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住在東海的魷魚家族

2021-01-14 八鮮過海


軟體動物頭足類是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它們和魚類、蝦類共同構成海洋捕撈業的三大捕撈對象。我國東海區頭足類約有80種,但種群數量大,經濟價值高,作為漁業捕撈對象的僅有劍尖槍烏賊,有針烏賊類,蛸類及太平洋褶柔魚四大類群。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59種頭足類,其中44種主要經濟種和15種其他種,包括它們的拉丁文名、英文名、地方名、分布區域和漁業等介紹。前幾天我們還寫過兩篇關於頭足類的文章,對其中幾個種有詳細的介紹,阿根廷魷魚、日本魷魚、美洲赤魷魚,全球捕撈量最大的三種魷魚你吃過幾種?(點擊可查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魷魚捕撈國:中國槍烏賊、日本槍烏賊、曼氏無針烏賊及金烏賊(點擊可查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





1.劍尖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edutis

地方名:紅魷魚、硬皮(浙江省)、拖魷魚(廣東省)、透抽(臺灣省)

英文名:Swordtip squid( FAO)

 

劍尖槍烏賊屬淺海性暖水種,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烏南部、菲律賓群島到澳大利亞北部海域。

 

劍尖槍烏賊是20世紀90年代初浙江外海漁場新開發的頭足類資源之一,商品價值較高,是重要的出口水產品,幹製品在國際市場列為一級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2.太平洋褶柔魚(柔魚科、褶柔魚屬)


拉丁文:Todarodes pacificus  

地方名:日本魷、東洋魷、北魷(臺灣省)、黑皮魷魚、軟皮(浙江省)

外文名:Japanese common squid、Japanese flying squid( FAO)

 

在太平洋西部,北自堪察加半島南端,南至粵東外海都有分布,主要分布於日本群島周圍海域,尤以日本海的密度最高,我國東海外海及黃海北部也有一定的分布密度,東海外海是太平洋褶柔魚的越冬場和產卵場。

 

太平洋褶柔魚在東海的漁場有兩處:一是在長江口:舟山漁場,漁期在6-7月份,另一處是在沙外、江外漁場,即濟州島東部、東南部和南部海域,漁期10-12月份。太平洋褶柔魚是世界經濟頭足類產量最高的一種,主要產於日本海和日本群島周圍海域,是日本和韓國的重要捕撈對象。

 

3.鳶烏賊(柔魚科,鳶烏賊屬)


拉丁文: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

地方名:南魷

英文名:Ryukyu squid、Puipleback flying squid( FAO)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主要分布於東海外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馬來群島、藍摩亞群島、加利福尼亞、蘇門答臘以及印度洋西北部海域。

 

鳶烏賊暖水性較強的大洋性種,喜高溫高鹽,主要捕食小型的中上層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本身又為海鳥、金槍魚的捕食對象。

 

鳶烏賊在東海外海至琉球群島海域的漁期為6-11月,在臺灣省西南部的漁期在4-9月,鳶烏賊資源潛力較大,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4.菲律賓雙柔魚(柔魚科,雙柔魚屬)


拉丁文:Nototodarus philippinensis     

地方名:魷魚

外文名:Philippine flying squid( FAO)


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衝繩海域,向南至菲律賓海域。


菲律賓雙柔魚屬於暖水性大洋性種,喜高溫高鹽,棲息於275 - 650 m水深海,資源較為豐富,肉質細嫩,適合消費,具有較高的漁業開發價值。

 

5.火槍烏賊 (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beka

地方名:海兔子,水兔子(北方),小久生、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Beka squid( FAO)

 

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朝鮮、印度尼西亞等。

   

火槍烏賊遊泳能力較弱,常隨風流的影響而移動,主要捕食小型蝦類,本身為經濟魚類的捕食對象,是沿岸定置張網的兼捕對象。在渤海、黃海和東海有一定數量,常與日本槍烏賊一起捕獲,肉質細嫩鮮美,主要用於鮮銷,但因個體小,產業價值不大,但在魚類食餌中佔有一定位置。

 

