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心中有愛,眼裡有光的特教老師

2021-01-08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6日訊(記者 陳彬 通訊員 劉豔春)2008年高考填報志願的前一天,她無意中看到中央電視臺一檔關於雙胞胎自閉症兒童家庭實錄的節目,兩位三歲的自閉症寶寶對於家人的呼喚充耳不聞,對日夜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情感淡漠,透過屏幕看到孩子父母無助的眼神,深深觸動她的內心。當時,她對「自閉症」這三個字毫無概念,但也是從那一刻起,她對這個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有個信念在告訴她:想儘自己的力量來幫幫這群特殊兒童,幫幫他們的家庭。基於這樣的信念,在填報志願的那一刻,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特殊教育。她就是深圳市光明區鳳凰學校特教班班主任汪電瓊老師。

畢業後,汪電瓊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特教老師,時隔多年,她依然清晰地記得走進光明職康中心特教班給孩子們第一次上課的情形,「當我滿懷激情開始我的教學時,卻發現有的孩子開始離開座位滿教室奔跑、有的孩子自顧自玩起小手、有的孩子一邊搖晃座椅一邊在自言自語,只有一兩名學生在配合著我的教學,這和我想像中的課堂大相逕庭。」

課後汪電瓊老師反思良久,首先,對學情沒有足夠地了解,未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教學;其次,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精準,課堂缺乏趣味性。接下來,汪電瓊一邊請教有經驗的老師,一邊自己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各種培訓,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在這裡,不僅僅進行集體教學,也對幾十位孩子分別進行一對一的個別化訓練,在訓練中,對於普通孩子輕而易舉就能學會的動作、指令、數字、詞語,特教班的孩子往往要經過幾十上百次的重複和強化才能掌握。每當孩子有了小小的進步,汪電瓊甚至比他們的父母還要激動。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有所收穫,聽到孩子父母認可的話語,她愈加堅定當初的那份信念。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秉承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汪電瓊老師開始探索如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的發揮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的特質,做到因材施教。「班上有兩個孩子肢體協調性較好,節奏感較強,於是我就安排他們擔任課間操領操員;有個孩子物品歸置能力較好,我便安排她擔任玩具派發、回收小助手,並協助老師教會其他同學學會如何歸置玩具;有兩名同學勞動技能較佳,我便安排他們跟隨生活老師午餐後清理餐桌和幫助同學清洗勺子。孩子們從最初的畏縮,到開始嘗試參與,再到長期的堅持,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都能在各自的小領域提升自己。」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特教班的教學面臨巨大的考驗,由於生活適應科目對於低齡段特殊兒童注重操作和實踐,可是空間的相隔,讓汪電瓊老師無法對孩子們手把手教學。於是,她萌生了親自拍攝教學小視頻發送給家長進行家庭輔導的想法,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個支架成為了疫情期間的備課工具,慢慢學習如何拍攝、剪輯、錄音、合成,往往一個幾分鐘的成品教學視頻,都要花上幾天才能完成。根據教學內容,汪電瓊會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務,家長收到視頻的時候,能夠簡單易懂,便於操作。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9年,汪電瓊進入到鳳凰學校特教班,擔任班主任,同時任教生活適應科目。在這裡,她遇到了從教路上的導師—劉秀珍老師,「她教會我如何在集體教學中構建差異化教學,如何實施個別化教育,如何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讓我的方向更清晰。在這裡,我除了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外,還承擔了德育、宣傳、家委會、校本教材編寫和為重度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等工作。在特殊兒童教育方面,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包括晨間的問好、個人衛生、用餐禮儀、書包的整理、寢具的收拾等。同時注重家校之間的溝通,定期與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定期家訪,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因為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紮根特教已然十個年頭,在課堂中,汪電瓊是一名老師,教孩子們知識;在課後,她充當孩子們的大姐姐,跟孩子們一起玩鬧,帶他/她們逛社區、進商店購物;生活中,她有時又像一位嘮叨的老母親,看到孩子們指甲長了忍不住要剪一剪,看到有些女孩子午睡起床凌亂的頭髮會幫忙梳一梳,看到由於上火嘴唇開裂的孩子,自掏腰包買唇膏給孩子抹一抹,只為讓孩子減輕疼痛......「每一次與孩子的相處,讓我感覺幸福與溫暖,是他/她們讓我慢下腳步感受這個世界。在未來,我也將一直行走在幸福的特教路上,做一個心中有愛,眼裡有光的特教老師。」


