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郎志慧 屈 芳
一家醫院患者多少,從其大型醫療設備利用率可見一斑。在省會鄭州的幾家三級甲等醫院,做磁共振排隊時間往往要等待兩天甚至更久。
作為二甲醫院,黃河中心醫院就被方圓兩公裡內五六家這樣的三甲醫院「包圍」著。該院放射科磁共振室主任尚中甫面臨著一個問題:如何更多地吸引患者?如何在眾多大醫院的「虎峙」中擁有一席之地?
黃河中心醫院的0.2T磁共振當時是我省第二臺磁共振機器,曾給醫院帶來眾多的患者與收益。時過境遷,這些年,二甲以上醫院基本都有了磁共振,大醫院更是一上就是幾臺,且多為1.5T、3.0T甚至更高場強,速度快、技術先進,黃河中心醫院的優勢不復存在。
為了臨床和形勢的需要,今年6月,黃河中心醫院引進了一臺1.2T的高場磁共振。但是,要想從附近大醫院中分流患者,僅靠機器本身的「號召力」顯然不夠。
「怎麼辦?從服務上多動腦筋唄。」尚中甫說,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還無意中開發了一個新的「市場」。
他說的這個「市場」是0.2T磁共振。「這種低場磁共振沒有高場強的先進,但看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等這樣的基本病情,還是可以的。」尚中甫告訴記者,它相比於1.2T磁共振最大的優勢是價格:「前者看一個部位250元,後者600元。」
「0.2T磁共振每天都有一二十個患者,主要是一些低收入群體。」尚中甫感嘆,其實,不是所有患者都必須到大醫院、做高場強磁共振,可很多「從眾」的患者並不明白。
做磁共振,看片醫生的診斷很重要,患者「扎堆」大醫院,也和他們信賴大醫院的醫技有著重要關係。作為河南第一批從事磁共振看片、有著近20年經驗的老醫生,尚中甫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更對技術外的服務用心。
「我們會為患者準備備用衣服,為老人準備毛巾被。還熟記醫院附近的公交換乘地點,有時甚至為患者畫路線圖。」尚中甫說。
和大醫院相比,尚中甫科室的患者當然少得多。但被他看成了另一種優勢:「我們的預約病人基本都是不需急診的住院病人,預約時就會把時間延後一些,這樣門診病人來做磁共振,基本不用怎麼等。」他們的理念是,讓外地來的患者當天就能拿到診斷結果。
記者注意到,在11月18日採訪當天上午,來做磁共振的患者確實不多,等候室裡只有三四個人。而剛拿到診斷結果的一對老夫妻,早上9點坐公交車過來,11點半不到結果就出來了,不耽誤回家做午飯。
一方面,一些大醫院的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滿負荷運行,另一方面,像黃河中心醫院這樣的磁共振室正努力「吃飽」。
擁擠在大醫院磁共振室外焦急排隊的患者們,有沒有想過換一種選擇呢?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