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也有「深加工」,一隻魷魚是怎樣被描述成怪物的?

2021-01-18 胡聊人文

文學有一大好處,借用趙本山的一句話:「小樣兒,你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您還別說,在中國的諸多古籍中,原本普通的生物經過加工,都會變成我們不認識的怪物,就比如在《山海經》裡,一隻普通的烏賊也能變成一隻怪物,它是怎麼變的,除了《山海經》,還有哪些古代典籍玩了這麼一出深加工?

想要成個怪,一個腦袋十個身。坊間經常有傳言連體人,雙頭蛇的。神話裡也有,孫猴子喜歡變化成三頭六臂,或者是九尾狐那樣的。

但,一個腦袋十個身?夢吧,您吶。但事實上,書裡還真有這麼一位史詩級怪物,何羅魚。

咱們先來看看這位的出處:《山海經》有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

譙明山如今叫什麼,查不著了,只是大體估摸著在內蒙卓資山一帶。譙水究竟是哪條河,如今也查不著了,倒是南北朝梁人劉昭所著的野史《幼童傳》有過它的蹤跡。

說的是曹操10歲時在譙水殺過一頭蛟。可見,這河裡,不光有何羅魚,還有蛟。何羅魚至少在內蒙出現過。

接下來,《山海經》對何羅的特徵多有描述:一個腦袋十個身子,聲音像吠犬,吃了能治癰腫。

《鏡花緣》裡也有,多九公和林之洋看到一種魚,一個腦袋十個身子,以為是茈魚,茈魚聞起來有朱草的芳香,林之洋趴上去聞,結果卻聞到一股子臭味,差點沒吐了。

多九公又讓他踢踢魚,看是不是像狗叫,林之洋踢了,果然狗叫。多九公便說,這魚是何羅。

此外,明朝的文學家、藏書家、刻書家胡文煥也不知道從哪本古籍裡還發現了它另一個牛X的地方:會玩火。這個習慣可真是不好,玩火必自焚嘛,小心哪天讓燒烤了。

咦,被燒烤的魚?莫非魷魚?這貨不也是一個大頭,十隻觸足?這會兒正好是燒烤季,大街小巷最多的燒烤莫過於這廝,想想都饞得慌。

還有「炒魷魚」,廣州名菜,也是火裡來去,炒得好的魷魚,像一個個鋪蓋捲兒。過去,被「炒魷魚」的,只能捲鋪蓋滾蛋。

越想越神似。唯一不一樣的是,內蒙沒海。魷魚好像是海裡的動物。還是先不管了,照著這貨先追查一番。

一查,果然,王士稹的《香祖筆記》有這麼一句,今登萊海上三月,何羅魚始至,味甚美,即寧波之鯗也。

鯗是醃魚乾或臘魚乾。寧波魚乾最出名的莫過明清時候的「明府鯗」。「明府鯗」是皇帝的至愛,寧波明代五大貢品之一。

其實就是烏賊幹。別忘了,魷魚另有個大名叫槍烏賊。這兩貨還有章魚,一般人還真分不清。不都,一個腦袋好幾條腿嗎,那腿長得跟身子有什麼兩樣。

而且這三個難兄難弟可都是滿足了被燒烤的這一「玩火」本性。當然,說何羅魚是章魚的也有,明代楊慎的《山海經補註》就說何羅魚即今八帶魚。

八帶就是章魚。但我還是傾向於魷魚或烏賊,至少這兩貨還符合一個腦袋十個身子。

而且,都可以叫烏賊,吃法大致一樣。都可以曬魚乾,都可以燒烤,都可以,哎,美食啊。至於叫法像不像狗,就不得而知了。

對了,藥效。何羅魚不是可以治癰腫嗎,看這兩貨哪個能治,不就OK了?來來來,咱們對比一下先,魷魚:排毒、養顏、補氣。

烏賊:治男子睪丸腫、婦女下腹包塊、陰癢腫痛、舌體腫脹。這個,好像烏賊更能對上號。

所以,何羅非魷魚,而是烏賊。寧波之鯗無疑就是何羅魚乾。

好了,既然驗明正身了,那麼我們接下來來還是看看何羅魚有什麼神異之處吧。

這貨據說是秦始皇的筆袋子。《酉陽雜俎》有海人言,昔秦王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之說。

