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異軍突起」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學術交流,並推進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2013年10月12日,由上海理工大學主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五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召開,150餘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儀器信息網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本次大會主席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院長劉寶林教授主持了會議,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劉平發表了演講,王欣博士代表莊松林院士宣讀了賀詞。

會議現場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醫療器械研究所所長聶生東教授

  代表本次會議主辦方,上海理工大學的聶生東教授圍繞磁共振技術中的二維譜做了主題報告,聶生東教授談到:「二維譜的出現是核磁共振(NMR)檢測技術的一次飛躍,從二維譜中可以快速、精確地對不同組分進行區分,因而在測錄井和常規實驗中被廣泛採用。」 聶生東教授從實驗採集數據中反演出二維譜的過程,比一維反演需要解決更多、更複雜的問題. 聶生東教授帶領的團隊通過研究罰函數正則化和子空間正則化兩大類方法,分析了不同二維反演算法的優點和不足. 根據對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深入分析可知,雖說目前已有的二維反演算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肖立志

  作為我國核磁共振測井的開創者之一,肖立志圍繞核磁儀器的發展歷程做了報告,肖立志教授表示:「目前,全球核磁共振儀器及耗材市場規模上百億美金,其中佔份額比較高的產品有液體高分辨核磁波譜儀、固體核磁波譜儀、醫用核磁成像儀,而多孔介質核磁分析儀、井下油氣核磁探測儀、地表資源核磁探測儀等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則異軍突起。」

  「因高場核磁共振儀器因體積大、價格昂貴,低場化、小磁鐵、可攜式、低成本、個性化和掌上化成為了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趨勢。低場核磁共振儀器的第一應用是醫學診斷,第二是化學研究,第三則是方興未艾的『多孔介質』領域。如果說高場核磁共振儀器是醫學診斷、化學研究的實驗室裡的『陽春白雪』,那麼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將成為每個實驗室裡的『下裡巴人』。」

  最後,肖立志指出:「技術知識的普及、價格和速度的限制、解決方案的精細化要求、行業樣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前核磁共振儀器面臨的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納米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學的古宏晨教授做了關於磁共振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的主題報告,古宏晨教授介紹說:「磁共振成像成果(MRI)是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醫學成像診斷成果,其性能比已有的其他成像診斷成果如X射線CT優越,主要用於軟組織的檢測與早期診斷,可以提高疾病早期診斷準確度。」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它是用來縮短成像時間,提高成像對比度和清晰度的一種磁性納米材料。由於磁性納米材料具有粒徑小和強的可操縱性而被成功地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以及生物物質的分離等方面,尤其是其作為造影劑在磁共振成像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海外華人磁共振協會主席、哈佛大學教授宋一橋

  宋一橋主要介紹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以及核磁共振技術在多孔介質中測量流體信息的物理機制。之後,宋一橋針對生物醫學、石油工業以及食品工業等不同研究領域中常見的多孔介質,如紅細胞、骨骼組織、儲層巖石及奶酪等特定對象,如何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有效地測量出人們所關心的物理信息,利用大量的實驗譜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說到:「核磁共振技術在測量奶酪等多孔介質的流體信息有著自身的獨到之處。」

分會場掠影

  本次會議除了主會場主題報告外,還設置了食品農業、生命科學、地球物理與多孔介質、橡膠/材料/高分子4個分會場,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與會專家圍繞著當前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發展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如短弛豫時間、微弱信號測量、分子擴散運動研究、提供成像解析度等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交流,並針對當前國內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應用及國產低場核磁共振儀器的發展提出建議。

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培強

  作為此次會議的協作方負責人,楊培強表示:「紐邁科技自第一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起堅持與主辦方展開緊密合作,到現在已經連續合作了5屆。現在這個會議的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50人發展到了現在的150餘人,吸引了越來越多從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隨著核磁共振用戶數量的擴大,我們應該吸引更多的低場核磁廠家一起推動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廠家、高校、研究院所、學會、政府等通過合作共同參與到推廣應用中,使核磁共振技術能夠廣泛地為用戶和社會創造應用和研究價值才更有意義,為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同意成立核磁共振分析儀器專業委員會,今後將由專委會擔當起主辦方的職責。」

  「目前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三點,一是能夠測量更微弱的信號;二是對核磁信號有更快捷的有效響應速度;三是能夠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則主要表現在由實驗室科研用發展為現場可攜式、工業在線式等。作為一家專注於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儀器開發的公司,我們希望在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快弛豫、弱信號』方面,開拓出更多的應用領域,為國內外用戶創造更多的應用價值。」

