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懸臂梁傳感器及其在生化領域的應用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0368.htm

  傳感器是一種可以獲取有用信息並將其轉換成可用信號的特殊裝置,它在信息處理系統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廣泛應用於生產、科研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懸臂梁結構是最簡單的微結構,利用它可以探測到極小的位移或質量的變化,這使得微懸臂梁成為高精度高靈敏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2 微懸臂梁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將待測物與微懸臂梁通過某種方式固定在一起,會引起微懸臂梁彎曲或諧振頻率的變化。因此,可以利用微懸臂梁的這些特點製作基於微懸臂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它們結合不同的讀出方法,可以測量到精度很高的微懸臂梁彎曲變化或諧振頻率的變化。由此,微懸臂梁有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靜態工作模式和諧振工作模式,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2.1靜態工作模式

  如果把待檢測的分子吸附在微懸臂梁的一個表面,而另外一個表面不吸附待測分子,由於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在微懸臂梁上下表面引起應力差,從而導致微懸臂梁彎曲。微懸臂梁_卜下表面的應力差(σ1~σ2)可以通過Stoney方程來計算。

  式中:L和t分別是微懸臂梁的長度和厚度,△d是微懸臂梁自由端的位移,而E和v則是所用材料的楊氏模量和泊松比。山上述方程我們可以看出,△d與(σ1~σ2)成正比,為了提高微懸臂梁的靈敏度,必須把微懸臂梁的一個表面修飾為對目標分析物不敏感,而另外一個表面修飾為對目標分析物具有高親合力,以產生大的上下表面應力差。靜態工作模式一般結合光學讀出方法來讀出微懸臂梁的彎曲量,一個典型的例子如圖1。


 

2.2諧振工作模式

  微懸臂梁在氣體中或者在真空中工作時可以將其作為弱阻尼的機械振蕩器。使用交變電場或磁場激勵可以使其振蕩。諧振工作模式的常用方法是微懸臂梁吸附待測物引起質量變化,從而導致微懸臂梁諧振頻率偏移,通過測量頻率偏移量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出微懸臂梁吸附待測物的多少。微懸臂梁的諧振行為可以用Hook定律來描述。對矩形微懸臂梁,其彈性係數k可由公式(2)得到:


 
  其中:w、t、l分別是微懸臂梁的寬度、厚度和長度,E是構成微懸臂梁的材料的彈性模量。忽略環境介質的阻尼效應,則微懸臂梁的基頻諧振頻率f0為:


 
  其中:m0是懸臂梁的有效質量。

  設懸臂梁吸附了待測生物化學分子之後,發生了質量改變△m,懸臂梁諧振頻率變為f1,則由公式(3)可以得到:


 
2.3讀出技術

  微懸臂梁傳感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套能夠將微懸臂梁的有關變化實時輸出的讀出系統。微懸臂粱的讀出方法主要有光學方法和電學方法兩類。其中光學方法常用的是光束偏轉法,電學方法包括壓阻法、壓電法和電容法等。

2.3.1光束偏轉法

  光束偏轉法的測量原理如圖1所示,雷射二極體發出的雷射束打在懸臂梁的自由端,以自由端上的金屬層作為反射鏡,將入射的雷射反射出去,通過位置敏感探測器(PSD)接收反射光,PSD輸出的電信號通過信號處理電路計算出入射在PSD上光束的位置,從而可以反映微懸臂梁的彎曲變化。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透明的液體中,並且具有線性響應、簡單可靠、測量精度高等特點,其缺點是PSD的輸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信號處理電路的噪聲也是影響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3.2壓阻法

  壓阻效應是指半導體材料在應力作用下,禁帶寬度發生變化,引起載流子的濃度和遷移率發生變化,從而使材料的電阻率發生變化。在矽懸臂梁上的合適區域進行摻雜,懸臂梁彎曲的時候,會引起摻雜區的電阻變化,因此,可以通過摻雜區的電阻變化來表徵懸臂梁的偏轉。目前,顯示出較強的壓阻效應的材料是摻雜的單晶矽。懸臂梁上摻雜區的電阻變化可用惠斯通電橋來檢測。壓阻法的優點是其信號讀出電路可以和CMOS工藝兼容,並且不受懸臂梁周圍介質的影響。壓阻法的缺點是讀出信號過程中有電流流過懸臂梁,導致懸臂梁發熱而產生附加的懸臂梁彎曲和電阻變化。另一方面壓阻法無法應用在液體環境中。

2.3.3壓電法

  當晶體受到某固定方向外力的作用時,內部就會產生電極化現象,同時在某兩個表面上產生符號相反的電荷;當外力撤去後,晶體又恢復到不帶電的狀態;當外力作用方向改變時,電荷的極性也隨之改變;晶體受力所產生的電荷量與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利用這種效應,在懸臂粱表面澱積壓電材料(通常是ZnO),當懸臂梁彎曲時,在壓電層就會產生感應電荷,感應電荷的多少就反映了懸臂梁的彎曲程度。壓電法的優缺點與壓阻法的大致相同。