《蜀本圖經》《爾雅翼》則說它是九月寒烏入水,化為之。《十三經註疏》另提到化何羅魚的是一種叫「鵅」的水鳥,它的腹部和翅膀紫白色,背上綠色。

《酉陽雜俎》說它還叫「河伯從事」。說江東人取出它的墨用來寫契約,以便詐騙別人的錢物。

寫出的字跡象淡墨,過一年字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張空白紙。這事也記在《癸辛雜識》裡,看來唐宋時候,就有人拿何羅魚造偽。這事與作賊沒什麼兩樣,何羅魚因此有了賊名。

《異魚圖贊》說這貨會變,可以隨時變成一種鳥飛走,這種鳥名叫休舊。喜歡在人家舂米時偷米,經常有人把它打傷在臼裡。

它喜歡夜裡出來活動,飛的時候,拖拖拉拉的,可是一聽到舂米聲,就什麼都顧不上了,飛得疾快。

它最怕的是打雷,聽見雷聲就四處躲藏。胡世安說,想要看到休舊,可以到四川去,找夜裡舂米的人家,就能聽見它的叫聲。

那麼休舊到底是啥鳥呢?《嶺表錄異》裡說是鬼車,也叫是傳說中的姑獲鳥,和何羅魚不一樣,它這會兒是十個腦袋一個身,也用九個頭的。

它喜歡撿人的指甲當兇器,經常化成一個女人,抱著個孩子在夜裡吸人的靈魂和陽氣。它最怕狗,狗會咬下它的腦袋。

它的血是兇兆,哪見院子裡出現了它的血,必然有大兇之事發生,所以人聽見它叫的時候,就讓狗使勁咬,嚇它走。

撿人指甲的事,莊子也見過。袁珂卻說,呸,啥鬼車,嚇人搗怪,不就是鴟鵂嗎。鴟鵂就是夜貓子。

李時珍講這貨會發出老頭一樣的笑聲,走到哪哪倒黴,入城城空,入室室空。不過,如果它一直待在一個地方,反倒是最安全的。人要是聽見了,趕緊趕它走。

當然,何羅魚沒變鳥時,還是挺不賴的,至少吃貨們喜歡,且個個重口味。

譬如漢武帝似乎就喜歡吃何羅魚「腸子」。當初,他追逐東夷人來到海邊,發現漁民們愛吃的「魚腸」滋味甚美,就大吃特吃起來。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是傳訛了,「魚腸」其實是烏賊魚的卵巢精白。《夢溪筆談》裡也有南朝宋明帝劉彧就特別能吃拿蜜醃過的何羅魚的「腸子」一事,說他一次能吃幾升。

