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的朋友圈被嗶哩嗶哩的《後浪》刷屏了。
有人盛讚,說看得熱血沸騰;有人鄙視,稱聽了個開頭噁心地想吐立馬關掉了。
雖然我為了給娃啟蒙,早早成了嗶哩嗶哩的使用者,還勉強答對了註冊要求的那一堆題目。可作為一個對追熱點沒啥興趣的人,我不打算評價這件事。
所以,這篇文章其實是「標題黨」,我只是想說說和後浪同名的童書子品牌——浪花朵朵。這個品牌是我和兒子的大愛。
「後浪」這麼火,不蹭一把熱度說說這個「此後浪非彼後浪」的「後浪」,讓這家不錯的書籍品牌「泯然眾人矣」,我覺得是罪過。
01什麼是後浪?
說到後浪,你可能覺得陌生。
有人解釋後浪的標誌和名稱,用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先讀書,後浪」。
不知道後浪出版官方如此命名是不是也這麼想的,反正我覺得挺有意思,有點追求自由的感覺,而且不乏「正能量」。
即使沒聽說過後浪,你也許聽到過曾經火遍全國的《秘密花園》——那本當年甚至帶動了彩鉛銷售量的書籍,就出自後浪手筆。
說句題外話,《秘密花園》的文案出自後浪銷售總監魔雲獸,我是他的忠實粉絲。他關於視頻、動圖製作的免費分享,特別是對於一些新工具的好奇和接納態度,讓我受益很多。
而浪花朵朵作為後浪的童書子品牌,棒呆了。
作為一個家中有三歲娃、關注童書不止三年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他家的童書真是不錯。哪怕你閉著眼睛選,也很少掉進坑裡。
注意,是很少!不是不會!咱說話得客觀,不能說得太滿。不過,憑良心講,真的比別家踩坑少多了,有些踩坑的原因還是孩子個性清奇、品味不同。
我經常會去各大電商轉轉,看看他家有啥好書。
02我收藏的那些浪花朵朵的童書
是時候趁著這波熱度,奉獻出我給我和兒子備好的私家書單了:
1.《祖母的動物故事集》
熟悉我的朋友,肯定知道我第一個推的會是《祖母的動物故事集》。
我家娃拿到這本書了以後,當天讓老母親人肉讀到凌晨1點,一個星期內讓我滾動用手機播放我錄的其中一個故事《小老虎西莉亞》。至今,他還能開口流暢的背出這篇故事的前頭幾句。
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呢?
全書選取自來自不同的大洲和大洋的八種動物,比如北極熊、狼、企鵝、河狸等,以它們為主角講述了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揭秘了動物的習性和生活場所。
比如:小河狸奔奔跟著爸爸去樹林裡,卻發現暴雨衝毀了自己的家,於是和爸爸以及兄弟姐妹們重返家園展開營救行動;
小狼哈利被父母遺棄,狼媽媽把他帶回自己的族群。人類佔據了狼的家園,狼群不得不往北重新尋找自己的樂園……
那段時間我幾乎是逢人就安利這本書,安利的方式是一言不合就甩出一堆美圖。
然後,我跟人說:
「你看,這本書封面是海綿的,多有質感啊。故事這麼好,足足有兩百多頁,喜歡《海底小縱隊》的娃絕對喜歡。插畫清清淺淺都是手繪美爆了。有科普孩子愛讀還益智。」
再後來,我發現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這本書。這本書更適合那些對於科普知識掌握得不是那麼多、但是對圖片很敏感的低幼小寶寶。
最好,這孩子對熱播的動畫《海底小縱隊》情有獨鍾。
我和我兒子真的很喜歡。
2.《如何製作一個哥哥》
如果用「美」來形容上面的一本書,那麼用「創意」來形容這本書再恰當不過。
雖然我今天做了回標題黨啊,但是「如何製作一個哥哥」還真的不是標題黨,書的內容當真就是小朋友想製作一個哥哥。
一個小孩子心血來潮突然想著做起一個哥哥,於是一堆小動物過來給他出各種各樣的主意。
小朋友從骨頭開始做起,找了兩根棍子。可有動物提出棍子做人膝蓋不能下彎。小朋友不停開動腦筋想辦法,慢慢地搭建起了一個哥哥。
你可以把這本書當做是一個自然科學書籍,它給小孩子們科普人類的身體構成。
你也可以把這本書理解成一個科學實驗書,它告訴孩子們如何想盡辦法解決科學中遇到的那些問題。
你還可以把這本書當做一個學習方法的書籍,因為它告訴孩子們有問題了以後向書本請教,群策群力、團結合作。
不過,這更重要的是一本故事書,包含著創意和歡樂。
3.《歐赫貝26國幻遊記》
老實說,這套《歐赫貝26國幻遊記》我真的沒看懂。
因為,這套書不是給我們成年人讀懂的,我們有太多的思維定勢和束縛。這套書是給那些「會飛的彼得潘」讀的,而且彼得潘們讀到的內容不盡相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這套書的評價有兩種:
一類是像我這樣古板的媽媽,讀完了這本書完全不知道在讀什麼,但不妨礙覺得它是套好書;還有一類是被幻想故事餵大的孩子,讀完了之後如獲至寶,進而常讀常新。說了半天,你肯定很疑惑:這套書到底講什麼呀?