6.中國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chinensis

地方名:中國魷魚,臺灣鎖管,拖魷魚,本港魷

外文名:Common Chinese squid、Mitre squid( FAO)

    

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菲律賓暹羅灣,馬來群島和澳大利亞。

 

中國槍烏賊食性兇猛,攝食小型魚蝦類,本身又為兇猛魚類的捕食對象,是南海和閩南到臺灣淺灘漁場重要的捕撈對象。主要為魷釣作業、單拖、光誘作業所捕撈。在臺灣省北部海域、溫臺、閩東漁場,夏秋季有時也可捕獲。該種肉質細嫩,商品價值高,幹製品與劍尖槍烏賊同列為國際市場「一級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7.日本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japonica

地方名:子烏,墨魚仔、筆管(北方),小久生、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Common japanese squid、Japanese squid( FAO)

   

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日本群島海域,以黃海群體較大,東海主要分布於舟山漁場及以北海域。

    

日本槍烏賊是沿岸定置張網的兼捕對象。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拖網漁船捕撈越冬群體,年產量從幾百噸增至萬噸,是黃海和東海北部重要的捕撈對象。日本槍烏賊個體雖小,但有一定資源量,肉質細嫩鮮美,主要用於鮮銷,深受消費者歡迎,又是主要經濟魚類重要餌料。

 

8.長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bleekeri     

地方名:魷魚

英文名:Spear squid( FAO)


分布於東海、黃海、南海、日本群島、千島群島和馬來群島等。在冷溫帶和亞熱帶海域均有分布,生態價位較高,我國近海偶爾可捕獲,在日本群島海域產量較高。

 

9.杜氏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duvaucelii

地方名:鎖管、魷魚

英文名:Indian sguid(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菲律賓群島、阿拉弗拉海、爪哇島、蘇門答臘、暹羅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群島、孟加拉灣、紅海、亞丁灣等。主要生活於印度一太平洋大陸架暖水區,以糠蝦、磷蝦等甲殼類、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為食。我國南海數量較多,東海南部也有分布,為單拖作業兼捕對象。

 

10.尤氏槍烏賊 (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uyii

地方名:小魷魚、小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Little squid(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主要生活在沿岸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時有漁獲,因個體小,數量也少,產業價值不大。

 

11.神戶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kobiensis     

地方名:小句公(浙江省)

外文名:kobi squid( FAO)


分布: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常可捕獲,東海有一定數量,因個體小,常作鮮銷,味道鮮嫩,是人們喜食的水產品。在海洋中,作為魚類食餌具有重要意義。

 

12.萊氏擬烏賊(槍烏賊科、擬烏賊屬)



拉丁文:Sepioteuthis Lessoniana     

地方名:魷母、軟墨、香匙、大魷魚

外文名:Inclo - Pacific oval Squid、Bigfin reef squid( FAO)


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夏威夷群島、馬來群島、印度近海和紅海等。


春夏季從深水海區遊向淺水海區繁殖,6月份在東海中南部近海可捕到,萊氏擬烏賊在南海較常見,東海數量不多,拖網作業常可捕獲,因個體大,肉厚、肉質細嫩鮮美,幹製品在市場上為「一級品」,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13.曼氏無針烏賊(烏賊科、無針烏賊屬)


拉丁文:Sepiella maindroni

地方名:烏賊、墨魚、正宗烏賊(浙江省)、血墨(廣東省)

英文名: common Chinese cuttle-fish、Japanese spineless cuttlefish( FAO)

 

分市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為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廣分布種,北到日本海,南到馬來群島海域,西到印度東海岸均有分布,其中心分布區在中國浙江近海和閩東海域。主要漁場有閩東的大蝓山、七星島海域,浙江中南部的南北麂、大陳島海域,浙江北部的中街山列島、嵊泗列島附近海域。

 

以小型魚類、蝦類、大型浮遊動物為食,種內殘食也很普遍,本身又為肉食性魚類的重要餌料。

 

