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不斷奔湧的 ONE文藝生活
國慶期間我的朋友圈再一次被後浪刷屏了。
上山下海,他們好像永遠都有無限的活力。
何冰老師在關於《後浪》的演講中說過: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 。
每一份熱愛的背後,都是大量的多巴胺在支撐。
多巴胺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有它在我們才有動機去做想做的事,並且讓我們享受參與其中的過程。
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人,發現那些多巴胺永不枯竭的人,都有幾個相似之處。
對生活的欲望就像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有了它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為什麼而活。
有的人25歲就不想努力了,卻在60歲才退休。
周圍很多人都和我抱怨過,在某個工作崗位做上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自己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工作。
於是他們選擇一邊墮落,一邊抱怨生活。
然而那些被稱做後浪的人,他們的生活好像沒有穩定一說,最難的項目他們搶著參加,每次跳槽都要去加班、996嚴重的創業公司。
他們的膽子也比別人大,敢和上司、甲方爸爸正面硬剛,重點是每次據理力爭以後他都能贏,把職場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們的人生就像是開掛,升職快,加薪快,明明年紀不大卻總能擔當大任。
你說他們是一群工作狂魔,可他們朋友圈一個月的內容比別人的一年還要豐富,浪的不行。
不是爬山就是自駕遊,偶爾說說脫口秀,把生活編成段子,晚上加班到10點以後還經常和朋友小酌一杯。
我認識的HR朋友和我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身上不僅能看到少年銳氣,還有不少成年人的穩重。
大多數時候,我們生活並不稱心如意,但被稱為「後浪」的那些人總能夠靠著一股狠勁撐下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海裡的一條浪,對生活的欲望才是每一朵浪花前進的方向。
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主要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
遇到喜歡的人大腦就會分泌大量多巴胺,讓人血壓上升、臉色通紅、心如小鹿亂撞。在多巴胺的「指揮」下,你會特別渴望和TA一起。
所以有那麼一句話:荷爾蒙決定一見鍾情,多巴胺決定天長地久。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要抓住TA的胃。
當我們吃到好吃的東西,多巴胺的分泌也會上升,長此以往,當TA產生飢餓或者看到某個食物時都會想到你,就像養成習慣一樣。
感情生活最忌諱的就是只有一灘死水,平平淡淡不代表毫無漣漪,感情是需要經營的。
除了平時的小浪漫小驚喜之外,還需要持續保持自己的不間斷、出其不意的魅力輸出。
周圍那些多巴胺永不枯竭的人,他們的感情生活也很讓人羨慕,即使已經戀愛多年也總能保持熱戀狀態。
因為他們可以一直讓對方看到自己不一樣的一面,永遠保持新鮮感,持續分泌多巴胺,愛情就會一直甜蜜!
我的一個朋友前幾天剛剛度過了7年之癢,在戀愛的7年中他和女朋友幾乎沒有任何大的爭吵。
保持感情新鮮的秘訣就是:適當的表現出自己堅強的外殼下內心柔軟的那一面,激發對方的保護欲。
對於他來說感情裡沒有真正的強者和弱者,「外剛內柔」的愛情才是天長地久的秘訣。
我們老一輩人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穩定的職業,過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
事實上,年輕人更喜歡顛覆傳統,乘風破浪。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到大城市打拼,成為背井離鄉的後浪,為的就是將選擇權握在自己手裡。
當一個人有明確的動機時,腦袋裡的多巴胺分泌最多。
疫情過後,身邊有很多朋友開始報班學習一項新的技能,考研究生,學語言,掌握一門手藝……
因為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固步自封,安於現狀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擁有越來越多的遺憾。
《後浪》中有一句話:「有一天我終於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的生活……」
今年上半年我曾經也動搖過,身邊的很多人被迫離開北京,回到了二三線小城市,賺的少花的少,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做到了真正的佛系。
可是我不甘心,於是我重新規劃了自己的生活,看書、學英語、上寫作課、寫各種不同風格的稿子。
當接到獵頭的電話,領導找我談加薪時,我知道我重新拿到了選擇的權力。現在的我每天踩著deadline,在催稿聲中瘋狂輸出,痛並快樂著。
我們都是自己的人生中最好的導演,焦慮人生的解藥,就是為自己努力的」拼「一次。
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後浪在努力獲得多巴胺的同時,也將生活的選擇權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追夢赤子心》裡有這樣一句歌詞: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
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每一個向前奔湧的後浪都曾經被一些「有經驗」的人質疑過,嘲笑過。
一出道就坐擁千萬粉絲的「後浪麥麥」說過這麼一句話:熱愛就百分百投入,只有經過猛烈的歷練才能經得起品味。
成名之前,有人說他初出茅廬太嫩才敢挑戰傳統,但是就是夠嫩才折騰,推翻了前輩們的經驗是因為有更好的技術可以創作出更好的產品。
很多人說他還缺少歷練,事實證明,他才是對自己從不手軟的那個人。
原標題:《多巴胺不達標的後浪們,終於有救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