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宇先生近日發表的「工字形截面鋼懸臂梁的整體穩定承載力和計算長度係數探討及中美加設計方法對比」一文(簡稱「胡文」)(胡正宇先生的原文連結),對懸臂梁的穩定計算和設計非常有借鑑意義。懸臂梁的彎扭失穩,因其計算長度的多樣性及構造的複雜性,使得規範公式與實際情況差別很大。17鋼標給出的懸臂梁穩定係數計算公式與修正係數計算方法與簡支梁的相同,且計算參數取懸臂梁的幾何長度。
「胡文」指出懸臂梁的穩定承載力與其在支座處和懸臂處的約束情況有關非常到位。17鋼標僅在表C.0.4注1中指出「本表是按支承端為固定的情況確定的,當用於由鄰跨延伸出來的伸臂梁時,應在構造上採取措施加強支承處的抗扭能力」。美標對這些問題也沒有詳細的規定。「胡文」給出了加標及其推薦方法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穩定承載力計算公式,應該說,已經很全面了。下面的內容摘自陳紹蕃先生的「穩定指南」,可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補充。對於支座處懸臂梁的約束問題,對於由鄰跨伸出的伸臂粱,可採用圖4-16的方法,在支座處設置加勁肋防止梁扭轉。對於懸臂端,圖4-17的構造可使梁端部不發生扭轉,如果再沿懸臂梁的端部側向上、下翼緣設置支撐,使之不能產生側移,則可保證懸臂梁的扭轉計算長度和側向彎曲計算長度均為幾何長度,這樣就完全符合17鋼標懸臂梁的計算假定。此時懸臂梁豎向的計算長度是,所有它還叫懸臂梁,只是在梁整體穩定計算時計算長度的不是它,而是中的。懸臂梁也不是沒有體現,在計算等效彎矩時,懸臂梁和簡支梁的不一樣。「胡文」介紹的懸臂梁計算長度的表非常有用。實際上英標有一個類似的表見表4-5。將兩者做對比發現是一樣的。應該一樣,本來都是Nethercot寫的。
![]()
![]()
胡正宇先生的原文連結
DS公眾號,敬請關注
![]()
DS結構工作室期待與您的合作與交流
www.directsolution.com.cn
Nothing Is Easy
We Can Do It
……
NIDA
兼顧線性設計和非線性分析的綜合結構設計軟體
NIDA 全國總代理聯繫電話:15201132106
bj_office@nidac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