曼氏無針烏賊是東海重要的經濟種,20世紀50-70年代曾是舟山漁場四大漁產之一,捕撈漁具主要有烏賊籠、對網、拖網、定置張網等。產品除鮮銷外,幹製品「螟蝻鯗」為國內外海味市場的重要品種,副產品墨魚蛋(纏卵腺)和卵白(精巢)均屬美味佳品。由於對該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大了捕撈強度,機帆船在產卵場外圍攔捕產卵群體,提早利用正在成長的補充群體,張網作業損害幼烏賊等做法不利於繁殖保護,致使曼氏無針烏賊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資源急劇衰退,80年代末降至低谷,魚汛也消失了,至今數量已寥寥無幾。

 

14.金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esculent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Edibe cuttlefish Golden cuttlefish(FAO)

 

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日本、菲律賓群島等,主要棲息於暖溫帶海域,是帶魚等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是重要的經濟種之一,為底拖網重要的兼捕對象,漁期在冬季。

 

15.虎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haraonis    

地方名:花旗、墨母

英文名:Pharaoh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中國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菲律賓群島,馬來亞,大洋洲,印度近海和紅海。


生活於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冬季在水深100 m左右海域越冬,春季遊向淺水海域交配、產卵。在繁殖期,雄性背部「虎斑」特別鮮明,以魚類和甲殼類為主要食餌。

 

虎斑烏賊是南海重要的捕撈對象,在浙江中南部海域是單拖作業的兼捕對象,捕撈汛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冬季,常與白斑烏賊、擬目烏賊一起捕獲,個體大,肉厚味美。

 

16.白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atimanus

地方名:花斑墨

英文名:Broadclub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中國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日本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馬來群島,澳大利亞和印度東海岸等。

 

漁場主要分布在東海南部琉球群島附近的暖流區及南海海域,渣期主要在秋冬季和春季,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常與虎斑烏賊一起捕獲。

 

17.目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culeata        

地方名:烏賊、墨魚、海螵蛸

外文名:Needle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和印度。

 

目烏賊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個體大,肉厚味美,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南海產量較高,東海也有一定數量,捕撈期在秋冬季。

 

18.神戶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kobiensis

地方名:烏賊,長骨(浙江省)

英文名:Kobi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列島、馬來群島、緬甸、斯裡蘭卡、阿拉伯海、波斯灣。東海主要分布在30.00'N以南的浙江中南部外海。

 

神戶烏賊是單拖作業的兼捕對象之一,漁獲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神戶烏賊因個體較小,其經濟價值不如其他有針烏賊類,但作為經濟魚類的餌料,在漁業生態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9.擬目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ycidas         

地方名:冬烏、尤烏、花旗、眼墨

外文名:Kisslip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南部、南海、日本列島南部、馬來群島以及印度東海岸。擬目烏賊體形較大,肉厚味美,是重要的經濟種之一,主要產於南海,廣東產量較高,東海南部也有分布,常與白斑烏賊、虎斑烏賊一起捕獲,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之一。

 

20.羅氏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robsoni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Madokai's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等。棲息於東海、南海近岸海域,個體較小,遊泳能力較弱。底拖網時有捕獲,是單拖、拖蝦作業的兼捕對象,漁期主要在秋、冬季。

 

21.樸氏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rashadi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Hooded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至印度洋西部,主要分布於莫三比克南部到亞丁灣,紅海,阿拉伯海,阿曼灣,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印度西部和東部沿海,斯裡蘭卡。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東海數量少,是拖網兼捕對象。

 

22.珠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toros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Oman cuttlefish    

 

分布於東海南部,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馬來群島,印度東海岸、西海岸,阿曼灣和巴基斯坦海域,珠烏賊個體小,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

 

23.針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ndrean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Andrea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黃海、東海北部、日本群島北部沿岸。屬於典型的北方種類,個體小數量不多,近岸定置網和拖網有時可捕到,經濟價值不如其他烏賊高。

 

24.橢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elliptica

地方名:墨魚

外文名:Ovalbone cuttlefish    


主要分布於東海南部、南海、馬來群島、大洋洲和印度東海岸。個體較小,經濟價值不如其他烏賊類,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

 

25.細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tenu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屬於常見種,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26.亞細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subtenu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主要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屬於常見種,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27.長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ong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Longarm cuttlefish( FAO)

