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鋒:建言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以基督教為例

2021-01-13 基督教資訊平臺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教育、體育等領域成績斐然,然而,相對於實行了幾十年的以行政管理為主的宗教管理政策而言卻未有變革,無疑是最為滯後的領域。就前幾項來講,中國早就張開雙臂擁抱世界了,經濟方面,自加入WTO以後則更是大大加大了改革開放的步伐。教育領域,不僅每年有成千上萬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外留學生,甚至連整所學院都可以進進出出(中國在海外辦了幾百所孔子學院,國外學府也在中國開辦了眾多的分校)。有關體育方面,則更是不用贅言,不僅積極參與世界性的體育盛會,如奧運會等,而且每年還投入巨資訓練運動員,尤其是在2008年前還主辦了一屆奧運會。作為人類精神、思想、文化方面共同的源頭——宗教,中國的局面卻還如此滯後,這對於一個正日益強大並希望在國際社會承擔更大責任的大國來說,顯然是非常不相稱的一件事。

 

    換句話說,如何使中國的宗教領域如同經濟、體育及教育等領域一樣,賦予其正當的生存軌道和發展態勢乃是中國目前迫切需要落實的大事和要事。因為宗教不同於經濟、教育、體育等社會領域,它是涉及超世性的領域,前者所追尋的人群只是為了世俗的各種利益,而後者所追逐的人則是在尋求永恆的終極價值。因此如果不能認真處理和面對宗教問題,它所引發的對峙和張力決不是國家及公眾所願意看到的。就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方面,筆者有如下的建議:

     

 

    一、早日起草、制定、頒布宗教法,積極推進以法處理宗教事務。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中國所出現的一系列宗教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成熟的、綜合性的宗教法作為依據的問題,僅僅以不太完善的、缺乏約束力的法規來約束宗教團體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舉措。相對於中國多達數億的宗教信眾群體,中國卻沒有一部經由全國人大通過的、以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目的的宗教法,的確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們不難想像,擁有數億人數的宗教群體沒有一部正規的法律作為可依循的規則將會是怎麼樣的一種局面;我們也不奇怪,沒有正式法律的保障,中國持續不斷發生重大政教衝突事件的事實。這種缺失所帶來的後果將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無論是面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或是中國社會的穩定局面,抑或是信眾群體的情緒,宗教法的必要性已迫在眉睫。

 

    當然,從政府當局來講,或許宗教法的起草和頒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行政介入的權力,使得政府直接影響宗教團體的空間變得更狹小。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講,宗教法的頒布無疑更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重大宗教突發事件的爆發。而如果只是以目前這樣用行政手段來處理宗教問題和事件,很顯然是一種非常陳舊且不明智的舉措,其背後顯然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危機和風險。因為法規的不完善,便使得政府管理部門和信教群眾在面對涉及宗教問題時(如宗教團體的人士安排、財務管理、組織制度等)往往會尋求自我解讀和理解,因為沒有健全的法律可依循。久而久之,這種政教雙方的分歧便會逐漸演變為無法妥協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分歧,筆者深信這是任何一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要明確憲法對於宗教信仰自由的規定,尊重中國宗教信仰者的訴求,傾向於以信仰而非以政治立場,來集思廣益起草宗教法,以便使中國的宗教問題和衝突事件能被約束在法律範圍內解決和處理,從而促成中國社會更為良性的發展。

      

 

    二、早日調整宗教部門和機構的權利調配,更健全地落實宗教群體的信仰空間。

       

