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老師,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青春和愛心做特殊兒童家庭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她們總說,孩子們的成長就是她們最大的幸福,在她們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分享。本期的《特教人講身邊事》專題,我們來聽一聽特教老師的故事分享,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邊事,展現她們的使命和擔當。
特教人講身邊事三
我是市殘聯特教中心智障兒童康復部的梁佩琪,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部門老師的成長印記。
中心智障部是由5名教師組成的精銳部隊,別人總說我們是一群獨當一面、青春有活力的「高矮肥瘦組合」。
我們的部長,關雪敏,作為部門負責人,既當指揮官又是作戰兵。
2010年加入中心的我才22歲,貌美如花,青澀懵懂。2020年的我不是30而已,是32而已。
2013年加入中心的鐘婧怡,一直忙著中心部門的大小事,卻始終沒有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
2016年加入中心的翁惠慶,一直保持著活潑可愛的「嗡嗡嗡」形象,穿梭在特教中。
2019年加入中心的黃杏娟,是一名把健康、養生放在生命至上的人,時刻提醒我們要喝水、喝水、拼命喝水。
這就是我們「高矮肥瘦組合」。我們「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我們每天都堅守在智障兒童康復的一線工作中。智障兒童普遍存在認知溝通、自我照顧、適應行為、健康與安全等問題,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特殊需要,在學習能力評估的基礎上,設計以自我服務能力為核心,以七大領域訓練為抓手的課程體系,同時開設社會實踐、早期閱讀等課程,並遵循「小步走,多循環」的原則,讓智障兒童獲得生活經驗,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專業促進步,不斷的學習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掌握更多、更全的智障兒童康復知識。老師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各類教研學習,使自身的業務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每學期我們都精心布置課室內外環境,務求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安全性高、益智性強的教學環境。
每年的7月,不僅是畢業季,也是我們與孩子離別的日子,帶著孩子順利轉介的喜悅與我們的不舍別離,為孩子舉辦了人生中第一個畢業典禮。中心是一片沃土,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家長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的愛與感激之情。
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充實有意義,歡樂的六一兒童節,老師們精心編排了萌娃時裝秀,讓孩子們也能在表演中獲得自信,收穫快樂,展現他們的康復效果。
2018年中心舉辦「奮進十五載,築夢向未來」辦學十五周年慶紀念活動,孩子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自信的笑容,活潑可愛的舞姿,感染了臺下的觀眾。
一場疫情,讓2020年變得不一樣,周圍熟悉的事物都發生了改變,疫情複課前後的我們用「疫」樣的方式,為孩子們保駕護航。
工作再忙,我們也會積極參加中心組織的各類活動,例如打籃球、歌唱比賽、才藝大賽等。每當感到疲倦或心情低落時候,我們都會以各種搞笑的方式來調節情緒,放鬆心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相識、相知、相愛多少個春起秋落。我們還是從前的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的信念絲毫未減,現在的我們還是最初那張臉,前方再多艱難,也不退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平凡的崗位,譜寫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來源:江門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