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
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王申林 研究員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技術是膜蛋白研究的新興技術手段,其優勢是可以在模擬生物膜的環境中研究膜蛋白的結構和動態學性質。在本次報告中,我們將介紹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包括穩定同位素標記、核磁信號指認相關實驗、順磁NMR、結構解析方法等。我將結合經典案例,介紹固體核磁共振在七次跨膜蛋白、離子通道蛋白、調控蛋白等大分子量膜蛋白上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王申林,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核磁共振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2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學士,200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博士,2009-2012加拿大Guelph大學博士後研究,2013年開始在北京大學擔任教職。2008年入選海外優秀留學生獎學金,2010年得到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博士後資助,2015年入選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王申林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固體核磁共振研究,針對大分子量膜蛋白和RNA發展相應的固體核磁方法,包括核磁脈衝序列的設計,生物大分子穩定同位素標記的發展,順磁NMR的應用, 蛋白質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解析等。首次實現了快速魔教旋轉條件下,基於1H固體NMR技術的RNA內氫鍵分析;首次實現了酵母表達體系的選擇性13C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固體核磁共振解析的七次跨膜蛋白結構。相關工作發表在Nat. Methods, Chem Comm, Sci Rep, JACS,JBNMR等學術期刊。
報名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