主要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是底拖網兼捕對象。


28.鸚鵡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origera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Spider cuttlefishl( FAO)

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在日本西南部形成漁業,東海數量少,只作兼捕對象。

 

29.直線豹紋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ardex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沿岸、韓國和臺灣省東部海域,是底拖網兼捕對象。

 

30.葉狀腕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foliopeza     

地方名:墨魚,花枝


分布於東海外海、臺灣省東部海域,屬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種,是拖網兼捕對象。

 

31.曲針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singaporensis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Curvespine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菲律賓、西裡伯斯海、爪哇海、暹羅海、新加坡、安達曼海、緬甸和孟加拉海域。


主要棲息於50 -140 m大陸架海域,在臺灣省、香港海域漁獲較多,東海大陸架數量少,是拖網的兼捕對象。

 

32.金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ureomaculata

地方名:烏賊、墨魚

分布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33.菱鰭烏賊(菱鰭烏賊科、菱鰭烏賊屬)



拉丁文:Thysanoteuthis thombus     

地方名:菱鰭魷魚,飛魷魚

外文名:Rhomboid squid,Giant flying squid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遊,進入日本海南部和中部,菱鰭烏賊分布於大洋暖水區,在遊向近岸時可用釣捕或定置網、光誘作業兼捕,日本海南部和中部是重要的漁場,年漁獲量幾噸至幾百噸。東海暖流區也有分布,但數量少,僅作兼捕對象。

 

34.短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cellatus    

地方名:短腳爪、老不大(浙江省)、飯蛸、短腿蛸、小蛸、短爪章

外文名:Shortarm octopus、Webfood octopus( FAO)


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海城。短蛸為蛸類中重要的經濟種,山東沿岸年產量百噸。近幾年來東海產量逐年增多,主要為拖蝦作業所兼捕,肉質鮮嫩,蛋白質豐富,鮮食或製成幹品,均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35.長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variabilis  

地方名:望潮、章拒、石拒、長腿蛸、長爪章

英文名:Whiparm octopus( FAO)


分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日本列島海域都有分布,主要棲息於溫帶偏南海域,以泥質底挖穴棲居。以蟹類、貝類、多毛類等底棲生物為食,是沿岸小型作業捕撈對象。肉質較硬,幹製品營養豐富,是優質美味食品。

 

36.真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vulgaris

地方名:母豬章、章魚、章幹、石吸

外文名:Common octopus(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海、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洲西岸、非洲東岸和大西洋沿岸,有分布,為淺海性世界廣分布種。

 

生活區很廣,在淺海性頭足類中分布最廣,可擴展至溫帶區、寒帶區邊緣,但主要生活於暖水海域。白天常潛伏海底,夜間活動、覓食,捕食甲殼類、雙殼類、底棲魚類和頭足類等。

 

真蛸是底拖網和拖蝦網的兼捕對象,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種,肉嫩味美,其幹製品為海味佳品。

 

37.條紋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striolatus         

英文名:Veined octopus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南部海域、東南亞、澳大利亞、紅海、非洲東部。常與其他蛸類混棲,為漁業兼捕對象。

 

38.卵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vulum

地方名:短腳爪、短腿蛸、短爪章


分布於東海、南海以及日本群島南部海域。主要產於南海,東海數量不多,生活於數十米水深以內的淺海,常與短蛸一起捕獲。

 

卵蛸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但數量少,形不成捕撈群體,常與短蛸一起捕獲,其經濟價值與短蛸相同。

 

39.東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berenice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等。小個體多棲息於沿岸島嶼周圍巖礁間,大個體移至外側數十米水深海域生活,底質為砂泥質,底拖岡常可捕獲,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40.砂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aegina    

英文名:Marbled octopus,Sandbird octopus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馬來群島、暹羅灣、阿拉伯海、紅海、南非。生活於120 m水深以內的陸架海域,體色能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在臺灣省、香港有較高產量。

 

41.小管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shimai

分布於東海、南海,棲息於100 m以內的大陸架海域,底質細沙,在珊瑚礁也有分布,中國地方性種。但是數量比較少,主要發現於南北麂以南海域。

 



 

42.多鉤鉤腕烏賊(武裝烏賊科,鉤腕烏賊屬)