宋明帝這事還引發了兩場大辯論。因為沈括多了句嘴,說南方人好吃鹹的,北方人好吃甜的。之所以這麼說,是沈括家在福建,宋明帝在南京。

他這話,讓宋代的施宿不高興了,他在《會稽志》反駁,宋明帝怎麼成了北方人了?大抵因為南京相對於北宋其他地方偏南吧。

南唐人譚峭卻是對何羅魚的腸子有異議,說那玩意兒跟腳上搓下來的黑一個味兒,真搞不明白為啥有人天天吃。

他說的是事實,江浙人就是這麼喜歡吃何羅魚。《嶺表錄異》有廣州邊海人往往探得大者,率如蒲扇,煠熟以姜醋食之,極脆美。或入鹽渾醃。為幹,槌如脯,亦美。吳中人好食之。

吳中人梅堯臣就念念不忘何羅魚味,說他嘗為吳客,家亦有吳婢。忽驚韓夫子,來遺越鄉味。與官官不識,問儂儂不記。

雖然苦病癰,饒吻未能忌。他還說何羅魚雖然長得醜,但即使因它舍了肥羊也「不惑」。

老寧波人最喜歡吃剛捕上來沒幾天的何羅魚,鮮度高,肉質脆嫩潔白,和鹹齏一起炒,絕味。

當然,一個地方和一個地方對何羅魚的吃法還是不太一樣的,比如乾嘉年間的山東著名學者郝懿行寫了一卷《海錯》,似乎更喜歡烤何羅魚。

他專門研究過何羅魚,說它只有一根骨頭,像雪那樣白,一摸上去就會像鹽那樣散掉,也是鹹的,可以做藥,就是海螵蛸。

哎,相煎何太急啊。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的怪物是怎麼來的?
    《山海經》中為什麼會出現大量奇奇怪怪的異獸,原因總結起來基本是以下三點:1.大家以訛傳訛2.口頭描述不清3.有人故意為之以訛傳訛是最好理解的一種解釋,因為古代人對於生物知識的匱乏,對於一隻動物的確切長相本就不太清楚,加之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動物又時不時出現畸形變異等現象
  • 山海經的怪物玃如
    (玃如——山海經的描述是一個現在沒有的怪物在我國、亞洲、歐洲及非洲一些國家都曾發現過它的化石,它看起來像一 只由馬、犀牛和大猩猩拼接起來的怪物。這個哺乳動物群是犀牛、貘和馬等奇蹄類動物的近親。玃如可以用前爪抱住樹直立起身體,用鼻部角刮下樹枝頂端最嫩的樹葉,然後用它靈活的舌頭從鼻角部捲入嘴裡,有利於提高進食效率,山海經上說它是白色尾巴,我猜它有可能和傻狍子一樣也有一個白色屁股和尾巴。嘿嘿!) 大家說我猜的對麼,不知道中國以前真有這麼個動物麼?
  • 《山海經》荒誕不經?它所描述的怪物是否真實存在?
    飛鼠如今多生活在亞洲東南部,除此之外,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也有它們的蹤跡。飛鼠因長有一雙翅膀而得名,而實際上它們的翅膀發育並不成熟,嚴格來說只能稱為「飛膜」。飛膜可以幫助飛鼠在樹林間快速滑行卻無法實現像鳥類般的翱翔。《西山經》中記載「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
  • 【科學普及】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大王酸漿魷
    從18世紀晚期以來,關於挪威海怪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大都把它描述成類似章魚的生物。在最早期的描述中挪威海怪更像螃蟹而不是章魚。挪威海怪一般具有與鯨魚(而不是章魚)相關的特徵。另外挪威海怪的某些特徵與冰島地區的海底火山運動有一些相類似,這些特徵包括水泡、急流和出現的新的小島。
  • 非洲發現四翅鳥,山海經裡的記載成真了?
    這本書中記錄描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和奇珍異獸,不僅吸引著我國的專家學者,就連外國的專家學者也紛紛品鑑研究這本書。上面講到了《山海經》中記錄了很多奇珍異獸,接下來就講到其中的一種,就是書中記載的長著4隻翅膀的奇怪的鳥。你可能會想《山海經》中不是紀錄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動物嗎,為什麼偏偏將這隻鳥?
  • 逼死深海恐懼症的紀錄片,南極深處究竟有什麼巨型怪物
    深海的可怕在於我們不知道在這個地球最大的生態裡究竟會有什麼未知的生物,比如離奇怪異的全新生命,或者是巨大的怪物,甚至是手持三叉戟守護深海的猛男。:南極深處的巨獸》裡講述了科研人員到南極海域尋找巨大怪物的故事。
  • 《山海經》中南方三大山系描述的山神都是什麼形態?
    《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
  • 《山海經》裡十大神屍,刑天仍在,旱魃落榜
    前言:《山海經》裡講述的東西很多,記載怪異之事更是數不勝數。在諸多記載中,除了神、巫、人、獸之外,還有一種獨特存在的屍類。說到屍,小夥伴們很容易想到生化影片裡的喪屍,還會想到靈幻鬼片的殭屍。其實「屍」也有很多分類的。比如喪屍和殭屍就有所不同,喪屍是活人所變,殭屍是死人而變。在行為和形態上都有很大的區別。這些屍的產生其實都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 山海經——我國古代的傳奇世界觀
    喜歡神怪文化的朋友們一定對《山海經》感興趣,其中奇特怪誕的插圖,天馬行空的文字描述讓人腦洞大開。讓我們先看看現代的結論——《山海經》作者是傳說中治水的大禹,實際上無法考證。內容則真假參雜,虛實都有。《山海經》原本是帶有配圖的,但遺憾的是在兩千年的流傳過程中散失不存。南北朝畫家張僧繇繪製了《山海經圖》,宋代名士舒雅又重新繪製,然而這兩種圖畫都沒有流傳下來。現代能看到的圖畫版本是明朝人胡文煥和蔣應鎬所補充。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各種珍禽異獸的大致面目,只可惜沒能見到書裡最初的模樣。
  • 文藝課:從電影《姜子牙》看《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
