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跟我說 #樸春瘦了11公斤# 上了熱搜,她是因為治療ADD吃藥的緣故,165釐米的身高,胖到了70公斤,現在減到了59公斤。
聽到這個信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樸春是誰?」,網上搜了搜,她是韓國女歌手,曾經是女子演唱組合2NE1的成員,哎,我實在太孤陋寡聞,這個組合也不知道。
然後,又好奇「ADD是啥病?」,原來是注意力缺失症,主要的表現就是注意力很難集中,總是分心,丟三落四。怎麼感覺我就是這樣?嗚嗚。
但作為營養師,谷老師最關注的還是她的體重。算了算她的BMI,165釐米、59公斤,減到了正常體重。
不過肯定不少朋友還是覺得她挺胖的,而且算算自己的BMI也正常,可還是會覺得自己挺胖的,這篇文章就跟大家重點分享一下身材焦慮、胖瘦標準,以及如果你非要更瘦些,建議瘦到多少,瘦多快?
一、遠離身材焦慮,2021健康又美麗
身邊有身材焦慮的朋友挺多的,就連我自己,160的身高,現在是106斤,看著自己的小肚腩都會焦慮,不過我的焦慮也就持續一兩分鐘,很快腦子裡就會冒出「怎樣才算科學體重」的營養知識,於是瞬間被寬慰,所以我會控制飲食增加運動讓自己看起來更緊緻些,但是絕不會為了更瘦節食。
說到身體焦慮,特別想提一下前段時間上《演員請就位》的辣目洋子,她的演技超棒,節目裡爾冬陞導演誇有影后氣質。
可是她的身材,並不是演員圈備受推崇的紙片人;雖然她BMI也正常,但是確實有點微胖,甚至有人嘲笑她「水桶腰、大象腿」。
可是,你從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她對身材的焦慮,反倒是她的幽默、笑容和多才多藝會讓你完全忽略她的身材,只覺得她美的很有味道、很特別。
至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真沒幾個人會關注我們胖幾斤或瘦幾斤,所以請放過自己,每天告訴自己「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我獨一無二」,不在身材焦慮中浪費彌足珍貴的每一天,快樂——你值得擁有。
二、遠離肥胖認知誤區,胖不胖看這3個指標
▎1、體質指數(BMI)
胖不胖?目前應用最廣的衡量指標是體質指數(BMI),BMI的計算公式為:
BMI=體重/身高/身高
體重單位為千克,身高的單位為米
拿我自己舉例,身高1.6米,體重53公斤,BMI=53/1.6/1.6=20.7。
這個BMI胖不胖呢?參考下表。
如果你BMI在18.5-23.9之間,就是體重正常;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報告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所以體重正常的你已經打敗了一半國人。
那就不用天天尋思著怎麼再瘦了,學學營養飲食,科學鍛鍊,沒啥壓力地更緊緻就好了。
另外關注我的朋友也有一些還未成年,或者家裡的娃未成年,附上7-18歲兒童BMI 的標準,供大家參考。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老人的BMI控制在20~26.9之間就正常,太瘦抗病力弱,反而增加營養不良和死亡風險。
▎2、腰圍
跟一般的胖相比,肚子胖更可怕,因為肚子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的風險更高。
怎樣才算中心型肥胖呢?衡量標準就是腰圍。
女性腰圍≥85釐米
男性腰圍≥90釐米
就是我國成人中心型肥胖的標準。
如果你的腰圍超標,即使BMI正常,飲食和運動也都得上心,一定把肚子減下去,不過並不存在「局部瘦」的方法,所以還是得整體減減肥。
一般腰部最細的位置就是腰圍,如果腰部上下一樣粗,就找肋骨下緣和髂骨(腸骨)上緣的中點位置測量,如圖。
測量時,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皮尺沿著中心點繞一圈,緊貼但不緊壓皮膚,維持正常呼吸,在吐氣結束時,量就好了。
▎3、體脂率
體脂率是肥胖診斷的金標準,不過我國還沒有具體標準,考慮到國人和日本人體型類似,所以可以參考日本肥胖學會的標準,如表。
不過咱們自己買的體重秤或者健身房的體脂儀,都是採用的生物電阻抗法測量的體脂,結果不太準確。
如果你體重已超標或/和腰圍已超標,減肥過程中就不用太在意體脂率準不準,同一臺體脂秤、同一時間、同一狀態下測的結果還是可以作為減肥效果參考的。
三、實在想更瘦,這是底線
這幾年減肥圈還流行一張表,就是「BM女孩體重表」,見下表,很多女孩都把它作為減肥的目標。
就拿160釐米的身高舉例吧,按照BM女孩的標準,體重要瘦到43千克。
算一算BMI,就是43/1.6/1.6=16.8,按照BMI的標準就屬於體重偏輕。體重偏輕營養不良、貧血、月經紊亂、不孕的風險都高。
所以如果你的體重在正常範圍內,還是想瘦點,那BMI最低也不建議低於18.5。
還是拿160釐米的女性舉例,那建議你最低減到18.5×1.6×1.6=94.7斤。
至於瘦的速度,比現在少吃一點,確保每天飢餓感不明顯,一個月瘦兩三斤就超棒。
2021年變瘦變美,就從遠離身體焦慮,科學制定目標體重和減肥速度開始吧。
今日互動:把你的身材焦慮留在討論區,讓它成為過去,疫情又來,2021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