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正常生理組織磁共振
信號的基本表現
MRI圖像上,亮度與信號值成正比,組織的信號值越高,亮度就越高(即越白)
脂肪、骨髓在T1WI、T2WI上均為高信號。
神經組織在T1WI、T2WI上均為中等信號。
腦白質T1WI信號略高,灰質T2WI信號略高。
◆ 水在T1WI上為較低信號,在T2WI上為高信號。
◆ 肌肉、肌腱、韌帶在T1WI、T2WI上均為較低信號。
◆ 骨皮質、鈣化在T1WI、T2WI均為低信號。
◆ 軟骨組織在T1WI上為低信號,T2WI上為中等信號。
◆ 氣體在T1WI、T2WI 上均為低信號。
◆ 快速血流由於具有流空效應,在各種加權圖像上均無(低)信號。
◆ 慢血流因流速不同,信號可低可高。
磁共振的臨床應用,部份病理表現:
顱腦
中樞神經系統位置固定,不受呼吸運動、胃腸蠕動的影響,故MRI以中樞神經系統效果最佳。MRI的多方位、多參數、多軸傾斜切層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極其優越。顱腦MRI檢查無顱骨偽影,腦灰白質信號對比度高,使得顱腦MRI檢查明顯優於CT。
腦腫瘤。多方向切層有利於定位,無骨及氣體偽影。尤其在顱底後顱窩、腦幹病變優勢更明顯。多種掃描技術結合對良、惡性腫瘤的鑑別及腫瘤的分級分期有明顯的優勢。
腦血管疾病。急性腦出血首選CT,主要是由於CT掃描速比MR快;亞急性腦出血首選MRI;腦梗塞明顯優於CT,發現早、不容易漏病灶,DWI (彌散加權成像)極具特異性。腦血管畸形、動靜脈畸形、動脈瘤明顯優於CT,可以利用時間飛躍法(TOF)和相位對比法(PC)血流成像技術,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SWI技術對血管性病變進行三維觀察。隨著MR技術的不斷進步,磁共振MRA的圖像質量與診斷能力已與DSA非常接近。基於以上MR血管成像特性,MRA完全可做DSA術前篩查以及血管手術後複查。根據實際需要,必要時亦可使用對比劑造影增強進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極大的縮短檢查時間、提高圖像解析度,顯示微小血管病變。
MR圖像
腦外傷。腦挫傷、腦挫裂傷明顯優於CT。
SWI技術對瀰漫性軸索損傷的顯示有絕對優勢,顱骨骨折和超急性腦出血不如CT。
腦白質病變。脫髓鞘疾病、變性疾病明顯優於CT。如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多發性硬化症等。
感染性疾病明顯優於CT,如腦膿腫、腦炎、腦.結核、腦囊蟲等。
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病變。如腦室內腫瘤、腦積水等。
先天性疾病。如灰質異位、巨腦回等發育畸形。
顱底、後顱凹病變優勢更加明顯,如垂體病變,聽神經病變,腦幹病變等。
總之,除急性外傷、超急性腦出血外,顱腦部影像檢查均應首選MRI。
脊柱及脊髓適應症:
椎管內腫瘤,可直觀顯示椎管內腫瘤大小、範圍、性質,MRI明顯優於CT。
顱底畸形,Chiari畸形 、顱底陷入症等均優於CT。
脊髓炎症及脫髓鞘病變。MRI顯示清晰,但CT幾乎無法發現病變。
脊柱先天畸形。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症等,
首選MRI檢查。
頸椎病、腰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優於CT,可顯示脊髓受壓及變性情況。骨質增生、後縱韌帶鈣化丕如CT。
椎體病變。椎體轉移瘤優於CT。椎體結核可觀察到椎體破壞情況、流注膿腫、周圍軟組織破壞,優於CT。
外傷,MRI可觀察到骨挫傷、壓縮骨折、椎體移位情況、間盤突出情況、脊髓受壓及變形情況、周圍軟組織挫傷,新鮮和陳舊性骨折的鑑別明顯優於CT,但對附件骨折不敏感。
總之,脊柱及脊髓檢查,除骨折、骨質增生外均應首選MRI。
上中腹及盆腔適應症:
肝臟,多參數技術在肝臟病變的鑑別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無需用造影劑即可通過T1WI和T2WI、DWI等技術直接鑑別肝臟囊腫、海綿狀血管瘤、肝癌及轉移癌,對膽管內病變的顯示優於CT。MRCP結合其技術對胰、膽管系統疾病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腎及輸尿管,腎及其周圍脂肪囊在MR圖像上形成鮮明的對比,腎實質與腎盂內尿液形成良好對比。MRI對腎臟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MRI可直接顯示尿液造影圖像(MRU), 對輸尿管狹窄、梗阻具有重要價值。
胰腺,不用增強對胰腺病變有很好的顯示,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顯示及周圍侵犯及轉移情況均有良好的顯示。
盆腔,MRI多方位、大視野成像可清晰地顯示盆腔的解剖結構。尤其對女性盆腔疾病具有重要診斷價值,對盆腔內血管及淋巴結的鑑別較容易,是盆腔腫瘤、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轉移癌等病變的最佳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於子宮肌瘤、子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優於CT。觀察前列腺癌、膀胱癌向外侵犯情況優於CT。由於沒有放射性損傷,MRI在產科影像檢查中有獨到的優勢。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觀察到MRI有什麼副作用,但仍謹慎地避免妊娠前3個月進行此檢查。
四肢關節適應症:
DR膝關節
MRI對四肢骨骨髓炎、四肢軟組織內腫瘤及血管畸形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對股骨頭無菌壞死是最為敏感的檢查技術。MRI可清晰顯示神經、肌腱、血管、骨、軟骨、關節囊、關節液、及關節韌帶,MRI對關節軟骨損傷、關節積液、關節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病變的診斷具有其它影像學檢查無法比擬的價值。
MR提示髕骨下份骨折伴骨髓水腫。左髕上囊、關節腔、髕下深囊積液。
MR提示左脛腓骨下端及內踝骨裂/脛骨下端/內踝/外踝及距骨骨挫傷。
左側脛距前韌帶/跟腱末端/跟距骨間韌帶損傷,脛骨後肌局部損傷伴腱鞘周圍少許積液。
CT三維重建圖像
DR圖像
DR、CT檢查均未顯示左踝關節有異常。
乳腺磁共振的應用
B超、鉬靶、磁共振等都是乳腺的常規檢查,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每一項檢查都有各自的優勢,不能相互替代,臨床通過互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診斷率。 磁共振對乳腺的微小病灶檢測率非常敏感,可以清楚地顯示病灶的輪廓、邊界、內部結構及是否有血液供應等,其準確率能達到80%左右。
平掃未顯示的結節影,增強後有強化。
供稿 | 放射科 柯巧 李霞梅
編輯 | 品牌發展部
往期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