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滲氮工藝和參數怎樣進行選擇?

2021-01-19 材料成型

這裡有最實用的技術,點擊↑↑關注

氣體滲氮工藝和參數主要根據零件的滲氮層深度和表面硬度要求來確定。常用滲氮工藝有三種:等溫滲氮法、兩段滲 氮、三段滲氮。其主要工藝參數(溫度、時間、氨分解率)、作用、特點和應用如下。


    等溫滲氮溫度一般為500~510℃,保溫時間48~100h,滲層深度可達0. 45~0. 60mm,表面硬度在900HV以上,滲氮層脆性較大。   


 a.前期氨分解率控制在低限,使表面迅速形成彌散度大的氮化物,以獲得高硬度的表面層。

    b.後期氨分解率升高,使表層氮原子向內層擴散,增加滲層厚度。

    c.為了降低滲層脆性,在滲氮結束前可進行2h擴散處理,以降低表層氮濃度。這時氨分解率可控制在70%以上。

    d.對變形要求比較嚴格的零件,滲氮結束後應爐冷至180~200℃出爐。

    一般可冷至450℃以下快冷。


    a.滲氮溫度低,零件變形小,可獲得高硬度的表面層,操作簡便,但滲氮層淺,生產周期長。

    b.表面易產生富氮脆化層,有時還會有疏鬆層。

    c.適用於滲氮層變形要求嚴,硬度要求高的零件。





    兩段滲氮為先在510℃滲氮,再升高至530~540℃滲氮,兩段的保溫時間相等或後段略長,其滲氮時間比等溫滲氮少1/3左右。表面硬度低,為30~50HV。

    



    a.一段滲氮的分解率較低,使表面可形成顆粒細小、彌散度高的氮化物,得到較高的表面硬度。

    b.二段滲氮的溫度和氨分解率升高,加速了氮的擴散,增加了滲層深度,縮短了生產周期,硬度梯度變得平緩,同時亦可減薄脆性的白亮層。

    



    a.在保證表面得到高硬度的前提下可縮短生產周期,同時又可得到較深的滲氮層。

    b.適用於滲氮層較深,要求表面較硬而結構簡單的零件。



    三段滲氮為510℃滲氮,再升溫至550~560℃滲氮,然後降至520~530℃滲氮,保溫時間大約各佔1/3,滲速更快,表面硬度與兩段滲氮相似,但變形略大一點。   



    a.一段在滲氮溫度低,氮分解率低的情況下,使最外層氮濃度達到飽和。

    b.二段升高溫度,增加了氨分解率和氮原子向內部的擴散速度。

    c.三段繼續滲氮,使表面層氮濃度達到最佳濃度而不使表面硬度過低。    



    滲氮時間短,滲層深,但工藝過程較複雜,不易控制。滲氮溫度允許偏差值為±10℃,滲氮時間一般由隨爐試樣測得滲層深度決定。滲氮前預備熱處理多採用調質處理,一般件允許採用正火處理。


來源:青島豐東

不想走

爆點閱讀原文繼續斯磨 ↙↙   不求點讚,只求轉發!