2.3.4電容法

  電容法的測量原理是如果改變兩塊平行板之間的距離,則兩塊平行板之間的電容就會改變。將懸臂梁作為可動的平行板,則懸臂梁彎曲的變化就可以通過電容的變化來表徵。

3 微懸臂梁的設計與製造

3.1設計與製造

  設計懸臂梁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參數是靈敏度、噪聲、彈性係數、響應頻率等。一個高性能的懸臂梁通常需要具有高靈敏度、低噪聲、高響應頻率和低彈性係數。這些參數取決於懸臂梁的幾何形狀、材料的機械性質以及製作懸臂梁的工藝條件等。這些要求並不能全部滿足,比如降低彈性係數同時會降低響應頻率,在設計時要根據使用場合綜合考慮。 懸臂梁的製造可以通過矽微加工工藝來實現。常用的加工工藝有光刻、刻蝕、薄膜工藝等。一個典型的製造工藝流程如圖2。


 

  圖3是我們按照上述方法設計製造的微懸臂梁,在梁的自由端增加了一個反射面,它將用於分子構象探測方面的研究。


 

3.2敏感材料與微懸臂梁的固定技術

  微懸臂梁傳感技術的一個關鍵和難點是生化敏感材料與梁的固定。這種固定既要考慮檢測的可靠性與靈敏度,不能使生物分子失活;還要考慮解吸附與梁的重複利用問題。固定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聯法、共價鍵結合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如常用的吸附法操作簡單,但結合力弱;共價鍵結合法連接牢固,可重複使用,是目前研究中最活躍的一類方法,但該法比其它方法反應劇烈,生物分子活性損失更加嚴重。

4 微懸臂梁傳感器在生化領域的應用

  微懸臂梁傳感器自從問世以來,以其體積小、成本低、靈敏度高等優點,在生物化學領域獲得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對懸臂梁傳感器的描述最早出現在1943年Norton的一份專利中,在該專利中,Norton提出一種基於雙金屬盤的氫氣探測器。1969年,Shaver使用長100 mm,厚125μm的雙金屬懸臂梁構成氫氣傳感器,發展了Norton的概念。其工作原理是氫氣在鈀金屬中的高溶解性及其隨之而來的鈀金屬的膨脹。20世紀90年代以來,矽微加工技術的發展使微懸臂梁的製造得以實現,加上先進讀出技術的發展,促使微懸臂梁得到廣泛應用。

  1999年,Moulin等用懸臂梁傳感器來測量金表面由於蛋白質吸附引起的表面應力。其懸臂梁結構見圖1,V形Si3N4懸臂梁的尺寸為200μm×36μm×0.6μm。梁的上表面鍍金,下表面鍍一層惰性的硫醇類物質。整個懸臂梁浸在緩衝液中,注入蛋白質後,金表面吸附蛋白質後引起的表面應力改變就會導致懸臂梁彎曲。一束雷射在梁的自由端反射,通過PSD接收反射光,反射光斑的位移與懸臂梁彎曲成比例。在2 min的時候注入30μL的緩衝液,隨後在第28 min注入30μL免疫球蛋白(IgG)。實驗結果(見圖4)表明注入緩衝液後沒有明顯的表面應力變化,而注入IgG後則產生了很大的響應。該方法無需使用放射性或螢光物質作為示蹤劑,為生物材料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2005年,在Lee等的工作中,通過在懸臂梁表面澱積壓電薄膜來檢測懸臂梁對蛋白質和DNA的吸附。懸臂梁尺寸為100μm×30μm×5μm,壓電薄膜厚2.5μm。帶壓電薄膜的懸臂梁通過振蕩電路激勵,通過計數電路來測量頻率。實驗測得懸臂梁的基頻為1.2~1.3 MHz,吸附胰島素和T序列DNA後的頻率變化量分別為217 Hz和17.7 kHz,對應的質量變化分別為0.45821×10-15g和37.3747×10-15g。這種方法可以將電路部分與懸臂梁集成,組成晶片實驗室(LOC),這是當前研究熱點和今後發展方向。

  在化學傳感器方面,微懸臂梁結構可以用來檢測某些氣體或進行溶液成分分析。1999年,IBM蘇黎世實驗室設計出人工鼻子,採用懸臂梁陣列,8個懸臂梁中4個作為參考懸臂梁,另外4個則用於探測氫氣、乙醇、天然香辛料和水。2006年,Datslos等使用人工神經網絡(ANN)算法來分析懸臂梁陣列的多路響應。該方法不但可以識別多種被分析化學物,還可以計算出它們的濃度,並且不會將未知分析物誤認為是被分析物,正確識別的概率超過97%。