相關焦點

  • 愛你,心中有愛不失溫度;想你,眼裡有光美好便生生不息
    世上真摯的情感,眼裡有光心裡有暖,至情至性的心靈,對心愛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愛你不負遇見,想你不負一片痴心的眷戀,愛你,心中有愛不失溫度,想你,眼裡有光美好便生生不息,心裡真愛著一個人任誰都替代不了,那是一份觸動心弦的眷戀,情感的世界裡,入了心的人,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心裡永遠的最愛!
  • 「圖片直擊」「90後」特教老師:用愛守護靜待花開
    特教老師平夢露老師帶領學生做廣播體操。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付丹陽老師、平夢露老師、李佳鵬老師帶領學生做課間操。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李曉月教師在教學生認識水果。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秦麗微老師給培智班的孩子上生活語文課。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王少陽在上生活數學課。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平夢露老師在與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學生交流。胡海軍攝 特教老師李佳鵬老師和付丹陽老師帶領學生上感統課。
  • 願你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活成最美的樣子
    文/幽蘭公主 攝影/小晗長路漫漫,道阻且長,若不是心中有火,眼裡有光,我們就會在人生的徵途中,走入迷途,陷入絕境。在百折千回中成長,在千磨萬擊中發光,那些心中有火的人,都是能夠忍受命運磨礪的人,都是能夠將生活的苦澀轉化為蜜甜的人。李子柒、李佳琪一個個耳熟能詳的草根網紅,平地崛起,不是因為他們的顏值,卻是因為他們是心中有火的人。
  • 心中要有愛,眼中要有光,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也在網上搜到他哪年做了什麼事,有什麼成就。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一天是怎麼安排的。5歲的時候,巴菲特就一直有成為富翁的夢想,並在孩童時代,就為了這個夢想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比如他通過閱讀《掙到1000美元的1000方法》這本書,搜集整理了各種成為富翁的計劃,結合自身條件,去付諸實踐。
  • 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特教園丁獎」頒給了這群有愛的老師們_新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10位獲得今年「特教園丁獎」的教師代表坐在現場第一排,其中有兩位來自江蘇。他們分別是南京市鼓樓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黃豔萍和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邢國林。
  • 與愛相伴,靜待花開!江蘇2名特教教師獲「特教園丁獎」
    今天(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2020年 「特教園丁獎 」頒獎儀式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隆重舉辦 。全國100名特教教師獲「特教園丁獎」。據了解,從2010年起,中國殘聯、教育部等共同設立特教園丁獎,至今全國已有 1799 名特教老師獲得表彰 ,江蘇獲獎特教老師達 117 名。今年,江蘇有兩位特教教師獲獎,分別是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邢國林和南京市鼓樓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黃豔萍。
  • 「特教人講身邊事二」特教老師袁美蘭:用愛為腦癱兒童撐起一片天
    有這麼一群老師,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青春和愛心做特殊兒童家庭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她們總說,孩子們的成長就是她們最大的幸福,在她們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分享。本期的《特教人講身邊事》專題,我們來聽一聽特教老師的故事分享,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邊事,展現她們的使命和擔當。特教人講身邊事二我是市殘聯特教中心腦癱部康復教師黃秋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我的同事——袁美蘭的故事。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內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僅照亮自己,還能溫暖他人!心是身上燈,照亮前行路人們常說:「心是你身上的一盞明燈,能夠替你照亮前行的路。」確實如此。心裡有什麼,你看到的就會是什麼。心中有光,前方就是康莊大道;心中無光,前方就是荊棘滿地。
  • 為了自閉症兒子轉行到特教老師,這些父母的經驗值得學習嗎?
    在自閉症行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是專業院校畢業從事工作多年的專家學者,也不是特教專業的老師,他們是數量龐大的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按照中國目前有一千萬自閉症患兒計算,國內自閉症患兒父母超過兩千萬。而在這些數字背後有一個由父母轉變為特教老師的現象值得特別研究和探討。
  • 「特教人講身邊事三」「高矮肥瘦組合」的成長印記
