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在膜蛋白結構研究中的應用、優勢與展望——訪荷蘭...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在分子水平上,一個生物體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它所表達的蛋白質決定,並且在大多數疾病病例中,蛋白質的功能失常往往是疾病的根本原因。

與傳統的故障排查和維修一樣,蛋白質的功能失常要找到問題根源進行修復,必須了解它是如何構建的,以及維持其各個功能的組件。而冷凍電鏡技術(cryo-EM)正是可以幫助我們解讀蛋白質等重要細胞機制的結構生物學。

近期,國外媒體採訪了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 結構生物學系高解析度cryo-EM負責人Cristina Paulino(助理教授),請其介紹了cryo-EM在其團隊研究膜蛋白結構和功能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媒體:研究膜轉運蛋白的機制及結構的重要意義?您通常研究哪些特定類型的膜轉運蛋白?為什麼?

Cristina Paulino(CP):獲得結構性見解是解開蛋白質作用機制的基礎。將蛋白質功能和生理數據相結合時,我們能夠詳細了解這些蛋白質如何運作,了解它們為什麼以及如何發生故障,疾病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解決它。我喜歡將蛋白質結構比作「組裝機器的藍圖」。雖然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有助於理解蛋白質的生理作用,但結構生物學揭示了這些納米機器的外觀以及它們的連接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性地理解它們並利用這些知識來修復、設計或阻止它們。例如,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等。

我的研究重點是闡明嵌入膜中的蛋白質的作用機制,特別是膜轉運蛋白和通道的作用機制。儘管膜蛋白具有高藥理學相關性(目前超過60%市售藥物的目標膜蛋白),但對膜蛋白的結構-功能-關係的研究還很少,需要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跨學科方法交叉研究。

雖然我的小組主要研究關於這些蛋白質如何發揮作用的基本問題,但研究結果可以帶來額外的社會經濟應用。這在我們對人類ASCT2的研究中得到證實,人類ASCT2是人體細胞中穀氨醯胺攝取的主要來源,與癌細胞生長,患者生存率低以及癌症治療的新熱靶點密切相關。除了解開其運輸機制細節的工作外,我們還與藥物化學家合作,以確定新的抑制劑並指導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其他研究模糊了傳統運輸機制中存在的傳統概念邊界。例如,KdpFBAC複合物,即細菌中的緊急鉀攝取系統,結合了主要活性轉運蛋白和通道的特徵。在TMEM16家族中,成員既可以作為鈣激活的氯離子通道,也可以作為脂質打亂酶,甚至兩者兼而有之。我們的研究表明,在進化過程中,保守蛋白結構不僅相互進化,而且可以融合在一起,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和細胞需求。

TMEM16家族的膜蛋白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3月12日的eLife期刊上的兩篇背靠背論文中

媒體:cryo-EM對你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對團隊能力提升有哪些影響?

CP:在過去幾年中,cryo-EM已被證明是結構生物學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提供了超過X射線晶體學的幾個優點,即(i)只需要少量的蛋白質; (ii)不受蛋白質晶體形成的限制;(iii)幾乎不受緩衝成分的限制,並允許在凍結前誘導構象變化;(iv)不受樣本成分或構象異質性的影響,使我們得以一窺結構動力學; (v)能夠確定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結構;(vi)允許使用模擬天然脂質環境的工具,如納米盤。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冷凍電鏡獲得的解析度平均低於x射線晶體學,但對於膜蛋白獲得的共同解析度是相似的(約3-4埃)。事實證明,這些優勢對於解決使用膜蛋白時面臨的幾個挑戰至關重要,可以進行前所未有的研究,並使cryo-EM成為研究膜蛋白結構的首選技術。因此,cryo-EM是我們小組採用的主要技術。

媒體:使用cryo-EM推斷一個膜蛋白結構的實驗周期大概需要多久?

CP:在比較理想環境條件下,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樣品,一個性能良好的高端顯微鏡,有一套強大的圖像處理集群,你可以在幾天內解決一個高解析度的結構。然而,在現實實驗中,特別是在處理具有挑戰性的膜蛋白時,時間周期通常是幾周或幾個月。

媒體:你最近用cryo-EM測定了TMEM16蛋白家族的結構。在新聞稿中,您聲明這種方法「允許您對活動結構動態進行採樣」。能詳細談談嗎?為什麼cryo-EM優於其他可用的方法?

