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
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
王英雄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報告摘要:
針對生物煉製過程中涉及的催化機理不清晰、產物選擇性調控難、溶劑效應複雜、產物鑑定繁瑣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我們組建了基於高級核磁共振方法(NMR)的譜學技術平臺(包括變溫原位、擴散排序譜DOSY、滴定等),研究了木質纖維素類、甲殼素類生物質轉化的催化作用機制;原位跟蹤了生物質資源轉化為含氮或含氧化合物的反應歷程;在原位狀態(低溫、無水、無氧)下捕獲了催化劑與糖基底物形成的活性反應中間體;以DOSY、定量核磁等方法實現了複雜產物的「虛分離」及結構指認;從原子層面解答了生物煉製領域普遍關注的科學問題。
報告人簡介:
王英雄,博士,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7年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8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先後在巴黎第六大學(UPMC)和法國科學院(CNRS)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下開展:生物基精細化學品研製,均相催化反應中的NMR研究。2017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二等獎(排名第1);2013年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排名第5)。至今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 Commun.,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Bioresource Technology,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6篇,申請專利15項。
【研究領域】
以液體NMR新方法為研究手段,開展如下研究工作
1. 綠色溶劑 (離子液體、低共熔溶劑、熔鹽水合物)中的均相催化反應
2. 甲殼素類生物質轉化 (Chitin Biomass) 製備果糖嗪類精細化學品,含氮生物質資源制生物基含氧燃料
3. 使用多種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
4. NMR研究現代煤化工廢水過程中的分子間作用機制
【代表性研究論文】
1. 「Mechanism of the Self-condensation of GlcNH2: Insights from in Situ NMR Spectroscopy and DFT Stud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7, 202, 420-429. 通訊作者
2. 「Product Distribution Control for Glucosamine Condensation: NMR Investigation Substantiated by Density-Functional Calculation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7, 56, 2925?2934. 通訊作者
3. 「Glycosylation Intermediates Studied by Low Temperature 1H- and 19F-DOSY NMR: New Insight into the Activation of Trichloroacetimidates」. Chem. Commun., 2016, 52, 11418?11421. 通訊作者
4. 「DOSY NMR: A Versatile Analytical Chromatographic Tool for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Conversion」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6, 4, 1193?1200. 通訊作者
5. 「Glucosamine condensation catalysed by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acetate: mechanistic insight from NMR spectroscopy」,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5, 17, 23173?23182. 通訊作者
報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