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植入微晶片 未來五年人類可實現「超智能」

2020-11-30 驅動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顯示,植入人類大腦的高科技晶片很快就能增強人類智力。近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微創方式侵入大腦,挖掘更大的人類潛力。

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莫蘭·瑟夫(Moran Cerf)博士表示,未來5年之內最新科學技術可實現這一目標。但他警告稱,這種方法也可能醞釀新的社會不平等。

瑟夫說:「高科技人腦晶片可以實現網絡互連,並且能夠訪問維基百科網站,當我思考某些特殊想法時,人腦晶片將為我們快速提供答案。」

目前神經系統科學家和商業教授正在致力開發這樣的人腦晶片,其目標是通過融合最新科技來提高人類智力等級。近年來,隨著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提出Neuralink計劃等致力於開發腦機接口界面的技術項目,人腦晶片概念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表達了對該領域的持續關注和興趣,因為它致力於提高士兵的認知能力和技術掌握。瑟夫告訴媒體記者稱,現在每個人都試圖花很多時間將一些裝置放入大腦之中,而不是在頭骨上鑽孔。你能感受到進入你大腦的晶片嗎?或者你能感受到大腦中的組裝附件嗎?這些人腦晶片雖然進入人類大腦,但並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瑟夫表示,我們可能僅需幾年時間就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是它的日常應用可能會導致特定人群存在較大的智力差距。2018年夏季,美國五角大樓研究部門開展一項特殊計劃,旨在縮小人類和機器之間的差距。

2018年7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挑選了一些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一種神經界面,將作為最新N3程序的一部分,開發系統的目標是使軍隊士兵通過腦波發送和接收信息。

這意味著軍隊未來有一天能夠使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網絡防禦系統和其它技術。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希望通過兩種方式的一種來實現該目標,這兩種方式分別是:一是體外非侵入性設備,二是可以吞咽、注射或者通過鼻子輸送的非手術系統。

2017年春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對8項獨立研究項目投入資金,以確定電刺激是否可以安全地用於「提高學習和加速訓練技能」。

最新研究項目被稱為「定向神經可塑性訓練(TNT)」,旨在利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來加速學習過程。這將通過電刺激激活一個被稱為「突觸可塑性」的過程來實現,突觸可塑性是大腦中參與學習的關鍵過程。最終,這樣做可以讓一個人快速掌握通常需要數千小時練習的複雜技能。

美國軍方是如何「黑客」士兵大腦的?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為期4年的「定向神經可塑性訓練(TNT)」項目旨在使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來加速學習過程。

這將通過電刺激激活一個被稱為「突觸可塑性」的過程來實現,突觸可塑性是大腦中參與學習的關鍵過程。一些研究小組正在與情報分析專家和外語專家建立合作,圍繞當前的培訓實踐打造一個實現平臺。

研究人員將研究如何將該技術廣泛應用於決策、空間導航、語音感知和威脅認別等領域。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生物醫學設備中心的羅伯特·倫納克(Robert Rennaker)說:「想像一下,你正在努力學習某些新知識,例如:乘法表或者打高爾夫球。當你做對了,相應的燈泡就會亮,這個系統被激活了。」

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迷路神經,我們可以人為地釋放這些化學物質,從而增強學習過程中活躍的神經聯繫。