CP: cryo-EM的優點之一是樣品經過震蕩冷凍,保留了溶液中的所有構象。這與x射線晶體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x射線晶體學的定義是,晶體中的所有蛋白質都處於相同的狀態,而這種狀態通常局限於能量優先構象。此外,我們還可以在圖像處理的層面上處理cryo-EM圖像中存在的構象異質性。因此,我們可以從相同的樣品中確定蛋白質在溶液中的幾種結構,它們代表不同的功能狀態。在我們最近關於脂質scramblase TMEM16的研究中,我們能夠在激活條件下獲得幾種超燃酶結構。我們將這些不同的構象解釋為該蛋白逐步激活機制的快照,並提出其中一種中間狀態可能與某些TMEM16蛋白中觀察到的非選擇性離子傳導有關。

媒體:在您的研究領域裡使用cryo-EM有什麼限制嗎?如何才能克服這些限制?

CP: cryo-EM在過去幾年裡發展得如此之快和如此之多,我感到非常興奮。儘管該技術不斷地重新定義其局限性並變得更加用戶友好,但我們仍然面臨一些挑戰。然而,對於x射線晶體學來說,獲得完全可操作和維護的同步加速器束流線基本上是免費的,而cryo-EM的總體成本和操作所需的專業水平一直是一個障礙。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對cryo-EM設備的補貼緩解了這一問題,但並沒有完全解決。

在我的小組中,我們有一個內部的高端cryo-EM供我們使用,我們確保對所有小組成員進行徹底的培訓。其他障礙包括圖像處理集群的獲取和成本、數據管理(每天可以記錄幾個TB數據)和圖像處理方面的專門知識。幸運的是,它的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而圖形處理單元驅動軟體的實現使成本保持在可承受範圍內。當然,樣品製備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需要更少量的蛋白質並避免空氣 - 水界面),幾個團隊和公司正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解決一個結構所需的總時間,以及尺寸和平均解析度的限制,仍然對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所需的高通量方法構成挑戰和阻礙。這些問題正在通過結合更穩定的電子顯微鏡、更好和更有效的電子探測攝像機和改進的處理算法得到解決。

