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解析|基於螢光光譜和低場核磁共振的煎炸油總極性化合物(TPC)含量的智能評價

2021-02-13 功能性糧油食品創新團隊

3.1.樣品製備

棕櫚油樣品,儲存在約25℃的黑暗中;厚度為4mm的薯片樣品,在油炸過程之前儲存在4℃的黑暗中。

油炸過程是在180℃下使用油炸鍋進行的。每隔20分鐘在180±1℃的琥珀瓶中收集油樣,從20.0分鐘至200.0分鐘,連續18天。從油炸過程後1小時開始,進行TPC含量和光譜分析(低場核磁共振、傳統螢光光譜和基於探針的螢光光譜)。

TPC分析按照中國標準GB5009.202-2016進行三次分析。向氯仿試劑中加入氟化乙丙烯粉末以製備螢光探針,將油樣和螢光探針以1∶4的比例混合用於光譜測試。

3.2.螢光光譜掃描

對油樣進行螢光光譜掃描分析,由螢光強度、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組成的三維螢光光譜被用作後續模型構建的輸入數據。

3.3. 對油樣進行低場核磁共振分析

3.4.回歸模型的建立

支持向量回歸(SVR)算法是一種經典且廣泛使用的回歸算法,與傳統回歸算法相比,支持向量回歸算法能夠獲得最小化的廣義誤差界,而不是最小化的觀測訓練誤差。

因此,本研究採用SVR算法建立快速評價煎炸油中TPC含量的回歸模型。為了保證SVR模型的穩健性,本研究對180個煎炸油樣本進行評價。基於探針和非探針的光譜以及低場核磁共振的所有樣本被分組到訓練和測試集。最後,每個光譜和低場數據根據其TPC含量進行分類。

