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cientist:膜蛋白晶體結構最新研究進展
然而迄今為止,在已知的蛋白結構總量當中,膜蛋白只佔據一小部分。基於結構的設計是開發藥物的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且藥物要能有效治療,作用位點就必須精準,且副作用最小化。X射線晶體學,仍然是解決不同大小的蛋白的原子結構的唯一通用方法。然而,由於非常難於製備高純度的膜蛋白和得到它們的晶體,該方法也無從施展。
-
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2016-02-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EPR方法在膜蛋白研究中擁有獨特的優勢,包括比核磁共振高近三個數量級的靈敏度;對膜蛋白分子量大小無限制;獲得蛋白動力學信息;能檢測8埃到80埃的長程距離信息;能開展磷脂等類生理環境中的膜蛋白研究等。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此工作的基礎上,王方軍等人進一步實現了基於定量賴氨酸反應性變化的蛋白受體結構調節機制質譜分析,對小分子配體託卡朋和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以及Ro25-6981,Gavestinel,UBP710和膜蛋白受體NMDARs的相互作用分子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了該方法不僅可以發現小分子與蛋白質的直接作用區域,還可以監測蛋白質產生了構象變化的其它區域。
-
JACS: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美國化學會》(J. Am. Chem. Soc.)上在線發表。
-
中英「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討會在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孫彬)5月11日至12日,中英「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討會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圍繞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的最新進展及今後研究的方向等熱點問題進行探討,會議邀請了國內外在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進一步探討雙邊合作共同進行科學研究和學生培養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本次研討會由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英國利茲大學聯合主辦。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膜轉運蛋白CaiT與底物複合物的結構示意圖(1-12表示12段跨膜螺旋)。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PNAS:磷脂與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膜與膜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當前生物學研究熱點之一。細胞膜組分和結構均十分複雜,其中一些特殊組成直接與膜蛋白結合參與調控蛋白質功能。例如,膽固醇和4,5-二磷酸磷脂醯肌醇(PIP2)分別與G-蛋白偶聯受體(GPCR)和電壓門控鉀離子(Kv)通道結合。結構生物學研究獲得了GPCR表面上一些膽固醇結合位點信息,分子動力學(MD)模擬能直接觀測到膽固醇與一些GPCR的結合過程,在一些已知位點上得到與晶體結構非常一致的結果,並且預測新的結合位點。
-
JACS:膜蛋白化學全合成及單分子通道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鄭基深在清華大學教授劉磊和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長麟共同指導下發展了膜蛋白化學全合成新方法,合成了全長流感病毒通道蛋白M2及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蛋白Kir5.1膜嵌入結構域,並和強磁場中心的博士生餘木合作,應用單分子通道檢測方法實現了化學全合成的跨膜通道蛋白的功能檢測。
-
冷凍電鏡在膜蛋白結構研究中的應用、優勢與展望——訪荷蘭...
媒體:研究膜轉運蛋白的機制及結構的重要意義?您通常研究哪些特定類型的膜轉運蛋白?為什麼?Cristina Paulino(CP):獲得結構性見解是解開蛋白質作用機制的基礎。我喜歡將蛋白質結構比作「組裝機器的藍圖」。雖然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有助於理解蛋白質的生理作用,但結構生物學揭示了這些納米機器的外觀以及它們的連接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性地理解它們並利用這些知識來修復、設計或阻止它們。例如,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等。我的研究重點是闡明嵌入膜中的蛋白質的作用機制,特別是膜轉運蛋白和通道的作用機制。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如何發現合適的DNA片段進行轉錄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研究已知β-澱粉樣沉澱是該病的標誌性症狀之一。而β-澱粉樣沉澱的產生是APP蛋白經過一系列蛋白酶切割產生的短肽聚集而來。在此切割過程中,最關鍵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γ-分泌酶由四個跨膜蛋白亞基組成,其中,編碼Presenilin(PS1)蛋白的基因中有200多個突變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相關。γ-分泌酶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經過多年努力,她們首先獲得了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結構。XylE在腸桿菌中負責將D-木糖以質子依賴的方式同向轉運進入細胞。它與人的GLUT1-4蛋白有著高達50%的序列相似性,進化上高度保守。XylE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呈現出典型的MFS家族摺疊方式——由12個跨膜螺旋組成N端和C端兩個以假兩次軸對稱的結構域。
-
...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
: 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類(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發展優化應用於膜蛋白結構研究的液體核磁共振脈衝序列,和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藥理學,生理學手段研究人類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功能,結合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並試圖應用這些知識篩選,設計新的藥物。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其中,「光系統II」位於最上遊,極其重要,其結構解析的難度非常大。 柳振峰表示,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該複合體包含25個蛋白亞基、105個葉綠素分子、28個類胡蘿蔔素分子和眾多的其它輔因子,組成捕光天線系統、反應中心系統以及一個能在常溫常壓下裂解水釋放氧氣的放氧中心等三個部分的結構。
-
中國科大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創新研究院、化學物理系羅毅教授研究團隊研究員葉樹集小組在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方面取得進展
-
研究解析硝酸鹽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來自清華大學生科院、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報導了硝酸鹽/亞硝酸鹽轉運蛋白NarU的晶體結構(解析度為3.1Å),並分析了其結構和生化特徵
-
Nature:GABAA受體膜蛋白結構可指導安全用藥
然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了將它們與阿片類止痛藥混合的具體危險:當服用阿片類藥物的人同時服用苯二氮卓時,過量服用阿片類藥物的風險要高出五倍。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的資料,涉及阿片類藥物的過量用藥中,近三分之一也涉及苯二氮卓類藥物 。這是因為這兩類藥物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它們共同作用後可引發呼吸困難,進而導致窒息。
-
Detergent的性質及其在膜蛋白中的應用
近年來,膜蛋白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這離不開研究膜蛋白的相關工具和試劑的進步[1]。其中,去垢劑在膜蛋白的提取、純化和操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們的兩親性質(amphiphilic nature)使得它們可以和疏水的膜蛋白相互作用,從天然脂雙層中提取並溶解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