拉丁文:Abralia multihamata

分布於東海、南海海域,是暖水性中國地方性種,東海大陸架有一定數量分布,底拖網常可捕獲,是底拖網、拖蝦網的兼捕對象,以秋季數量較多,因個體小,商品價值不大,但作為海洋魚類食餌具有重要意義。

 

43.安達曼鉤腕烏賊(武裝烏賊科,鉤腕烏賊屬)


拉丁文:Abralia andamanica       

主要分布於東海外海、黃海暖流區、南海北部、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群島、丹老群島和安達曼海等海域。主要棲息於100-300 m水深海域,近底層拖網可捕獲。因個體小,商業價值不大,是海洋魚類的食餌之一。

 

44.圖氏後烏賊(烏賊科、後烏賊屬)


拉丁文:Metasepia tullbergi    

地方名:花烏賊

英文名:Paintpot cuttlefish(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有時可捕到,但數量很少,商業價值不大。

 

45.雙喙耳烏賊(耳烏賊科,耳烏賊屬)


拉丁文:Sepiola birostrata

地方名:墨魚豆

英文名:Lantern cuttlefish、Butterfly bobtail( FAO)


分布於西太平洋。我國沿海都可採到,主要分布中心偏北,黃渤海較多,東海、南海較少。定置張網捕獲數量較多,是經濟魚類和大型底棲動物的食餌,在食物網中佔有一定位置。

 

46.柏氏四盤耳烏賊(耳烏賊科、四盤耳烏賊屬)



拉丁文:Euprymna berryi

地方名:雙耳墨

英文名:Two ears cuttlefish、Double - ear bobtail(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安達曼群島和斯裡蘭卡。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定置張網和底拖網中常可採到,因個體小,數量不大,經濟價值不高。

 

47.四盤耳烏賊(耳烏賊科,四盤耳烏賊屬)


拉丁文:Euprymna morsei

地方名:墨魚豆

英文名:Mimika bobtail( FAO)

分布於黃海、東海、日本群島海域、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在黃海數量較多,定置張網、底拖網常可捕到,個體小,是經濟魚類的重要食餌。

 

48.後耳烏賊(耳烏賊科,後耳烏賊屬)


拉丁文:Sepiadarium Kochii

英文名:Bottletail squid(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魯古群島、斑達群島、澳大利亞、安達曼群島、斯裡蘭卡。南海數量較多,東海較少,是經濟魚類和底棲動物的食餌。

 

49.玄妙微鰭烏賊(微鰭烏賊科,微鰭烏賊屬)



拉丁文:Idiosepius paradoxa

英文名:Northem pygmy squid   


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海域、以黃海和日本群島北部海域較常見。多棲息於岸邊海藻叢中,喜群居,有趨光性。體型小,不具產業價值。

 

50.手烏賊(手烏賊科,手烏賊屬)



拉丁文:Chiroteuthis veranyi    

英文名:Handed squid


分布於中國東海、千島群島、地斯開灣、地中海、馬德拉群島、幾內亞、維德角群島、安哥拉和美國俄勒崗等,主要生活區多在陸架邊緣,中層拖網常可捕獲。在大洋中有一定數量,是鯨類、海豚和金槍魚的捕食對象

 

51.小頭烏賊(小頭烏賊科,小頭烏賊屬)

拉丁文:Cranchia scabra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爪哇、紐西蘭、印度、南非、西非、墨阿哥灣等。底拖網有時可捕獲,但數量不多。小頭烏賊具有較大的體腔、膨大時,可完全蓋住外套膜,體腔中有體液,當體液排出時,動物就下沉,體液充滿時,動物就上浮,是海洋中海鳥和鯨魚的食餌。

 

 

52.船蛸(船蛸科,船蛸屬)


拉丁文:Argonauta argo

地方名:白海馬巢(廣東)

英文名:Greater argonaut( FAO)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墨西哥、紅海和地中海等海域,為廣分布種。東海在底拖網調查時常有捕獲,5月份殼內充滿卵粒,是海洋魚類的重要餌料,其次生性石灰質外殼化石,對研究地質歷史和古牛態具有參考價值,船蛸的形態生態甚為特異,在生物的進化和系統發育上具有重要意義。

