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成真!中國「人造太陽」在2020年運行,溫度是太陽的13倍

2020-11-23 騰訊網

在現在的發展當中除了經濟受大家關注之外,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為有了資源,才會有其他一些延續性的發展,如果連最基礎的資源沒有了,那麼發展起來也會是非常困難的。

地球能夠運轉並且能夠給人們提供能量,其實最大的能源來自於太陽,太陽的光照以及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給地球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因為擁有太陽地球上的生物,才能夠得以生存,那要是沒有了太陽人類社會會不會就此毀滅了?

這樣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沒有了太陽,自然也不會擁有地球,為了之後的發展奠定更多的一些基礎,人們就開始在想可不可以製造出一些人造的太陽?

畢竟太陽在不斷地發展著,現在已經是處於一個中年的狀態,雖然說力量比較強,但是在多年之後也會接近於衰減,在那衰竭之後,人類將如何生存下去?那就需要一些科技的力量來製造一些人造的太陽,為什麼提供生存的條件?

如關於這樣的人造太陽,其實也經歷和發展的比較長的時間,在2020年我國的人造太陽也即將進行運行,對於人造太陽這一夢想成真,也成了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發展歷史階段。

我國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通過對太陽的內部研究來做一些核聚變反應的太陽,太陽的能量大多數來源於內部的一些氫核聚變。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能夠掌握這一技術,也能夠製造出一個太陽,並且這個太陽是可以被人們人為控制的。

而我國製造出的這一顆人造太陽的外部溫度可以達到一億攝氏度,這樣的溫度是太陽的13倍,有著這樣的一種能量輸送自然也會為地球的發展帶來一些更好的生存條件。

再加上因為是人造,所以人為控制的因素就更多,那麼對於我們之後的社會發展將會更和諧,在之前的發展當中人造太陽聽起來就是一個不可以實現的夢,而通過我國的不斷發展以及努力研製現在這一夢即將成為現實。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世界上「最舒適」的房車,第三個能容納30人,設計的非常豪華!

不斷提升!中國晶片的3大核心技術上已突破,未來爭取領先世界

揚眉吐氣!中國稀土出口量不降反增,為何美國更加焦慮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 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
    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獨家探秘→2020年12月4日,一個應該載入世界核聚變史冊的日子。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人造太陽並不是太陽,一聽說人造太陽有人認為是不是造一個發光發熱的裝置,也放入空中呢?
  • 溫度達到2億℃,比太陽熱10倍!我國「人造太陽」預計明年投入運行
    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俗稱"人造太陽",與當前核能相比,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核能使用模式。新華社11月26日發布消息稱,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目前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中國「人造太陽」有多牛?核心溫度高達2億,比太陽熱10倍
    此前,有媒體報導,新一輪「人造太陽」即將從中國升起,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 對我們來說,人造太陽顯得有點不接地氣。其實,人造太陽一般是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這是一種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與當前的核能相比,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核能使用模式。太陽之所以能夠發光發熱,就是因為存在核聚變。
  • 35國曆時14年,「人造太陽」即將問世,加熱溫度比太陽還高10倍
    當地時間7月28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開始組裝了,這項科學計劃由35個國家共同合作,包括歐盟(包括英國和瑞士)、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從2006年七方籤訂協議開始實施該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如今,終於啟動了組裝程序。據悉,這個組裝過程要耗時5年時間,意味著到2025年,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什麼時候運行?預計2020年!
    四川在線記者 王博爾11月26日,在樂山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磁約束聚變能大會上,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的情況。據悉,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的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中國環流器二號M」是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位於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開展聚變堆核心技術研究的關鍵平臺。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談判確定一共有七方參加,歐盟佔最大一塊45%,其他的六方——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印度各佔9%,共出資100億歐元,要在法國Cadarache(卡達拉舍)建世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造太陽,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它要運行20年,即需要能夠在大規模的、幾十萬千瓦的基礎上運行很長時間。這就是要驗證聚變的工程可行性。
  • 溫度超過太陽10倍!中國人造太陽來了,無限能源還遠嗎?
    2020年底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成功放電,溫度達到了1.5億攝氏度,是太陽中心溫度的10倍,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進展比西方國家的核聚變發電至少領先五年時間。
  • 比太陽熱10倍!我國「人造太陽」預計明年投入運行
    2億℃,比太陽熱10倍!我國「人造太陽」預計明年投入運行石油和煤炭,可以說是現在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資源,老美甚至為了石油多次發動戰爭,可見這些資源的重要性,這些化石資源又被叫做不可再生資源,顧名思義早晚有一天會用完的,很早之前人們就在考慮找新的清潔能源代替石油和煤炭了,核能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廣泛使用的是核裂變產生的能量,
  • 2020中國」人造太陽「投入運營將獲得無限量的清潔能源石油淘汰嗎
    最新消息顯示,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3日報導稱,中國正在努力製造「人造太陽」,該外媒援引科學家們的分析稱,它的溫度將是真正太陽的13倍,並將產生與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人造太陽」的創造者們能遏制住熱核聚變的能量,那麼地球上可能會出現幾乎無限量的清潔能源,俄媒稱,預計該項目將於2020年完成並投入運營,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或將取得重大突破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中國人造太陽在哪裡,如何運行的?
    看到這條央視網推送的新聞,覺得我國科研水平真的很牛,據報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人造太陽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高達一億度運行10秒,這個成功在國際聚變能大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人造太陽的名字叫東方超環,是中國自主的成果,自主設計,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的一種實驗裝置。
  • 瞄準「人造太陽」終極夢想,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成運行
    【瞄準「人造太陽」終極夢想,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成運行】12月4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等離子體放電。
  • 人造太陽的意義【睿智生活傳媒平臺】
    人造太陽與天上掛著的太陽是兩碼事,簡單的來說人造太陽的可控核聚變能夠給人類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它的離子體中心溫度可達1.5億攝氏度,是天上那個太陽溫度的七倍。人造太陽能夠解決人類濫用的各項汙染問題。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揭秘人造太陽 一起來看看
    聊點科技【揭秘人造太陽 一起來看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該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可控聚變能開發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核聚變能一旦實現商用,地球上的能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能源短缺帶來的社會問題有望得到根本解決,人們的生活和科技水平也將因此而得到極大提高。
  • 中國「人造太陽」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科技前沿】「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我國造出「人造太陽」,產生的溫度可達到1.5億度
    2020年12月4日,一個應該載入世界核聚變史冊的日子。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