    阻礙政府完善宗教政策的因素不僅來自宗教法規的不健全,同時亦來自中國管轄宗教之機構的不合理身份。就目前中國政府管轄宗教部門的設置以及宗教團體機構的功能來講,顯然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比如相關宗教管理部門,如果法律能明確其作為一種服務機構來協調各宗教團體的活動那就非常理想,而如果把它作為一種指令性的政府部門來監管各宗教團體的動向和幹預各宗教團體的內部事務,那就非常不切實際。原因在於宗教團體的問題在根本上是屬於宗教信仰的問題,政府的行政部門是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內部指導和管理的(諸如宗教教義、神職人員的按立等)。如果政府要強制介入這一領域,只會引起強烈的反彈,而如果政府能審時度勢給予宗教團體應有的信仰空間,反而會博得宗教團體更大的興趣。據筆者觀察,目前中國體制外的基督教團體(比如家庭教會),基本上都是基於其宗教信仰目的而非政治目的,追尋其生存的宗教空間,因此政府應該要明白這一層面的宗教因素。換句話說,基督徒群體的立場都是一樣的,即尋求憲法所賦予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有意對抗政權,而是在堅持自己的法律權利與活動空間。如果明白這一點,那就應該要調整現有的宗教政策,給予宗教團體更自由的信仰空間。政府如果不及時調整宗教政策,仍然採取嚴厲監控和管轄,很有可能會使問題發生本質的變化,即從宗教層面演化為政治層面。 

     

 

    三、放棄動用不良手段,以真誠的態度尋求對話。

      

    就當下中國頻頻所出現的政教衝突事件,筆者認為政府應該要從根源上尋求解決的辦法,即應該要有一個戰略性的眼光,以尋求政教關係的大突破,而不應該目光短淺,只尋求戰術上的暫時得勢。筆者能理解政府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所採取的一系列戰術性的措施,但是應該要慎重所採取的手段,不應該只是考慮「維穩」的需要而盲目地進行壓制,尤其是不應該採取一些不良的手段對宗教群體內部進行分化和離間,因為這樣做會讓宗教群體從情感上對你產生抵制甚至是反叛。有時一種戰術手段的不當會比戰略手段的不當更能造成不良的後果,因為中國基督教群體的來源早已不是屬於某一單一的社會人群(比如鄉村的,或體弱多病的),而是包括所有社會區域和所有社會領域的群體,因此有時一種戰術手段的不當會極大地傷害了已有廣大社會基礎的信眾群體。

 

    如果政府有意要解決當下的一系列政教衝突事件,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應該要尋求對話,要真誠地聆聽廣大信眾群體的真誠呼聲和心聲。筆者認為中國當下一系列政教衝突的突破口就在於政府與宗教群體有否魄力進行坦誠的溝通和對話,當然或許對話難以迅速取得進展,但是至少雙方應當看到存在解決問題爭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當下所發生的守望教會事件來講,表面上看這是一起令人惋惜、令政府感到頭痛的政教衝突事件,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何嘗不是一次難得的對話機會呢,何嘗不是中國政教關係取得重大突破的良機呢。筆者坦言,從整個中國非體制內的基督徒群體來講,以守望教會及其基督徒群體為代表的家庭教會,在當下的中國教會非常具有代表性,換句話說,她們是中國信眾群體裡非常適合對話的一波群體。原因在於她們所處地域、所產生的影響、所屬的群體在當下中國非體制內基督教群體裡都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如果政府能在發生守望教會事件這個關口上與中國非體制內教會進行對話和溝通,我深信有關整個中國基督教的局面將會發生變化。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基督教群體這一邊也早已做好對話的準備了。

 

 

    結論

      

    就當下中國社會的整體局面而言,無疑宗教方面是一個最不確定的因素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宗教領域裡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事件,乃至國際大事。因此如何來處理這些事件,將關係到社會和諧乃至政權統治的穩定。就中國的基督教局面來講,筆者認為政府管理部門有更智慧的認識和決策,對於遍布全國各地、有數千萬之眾的中國基督徒群體,政府部門應該要謹慎對待。與此同時,隨著信眾群體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宗教信仰者在相關的政府機構及社會基層擔任職務。因此政府部門應該要明白,基督教在中國的本土化、處境化一直是宗教史上的趨勢,因此政府部門應該要審時度勢,變被動的限制政策為主動的相容政策。早日動員包括政、教、學在內的各界人士一起來起草制定宗教法,並能經由全國人大來審議通過,最終能促成一部為廣大信仰者所接收的宗教法,以達致中國更和諧健康的政教關係局面。

 

 

