場、或磁力和引力發生相互作用,那麼它們之間發生怎樣的交互作用?
  • 光子為什麼沒有靜質量?
    這篇文章介紹為什麼光子無靜質量的問題。由於構成光子空單具有糾纏測不準特徵,一旦與光波接觸,實際將會因為幹擾其中任一空單運動狀態使得整個光波環坍縮。所以,具有映射糾纏態保證不會發生t<λ/2c的情況,觀察者與光子接觸並使之坍縮時t=λ/2c。顯然,當考慮光子內映射糾纏測不準特徵時,觀察者到光子中心的最小距離也即λ/2,由於光子以光速運動,光子從其中心位置計起到達觀察者的最小時間即t=λ/2c。上述分析是合理的。
  • 為什麼只有光子能達到光速?其他粒子為什麼無法達到光速?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光速是宇宙中物質、信息、能量的極限速度,而不是其他的速度?還有光是如何一下子達到光速的?它的動力之源到底是什麼?標準模型關於這個問題,與愛因斯坦同一時代的物理學家就在研究,前前後後上百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先是創立了量子力學,緊接著結合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推導出了量子場論,進而得到到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 基本粒子中,為什麼只有光子能達到光速?而其他粒子無法達到光速?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光速是宇宙中物質、信息、能量的極限速度,而不是其他的速度?還有光是如何一下子達到光速的?它的動力之源到底是什麼?而質子和中子可以通過介子傳遞的強相互作用來構成原子核,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依靠光子傳遞的相互作用來構成原子。這裡沒有提到的弱相互作用則是用來維持原子核的穩定性的。
  • 光子火箭是有幾部分組成?光子從哪裡來呢?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
    20世紀50年代初桑格爾設想的由光子火箭推動的宇宙飛船,分三部分。  那麼,光子從哪裡來呢。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質子、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不同物質只是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數目不同,如氫原子核為一個質子,核外一個電子;氦核為兩個質子、兩個中子,核外兩個電子等等。質子、中子和電子等粒子,統稱為亞原子粒子。三四十年代,科學家發現,每一種亞原子粒子都有與它對應的反粒子存在,如反質子、反中子和反電子等等。正粒子組成正物質,就是我們日常接觸的各種物質,反粒子組成反物質。
  • 既然電磁力是由光子傳遞,那為什麼磁鐵吸引不會發光?
    理論上,每種基本力都由一種基本粒子來傳遞(傳遞引力的引力子尚未被發現),以電磁力為例,它的傳遞依賴於光子。既然電磁作用會交換光子,那麼,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兩塊相互吸引的磁鐵、或者推動物體時所發出的光呢?
  • 原子對撞機中發現不可能現象:光子之間互動
    按照物理法則,一個光子在與另一個光子擦肩而過時,不會發生任何互動。至少物理學家過去是這麼認為的。但在全世界最強大的原子對撞機中開展的一項新實驗中,研究人員短暫地觀察到了一種不可能發生的現象:光子竟然相撞了。這裡面究竟有何蹊蹺?這些光子有些違反常理,行為表現不像正常的光子,反倒短暫地變成了「虛粒子」。
  • 光速運動的粒子是光子還是電子——物理學前沿最大是非問題
    >識到光速運動的粒子和波的真實物理,當然也不可能認識到光速形成及其為什麼不變的物理。關鍵詞:光子 元子光傳輸電磁場 電磁橫波 粒子性 波動性光速,愛因斯坦認為是:「光源發射的光子本能以光速運動。」這本能是什麼物理?這是現象學局限於現象域的視像物理:人們可以看得見:「光從光源射出,太陽光從太陽射出,電燈光從光源射出。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光的發射和吸收——原子、分子和固體中的電子以及自由電子——構成了許多成熟和新生技術的基礎。例如現代光譜學、雷射、X射線源、發光二極體、光電二極體、太陽能電池,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先進的顯微鏡方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根本上是量子電動力學描述的,在許多情況下,這種相互作用被描述為電子的量子躍遷,並伴隨著真空中電磁場的量子發射、吸收或散射(光子)。
  • 為什麼光子速度恆為常量?
    那麼,為什麼ρ_v和ρ_0滿足(3)式所示關係呢?現在再回到主題上來,為什麼光子速度不會因為光源相對觀察者運動具有符合伽利略疊加的變化,反而絲毫不受此影響呢?伽利略變換具體表現為光源相對觀察者運動速度v>0時,它們之間空間距離將發生變化,即S_v>S_0,光子速度c_v=S_v/t相應也應增大。不符合伽利略變換表現常量值時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是基於c_v=S_v/t_v=c=S_0/t_0實現的。
  • 電子有沒有可能變成光子?
    其中費米子認為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這裡就包括了夸克,電子,電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以及他們的反粒子。而玻色子實際上是用來傳遞相互作用的,膠子是束縛夸克的,而介子是用來把質子和中子束縛在原子核內的,(這裡補充一點,介子不屬於基本粒子),它們傳遞的是強相互作用。而衰變有關的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是依靠W玻色子和Z玻色子來傳遞。
  • 正負電子對撞後會湮滅,那光子對撞後會發生什麼?
    一、常見的光子對撞現象一扯上什麼光子,又扯上什麼對撞的,看上去應該是一個很難發生的情況,其實不然,光子對撞是我們隨處可見的事情。最簡單的就是入射光和反射光對撞,比如陽光照射在地面上,地面的反射光與入射的陽光發生對撞。
  • 光子與電子到底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電子並不會像行星那樣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橢圓軌道裡,而是圍繞著原子核「亂竄」?這是因為電子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同時它也會從外部吸收能量。我們知道電子是有質量的粒子,儘管電子是輕子,它的質量極小,只有約0.511MeV/C(約9.109×10千克),但當它以極高的速度圍繞原子核運動時,由於電場偏轉也會對外釋放出能量,這個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向外發射。當電子的能量減少,它的軌道就會降低,角動量也將發生細微變化。
  • 光子是用什麼「動力」瞬間達到光速的?
    但是並沒有什麼給光加速,為什麼光的速度就可以這麼快呢? 質量之謎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搞清楚:光和常規的物質之間有什麼區別? 它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靜止質量。光子的靜止質量為0,而物質的靜止質量並不為0。
  • 從理論與實驗角度解讀:為什麼光子沒有靜質量?
    主題目錄如下:為什麼光子沒有靜質量靜質量從何而來為什麼光子沒有靜質量靜質量(Rest Mass)——也可以譯作剩餘質量,又稱不變質量事實上,假設是可以修改的,如果非要假設光子有靜質量也行,只不過受其影響的理論都要做出相應的修訂。而這些理論,目前在光子沒有靜質量的假設之上工作的很好,也得到了大量實驗的驗證。那麼,為什麼最開始會假設光子沒有靜質量呢?
  • 也說光子究竟是什麼(原創首發)
    所以,還是想藉此機會把自己對光子的看法寫出來。 一·光子是怎麼產生的。 光子作為一種粒子,它不像形態固化的粒子——如,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那樣是原在的固有的粒子,是只有在物質發生燃燒和爆炸時才會產生的粒子,是物質爆炸和燃燒的產物。如果沒有物質的爆炸和燃燒,光子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