  國內也有很多有關微懸臂梁應用的研究,中科院微電子所Huang等對懸臂梁的結構進行了優化,並將其用於檢測熱敏高分子聚N-異丙烯醯胺(PNIPAM)分子構象隨溫度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5所示,在升溫和降溫過程中,都在32℃附近檢測到明顯的懸臂梁彎曲變化,說明PNIPAM分子在32℃時有一個明顯的構象變化,並且這個變化過程是可逆的。


 

  中國科技大學薛長國等利用微懸臂梁傳感器對抗原抗體的反應進行檢測。通過分子自組裝方法將穀胱甘肽轉硫酶(GST)修飾到微懸臂梁的單側鍍金表面後,應用光學讀出方法來監測在加入GST抗體的過程中,微懸臂梁的實時彎曲過程。實驗表明,加入GST抗體近3 min後抗原和抗體發生特異性反應,由於表面應力改變,微懸臂梁產生了明顯的彎曲變形(見圖6)。 


 
5 總結與展望

  微懸臂梁傳感器以其體積小、成本低、靈敏度高等優點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與應用,為生化物質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和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是微懸臂梁傳感器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檢測的可靠性與靈敏度有待提高,如何實現定量分析等。微懸臂梁傳感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將其與分析化學、計算機、電子學、材料科學與生物學、醫學等交叉,可以組建晶片實驗室,實現化學分析檢測,有可能導致化學分析領域的一場革命。

 

