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R 2017特邀報告: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

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王申林 研究員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技術是膜蛋白研究的新興技術手段,其優勢是可以在模擬生物膜的環境中研究膜蛋白的結構和動態學性質。在本次報告中,我們將介紹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包括穩定同位素標記、核磁信號指認相關實驗、順磁NMR、結構解析方法等。我將結合經典案例,介紹固體核磁共振在七次跨膜蛋白、離子通道蛋白、調控蛋白等大分子量膜蛋白上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王申林,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核磁共振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2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學士,200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博士,2009-2012加拿大Guelph大學博士後研究,2013年開始在北京大學擔任教職。2008年入選海外優秀留學生獎學金,2010年得到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博士後資助,2015年入選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王申林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固體核磁共振研究,針對大分子量膜蛋白和RNA發展相應的固體核磁方法,包括核磁脈衝序列的設計,生物大分子穩定同位素標記的發展,順磁NMR的應用, 蛋白質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解析等。首次實現了快速魔教旋轉條件下,基於1H固體NMR技術的RNA內氫鍵分析;首次實現了酵母表達體系的選擇性13C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固體核磁共振解析的七次跨膜蛋白結構。相關工作發表在Nat. Methods, Chem Comm, Sci Rep, JACS,JBNMR等學術期刊。

  報名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王英雄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報告摘要:  針對生物煉製過程中涉及的催化機理不清晰、產物選擇性調控難、溶劑效應複雜、產物鑑定繁瑣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我們組建了基於高級核磁共振方法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報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報告摘要:  氧化物材料種類繁多,在催化、環境和能源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
  • iCMR 2017特邀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及應用 楊海軍 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中心>  報告摘要:  本報告從順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原理、發展歷史、研究現狀以及應用等方面展開,著重報告順磁共振分析方法對有機合成反應機理的應用進展,包括銅催化、光催化以及自由基反應機理的順磁波譜研究。
  • iCMR 2017邀請報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邀請報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最新應用 陸榮生 博士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本報告主要講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微型核磁共振檢測儀器方面的應用,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儀器的構成、關鍵器件如微型射頻線圈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微型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在生物方面的應用
  • iCMR 2017-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專場報告集萃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是一種快速無損的檢測技術,它具有測試速度快、靈敏度高、無損、綠色等優點。隨著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設備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成本已大大降低,目前國內已有自主研發的儀器設備。目前該技術在食品品質分析、種子育種、石油勘探、生命科學和材料研究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過去,公眾對該技術了解不多,但隨著這些年應用需求的驅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 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廠商報告精準創新,低場核磁共振最新技術和應用介紹://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報告摘要: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崛起」戰略的興起,與石油、能源地質相關科研課題研究越來越深入,針對科研提出的新需求和新問題,紐邁推出多個針對性的技術和產品並形成相應的應用解決方案,如無損測量多孔介質的孔徑大小及分布(2nm
  • 【學術報告】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
    上海交通大學MBA名稱: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報告人:胡炳文,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時間: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10:30-11:30地點:霞光樓 200號 報告廳邀請人:李林森 化工系 副教授報告簡介
  • iCMR 2017特邀報告:Developing NMR Methods to Study Protein...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Developing NMR Methods to Study Protein Electrostatics  姚禮山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5日
  • 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在漢召開
    研討會現場11月1日至3日,由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磁共振中心與法國裡爾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會議邀請了15位在固體NMR領域卓有成就的法國、美國、中國的學者作了系列學術報告,吸引了近百位代表參加。
  • 楊俊等膜蛋白的結構研究或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楊俊課題組連續兩篇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接收。該研究組應用魔角旋轉固體NMR技術揭示了磷脂膜對膜蛋白的結構以及澱粉樣蛋白聚集機制的影響。膜蛋白結構測定手段如X-射線晶體學和液體NMR很難在磷脂雙分子膜的環境下研究膜蛋白的結構,所以目前在PDB裡的絕大部分膜蛋白結構是在去垢劑的環境下測定的。但是在去垢劑的環境下的膜蛋白的結構是不是在磷脂雙分子環境下的真實結構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固體NMR因能夠在磷脂雙分子層的環境下解析膜蛋白的三維結構而成為證實膜蛋白結構真實性的重要工具。
  •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探頭最新技術突破
    生物固體核磁共振探頭最新技術突破 儀器信息網 2005/04/11 14:51:28 點擊 640 次
  • 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
  • JACS: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美國化學會》(J. Am. Chem. Soc.)上在線發表。
  • 2017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特邀報告及大會報告(二)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8月25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主辦,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文匯酒店順利閉幕。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作特邀報告,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關亞風主任等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膜蛋白三維結構分析一直以來都是結構生物學、細胞等生命活動重要分子機制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目前其主要研究方法有X射線晶體衍射、核磁共振和冷凍電鏡。這些方法有各自獨特的優勢,但也有其應用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特別是脈衝電子自旋共振方法的飛速發展,該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研究膜蛋白,特別是真核膜蛋白的在不同功能狀態下的構象變化、動態特性及分子機制分析。
  • 聚焦磁共振新技術新應用 ——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8)召開
    向俊鋒介紹道,由於元素周期表中近120種元素幾乎都有核磁活性的同位素,常用的寬帶探頭能夠檢測的原子核近60種,核磁共振技術用途非常廣泛。在報告中,向俊鋒從液體、固體核磁波譜兩個方面,以技術和應用進展為主線,對國內外磁共振波譜進展進行總結,並對其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 iCMR 2017廠商報告:核磁共振譜儀新的硬體技術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廠商報告核磁共振譜儀新的硬體技術 張建平Bruker BioSpin China MRS 總經理  報告時間:2017年12月5日  報名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iCEM 2016特邀報告:聚焦離子束(FIB)技術在微納米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 2016)特邀報告聚焦離子束(FIB)技術在微納米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彭開武 高級工程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檢測技術室報告摘要:  聚焦離子束技術原理和功能,並圍繞其在微納米材料表徵方面,介紹幾個具體應用,包括:透射電鏡樣品製備
  • ...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
    :   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類(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發展優化應用於膜蛋白結構研究的液體核磁共振脈衝序列,和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藥理學,生理學手段研究人類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功能,結合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並試圖應用這些知識篩選,設計新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