這套書是一部幻想歷史地質,作者用26個英文首字母幻想出了26個神奇的地方,有故事國、眩暈城、巨人島。每一個地方都發生了很多故事,有的悲傷,有的快樂,像極了我們的經典名著《西遊記》,但主角都各不同。
其中一個地名是歐赫貝島。
文字很美。比如,歐赫德流士因為違反歐赫貝島規則,穿越了霧靄之河被接受審判。那段流士的自辯美得不像話:
「我喜歡睜著眼睛夢想。」歐赫德流士回答:「薄霧之河看上去很美,它的灰色柔軟如棉絮,淹沒一切事物。它舒展朦朧乳白的龐大渦流,鋪張絢麗多彩的美麗布幔,生物脫胎換骨、化為精靈,你會以為自己漫步天庭。然而這片模糊的世界也有法則。」
極具地域風情的一本書,不僅有歐美風情,其中的翠玉國滿滿中國風:
我總覺得,這套書真的要讀懂,得熟知《山海經》,了解西方歷史文化。
只是,都具備了那些,就無法體會這套書的幻想的美麗。
所以,還是孩子讀最佳,我已經過了讀這套書的年齡。
4.《建築的故事》
虛幻的咱成年人讀不懂,不妨和孩子讀點現實的——建築。
這本《建築的故事》不適合低幼,更適合至少讀小學的朋友們。父母們結合孩子們遊玩參觀建築時配合閱讀更佳。
據說這本書被成年人在電商平臺賣到斷貨,可見多少成年人童心未泯,多少成年人喜歡和追求美。
魔雲獸稱讚這套書,說這本書的序寫的極好。深以為然。
我們總是看到那些歷史上遺留的建築的奇蹟,覺得它們宏偉而美麗,卻忽視了建築其實很平易:
建築最初的功能不過是讓人類抵禦寒冷,人們只能結合自己的需要因地取材。其後才是追求功能的多元以及外形的美觀,甚至最後演變成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以及關注建築的久遠留存。
建築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同,普通人追求的不過是住有所居,而國王想的是萬古流芳。但是,不論初衷如何,只要你願意去細心聆聽,總能體會到建築的美。
這麼說上升到哲學高度,太沉重了,還是看圖、看圖吧。
紫禁城很美麗。作為中國人,我們每次凝望他都自豪感滿滿。
希臘建築的雕梁畫棟,彰顯了古希臘自由的精神內核。
希望孩子讀建築,先是認識建築,進而了解歷史,最後讀懂哲學。
不過,不要太早,年輕人不能看穿太早,不要老氣橫秋。
5.《海盜的生活》
最近,我的孩子很迷戀動畫片《海底小縱隊》,其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橘色小貓呱唧。
呱唧冒險而衝動,有一段海盜經歷,平時喜歡說「Yahoo!」,動不動就嚇唬略有些膽小的企鵝皮醫生,說海裡有怪物。
後來,我和孩子一再在牛津樹的分級閱讀繪本和各色英語兒歌中看到海盜,甚至蘋果的靈魂人物賈伯斯也對海盜備受推崇。
於是,孩子知道了海盜文化在西方的重要性。它代表著對冒險精神的崇尚。
而這本《海盜的生活》是一本機關書,它以一個海盜團夥的產生與滅亡為主線,講述了船的構造、海盜團體的分工、海盜旅行日記、海盜的規矩以及海盜的滅亡。
比如,船上的生活:
海盜也記日記,寫的內容讓人想起大航海時代的哥倫布的經歷。
海盜的「家法」非常嚴苛,對於逃兵絕不手軟。
這個逃兵也是絕了,居然藏在了豬圈裡。
一個海盜團體的覆滅,也可能意味著一個新團體的誕生。
更多的後浪好書我也在探索中,下一套是五味太郎的思維遊戲書,下單了在路上。
……
所以,你覺得我題目中的三個後浪是指什麼?
第一個是嗶哩嗶哩出的《後浪》,第二個是「後浪出版」,第三個後浪指的是我們的後輩甚至子孫。
我不認為自己是前浪,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對孩子們居高臨下,可我覺得任何時代都需要有獨立的判斷精神的人。唯有這樣,才能「心中有火、眼裡有光」。
這些,唯有讀書、讀好書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