相關焦點

  • 大事記:冷凍電鏡的發展歷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器
    冷凍電子顯微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居然可以做到跨天地人三界(大誤,劃掉),成為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界的明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跨界明星的故事,它是如何打開人類的眼界,使人們進入生物體內的微觀世界中,向我們展示了高清的生命細節。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的捕光複合物II 型膜蛋白超級複合體結構。這些成果在結構生物領域得到巨大的反響,這也使得冷凍電鏡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獲得空前的關注。過多的計算資源消耗曾經阻礙這個方法在冷凍電鏡單顆粒重構中的廣泛應用。在減少最大似然算法在冷凍電鏡應用中的計算需求方面,有兩個重要的貢獻是空間降維(domain reduction)算法和網格插值(grid interpolation)算法。
  • Nature綜述丨冷凍電鏡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前景
    X-ray晶體衍射在這三種方法中一直是佔主導地位,在PDB資料庫中,晶體結構大約佔總數的90%,NMR結構佔9%,剩下EM結構僅佔不到1%(圖1)。儘管如此,這三種技術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地位。  X-ray晶體衍射主要覆蓋的蛋白分子大小在10-150 kd,超過150 kd的晶體結構非常少,不過大部分蛋白都在這個分子量範圍內。
  • 冷凍電鏡豪華陣容:電鏡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專場明日直播!
    ,其在冷凍樣品製備環節依然存在瓶頸,通過改進和優化冷凍電鏡樣品支持膜是解決該瓶頸問題的一種途徑。本報告將介紹我們最近開發的新型基於鎳鈦合金材料的冷凍電鏡樣品支持膜ANTA,介紹該支持膜在冷凍樣品製備方面相對於傳統碳支持膜的優點。
  • 我國科學家拓展冷凍電鏡解析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辨極限
    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分析技術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眾多結構解析方法中異軍突起的一支,在膜蛋白的結構解析中更是發揮著與日俱增的作用。目前的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已經能較容易地將分子量大於300千道爾頓且生化性質穩定的蛋白質解析至近原子解析度(約3 埃水平)。但由於小分子量蛋白質(一般為小於200千道爾頓)顆粒在冷凍樣品中襯度不足等原因,小分子量蛋白質的高分辨解析工作對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原標題: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膜蛋白三維結構分析一直以來都是結構生物學、細胞等生命活動重要分子機制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目前其主要研究方法有X射線晶體衍射、核磁共振和冷凍電鏡。這些方法有各自獨特的優勢,但也有其應用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特別是脈衝電子自旋共振方法的飛速發展,該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研究膜蛋白,特別是真核膜蛋白的在不同功能狀態下的構象變化、動態特性及分子機制分析。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2019年已漸入年中,在電鏡技術、應用火熱的背景下,上半年裡,電鏡領域新技術、新應用繼續不斷湧現,電鏡商們的市場活動也不乏活躍,國內原創性研究應用方面也不斷呈現喜人成果。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冷凍電鏡+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同時還報導了NPC1與伊波拉病毒GPcl蛋白複合體6.6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NPC1介導伊波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提供了分子基礎。該研究中,科學家小組拿到了結構穩定、均一性好的呼吸體超級複合物,同時驗證了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對呼吸體超級複合物的特異調節作用,為進一步的藥物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藉助冷凍電鏡技術,並利用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研究小組最終獲得了整體5.4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其中複合物I和複合物III的解析度達到3.97埃(圖a)。
  • 程亦凡談冷凍電鏡技術發展——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副教授...
    畢竟雖然冷凍電鏡和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被稱作結構生物學研究的三大利器,但不得不承認冷凍電鏡是三者當中最弱的一種技術手段,在現在已解析的一千多種膜蛋白結構當中,90%以上都採用的是X射線晶體學方法,而核磁共振在小分子量的蛋白結構解析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NAT COMMUN:饒子和院士等團隊合作解析含有SdhF膜蛋白的恥垢分枝桿菌琥珀酸脫氫酶三聚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研究人員首先對恥垢分枝桿菌Sdh2進行了純化和鑑定。數據證實,純化的Sdh2是將琥珀酸氧化與menadione(甲萘醌)還原偶聯的功能性複合物。Sdh2的結構是通過冷凍電鏡(cryo-EM)確定的,解析度為2.8Å,呈三聚體形式。研究人員確定膜錨定的SdhF是複合物的一個亞基。
  • 顏寧團隊利用單粒子冷凍顯微鏡成功揭示嵌入到脂質體中的膜蛋白的...
    PNAS, July 17, 2020 doi:10.1073/pnas.2009385117當X射線晶體學技術作為主流研究手段時,膜蛋白往往是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最難研究的靶點,隨著單粒子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如今研究者在闡明離體膜蛋白的清晰結構上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下一個挑戰將是如何保持電化學梯度和膜曲率,從而全面闡明膜蛋白的結構,其生物學功能依賴於這些化學和物理特性
  •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5 22:25:16 近日,德國馬普研究所Holger Stark及其課題利用冷凍電鏡實現蛋白結構的原子水平解析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這些蛋白是細胞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分子,也是比較熱門的藥物靶標。這些蛋白很難結晶,而低溫電子顯微鏡不大可能對單個蛋白進行成像,這是因為很難從背景噪音中提取這些信號。  這些困難都無法阻擋加利福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生物物理學家程亦凡。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
  • 中國科學家解析朊病毒蛋白澱粉樣纖維冷凍電鏡結構
    研究人員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全長朊病毒蛋白纖維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細胞型朊蛋白向病理型朊病毒蛋白結構轉變的分子機制,為發展新的基於朊病毒蛋白纖維結構的prion疾病治療藥物奠定了基礎。全長人朊病毒蛋白纖維的冷凍電鏡結構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或prion疾病是一類致死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朊病毒蛋白(PrP)在體內發生錯誤摺疊而引起,影響包括人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
  • 蔣華良:冷凍電鏡結構測定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傳導新化學修飾
    ),同時還對冷凍電鏡在揭示蛋白質修飾方面進行了展望。,這項研究解析了黏附類G-蛋白偶聯受體 (GPCR) GPR97在糖皮質激素激活狀態下與G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並揭示了內源性配體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和抗炎藥物倍氯米松的作用機制。
  • 中國科大解析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陳宇星和周叢照課題組與孫林峰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  ABC膜轉運蛋白作為一類通過結合併水解ATP獲得能量實現物質跨膜運輸的多次跨膜蛋白,廣泛分布於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其轉運的底物包括離子、胺基酸、短肽、糖類以及脂質等,因而參與多種重要生理功能,並與腫瘤細胞的抗藥性密切相關。
  • 第一次,冷凍電鏡看見單個原子!
    2020年10月22日,這兩個課題組在Nature背靠背發表論文,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了這一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看見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蛋白分子的三維精確原子結構解析對生物學領域中生理過程機理研究至關重要,對原子結構、配位環境更加精確的理解能夠對蛋白功能作用過程和機制進一步理解。隨著硬體和軟體進步,雖然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仍然難以在較高的解析度中對每個原子成像。
  •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舉行—資訊—科學網
    會議旨在加強我國生物冷凍電鏡領域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生物冷凍電鏡高技術人才及年輕後備人才,加強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實力,並藉助大會的舉辦將國家蛋白質中心這一平臺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冷凍電鏡領域人才交流與合作、科研探索與創新的實踐基地。 隨著人類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序完成,蛋白質、蛋白質複合體、細胞器和細胞的研究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和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