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R 2017邀請報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2020-11-23 儀器信息網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邀請報告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陸榮生 博士

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本報告主要講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微型核磁共振檢測儀器方面的應用,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儀器的構成、關鍵器件如微型射頻線圈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在生物方面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陸榮生,博士,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省微納生物醫療器械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核磁共振組負責人。研究方向:低場核磁共振儀器的設計與製造。

  報名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iCMR 2017-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報告集萃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2月5日-6日,由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北京波譜學會、《波譜學雜誌》舉辦的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舉行。本次會議特別設置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
  • 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此外,在新材料和生命科學領域以及食品農業領域,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核磁共振顆粒表面特性分析儀獲得本次2017BCEIA金獎,0.5T小動物成像方面採用最新研發的序列和配套硬體,成像質量和解析度大大提升。分層飽和含水技術能無損同時監測樣品不同部位的水分變化和遷移,為乾燥、復水、物質內部傳遞提供可靠直觀無損的檢測技術。
  • 【會議】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2014年10月9日,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我國核磁技術領域的帶頭人葉朝輝院士出席了此次會議,並且全程聽取了交流報告。「低場和強場核磁共振技術原理上是一樣的,只是在應用層面上有所區別。低場核磁產生較容易,較多的用在自然條件下、生產過程中的分析檢測。過去,公眾對該技術了解不多,但隨著這些年應用需求的驅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認識,」葉朝輝院士說,「從此次會議報告中可以看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多個領域已經有了應用。
  • 第二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召開
    隨著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低場核磁共振設備的不斷成熟,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推廣,已經成為當今生物醫學、植物學、食品學、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勘探以及石油化工等領域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使得低場核磁與人體磁共振成像及高場核磁共振一樣,並駕齊驅,引領核磁共振技術和應用的蓬勃發展。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肖立志主持會議開幕  本屆會議內容圍繞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以及多領域應用的最新研究進展展開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儀器的開發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別是多孔介質核磁分析儀、井下油氣核磁探測儀、地表資源核磁探測儀等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  本次會議中,來自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克大學的Bruce J.Balcom介紹了單邊核磁共振的開發與設計思路及低場核磁共振在木材、巖心等材料中的應用。
  • 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王英雄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報告摘要:  針對生物煉製過程中涉及的催化機理不清晰、產物選擇性調控難、溶劑效應複雜、產物鑑定繁瑣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我們組建了基於高級核磁共振方法
  • iCMR 2017特邀報告: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王申林 研究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技術是膜蛋白研究的新興技術手段,其優勢是可以在模擬生物膜的環境中研究膜蛋白的結構和動態學性質。
  • 「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異軍突起」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學術交流,並推進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2013年10月12日,由上海理工大學主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五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召開,150餘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運用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逐步發展,高效快速的檢測方法備受推崇。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因具有快速精確,對樣品及操作限制較小且檢測成本低等優勢,在工業、醫藥、材料、食品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核磁共振技術主要分為液體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三種。
  • iCMR 2017特邀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及應用 楊海軍 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中心>  報告摘要:  本報告從順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原理、發展歷史、研究現狀以及應用等方面展開,著重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對有機合成反應機理的應用進展,包括銅催化、光催化以及自由基反應機理的順磁波譜研究。
  • 聚焦磁共振新技術新應用 ——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8)召開
    值得一提的是,核磁共振還是一個和諾貝爾獎特別「有緣」的技術,據悉,自1944年起,先後有19位科學家因核磁共振榮獲諾貝爾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技術的發展潛力。  為了更全面的展現磁共振技術的新進展,iCMR 2018特別分設了核磁新技術、新方法,磁共振技術在生物與醫藥領域的應用,磁共振技術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應用,低場核磁技術共4個主題專場。
  • iCMR 2017廠商報告:核磁共振譜儀新的硬體技術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廠商報告核磁共振譜儀新的硬體技術 張建平Bruker BioSpin China MRS 總經理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5日  報名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
  • 紐邁科技:國產低場核磁共振的「旗手」——訪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
    這些年來,紐邁科技始終專注於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相關應用解決方案的研究、專心於低場核磁共振科學儀器國產化事業發展。紐邁科技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已獲得多項專利,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而且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 【學術報告】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
    上海交通大學MBA名稱: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報告人:胡炳文,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時間: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10:30-11:30地點:霞光樓 200號 報告廳邀請人:李林森 化工系 副教授報告簡介
  • Bruker核磁共振波譜儀最新技術進展
    Bruker公司一直站在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最前沿,秉承「持續創新」的理念,藉助50 多年的豐富經驗和對產品的熱情與執著,將最新技術融入核磁共振波譜儀,近年來開發出了許多新產品和新功能,本文將Bruker核磁共振波譜儀最新技術進展進行簡要介紹。
  • iCMR 2017特邀報告:Developing NMR Methods to Study Protein...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Developing NMR Methods to Study Protein Electrostatics  姚禮山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5日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彭路明 研究員南京大學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6日   >報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報告摘要:  氧化物材料種類繁多,在催化、環境和能源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
  • 低場核磁技術:油氣專家手中的「聽診器」與「手術刀」——訪西南...
    其中《川南海相頁巖氣開發氣藏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等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海上油田含聚汙水回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獲省部級二等獎4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SCI近20篇。後來隨著非常規油氣逐漸成為油氣行業主角,低場核磁技術在油氣勘探與開發中的文獻越來越多,擁有一臺核磁共振儀器也成了我和團隊的夢想。」
  • 食品快檢技術大集萃:GC—IMS、拉曼光譜、時域核磁共振...
    ,簡稱ACCSI2017)」在南京國際青年會議酒店隆重召開。、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陳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兆威、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高級工程師 高瑞峰、南京簡智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殷磊、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工程師 李騰等業內專家人士,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食品安全快檢技術、應用及方法評價的最新研究動態。
  • 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提到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腦海裡會直接出現一系列名詞:H譜、C譜、超導磁體、液氦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核磁共振的應用和必要條件,技術原理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