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老師,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青春和愛心做特殊兒童家庭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她們總說,孩子們的成長就是她們最大的幸福,在她們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分享。本期的《特教人講身邊事》專題,我們來聽一聽特教老師的故事分享,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邊事,展現她們的使命和擔當。
特教人講身邊事二
我是市殘聯特教中心腦癱部康復教師黃秋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我的同事——袁美蘭的故事。
袁老師是2010年來到中心,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了。她說來到中心之後,就特別喜歡這裡,因為這裡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
多年的幼教經驗讓她很快適應了腦癱部的日常教學工作,但是後來發現運動課是塊硬骨頭,哪一塊是股四頭肌,哪一塊是小腿三頭肌,為什麼有的小朋友頭都抬不起來,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站都站不穩,這些問題對於她來說都是個大難題。她告訴我,為了更快地熟悉這一塊領域,她珍惜每一次中心安排的外出學習機會,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康復理論知識和訓練技巧。
我問她在這個崗位上難不難,她說:「難,但是我會把它當成是一次挑戰,因為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磨練,每一次磨鍊都是一次成長。當我看到孩子從不會坐到坐穩,從不會走路到獨立步行,從不會上下樓梯到會跑會跳,我就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的。當我看到我的孩子們,開心地向我跑來的時候,我感覺世界都充滿了陽光和溫暖。」
袁老師的學生小海(化名),剛來的時候不會站也不會走,認知理解能力很差,而且情緒很不穩定。面對孩子的情況,她奶奶很苦惱和無助。袁老師就告訴奶奶,家長既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朋友,可以嘗試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處。在一次次的談話和引導中,奶奶的心態也明朗了許多,也慢慢學會怎麼樣與孩子溝通,學會以玩和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完成訓練。時光不負有心人,就在去年奶奶生日的前一天,小海邁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步,奶奶說這是孫女送給她最大的禮物。當時我看到袁老師也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
她說:「每次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看到家長們的坦然和自信,就會有一種感動和欣喜油然而生。」每當看到家長踴躍報名參加節目表演,看到小朋友的努力和認真,看到舞臺上堅強和自信的媽媽,看到家長在朋友圈坦然地向所有人分享自己孩子的故事……這一切就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美好期盼。
雖然我們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人生,但是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勇敢和堅強;雖然我們的家長比別人更加辛苦,但是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坦然與自信。袁老師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一位特教老師的堅持和努力,也看到了一位特教老師奮鬥的初心!
願我們初心不改,踏浪前行。
來源:江門市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