相關焦點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運用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因具有快速精確,對樣品及操作限制較小且檢測成本低等優勢,在工業、醫藥、材料、食品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核磁共振技術主要分為液體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三種。近年來,逐步在工業、材料、食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形成了低場核磁共振分析測試應用領域。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低場核磁相關技術進展  作為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已經迅速成長為新興分析儀器產業極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行業之一。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儀器的開發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別是多孔介質核磁分析儀、井下油氣核磁探測儀、地表資源核磁探測儀等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  本次會議中,來自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克大學的Bruce J.Balcom介紹了單邊核磁共振的開發與設計思路及低場核磁共振在木材、巖心等材料中的應用。
  • 螢光光譜基礎,螢光光譜儀的原理和應用
    2.什麼是螢光光譜?  任何螢光化合物都具有兩個特徵光譜: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激發光譜反映了某一固定的發射波長下所測量的螢光強度對激發波長的依賴關係;發射光譜反映了某一固定激發波長下所測量的螢光的波長分布。
  • 關於核磁共振波譜NMR,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紅外吸收光譜、質譜被人們稱為「四譜」,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進行定量分析。解析核磁共振氫譜一般先確定孤立甲基及類型,以孤立甲基峰面積的積分高度,計算出氫分布;其次是解析低場共振吸收峰(如醛基氫、羰基氫等),因這些氫易辨認,根據化學位移,確定歸屬;最後解析譜圖上的高級偶合部分,根據偶合常數、峰分裂情況及峰型推測取代位置、結構異構、立體異構等二級結構信息。2.
  • 【代謝組學】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優缺點—針對代謝組學研究
    質譜分析方法和儀器的不斷發展提供了一種高度特異的分析工具,它可以提供化學信息,如用於確定元素公式的準確質量、同位素分布模式,通過母離子和碎片離子的特性進行結構解析,利用光譜匹配法對真實化合物數據進行鑑別,並比較不同化學品在混合樣品中的濃度水平。  與核磁共振波譜相比,質譜在分析次級代謝物方面具有優勢。
  • 核磁共振波譜法(NMR)常見問題
    首先,被測的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要不為零;其次,自旋量子數最好為1/2(自旋量子數大於1的原子核有電四極矩,峰很複雜);第三,被測的元素(或其同位素)的自然豐度比較高(自然豐度低,靈敏度太低,測不出信號)。與O、S、N相連的氫是活潑氫,想要看到活潑氫一定選擇氘代氯仿或DMSO做溶劑。
  • 食品快檢技術大集萃:GC—IMS、拉曼光譜、時域核磁共振...
    陳斌從基於Android平臺的試紙色度檢測研究、基於光譜檢測中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和基於揮發性有機組分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了闡述。接下來,陳斌介紹了試紙檢測的種類優點,例如應用面廣、簡單、便捷、快速、成本低和新品種不斷出現等。同時,試紙檢測的種類也存在著一些缺點,例如主觀性強、時效性差、結果難以重現和溯源性差等。鑑於此,陳斌提出了基於Android平臺的色度檢測研究,通過該檢測技術採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智能分析、精準確定拍照時間圖像可以長期保存,並且可以上傳雲服務系統。
  • 第二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召開
    隨著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低場核磁共振設備的不斷成熟,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推廣,已經成為當今生物醫學、植物學、食品學、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勘探以及石油化工等領域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使得低場核磁與人體磁共振成像及高場核磁共振一樣,並駕齊驅,引領核磁共振技術和應用的蓬勃發展。
  • 【科研方法15】一文帶你看懂穩態/瞬態螢光光譜原理與應用
    分子發光包括螢光、磷光、化學發光、生物發光和散射光譜等。基於化合物的螢光測量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稱為分子螢光光譜法。被測的螢光物質在激發光照射下所發出的螢光,經過單色器變成單色螢光後照射於光電倍增管上,由其所發生的光電流經過放大器放大輸至記錄儀。
  • 乾貨 |史上最簡單的核磁共振波譜儀
    首先,核磁共振波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寫為NMR)是材料表徵中最有用的一種儀器測試方法,它與紫外吸收光譜、紅外吸收光譜、質譜被人們稱為「四譜」。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進行定量分析。
  • 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識歸納
    Origin教程|如何做一份XPS分峰圖的美化科研教程|不得不看的XPS知識歸納核磁共振NMR的一些知識總結定義:類似於紅外或者紫外吸收光譜,是吸收光譜的另一種形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電磁波在不同的物質結構中會有不同的衰減
  • 基於ESIPT機理香豆素螢光化合物的合成和光學性質研究
    具有香豆素螢光團的化合物是一種內酯類化合物,既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也是一類重要的藥用天然活性產物。由於香豆素類化合物具有螢光量子產率高、結構易於修飾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地應用於螢光化學傳感器等領域。其作為螢光傳感器可以實現對金屬離子、生物活性物質、細胞微環境等的識別與檢測。
  • 「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異軍突起」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學術交流,並推進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2013年10月12日,由上海理工大學主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五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召開,150餘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
  • 核磁共振波譜儀常見問題解答
    4.高場的核磁共振儀和低場的核磁共振儀測出的譜有什麼區別?  首先,高場的核磁共振儀比低場的核磁共振儀靈敏度高,如果樣品濃度低,低場的核磁共振儀測出的譜圖信噪比低,改用高場的核磁共振儀信噪比會改善。其次,高場的核磁共振儀比低場的核磁共振儀測出的峰分得更開,譜圖的解析更容易些。但是,需要準確的偶合常數時,用低場的譜儀測更好些。
  • 藥物研發新革命-核磁共振技術加速先導化合物發現
    01、FK506結合蛋白抑制劑先導化合物的發現FK506結合蛋白和FK506結合,抑制鈣調磷酸酶和阻止T細胞活化,為了尋找FK506和結合蛋白結合的抑制劑,Fesik等人避開了傳統的篩選路徑,開發了一套嶄新的藥物先導化合物篩選發現途徑,具體總結過程如下圖所示:圖1.基於核磁共振技術的分子設計步驟示意圖
  • ...論文:利用差示吸收-葉綠素螢光-氣體交換測量技術深入研究光合...
    兩種策略所得轉基因植株中ATP酶的含量可降至野生型的100到<10%。結果表明,雖然電子傳遞鏈的組分並未發生太大的改變,但由於質體醌在細胞色素b6f複合體處的再氧化速率下降(光合調控)使得線性電子傳遞被嚴重抑制。另外,非光化學淬滅在很低的光強下即被激發,這大大降低了CO2同化的量子效率。
  • 低場核磁技術:油氣專家手中的「聽診器」與「手術刀」——訪西南...
    如何做好油氣儲層的增產改造與保護評價?核磁共振作為一種先進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發揮哪些作用?帶著疑問,儀器信息網近日採訪了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郭建春教授團隊的賴傑博士。  基於低場核磁,對油氣儲層「望聞問切」  油氣藏,地殼上油氣聚集的基本單元。
  • iCMR 2017-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報告集萃
    本次會議特別設置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是一種快速無損的檢測技術,它具有測試速度快、靈敏度高、無損、綠色等優點。隨著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設備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成本已大大降低,目前國內已有自主研發的儀器設備。目前該技術在食品品質分析、種子育種、石油勘探、生命科學和材料研究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 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
    但細胞中的金屬含量極低,不容易被分析,ICP-MS以其極低的檢出限和靈敏度成為了細胞金屬分析的有力工具。王建華教授在報告中,通過「ICP-MS在生命科學分析中的一些實踐」、「ICP-MS輔助螢光成像法:定量檢測細胞中金屬離子/納米粒子」、「DNA雜交富集納米粒子:ICP-MS檢測miRNA」和「衛星結構納米探針:ICP-MS測定鹼性磷酸酶」四個部分介紹了ICP-MS定量細胞金屬離子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