 

53.錦葵船蛸(船蛸科,船蛸屬)


拉丁文:Argonauta hians     

地方名:灰海馬巢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安達曼群島、紅海、南非和西非赤道附近等。5月份東海底拖網可捕到帶卵的雌體,夜間表層拖網也可採到,捕食浮遊軟體動物。錦葵船蛸是海洋魚類的食餌,其外殼對研究生物進化和系統發育有重要意義。

 

54.扁面蛸(面蛸科,面蛸屬)


拉丁文:Opisthotenthis depressa     

分布於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沒有商業價值,在分類上有一定意義。


55.快蛸(快蛸科,快蛸屬)


拉丁文:Ocythoe tuberculata     

分布於東海外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紐西蘭、加利福尼亞、南非、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地中海、巴哈馬群島、小安得列群島、羅得島。棲息於大洋上層或表層,以浮遊動物為食。商業價值不大,是鯨魚的食餌。

 

56.紫水孔蛸(水孔蛸科,水孔蛸屬)


拉丁文:Tremoctopus violaceus   

地方名:紫色大海洋八爪魚(廣東省)


分布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爪哇海、伊裡安島、藍摩亞群島、紐西蘭、夏威夷、阿曼灣和紅海等。

 

紫水孔蛸通常夜間活動於表層,白天沉入深水層,東海大陸架底拖網常可捕獲,多時一網可捕到6個,重9558kg。紫水孔蛸噴出的墨汁是多色的,有紅、紫、籃、黑各色,黏性大,人體接觸後有痛癢感覺,是槍烏賊的敵害,故俗稱「魷魚鬼」。

 

紫水孔蛸經濟價值不大,在水孔蛸科水孔蛸屬中,我國只發現1種,在分類學上有一定意義。

 




57.柔魚 (柔魚科、柔魚屬)


拉丁文:Ommastrephes bartrami

地方名:巴氏柔魚,巴特柔魚,槍柔魚,赤魷(臺灣省),紅魷魚,北太魷魚(浙江省)

英文名:Red oceanic squid、Neon flying squid( FAO)


分布於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小笠原群島,夏威夷群島等西北太平洋海域。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魷釣船開始進入西北太平洋捕撈柔魚,1978年改用流刺網捕撈,此後,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省都用流刺網生產,產量不斷增加,1993年以後,世界各大洋、公海流刺網漁法被全面禁止,以後都改為魷釣作業生產。

 

58.阿根廷滑柔魚(柔魚科、滑柔魚屬)


拉丁文:Rlex argentinus    

地方名:阿根廷魷魚,白魷魚


分布於西南大西洋南部的大陸架和陸坡,從烏拉圭東北部至阿根廷南部德雷克海峽都有分布。阿根廷滑柔魚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開發後,產量增長較快,至80年代已成為西半球最引人注日的頭足類新資源,不僅在阿根廷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地位,而且成為國際漁業活動中心之一。

 

主要漁場在布蘭卡灣外的中部漁場和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周圍的南部漁場,我國遠洋船隊於1997年開始赴阿根廷海域試捕滑柔魚,1999年後得到迅速發展。  

 

59.北方擬贍烏賊 (贍烏賊科,擬贍烏賊屬)


拉丁文:Gonadopsis borealis

英文名:Boreopacific gonate squid( FAO)

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東北、千島群島、鄂霍次克海、阿留申群島、白令海、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

 

精彩文章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最經典的魚類營養實用寶典|推薦收藏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白帶魚、小帶魚、黑怪魚:了解全球帶魚品種就看這一篇!

