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章魚、墨魚、魷魚傻傻分不清楚,我們用一句話來對它們進行區別和總結吧。
章魚:八中腳,圓頭,無硬殼骨;魷魚:火箭頭,十隻腳,兩隻長,沒硬骨;墨魚:橢圓頭,有硬骨。
今天,我們來整理整理全球的魷魚有多少種吧。
魷魚:又叫柔魚,別稱:槍烏賊,是十腕目槍烏賊科動物。
魷魚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
其常活動於淺海中上層,以磷蝦、沙丁魚、銀漢魚、小公魚等為食。
中國長槍烏賊
長槍烏賊,又叫火箭魷魚,俗稱大工、大管、筆管、炮管。
主要漁場位於臺灣海峽兩邊的澎湖群島和閩南海域,但在廣西北部灣北部、海南島周圍、南澎烈島及南中國海海域亦有見其蹤影。
其出沒高峰期在五至六月,在南澳一般五一過完即可以捕捉。相對於其他墨魚或魷魚,其口感較肉薄、鮮甜,一般會用來爆炒或作刺身食用。
長槍魷魚也會被拿來曬成長魷魚乾,在同等魷魚乾內的價格相對較高,同時味美,為一種名貴的海產味,在市場上列為一級品,暢銷於中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地。
日本槍烏賊
日本槍烏賊,也叫一口管、小管、日本魷、尼仔,小鎖管,最大可達15釐米,形狀類似魷魚(這裡的魷魚指鎖管),個體比魷魚短而小,體短而寬。
其蛋白質含量較高,人類必需胺基酸含量較豐富,脂肪含量較低,是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海產品。
一般用於白灼或者油燜食用,香甜爽口,有彈性。
歐洲烏賊
是市場上最不常見的魷魚之一,俗稱巨型鎖管,其中有一種目前被發現的,叫大王酸漿魷就是屬於巨型的歐洲烏賊。
主要分布在北海至非洲西海岸的5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中。
赤魷
稱為紅烏賊,也叫莖柔魚,個頭非常大,肌肉發達,體長最大可達1.5m,體重可達40kg,以襲擊人類聞名,不過這種事情不常發生。
這種魷魚的壽命大概是兩年左右,主要生活在200米-700米深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美洲的東部海域,從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BC省、華盛頓州、墨西哥、秘魯一直到智利都有分布。
龍氏桑椹烏賊
也是鎖管的一種,被稱為深海魷魚,主要生活在亞熱帶和熱帶海域,水深可達700米-900米。
在市場上最為常見的冰鮮魷魚就屬於這種鎖管,基本上是通過拖網捕撈而獲得。
在我國南海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均有分布。
太平洋褶柔魚
日本魷魚,鎖管、中管、中尼、北魷,超市的魷魚乾幾乎有一半是出自於這種魷魚。
主要分布於黃海、東海北部,肉肥,味鮮,可鮮食。加工成的幹品稱魷魚乾,相對火箭魷魚乾較為便宜一點。
平時棲息於外海水域,喜弱光,白天潛伏海底,夜間上浮於中上層,早晚及月夜升至近表層活動。
劍尖槍烏賊
劍尖槍烏賊的俗名是真鎖管,透抽,正工,雌性個體在產卵前數日攝食活動基本停止。
通常,這種魷魚的夜間攝食強度超過白天,尤以深夜和黎明前的攝食強度最大,所以釣魷人都是深夜出海,清晨歸來。
螢火魷
又名螢魷或螢烏賊,它是一種非常小的魷魚,通常只有7.6釐米長。
和其他深海生物一樣可以發光,這些光可用來引誘獵物。
螢火魷多分布於日本海及日本四國以北的太平洋沿近海。
螢火魷的發光器長在觸手,但螢火魷發光地方不僅僅在觸手,螢火魷全身都可以發光。
雖然以上的管魷科的魷魚多以烏賊命名,但是它們都不是烏賊,至於烏賊嘛,我們下期再來細講,讓你知道是什要軟絲、什麼叫花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