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六感」真的存在,還是基因決定的)
科學家找到了決定人體「第六感」,又稱本體感覺的基因。
為了揭開人體感覺系統的神秘面紗,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對這兩位因PIEZO2基因發生突變而患有觸覺和軀體感覺障礙的年輕患者展開了研究。圖片來源:Bönnemann Lab, NIH/NINDS, Bethesda, MD
在兩個患有罕見神經疾病的年輕患者的幫助下,來自NIH的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PIEZO2」的基因,正是它控制著人類的觸覺與本體感覺。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有時被稱為 「第六感」,表徵的是人類對於自身軀體在空間位置的感知。PIEZO基因突變導致了兩個年輕患者出現運動和平衡障礙,同時伴有部分觸覺的消失。儘管存在這些障礙,但是依靠視覺和其他感覺來彌補,他們似乎也能應付自如。
「我們的研究闡明了PIEZO2基因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掌控著人們日常的感覺系統。」Carsten G. Bönnemann如是說道。Carsten G. Bönnemann是一名醫學博士,擔任美國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所(NINDS,NIH's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的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此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Carsten進一步解釋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PIEZO2是人類控制觸覺和本體感覺的基因。了解該基因在控制這些感覺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會為許多神經疾病的研究提供線索。」
G. Bönnemann博士的團隊利用先進的基因工程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協助診斷兒童非特異性疾病(難以診斷的疾病)。此項研究中的兩名患者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其中一個今年9歲,另一個19歲。兩位患者都存在行走障礙,以及臀部、手指和足部畸形,脊柱也出現異常彎曲且被診斷為進行性脊柱側彎。
在NIH輔助和綜合健康中心Alexander T. Chesler博士實驗室的協助下,研究人員發現攜帶突變的PIEZO基因的患者,他們的細胞無法產生足夠量的Piezo2蛋白,或者產生的Piezo2蛋白沒有生物活性。Piezo2是一種具有機械敏感性的蛋白,它能夠感知到細胞形態的變化,同時發出電神經信號。例如當你把手壓在桌子上時,皮膚細胞和手部神經細胞就會變形,此時Piezo2蛋白便會發出電信號。通過小鼠實驗,科學家發現Piezo2蛋白存在於控制觸覺和本體感覺的神經元中。
「作為一個平時只在小鼠身上研究Piezo2的研究者,研究這兩位病人讓我感到非常惋惜,」 Chesler博士說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患者的觸覺是缺失的。他們體內的Piezo2蛋白無法正常工作,因此神經元無法產生觸覺,也無法感受肢體移動。」
NIH臨床研究中心(NCCIH)的進一步檢測結果表明,這些年輕患者同樣存在本體感覺意識缺失障礙。這使得他們行走極度困難,時常步履蹣跚,一旦沒有輔助物支撐就會跌倒。當研究者將這兩名患者和正常的自願者(對照組)比較時,他們發現與正常人相比,患者很難準確觸摸到放在他們眼前的物體。如果閉上雙眼,患者就無法猜出他們的關節被挪動的方向。
這些患者某些形式的觸覺也同樣不夠靈敏。例如,他們無法像對照組那樣有效感受音叉的振動。如果將圓規的尖端壓在患者的手掌上,儘管他們能感受到壓力,但是他們卻分不清壓著的圓規是一隻還是兩隻。對於其中一名患者進行的腦部掃描結果顯示,當用毛刷刷過其手掌時,患者的腦部沒有任何反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尚保留一些其他形式的觸覺。我們知道撫摸或者梳理皮膚上的毛髮通常會給人一種舒適感。不過,儘管這兩名患者同樣可以感覺到皮膚上毛刷刷過的觸感,但其中一名患者卻表示當毛刷刷過皮膚時,他會產生不適感。對該患者進行腦部掃描,結果顯示在毛刷刷過皮膚時,他的腦部產生了與正常人完全不同的反應。
除了上述的異常現象,患者的神經系統發育與常人別無二致。他們有痛覺,可以感覺得到癢和溫度變化;他們四肢的神經電傳導速度非常快,大腦的認知能力也和同齡人沒有區別。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些患者的神經系統很大程度上補償了機體缺失的觸覺和本體感覺,」Bönnemann博士表示,「這種補償暗示我們,人類的神經系統可能存在許多感覺神經通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此前的研究發現PIEZO2基因的突變會對Piezo2蛋白產生許多影響,導致遺傳性肌肉骨骼疾病,包括遠端關節攣縮症第5型、Gordon症候群(以高血鉀、高血氯、酸中毒、低腎素高血壓為臨床表現,也稱為家族性高鉀性高血壓或Ⅱ型假性醛固酮減低症)和Marden-Walker症候群(以大腦半球和腦幹發育不良,嚴重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面容呆板為臨床表現)。Bönnemann和Chesler認為,這些患者所出現的脊柱側凸和關節畸形的問題說明Piezo2可能直接參與骨骼肌肉的生長分化,或者說觸覺和本體感覺間接引導了骨骼肌肉的發育。
「我們的研究證明了臨床和基礎研究是相互作用緊密相連的,」Chesler說,「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引導我們診斷兒童疾病,從疾病研究中獲得的知識又可以促進後續研究的開展,比如如何設計實驗驗證PIEZO2基因在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發育中所起的作用。」
來源Science Daily
翻譯 張銀連
審校 胡家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