                         本文為普世網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國新辦發表宗教白皮書: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的宗教活動依法受到保護
    中國始終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宗教工作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係,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 基督教牧者談招遠邪教信徒殺人案:望扶植正統宗教
    廣東的梁明牧師談到此事件時提到中國基督教目前的教制問題:在宗派分明的國家中,各個宗派有自己的教義與禮儀;「後宗派時期」的中國基督教會目前沒有統一的教義,各地教會獨自發展,但基督教兩會體制內的傳統教會有尚統一的神學教育。他還提到,五十年代之後,中國基督教的發展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至於中國基督教應當走怎樣的教制路線,基督教方面應當多一些探求。
  • 2020年中國基督教雜誌《天風》開始徵訂了
    2020年中國基督教期刊《天風》日前已經開始徵訂了。《天風》創刊於1945年,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基督教刊物。雜誌宣傳國家宗教政策法規,闡述基督教教義,牧養關懷信徒,引導信徒愛國愛教,做光做鹽。
  • 宗教統治的方式,有什麼動因和局限性?基督教教義為何適應非洲?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宗教的統治方式。但是,閱讀闡述民族國家理念的印刷品的「想像中的群體」讀者在人數上遠遠少於有關宗教的印刷書籍、小冊子、《聖經》《古蘭經》和佛教徒的迦拿姆撒黑斯(佛祖的生平故事)的潛在的教徒讀者。宗教文獻處在印刷革命的最前沿,因為它傳播到了歐洲、美洲、中國和日本的上層社會精英以外的讀者中間。
  • 古希臘神廟的毀滅,承載了基督教的輝煌,也伴隨宗教改革而遠去
    基督教在歐洲傳播擴散後,隨著宗教的改革,基督教逐漸佔據到了國家思想的主要地位,同時也成為民眾信仰的根本,所以過去的古希臘神廟也逐漸被改造為基督教教堂,同時在雕刻與繪畫上也逐漸將過去描述古希臘神話的內容改為了描述聖經舊約的內容。
  • 基督教人類學導論(二)原文載於《宗教人類學》第五輯
    這個命題對基督教的關鍵概念有重大影響。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對基督教特性的命題最有力的闡述,儘管冗長,但卻很有影響。黑格爾對於宗教歷史的興趣發展出了古典、尤指希臘宗教[1]和猶太-基督教傳統之間的結構差異(對立)。這種差異的許多方面取決於兩種宗教形式的不同:一種宗教的神就在世界中,而另一種的神本質上被認為屬於一個超驗的、更好的世界,它完全不能與我們這個時間與空間組成的世界相比較。
  • 近百行業人士建言兩會為行業發聲
    3月8日,活動共收到為兩會「建言」近百份。近期E20環境平臺選擇了部分內容在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後續中國環境報、《固廢觀察》雜誌等媒體也將選擇發布。所有建言內容,我們還將會整理成冊,呈送環保部、住建部等相關部門領導,及行業人大、政協代表等。非常感謝參與者勇於發聲,為行業建言。
  • 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預計2020年全球有宗教信仰將接近90%
    1970年,世界上近80%的人口宣稱有宗教信仰,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至88%左右,預計2020年將接近90%。報告指出,宗教人口比例的持續增長較大程度上歸結於中國宗教的持續回潮。由於東歐和中國的共產主義通知,1970年,世界不可知論者和無神論者人群佔世界總人口的19.2%。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大量的非宗教人群又歸回其宗教信仰中。
  • 泰國白龍王周欽南病逝 泰國宗教文化探秘
    白龍王周欽南生前白龍王周欽南病逝  近年身體欠佳的白龍王周欽南,17日清晨在家中病逝。  白龍王本名周欽南,籍貫中國廣東省潮州,泰國華僑,居於泰國中部春武裡府是拉差縣第五村門牌80之9號白龍王廟,離曼谷約100公裡。據悉,白 龍王的工作是為善信指點迷津,渡化有緣人,並且祈福。
  • 遍布首爾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樣徵服韓國的?
    韓國基督教向海外派出了兩萬多名傳教士,甚至滲透到了阿富汗、伊拉克、約旦這類伊斯蘭教國家。傳教積極,是因為信教熱烈。1940年代,還只有2%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到2014年,已有30%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宗教。
