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遠古的人類仰望星空的時候,他們會不會能想到在遙遠的未來現代人類可以飛到太空之中並短暫停留,雖然這些事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相信對於太空的想像和探索人類都是自始至終存在的。而幾十年來對於太空的探索發現,也許火星是離人類最近的一個「宜居」星球,而依據就是在火星的地表之下已經發現了固態水和疑似曾有文明出現過的痕跡。雖然美國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多次宣布自己已經將會利用火箭完成火星旅遊計劃並終將火星退休,不過似乎還是有點令人難以想像。
眾所周知,水是人類存活必須品,離開水源人類將活不過三天的時間。而火星上稀薄大氣層的存在,致使環境極其惡劣,地表除了塵土和砂石之外別無他物,那麼馬斯克幻想的火星生活又該如何繼續呢?2018年,科學家在火星表面發現埋藏在表面之下的冰川,這一「改變遊戲規則」的進展可能為第一批前往火星的遊客提供無限的水資源。目前,火星表面侵蝕已暴露出8個冰點區域,其中一些冰點位置非常淺,僅距離火星表面1米之下,最深的冰點區域在火星表面之下100米,甚至更深。
據悉人類可以採用一種叫做「羅德裡格斯水井」的技術將這些液態水提煉出來並進行生活。「羅德裡格斯水井」的原理是鑽探穿過地表直達冰下冰層,融化一些冰,形成一個水池,然後將水抽取出來。通過持續向地下水池泵入熱量,就逐漸形成一個蓄水池和一個持續供水系統。憑藉這套系統每天大概可以產出380升的液態水,而這個數量大概是太空人需要的10倍。
雖然火星上可以獲取液態水絕對是一個值得全人類興奮的事情,但是這其實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類現在的火箭技術有效載荷有限,不能將很多重型設備送上太空,據悉有效載荷最大的為「阿波羅計劃」中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不過在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之後,整個計劃的資料和設備都已經消失了。憑藉現在的技術,即使人類可以完成登陸火星的計劃,也會因為沒有相關的技術設備而只能進行短暫停留,不能進行長久的駐紮。對於人類來說,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依舊是一個起步階段,遠遠談不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