    有這麼一群老師,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青春和愛心做特殊兒童家庭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她們總說,孩子們的成長就是她們最大的幸福,在她們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分享。本期的《特教人講身邊事》專題,我們來聽一聽特教老師的故事分享,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邊事,展現她們的使命和擔當。特教人講身邊事三我是市殘聯特教中心智障兒童康復部的梁佩琪,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部門老師的成長印記。
  • @上海海洋大學,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為愛傳唱《夜空中最亮的星...
    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我們也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校藝術團合唱團的一員,我們號召大家減少外出,加強防護,並積極開展線上「雲訓練」,在指揮莫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不僅能夠保證每周層層落實,還會定期召開在線會議同步反饋訓練情況,及時調整訓練策略。
  • 特教學校連起的世界
    每名老師來特教學校教書的原因都不同,但在特教學校當老師,肯定能讓人變得更有耐心。一篇課文可能要反覆教三四節課甚至一周學生才能勉強掌握,無奈、失落、想發火是每個老師都經歷過的考驗。但看到學生確確實實有進步的時候,老師們也會感嘆,「哇,真好。」觸摸時間如果只看課程表,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就像素質教育的樣板。
  • 「2020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出爐 全國100名特教教師受表彰
    由中國殘聯、教育部等聯合舉辦的「2020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表彰活動今天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舉行,全國100名優秀特教教師受到表彰。截止目前,全國近1800名特教老師獲得「特教園丁獎」,其中江蘇有117名老師。
  • 眼前一片漆黑 心中無限光明
    「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她從未享受過一天光明,直到走進省特教中專的大門後,她才開始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有了些「膽量」和憧憬……她是連自己名字都講不太清楚的2013級盲人按摩班的張素素同學,今年剛剛17歲,來自界首市。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首《枉凝眉》歌聲剛一出口,便引起了現場師生的嘖嘖稱讚。
  • 都討論後浪,我也說說後浪,如何讓後浪「心中有火,眼裡有光」?
    然後,我跟人說:「你看,這本書封面是海綿的,多有質感啊。故事這麼好,足足有兩百多頁,喜歡《海底小縱隊》的娃絕對喜歡。插畫清清淺淺都是手繪美爆了。有科普孩子愛讀還益智。」再後來,我發現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這本書。這本書更適合那些對於科普知識掌握得不是那麼多、但是對圖片很敏感的低幼小寶寶。最好,這孩子對熱播的動畫《海底小縱隊》情有獨鍾。
  • 聽聽江門四個特教老師的故事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黃燁倩)有這麼一群教師,他們的學生可能會在教室裡突然崩潰大哭,可能會自說自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可能會坐下不到三分鐘就跑到教室外面……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為教好一個孩子,他們常常需要花費數倍的努力與耐心,循循教導。
  • 愛豆眼裡有光!| 專訪宮鵬
    因此,在與出品方愛奇藝及節目總導演車澈商定一致後,定下了他提出的「Livehouse」設計理念,做一個山洞。宮鵬談到,作為一個項目的「視覺系統中樞」,最重要的是傳達清楚自己的需求,告訴各部門工種,想要的效果是什麼。比如看到整個舞臺舞美時,燈光設計要首先考慮到,如何讓燈光自然融入的同時,又能為舞臺效果錦上添花。因此,在這個「洞」裡做文章時,燈光設計希望儘可能做到「小空間、大變化」,既讓空間無限延伸,又將燈光合理地「藏」起來、「變」出來。讓燈具儘量融合到整體布局裡,這樣才能為舞臺加分。
  • 東明縣特教學校到鄄城縣特教學校參觀學習
    東明特教學校的老師深入課堂,觀摩了生活語文課、生活數學課、唱遊律動課,對鄄城縣特教學校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予以了充分肯定,並表示好好學習,回去應用於本校教學實際。  為期一天的參觀學習結束,袁志平對鄄城特教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表示感謝,鄄城特教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兩校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我想讓孩子們慢慢抽芽開花—訪山大輔仁劉旭彤老師
    約訪劉旭彤老師之前,筆者曾對這位家長和孩子們口中交相稱讚的語文老師有過這樣的定位:從教多年,治學嚴謹,教學經驗豐富,善於把握和分析學生心理……見到劉旭彤老師之後,才發現這位只有三年教齡,眼裡有光的年輕老師身上藏著更多不一樣的「寶藏」。
  • 如果滿分是十分,在你心中孩子有幾分?你在孩子的心中又有幾分?
    如果滿分是十分,你的孩子在你的心中有幾分?而你在孩子心中又有幾分?我們來看看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媽媽和孩子之間相互打分,出現一個很令人驚詫的現象,在媽媽為孩子打分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扣分,多的打到8分,而少的只有5分。相反,每個孩子給媽媽打分的時候都是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