  • 猶太-基督教道德體系正在美國衰落,我很痛心啊
    他們為「人民」保留廣泛的自由,限制政府的強制性權力,將信任給予美國人民的自我約束和美德。麥迪遜表示,「我們將未來寄托在了每個人自我管理的能力上……」這就是「自治」的含義。它基本的含義並非指我們選擇代議機構的那套機制,而是每個人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但這種內部控制權來自哪裡呢?在一個自由的共和國裡,這些限制性權力不能由哲學王授予。
  • 建言獻策系民生 真知灼見話發展——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建言獻策系民生 真知灼見話發展——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2021-01-13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與邪教的鬥爭中應發揮基督教的獨特作用
    ,無論是曾經在美國發生的「人民聖殿教」等海外的邪教組織,還是近三十年國內最為活躍的一些邪教組織(包括全能神、呼喊派、門徒會、血水聖靈、全範圍教會、三班僕人派、被立王、主神教、靈靈教等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邪教組織),它們開始都是利用或冒用基督教名義、盜用基督教經典發展起來,當勢力擴大後便公開與基督教為敵,繼而與社會為敵,最後與人類為敵,走上了極度邪惡的道路。
  • 中共中央關於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
    (一九五○年八月十九日)各中央局、分局,並轉各省、市委,各軍區黨委:一、我國的天主教、基督教一方面是宗教問題,另一方面在長時期中又被帝國主義用為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的工具,其一部分組織又被帝國主義用為進行間諜活動的機關。
  • 英國政府也特別提出要求,任何轉信基督教的穆斯林不會遭受懲罰
    為避開暴徒,萊德躲到了鎮長馬哈茂德·貝克(Mahmud Bek)家中。鎮長安撫了受害者家屬,並提議將他埋葬。但是鎮上的烏理瑪對這樣的處理不滿意,在開了一場宗教會議後,下令禁止將受害者埋葬,並暫停所有清真寺的祈禱,「直到伊斯蘭的血債得以償還」。人群聚集在鎮長官邸前,叫喊著「向基督徒復仇!」,要求鎮長交出萊德。萊德自願犧牲自己,但是馬哈茂德·貝克沒有答應。
  • 洪秀全和他的拜上帝會——一個誕生在中國的「基督教」
    拜上帝會確實是洪秀全從基督教處所汲取出來的東西,但洪秀全本人對於基督教卻是有牴觸的。基督教在清朝的傳教是受到限制的。從清政府入關以來,西方就沒有少和清政府進行接觸,無論是知名的湯若望還是其他的傳教士都被要求只可以傳播技藝而不準傳播書籍和思想。康熙本人十分喜歡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學習起來確實不遺餘力,但是在當時要傳播西方的東西勢必會傳播西方的宗教哲學,這是康熙不能接受的。
  • 韓國為何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雖然儒道釋從中國傳入朝鮮後,巫教有所衰落,但依然對韓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巫教和佛教、儒教相比,它的宗教思想看起來並不成熟。它沒有高級的宗教教理和經典,同時信仰萬物有靈,希望能在神靈世界與人類世界間建立一種聯繫,它的祈求也是非常世俗化的,鮮有更高的追求。
  • 基督教在中國為什麼很難生存?兩百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證明了
    傳教士們引用儒學典籍,將「天父」一詞翻譯成「上帝」,將西方的造物主生搬硬套的融入中國文化,讓中國人認為「上帝信仰」的由來是有依據的。最主要的是傳教士們巧妙地讓基督教與中國的封建專制建立聯繫:中國的皇帝都以「九五之尊」自居,稱自己為「天子」。 什麼是「天子」呢? 就是上帝之子。
  •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 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
    基督教聖誕節歌曲簡譜有哪些?基督教聖誕詩歌歌譜分享給大家。古典聖誕歌曲來自於基督教,基督教聖誕節歌曲有這些,一起來哼唱吧。  1. Ave Maria(聖母頌 Celine Dion Franz Schubert)  Celine Dion重新詮釋Schubert經典聖詩.
  • 基督教有著怎樣的社會發展?在早期的英國,基督教影響甚深
    我們且來看早期英國基督教的發展歷史。隨著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它很少遵循直線路線: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發展出不同的信仰和教義。這一點在羅馬時代的英國和盎格魯-撒克遜移民時代最為明顯。在五個世紀裡,英國的宗教文化從一個異教徒的崇拜轉變為基督教世界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