- THE END -

#晶片#人類#大腦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微晶片植入大腦可保存5到10年的記憶—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美國研究小組認為,一種微晶片能夠有助於建立受損大腦組織的記憶,預計未來兩年內將植入志願者大腦。
  • 大腦植入微晶片 科幻電影的橋段即將成為現實場景?
    這些「人類」之所以會比現代人類更加強大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改造了自己的血肉之軀並且在大腦中植入了晶片,從而獲得強大的能力,而這一切據悉有可能在五年之內成為現實。近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微創方式侵入大腦,挖掘更大的人類潛力。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莫蘭·瑟夫(Moran Cerf)博士表示,未來5年之內最新科學技術可實現這一目標。
  • 植入大腦的微晶片可保存人們的大腦記憶內容
    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神經系統科學家特德-伯傑(Ted Berger)教授指出,我們並不是將某人的記憶返回至大腦,而是通過一個晶片植入器複製大腦記憶。  研究人員聚焦研究海馬體,它是大腦深層組織,能夠鞏固整合短期至長期的記憶內容,他們希望電子晶片植入器能夠複製大腦神經信息。
  • 科學家擬將微晶片植入大腦 可保存十年記憶信息
    ,它負責大腦形成長期記憶,可持續10年時間美國史丹福大學另一項研究展示了老鼠海馬體的工作方式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認為一種晶片能夠在受損大腦組織保存記憶信息長達10年,未來兩年有望植入中風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恢復他們的記憶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也有科學團隊將信號傳感器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成功送到了人類的腦內,目前對身體暫無影響。人類對腦機接口的探索終於邁出了一小步,大腦人造衛星開始上天。那麼,人類能否通過大腦植入的這些裝置實現「隔空探物」的意念操控,也就是所謂「心靈感應」嗎?答案是可能實現,但問題是要實現哪一種?
  • 植入晶片後的大腦,還是你的腦嗎?
    除了晶片上的改進,他們還使用了外科手術機器人來實現晶片植入過程的自動化操作:在局部麻醉的條件下,一臺帶有外科醫生提前設置好的絲線和微型針頭的「縫紉機」,避開血管,把你的頭骨打開一小塊,然後快速、精準地植入到正確的位置上,整個過程只需要一臺近視矯正手術的時間。
  • 專家分析:大腦植入裝置能實現心靈遙感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大腦植入裝置被賦予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大腦植入裝置可以實現心靈遙感,遠程控制完成任務,讓人們「隔空取物」。在不久的將來,大腦植入裝置能實現心靈遙感嗎?  大腦植入裝置能實現心靈遙感嗎?一個超級學術性答案是:幾乎是可能的。大腦植入裝置的工作目標是讀取大腦信號,將這些信號轉換成為世界上某種行為。我們能讀取的信號越多(低噪音),就能施加更多的操控。但是當前該技術存在一個很大的瓶頸,那就是我們不能同時關注很多件事,例如:我們不能一邊雙手撫摸著自己肚子,而同時用手拍腦袋。
  • 腦機接口專家觀點:大腦植入晶片能否實現心靈感應?
    EDN曾經連續報導過腦機接口方面的技術,譬如《大腦植入晶片,馬斯克的 Neuralink 腦機接口距離佩戴還有多遠?》,《又一腦機接口(BCI)與癱瘓患者成功實現交互學習》等等,那麼,在大腦中植入晶片除了能進行神經方面的控制外,能否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嗎?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觀點。
  • 這款大腦晶片 讓人類擁有超能力和完美記憶
    事實上,在很早之前就有把晶片植入人體的事件。但是之前都是把晶片植入到手臂、手腕等處,大腦作為人體的控制中心,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人類大腦植入晶片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於在大腦植入晶片會感到興奮與恐懼。在大腦植入技術方面,已經有多家企業進入該領域內。
  • 埃隆·馬斯克的「黑科技」:晶片植入大腦 可人腦操控電腦?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近日宣布,他成立的「神經連接」公司設定目標,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實現人腦與電腦連接,以提升人腦能力,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威脅。馬斯克是在舊金山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這一消息的。而實現人腦和電腦的連接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接口裝置的植入手術。