相關焦點

  • 滲氮和氮碳共滲
    滲氮零件為了心部具備較高的綜合力學性能,處理前一般需要進行調質處理,工模具採用淬火、回火處理,以獲得回火索氏體組織(工模具為回火馬氏體組織)。 表5 為部分材料調質規範和機械性能。▼表5 常用滲氮鋼的調質處理參數及力學性能
  • 氣體滲氮後,金相檢查時發現滲層存在「黑線」組織
    經其處理過的零件會獲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的疲勞性能、變形小而規律性強、較高的抗「咬卡」性能以及較高的耐蝕性能等,故而廣泛應用於實際生產中。在生產過程中,某型25Cr3MoA鋼轉子組件在氣體滲氮後,金相檢查滲層組織時發現存在「黑線」組織,本文對此滲氮後「黑線」組織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
  • 齒輪傳動件高頻淬火變形且有裂紋,試試離子滲氮工藝
    這裡有最實用的技術,點擊↑↑關注
  • 滲氮不是聖誕,滲氮、滲碳又有什麼異同點
    是滲氮不是聖誕滲氮,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常見有液體滲氮、氣體滲氮、離子滲氮。傳統的氣體滲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動的氨氣並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後,氨氣熱分解產生活性氮原子,不斷吸附到工件表面,並擴散滲入工件表層內,從而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和組織,獲得優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滲氮過程中同時滲入碳以促進氮的擴散,則稱為氮碳共滲。常用的是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
  • 很全面,滲碳+滲氮+碳氮共滲表面處理工藝
    滲氮應用最廣泛的氣體滲氮,加熱溫度500-600攝氏度。氮原子與鋼的表面中的鋁、鉻、鉬形成氮化物,一般深度為0.1-0.6毫米,氮化層不用淬火即可得到很高的硬度,這種性能可維持到600-650攝氏度。工件變形小,可防止水、蒸氣、鹼性溶液的腐蝕。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氮化層薄而脆,不宜承受集中的重載荷。主要用來處理重要和複雜的精密零件。
  • 表面滲氮金相組織機理研究
    鋼鐵零件在一定溫度的可釋放活性氮原子的介質中保溫一定時間,使其表面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叫作鋼的滲氮或氮化。自1923 年,被德國人應用在鋼鐵上以來,滲氮工藝是目前對零件進行表面強化處理而廣泛採用的技術之一。相對於常用的滲碳工藝,該工藝熱處理溫度低、畸變小,可明顯提高零部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那腐蝕性、抗疲勞性和抗咬合能力,有效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 鋼的滲氮
    這種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可保持到560~600℃而不降低,故滲氮鋼件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由於滲氮層體積脹大,在表層形成較大的殘留壓應力,因此可以獲得比滲碳更高的疲勞強度、抗咬合性能和低的缺口敏感性。滲氮後由於鋼件表面形成緻密的氮化物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耐蝕性。此外,滲氮溫度低( 500~600℃),滲氮後鋼件不需熱處理,因此滲氮件變形很小。
  • 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的原理和焊接工藝參數的選擇
    日本、德國、前蘇聯、英國等國家藥芯焊絲髮展和應用也非常迅速。藥芯焊絲的原理與二保焊的不同處是,它是利用藥芯焊絲代替實心焊絲進行焊接。藥芯焊絲的優點和原理藥芯焊絲氣保焊的過程是雙重保護,氣渣聯合保護,可以獲得較高的焊接質量。
  • 滲碳與滲氮有什麼區別?什麼情況採用滲氮呢?
    在滲碳之後,鋼件表面的化學成分,由於提高了碳含量,可以接近高碳鋼,那麼高碳鋼是硬度較高的,而且工件滲碳後還可以經過淬火處理,淬火也是能夠在外部得到較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使用工件能承受一定的衝擊載荷,那麼滲碳工藝應用在哪裡呢?
  • 滲碳與滲氮什麼區別?
    答:點標題下方藍字「鈑金學習網滲碳:滲碳是對金屬表面處理的一種,採用滲碳的多為低碳鋼或低合金鋼,具體方法是將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滲碳介質中,加熱到900--950攝氏度的單相奧氏體區,保溫足夠時間後,使滲碳介質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
  • 氨分解率與滲氮結果的關係
    邊受熱邊分解,分解的速度初期是很快的,當氣體溫度與爐溫接近趨於一致後,氨分解的速度減慢下來,隨著時間的延長,仍然以越來越低的速度的進行分解。為了維持規定的氨分解率,就得連續不斷地通入適量的氨氣,以保證滲氮速度正常進行。當氮勢超過該溫度下生成化合物的臨界值,經一段時間,表面形成了化合物,有利於滲氮速度的加快。
  • 滲碳+滲氮+碳氮共滲
    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滲碳三種。應用較廣泛的氣體滲碳,加熱溫度900-950攝氏度。滲碳深度主要取決於保溫時間,一般按每小時0.2-0.25毫米估算。表面含碳量可達百分之0.85-1.05。滲碳後必須熱處理,常用淬火後低溫回火。得到表面高硬度心部高韌性的耐磨抗衝擊零件。滲氮應用最廣泛的氣體滲氮,加熱溫度500-600攝氏度。
  • 鋼材的離子化學熱處理基礎知識及操作工藝原理
    在Oc段,氣體放電靠外加電壓維持,稱為非自持放電;超過 c點即不需要外加電離源, 而是靠極間電壓使得稀薄氣體中的電子或離子碰撞電離而維持放電, 稱為自持放電。從輝光點燃至d點, 稱為正常輝光區, de段為異常輝光區。離子化學熱處理工作在異常輝光區, 在此區間, 可保持輝光均勻覆蓋工件表面, 且可通過改變極間電壓及陰極表面電流密度, 實現工藝參數調節。
  • 真空滲氮
    在真空滲氮過程中,由於模具表面的吸咐的其它氣體和粘附物會被「抽氣」時抽走並排出爐外,鋼表面的活性大大提高,促進了對滲氮過程中活性氮原於的吸收,加快了滲氮的過程。此外,普通氣體滲氮加熱之前要先通入NH3排除爐內的非滲氮氣氛,尤其是氧化性氣氛,但爐內仍會有少量氧化性氣氛,即使是高純氣體,其中也含有0.1的雜質。
  • 滲氮過程控制
    通常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後立刻滲氮。        將被處理零件置於滲氮爐中,並將爐蓋密封后即可加熱,但加熱至150℃以前須作排除爐內空氣工作。排除爐內空氣的主要目的是使參與滲氮處理的氣體只有氨氣和氮氣兩種氣體,防止氨氣分解時與空氣接觸而發生爆炸性氣體,及防止被處理零件及支架的表面氧化。
  • 模具滲氮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模具滲氮後發生表面氧化不僅影響模具外觀質量,而且影響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這是影響模具使用壽命的原因之一。我們先來找出原因,模具滲氮後表面氧化的原因:     (1)氣體滲氮罐漏氣或爐蓋密封不良。     (2)提供氨氣的乾燥裝置中的乾燥劑失效,通入爐中的氨氣含有水分。
  • 雷射切割工藝參數的確定
    比如,300W的單模雷射和500W的多模有同等的切割能力。常用材料的單模雷射切割工藝參數見圖1;多模雷射切割工藝參數簡圖2。雷射功率雷射切割所需要的雷射功率主要取決於切割類型以及被竊材料的性質。氣化切割所需要的雷射功率最大,熔化切割次之,氧氣切割最小。雷射功率對切割厚度、切割速度、切口寬度等有很大影響。
  • 滲氮、滲碳熱處理專題技術交流來了
    中科院院長9月16日表示,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限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長治久安的必答題。這種對關鍵技術的宣戰,雖悲壯且被迫,但勢必拿下的決心已經表明了國家的態度。咱們熱處理行業必須做出應有的貢獻,不能掉鏈子。
  • 魔鬼在細節~氮化矽鍍膜工藝參數優化
    摘要:利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沉積給定折射率的氮化矽薄膜,通過正交實驗法對襯底溫度、NH3流量和射頻功率3個對氮化矽薄膜沉積速率影響較大的工藝參數進行全局優化和調整,得到了氮化矽鍍膜的最優工藝參數。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的氮化矽薄膜作為理想的減反射膜,具有很好的表面鈍化作用,已被廣泛地用於半導體器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