本文為八鮮過海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本文後留言,告知您的公眾微信號及轉載目的,我們會及時回復。轉載要求: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八鮮過海(ID:baxianguohai88)】。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不簡單的頭足綱家族(烏賊、章魚、魷魚)你分得清嗎?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年      一提到頭足綱,很自然的就能聯想到烏賊、章魚、魷魚等鐵板燒必點項目,倘若再追問其異同,食客們卻很少能說清。頭足綱家族十分龐大且古老,可以說,進化的獨特魅力在這群長相詭異的傢伙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章魚、魷魚、墨魚,傻傻分不清
    在生活中,章魚、魷魚和墨魚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海鮮。不過,你知道它們有什麼區別和共同點嗎?別著急,接下來由小編帶你們認識一下它們吧。
  • 浙江寧波市面上的墨魚多來自外地 正宗野生東海烏賊哪裡找?
    > 魷魚墨魚家族獨缺「領頭大哥」昨天,記者來到高塘、曙光、華嚴等多家菜市場,發現賣墨魚的攤位還真不少,每500克的價格在20元左右,但是,一說到想買一隻正宗東海烏賊,不少攤主勉為其難。已經在崗位上「泡」了30多年的江東菜籃子配送中心司徒龍飛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天天去水產批發市場進貨,但是,已有好長時間看不到正宗東海烏賊的蹤影了。
  • 全球魷魚大全,由藍色光點拼組而成的真魷魚,你見過嗎?
    在很多人眼裡,章魚、墨魚、魷魚傻傻分不清楚,我們用一句話來對它們進行區別和總結吧。  章魚:八中腳,圓頭,無硬殼骨;魷魚:火箭頭,十隻腳,兩隻長,沒硬骨;墨魚:橢圓頭,有硬骨。
  • 印尼紅魷魚的全面介紹
    魷魚,也稱柔魚、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常成群遊弋於深約20-200米的海洋中。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 巨型魷魚的真相,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2.魷魚巨人是最神秘和稀有的物種之一。哪些成年人將住在深達2200米的水中3.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章魚種類 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4.章魚巨像是由動物學家Tsunemi Kubodera和日本鯨魚探險者Kyoshimori於2004年首次捕獲的。
  • 墨魚、魷魚和章魚,竟然不是同一種生物,你能分清哪幾個?
    不會買菜的朋友可以試試哦,而且對於一些不會講價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福利呀,大媽講好菜價,你就可以趁虛而入,買到新鮮便宜的蔬菜了。海鮮也是這樣的,跟在大媽的身後,能學到不少東西呢。很多人在買海鮮的時候,總是感到很迷糊吧,有些海鮮長得很相似,讓人難以區分,所以,總是會買錯。
  • 方舟進化生存魷魚與古巨蜥 魷魚與古巨蜥位置
    導 讀 方舟進化生存魷魚與古巨蜥位置介紹,方舟進化生存魷魚與古巨蜥在哪裡獲取,方舟進化生存魷魚與古巨蜥外觀,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遊戲方舟進化生存魷魚與古巨蜥的相關介紹
  • 市場上魷魚乾五花八門,想要挑選優質魷魚乾,快來學學這四招吧!
    魷魚乾是用魷魚加工而成的一種海產品,正是因為魷魚的營養價值和藥理價值都比較高,風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在市場上魷魚乾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所以想要挑選到優質的魷魚乾,那就來學學這四點吧!1、近洋魷魚:東海魷魚和紅魷魚。a、東海魷魚的主產地為:浙江、山東、朝鮮(韓國、吉林琿春延吉等)。
  • 墨魚、章魚和魷魚傻傻分不清楚,幾招教你輕鬆分辨!
    鐵板魷魚、墨魚丸、章魚小丸子,相信不少朋友都吃過吧!吃的時候大快朵頤,但是你能分清他們的真身嗎?爽口鮮美的爆炒魷魚須鐵板魷魚又脆又香,稱霸小吃街,又麻又辣超級下飯!但還是對墨魚、章魚、魷魚分辨不清、混淆一體。其實掌握了規律還是很好區別的。魷魚魷魚,也稱柔魚、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
