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防止iPS細胞癌變的方法

2020-11-30 環球網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發布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防止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再生醫療應用中發生癌變的方法,且已在脊髓損傷的實驗鼠身上確認效果。這一研究有助於提高iPS細胞在再生醫療領域應用的安全性。

iPS細胞是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在再生醫療應用中備受期待。例如,iPS細胞可分化為神經幹細胞,進而分化成各種神經細胞,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但在利用iPS細胞進行再生移植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細胞過度增殖,導致癌變。

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岡野榮之等人發現,Notch信號與細胞的多樣分化和自我複製能力有密切關係,因此他們在為脊髓損傷的實驗鼠移植由iPS細胞分化的神經幹細胞前,利用一種名為γ-分泌酶抑制劑的藥物來抑制Notch信號,成功預防了移植細胞的癌變,幫助實驗鼠重構了脊髓神經迴路,並實現了運動機能的恢復和維持。

同時,移植前沒有經過上述藥物處理的對照組實驗鼠,在移植後發生了細胞異常增殖,一度恢復的運動機能又再次下降。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對於實現來自iPS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移植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提高其他來自iPS細胞的細胞移植的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專業期刊《幹細胞報告》網頁版上。(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良性腫瘤癌變原因—新聞—科學網
    日本神戶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9月30日的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果蠅進行實驗,發現某些良性腫瘤發生癌變是由於良性腫瘤細胞內合成能量的線粒體功能減弱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本研究確認iPS細胞「異體移植」安全性
    日本科研團隊18日報告說,他們在2017年為5名眼疾患者移植了異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的視網膜細胞,目前已可確認這一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試者沒有發生明顯的排異反應和副作用。iPS細胞是通過對成熟體細胞「重新編程」而培育出的幹細胞,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iPS細胞技術難點全解析,你需要知道的副作用——致癌!
    iPS細胞是通過對成熟體細胞「重新編程」培育出的幹細胞,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能夠分化成多種組織和器官。但與胚胎幹細胞相比,iPS細胞的獲得方法相對簡單,並且避開了一些倫理問題,因此有巨大的醫療價值。但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發現,iPS細胞可能存在癌變的問題,這或許會為iPS未來在醫療中的應用產生一定的阻礙。
  • 楊小魯團隊發現細胞癌變的兩個關鍵代謝途徑
    研究表明,關閉這些代謝途徑則可以預防細胞癌變。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告說,人類癌症有 100多種,但是有兩種普遍的代謝途徑可以將它們聯繫在一起。識別出一個統一的機制可以為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信息,以防止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結腸癌。
  •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研究人員還是沒有放棄這種冷門疾病的治療希望,他們通過ips細胞建立模型還原了CADASIL的致病機制,這對研發治療藥物有非常大的幫助。 CADASIL是什麼? CADASIL為系統性血管疾病,病變常累及外周血管。
  • 楊小魯團隊報導增強抗氧化防禦和核苷酸合成可誘導細胞癌變
    因此,揭示統一的癌變機制可以為新的癌症治療方法提供重要信息,也可以防止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結腸癌等。他們發現,與癌症有關的基因使一些細胞超負荷運轉,以增強抗氧化應激並促進合成核苷酸,從而增強存活和加速細胞生長。研究人員首先在小鼠和人類的細胞中過表達了合成葡萄糖磷酸脫氫酶G6PD基因。該酶在人體幾乎所有細胞中都有活性,並參與碳水化合物的正常加工。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細胞製作殺傷性T細胞
    基於人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病毒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成功製作出可以殺傷癌細胞的免疫細胞——殺傷性T細胞,並宣稱該方法可以在白血病治療方面起到效果。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科學家在人體中開展了基於ips細胞的臨床試驗來治療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ips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如今,日本批准iPS細胞在臨床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此前,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幹細胞學家Shinya Yamanaka因幹細胞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日本的醫生還使用ips細胞來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疾病和另外一種眼部疾病的患者。
  • 螢光標記法讓iPS細胞分化移植更安全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報告》雜誌網絡版上說,他們利用一種螢光化合物給細胞做螢光標記,可以區分出人類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及其分化細胞,這將有助於提高再生醫療的安全性。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臨床試驗確認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減輕患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再次移動膝蓋。目前,他們已經證實了這種療法對小鼠、大鼠和小型豬的有效性,以及具有低的排斥、纖維化反應或癌變的風險。
  • 日教授證實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否癌變與培養方法有關
    新華網東京12月16日電(記者錢錚)有「日本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之父」之稱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證實,這種新型萬能細胞是否癌變與培養這種細胞時向體細胞導入基因的方法密切相關。  以前培育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時,需要依靠逆轉錄酶病毒或慢病毒作為載體,將Oct3/4、Sox2、Klf4和c-Myc這4個基因導入體細胞的染色體。
  • 日本最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原標題: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 日本正式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計劃
    日本慶應大學岡野榮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再生醫療臨床研究計劃。根據此計劃預計2016年IPS細胞脊椎損傷再生技術將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