  • 科學網—當大腦植入晶片,奇蹟發生
    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晶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於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晶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為觀眾所熟悉的橋段。而這一「黑科技」,目前正在從大熒幕上來到真實的人類生活中。
  • Neuron重磅技術:一種可實時繪製大腦神經環路的新方法
    這種被稱為「集成神經光子學」(Integrated Neurophotonics)的新技術,使用可植入大腦內部任何深度的微小的光學微晶片陣列,同時與螢光分子以及光遺傳學結合,分別對神經元進行光學監測且控制其活動
  • 你願意在大腦植入晶片嗎?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腦機接口,就是一種通過大腦(人或者動物的)與外部設備直接連接而實現大腦與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這個概念已經存在許久,但是卻不曾被人們熱議,一直到20世紀九十年代後,才慢慢開始出現階段性成果。在2008年,神經學家發現猴子可以操縱機械臂餵食的技能,這代表著人將動物大腦與設備相連的實現已成為可能。
  • 馬斯克的大腦植入技術或成終級武器?揭密美國國防部「大腦計劃」
    目前 Neuralink 通過收集超過 15 萬人的數據,證明在大腦中植入晶片是可行的。Neuralink將在「一年內」,2021年就能把腦機接口植入人類的大腦。馬斯克自己曾這樣解釋這家公司的本質,「我要為大腦打造一個巫師帽」,「第一次聽說Neuralink後僅僅六周,我就確定其工程之大膽、使命之壯麗,完全讓特斯拉和SpaceX黯然失色。那兩家公司在試圖定義未來人類會做什麼,Neuralink則意在定義未來人類是什麼」。
  • 微晶片人工腎臟有望使患者擺脫透析
    據美國範德堡大學最近消息,該校研究人員正在用微晶片濾膜和活的腎臟細胞創造一種可植入的人工腎臟,能將身體產生的廢物過濾出去。現在的目標是將設備做得足夠小,可植入病人體內。  這一設備的關鍵是矽納米技術微晶片,其工藝與計算機微電子行業中的晶片一樣。這種晶片並不昂貴,卻很精密,可作為理想的濾膜。目前團隊正在設計膜上的小孔,按照每個孔的作用一個一個地設計。每個設備約包含15個晶片,層層疊起來。  微晶片的關鍵用途還不止過濾,它們還是活腎臟細胞安身的支架。
  • 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
    你想要超能力嗎?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圖片來自於baidu)       Kernel的創建者Bryan Johnson近期出席了在裡斯本召開的網絡峰會,會上他表示解鎖大腦的全部潛能是人類能夠獲得的最偉大成就,而大腦晶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好辦法。Johnson預計15到20年之間就可以研發出這種大腦晶片,屆時人們對於記憶的管理就會更加的隨心所欲。
  • 未來大腦將植入記憶晶片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對自己大腦的真正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停止人們對探尋自己大腦的腳步。最近來自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研發出一款超迷你微型晶片,可以將它植入到人類的大腦中來恢復記憶神經細胞,未來將會幫助由於疾病、意外或戰爭導致的大腦受損者恢復記憶。
  • 馬斯克為何非想在人腦中植入微晶片?他有兩大理由
    在這個社會裡,人類通過在頭骨中植入名為「神經蕾絲」(neural lace)的腦機接口,在智力上取得了巨大進步。 作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是「神經蕾絲」的粉絲。
  • 什麼是微晶片?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微晶片這個詞。它似乎是一種高科技的產品,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作用呢?微晶片是一種比指甲蓋還小的東西。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晶片上面有許多細小的電子元件,也就是說,微晶片上面還有許許多多小的零件。這些元件比你的頭髮還要細幾百倍,所以你是不可能用眼睛看清它們的。
  • 埃隆·馬斯克的新大腦植入設備,是炒作 or 科學?
    過去十年,該領域出現爆炸式增長,湧現了多種或是植入大腦,或是植入周圍神經,抑或是像頭盔一般放在大腦外部開展工作的腦機設備。雖說形式各異,可核心思想都一致:腦電波歸根結底就是電信號,既然是電信號,我們就可以用套路去解碼和操縱,如果能夠自如控制這些信號,就可以從外部控制大腦,建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