相關焦點

  • 壓阻式傳感器的實例應用
    打開APP 壓阻式傳感器的實例應用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8-20 14:20:04 壓阻式傳感器體積小,結構比較簡單,靈敏度高,能測量十幾微帕的微壓,動態響應好,長期穩定性好,滯後和蠕變小,頻率響應高,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它在測量壓力、壓差、液位物位、加速度和流量等方面得到了普遍應用。   1、壓力測量   矽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由外殼、矽膜片(矽杯)和引線等組成。
  • 懸臂梁的穩定
    取懸臂梁的幾何長度。「胡文」指出懸臂梁的穩定承載力與其在支座處和懸臂處的約束情況有關非常到位。「胡文」給出了加標及其推薦方法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穩定承載力計算公式,應該說,已經很全面了。下面的內容摘自陳紹蕃先生的「穩定指南」,可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補充。對於支座處懸臂梁的約束問題,對於由鄰跨伸出的伸臂粱,可採用圖4-16的方法,在支座處設置加勁肋防止梁扭轉。
  • 懸臂梁與外伸梁有何區別?
    懸臂梁與外伸梁有何區別?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國內在微加速度傳感器的研製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製的壓阻式微加速度傳感器和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開發的諧振式微加速度傳感器。後者採用電阻熱激勵、壓阻電橋檢測的方式,其敏感結構為高度對稱的4角支撐質量塊形式,在質量塊4邊與支撐框架之間製作了4個諧振梁用於信號檢測。   3、微機械陀螺   角速度一般是用陀螺儀來進行測量的。
  • 典型的微型傳感器有哪些?結構和工作原理解析
    利用成熟的矽微半導體工藝加工製造,可以批量生產,成本非常低廉。 典型的微型傳感器 微機械加速度傳感器 它是最早利用MEMS 技術開發成功,並取得廣泛應用的微型傳感器之一。微加速度傳感器的主要工作方式有壓阻式、電容式、力平衡式和諧振式,現在又出現了微機械熱對流式加速度傳感器。 圖1 和圖2 分別給出了新型加速度傳感器作用原理和結構示意圖。在懸臂梁的端部有一擴散加熱電阻,加熱電阻通電後所產生的熱量全部沿梁和上下兩個散熱板傳遞。向上下兩個散熱板傳導熱量的速率取決於加熱電阻與散熱板間的距離,沿懸臂梁的溫度分布曲線由懸臂梁與散熱板間的相對位置來確定。
  • 懸臂梁的線性靜力學分析
    問題的描述一懸臂梁左端受固定約束,右端自由,結構尺寸如圖所示,求梁受載後的Mises應力,位移分布
  • 【JY】從一根懸臂梁說起
    基於Python採用OpenSees進行建模計算,懸臂梁長度為1500mm,其中梁截面尺寸為200mm×200mm,所用材料為Q345,代碼如下所示,懸臂梁左端固結,右端施加2000KN集中荷載,分別採用歐拉梁-計算模型和鐵木辛柯梁-計算模型。
  • 簡支梁、懸臂梁、外伸梁彎矩及剪力
    靜定梁有三種形式:簡支梁、懸臂梁、外伸梁。
  • MEMS器件中的新應用
    MEMS器件的大小從1毫米到1微米不等,其主要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可靠性高、靈敏度高、易於集成等,是微型傳感器的主力軍,正在逐漸取代傳統機械傳感器,被用在消費電子產品、汽車工業、航空航天、機械、化工、醫藥等多個領域。
  • 壓電振動式發電機微電源智能控制應用電路的設計
    壓電振動式發電機微電源智能控制應用電路的設計 1 引 言   目前,隨著MEMS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各國在微系統領域投資力度的加大,各種形式的微能源層出不窮。在不同的微器件和微系統中,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些微能源為負載供應能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比如在工業自動控制,植入式醫療裝置、無線網絡傳感器等領域,人為地定時換能加電,不僅浪費財力和物力,同時也造成病人的痛苦和設備的損耗。本文針對微能源輸出功率極小但連續的特點,設計出一直新型的微功耗功智能電源管理控制電路,以把連續微量的電能加以儲藏,在使用時再以較大功率間歇性輸出以達到適用的目的。
  • 關於MEMS傳感器的廣泛應用領域
    ,集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微機械機構、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高性能電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和電源等於一體的微型器件或系統。AR/VR、可穿戴等消費電子,智能駕駛、智能工廠、智慧物流、 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智慧醫療等物聯網領域廣泛應用。
  • 深度解析壓電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由於AlN薄膜材料的多方面性能優點使其得到了相應的應用。例如基於AlN壓電薄膜的體聲波諧振器(FBAR),其諧振頻率可達GHz,在通訊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ZnO與AlN一樣具有纖鋅礦結構。高質量高c軸擇優取向的ZnO具有很好的壓電性能。ZnO晶格常數與矽襯底相差不多,所以晶格匹配度高。目前製備潔淨度高的ZnO薄膜技術已經很成熟。
  • 傳感器在醫學領域的分類及應用
    可以看到,在醫學科技領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電子產品,例如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身伽馬刀治療系統以及多層螺旋 CT 和MRI 等,傳感器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同樣非常廣泛,傳感器能夠發揮感受生命體徵信息的重要作用,對推動現代醫學發展有重要意義「,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之一就是傳感器,因此研究傳感器是發展當代醫學的必由之路。
  • 嘉華軌道專用橋主墩懸臂梁第4節澆築完成 預計明年底完工
    在渝中消息,10日,記者從負責嘉華軌道專用橋土建施工的中建三局三公司獲悉,大橋已完成主墩懸臂梁第4節段澆築。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綁紮懸臂梁第5節鋼筋。「大橋主墩懸臂梁一共分為20節進行施工,單個懸澆節段的施工周期在15天左右,我們力爭在春節前完成懸臂梁第7節的澆築,為餘下的懸臂梁澆築節段及橋梁附屬工程施工打下紮實基礎。」項目部現場負責人介紹,根據項目進度計劃,嘉華軌道專用橋預計明年底完工。 據悉,嘉華軌道專用橋建成後,將成為我市跨度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連續剛構橋,並與嘉華大橋形成「姊妹橋」,為山城再添一道靚麗景觀。
  • 醫學領域常用傳感器的應用盤點
    計算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技術以及電子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相關的領域也因此得到了推進,醫學領域的發展更加顯著。可以看到,在醫學科技領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電子產品,例如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身伽馬刀治療系統以及多層螺旋 CT 和MRI 等,傳感器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同樣非常廣泛,傳感器能夠發揮感受生命體徵信息的重要作用,對推動現代醫學發展有重要意義「,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之一就是傳感器,因此研究傳感器是發展當代醫學的必由之路。
  • MEMS傳感器在氣體檢測中的應用及優勢分析
    打開APP MEMS傳感器在氣體檢測中的應用及優勢分析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13 14:43:00 MEMS傳感器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已經非常廣泛
  • 常用傳感器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
    臨床上測定尿素、葡萄糖、乳酸、天門冬醯胺等生化指標可以採用酶傳感器,例如現在的葡萄糖酶傳感器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應用範圍廣泛,並且國際上乳酸酶傳感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臨床上要檢驗患者腎功能就要進行腎功能診斷,然後針對性的實施人工透析,這種情況下就要使用尿素傳感器。酶傳感器研究時間和發展時間都較長,市場上的酶傳感器已經達到了超過 200 種。
  • 低頻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
    來拾取信號.但在強電磁場環境中,磁電式振動傳感器難以克服電磁場的幹擾影響,因而其應用也受到了限制.光纖光柵加速度傳感器是利用光纖光柵的應變傳感機理來實現加速度的測量,並用光的波長變化測量加速度值,用光纖來傳輸傳感信號,集測量、傳輸於一體,因而具有強抗電磁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