    在《山海經》的《南山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中,都對九尾狐進行了描述,上古時期,在青丘國青丘山上,棲息著一種奇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聲如同嬰兒在哭泣,它很兇猛,能吞食人,但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此時,九尾狐的形象是一隻上古神獸。《呂氏春秋》關於大禹娶妻的傳說也提到了九尾狐。
  • 5個眼睛發生位移的怪物,《山海經》中的神奇怪獸,太不可思議了
    上古時期有五種怪獸,眼睛都長在不可思議的地方,其中的四位,都來自《山海經》。《山海經·南山經》記載,亶爰山再往東去一百五十公裡處,有一座高山,山石聳峙,怪石嶙峋。山的南坡上,撒滿了許多玉石,就像是打翻了玉皇大帝的百寶箱;山的北坡長著數不清的怪木,有的樹上長著人耳朵,有的樹枝上伸出一隻胳膊。這裡生活著一種怪獸,樣子長得跟羊近似,頭上有四隻耳朵,身後有九條尾巴。
  • 海洋深處驚現怪物:身長百米的魷魚
    大海深處存活著長度近百米的魷魚生物...美國媒體報導稱,一個怪物獵人聲稱已經發現了神秘的海怪出沒在南極洲附近的奇幻島海岸,其從頭至尾30米,但尾端看起來只是一個巨型魷魚的中部區域,這意味著它可以有60米長的觸角。
  • 荔枝文藝課|從電影《姜子牙》看《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
    在《山海經》的《南山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中,都對九尾狐進行了描述,上古時期,在青丘國青丘山上,棲息著一種奇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聲如同嬰兒在哭泣,它很兇猛,能吞食人,但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此時,九尾狐的形象是一隻上古神獸。   《呂氏春秋》關於大禹娶妻的傳說也提到了九尾狐。
  • 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是上個文明留給我們的世界地圖?
    小編我看過山海經,山海經中的異獸大多"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意思就是說,這些野獸叫聲像嬰兒叫聲一樣很多,而且都吃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我們只要細細想來就覺得非常恐怖。比如說少鹹之山的四不像等等,這些野獸在叢林深處,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在野獸群居的地方,在自己的領地,叫聲又是如何。
  • 遠古食譜——《山海經》,這種飛魚你見過嗎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上古奇書《山海經》是一部神秘的九州地理志,也是一部神話傳說的經典著作。據統計,《山海經》中出現了500多種珍禽異獸,並準確描述了它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有一些細心的《山海經》愛好者發現,《山海經》在描述這些珍禽異獸的同時,始終不離「食」這個字眼。
  • 《克蘇魯神話》中的怪物與《山海經》中的異獸
    說到這裡,終於要扯出《山海經》了,它,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集地理/歷史/文化/民俗/神話為一體的荒誕不經的奇書,裡面的內容太過匪夷所思,以至於根本不知道它的內容是真是假,連成書年代都不確定。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克蘇魯神話》中的怪物和《山海經》中的異獸。
  • 山海經中所描述的事物是真實的嗎?這篇文章也許能讓你找到答案
    《山海經》在我國被很多人認為是荒誕的古代小說,小編不敢苟同,在古時候「經」這個字可不是隨隨便便拿來命名的,比如「易經」「詩經」「道德經」「佛經」等,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能夠被冠名以「經」,可見它的地位非同一般。
  • 《山海經》中離奇的記載,如果被證實,將解開許多世界的謎題
    《山海經》,堪稱中國最為神秘未知的一本書。就連博學如司馬遷,他對《山海經》也是抱懷疑態度。據《史記》載:「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他認為,談九州山河,《尚書》接近於事實,而《禹本紀》、《山經》中所有怪物,他不敢談論。但事實上,司馬遷錯了,因為記錄大禹時期的地理的,正是《山海經》。
  • 山海經裡的九頭蛇怪相柳,和日本的八歧大蛇,是不是同一個怪物?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記錄志怪的書籍,除了地形和世界觀之外,書中記錄的最多的東西就是各種奇珍異獸了。書中記錄的很多動物,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見到過的,而且它們也都不是普通的動物。其中有一個叫相柳的怪物,一直被認為和日本的八歧大蛇是同一個怪物。
  • 《山海經》中的四大「嚶嚶怪」,皆是人類的天敵
    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的四大「嚶嚶怪」,皆是人類的天敵。它們發出嬰兒的叫聲勾引人,恐怖非常。《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外表像狐狸,有九尾,卻不算是九尾狐,因為蠪侄還有九頭,虎爪,叫聲如嬰兒,食人。外形比較怪異,九個腦袋的九尾狐?又叫蠪蛭或蠪蚳,從名字看是某種蟲? 總之《山海經》中所說的九個頭九個尾,應該特有所指,我認為應該是觸手類的東西,看著像頭或尾,這就有點可怕了,感覺很像美國所謂的克蘇魯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