  • 韓國魷魚產量斷崖式減少 韓媒:中國漁船太「猖獗」
    魷魚在韓國國內的價格持續攀升,因此被稱為「金魷魚」。就像說明這一現象,韓國國內最大的魷魚原產地鬱陵郡的很多漁船都懶得到海上捕魚了。 韓國亞細亞經濟21日報導,這是因為中國漁船在上遊「猖獗」作業,導致韓國東海海域的魷魚變少了。 根據韓國東海地方海洋警察廳的數據,常年在朝鮮海域(屬於上遊)作業的中國漁船數量高達2304艘。
  • 吃魷魚的好處 吃魷魚要注意哪些
    魷魚是一種生活中很常見的食材,很多人都喜歡吃魷魚,魷魚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吃魷魚的好處、吃魷魚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挑選新鮮魷魚。一起了解一下吧。吃魷魚的好處1、預防帶血綜合症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緩解疲勞,恢復視力。2、預防老年痴呆症老人常食魷魚,可補充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症。
  • 「嫦娥家族」兄弟姐妹有很多!一圖帶你看懂中國探月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從那時起「嫦娥家族」 成員依次完成的今天小編就帶你認識一下「嫦娥家族」的大哥大姐們"我已經超額完成在月球背面的工作以後的每一個月晝只要我能醒來就會在月球背面一直走一直走順便告訴大家一聲未來我可能不回地球了聽說五弟馬上就要來看我啦他會帶一捧月球的土壤回家也會把我對你們的思念一同帶回去嫦娥奔月我們一直在路上"
  • 魷魚、墨魚和章魚,你能分得清吃的是啥嗎?
    章魚小丸子、鐵板魷魚、爆炒墨魚仔,這些美食,想想口水就要流出來了。外形看上去比魷魚粗壯圓潤。墨魚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並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
  • 阿根廷魷魚、日本魷魚、美洲赤魷魚,全球捕撈量最大的三種魷魚你吃過幾種?
    要說吃燒烤,不說別人,我最愛的就是鐵板魷魚,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街頭巷尾都能看到火爆鐵板魷魚的身影,看著燒烤大叔帶著手套,拿著鏟子,翻動這魷魚,聽著油漬著魷魚發出的響聲,同時醬料一層一層的刷上,散發出讓人難以抗拒的香味,吃上一口就可以讓人筋脈逆流、胡思亂想進而走火入魔。(抱歉以上是我瞎扯的)
  • 貓頭鷹家族中的小個子紳士
    在《守衛者傳奇》中,我們貓頭鷹家族住在樹洞裡。實際上貓頭鷹基本上不會自己建巢,我們領角鴞是棲息在天然樹洞,啄木鳥鑿的樹洞或者其他樹洞裡。巢距地面的高度為1.2-5米,通常洞內沒有任何內墊物(貓頭鷹家族裡也有些棲息在巖洞、人工建築上,像穴鴞這樣會挖洞的貓頭鷹比較少見。有些種類的貓頭鷹甚至就地找個低凹的地方就當成是巢穴裡。
  • 最危險的章魚和魷魚
    但是魷魚和章魚真的有危險嗎?好吧,經過一番研究,我可以放心地說,是,不是…頭足類武器就天然武器而言,所有魷魚和章魚(頭足類)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其中主要和最具標誌性的是手臂和觸手。這些實際上不是一回事。魷魚和章魚通常都有八個手臂,而魷魚又有兩個觸手。那麼,有什麼區別呢?井臂通常在整個長度上都有吸盤,而觸角僅在末端帶有吸盤。章魚的手臂也很強壯。
  • 帶孩子認識海洋生物-極地海洋生物先知道
    今天下午,天氣溫暖適宜,經過前期報名,臨港少兒與教育聯盟共同舉辦的「藍精靈」認識海洋生物、愛護海洋生物海灘實踐活動在臨港東海沙灘悅動開啟。        本次活動特邀到了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特級觀察員居文華老師為小學生現場講授,來自臨港地區明珠小學和臨港一小的15名小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活動中。
  • 海綿寶寶中五個冷知識,章魚哥翻譯是魷魚哥,小蝸是派大星的表弟
    海綿寶寶中五個冷知識,章魚哥翻譯是魷魚哥,小蝸是派大星的表弟動漫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及刪)文/捧書大笑同時這部動漫中還隱藏了很多的小秘密,也就是所謂的冷知識,那麼你都仔細想過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一、海綿寶寶的年齡在海綿寶寶拿到駕照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很多關於他的信息,同時上面也標註了海綿寶寶的出生年齡,已經三十二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