合影留念

相關焦點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9-11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核磁共振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承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100餘位來自全國各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相關專家及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iCMR 2017-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報告集萃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2月5日-6日,由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北京波譜學會、《波譜學雜誌》舉辦的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舉行。本次會議特別設置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
  • 第二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召開
    隨著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低場核磁共振設備的不斷成熟,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推廣,已經成為當今生物醫學、植物學、食品學、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勘探以及石油化工等領域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使得低場核磁與人體磁共振成像及高場核磁共振一樣,並駕齊驅,引領核磁共振技術和應用的蓬勃發展。
  • iCMR 2017邀請報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邀請報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陸榮生 博士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本報告主要講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微型核磁共振檢測儀器方面的應用,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儀器的構成、關鍵器件如微型射頻線圈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在生物方面的應用
  • 【會議】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2014年10月9日,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核磁共振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工商大學承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180餘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我國核磁技術領域的帶頭人葉朝輝院士出席了此次會議,並且全程聽取了交流報告。「低場和強場核磁共振技術原理上是一樣的,只是在應用層面上有所區別。低場核磁產生較容易,較多的用在自然條件下、生產過程中的分析檢測。
  • 紐邁科技:國產低場核磁共振的「旗手」——訪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
    這些年來,紐邁科技始終專注於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相關應用解決方案的研究、專心於低場核磁共振科學儀器國產化事業發展。紐邁科技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已獲得多項專利,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而且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 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 高楊文 銷售總監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6日  報名地址:http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運用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因具有快速精確,對樣品及操作限制較小且檢測成本低等優勢,在工業、醫藥、材料、食品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核磁共振技術主要分為液體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三種。近年來,逐步在工業、材料、食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形成了低場核磁共振分析測試應用領域。
  • 低場核磁「共振」國產儀器發展——紐邁分析高層及嘉賓群訪錄
    儀器信息網訊 作為一家國產科學儀器企業,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紐邁分析),始終聚焦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相關應用解決方案的研究,致力於國產低場核磁共振科學儀器事業的發展。
  • 視頻:布魯克高場NMR儀器佔80%中國市場
    儀器信息網訊 日前,布魯克公司在BCEIA 2013展出了全新臺式FT-NMR系統FOURIER 60。這是一款全新的基於永磁體的臺式FT-NMR(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
  • 低場核磁技術:油氣專家手中的「聽診器」與「手術刀」——訪西南...
    核磁共振作為一種先進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發揮哪些作用?帶著疑問,儀器信息網近日採訪了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郭建春教授團隊的賴傑博士。  基於低場核磁,對油氣儲層「望聞問切」  油氣藏,地殼上油氣聚集的基本單元。
  • 文獻解析|基於螢光光譜和低場核磁共振的煎炸油總極性化合物(TPC)含量的智能評價
    從油炸過程後1小時開始,進行TPC含量和光譜分析(低場核磁共振、傳統螢光光譜和基於探針的螢光光譜)。TPC分析按照中國標準GB5009.202-2016進行三次分析。向氯仿試劑中加入氟化乙丙烯粉末以製備螢光探針,將油樣和螢光探針以1∶4的比例混合用於光譜測試。
  • 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識歸納
    因此,通過不同的共振頻率,核磁共振就可以獲得原子核外環境信息。測試原理:樣品管放置在磁鐵的兩極夾縫中,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使得樣品均勻收到磁場強度作用,射頻振蕩器發生固定頻率電磁波,射頻接收器探測核磁共振時吸收信號,改變磁場強度,由低場掃至高場,記錄核磁共振圖譜。
  • 患者被忘在核磁共振儀器內兩小時 責任人遭處罰
    本報訊(記者李鐵錚實習生孫乾)前天,因被醫生遺忘,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下簡稱東方醫院)患者張先生在核磁共振儀器內停留了近兩個小時,而正常的檢查時間應為30到40分鐘。  前天10點50分,59歲的張先生來到東方醫院進行頭部核磁共振檢查。
  • 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提到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腦海裡會直接出現一系列名詞:H譜、C譜、超導磁體、液氦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核磁共振的應用和必要條件,技術原理又是什麼?
  • 鱈魚乾燥過程研究 核磁共振T2弛豫圖譜水分遷移
    實驗結果與說明   低場核磁對於食品乾燥,黴變及變質等情況非常敏感,本次實驗選用新鮮的鱈魚放置在-10℃壞境下,放置1周、3周、5周、7周、9周、14周、18周、20周、23周,融化後進行檢測。分別對鱈魚肉片進行核磁共振T2弛豫特性測試,WHC、表觀粘度及剪切強度的測定。
  • 儀器信息網美國之行:訪安捷倫科技公司
    ,我們注意到了一組引人注目的、最新「入住」成員——瓦裡安A-60核磁共振波譜儀和220MHz電磁鐵線圈。A-60是上世紀瓦裡安推出的首臺商業化核磁共振波譜儀;220MHz電磁鐵線圈是瓦裡安的一款非常經典的產品,多年來一直裝配在其核磁共振波譜儀(NMR)中,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退休。
  • 核磁共振波譜儀出海 高端科研儀器國產化值得期待
    現代科技發展實踐表明,科研儀器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誰在科研儀器上率先突破,誰就往往能佔據科學研究的先發優勢。  近年來,我國的科研儀器在國產化上已取得積極進展,但由於歷史積累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高端科研儀器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徵程中,科研儀器特別是高端科研儀器如何儘快實現國產化,已成為一個不容迴避的重要問題。
  • 國產高場核磁 多方攜手攻堅——「創新100」走進武漢中科牛津波譜...
    但在我國,高場核磁共振波譜儀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是不爭的事實。據了解,截至2018年,中國高場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市場保有量約為1800臺,其中進口儀器廠商份額高達97%,而當前國產廠商中只有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試圖在這塊「蛋糕」中分一杯羹。  那麼,如何提升國產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技術實力、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 核磁共振是什麼?核磁共振與CT有什麼區別?
    核磁共振是一種影像學檢查,現在越來越多應用於臨床,此項檢查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為一種新型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對身體影響小,沒有輻射, CT,X對身體有一定輻射,所以很多人現在選擇擇核磁共振檢查,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