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創作技巧:故事六要素之時間

2021-01-08 玄派

今天這一堂課,就是《六要素·時間》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

起因、經過、結果。

以上六點被稱為是故事的六要素,是一個故事最基本的構成。

而本熊認為,任何一部小說,哪怕是長篇小說,其中也是由許多的小故事組成的。

所以,想要寫好一篇小說,首先要寫好一個故事。

而要寫好一個故事,就要掌握到該故事的六要素。

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第一要素:時間。

時間在很多小說的單一情節當中,似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

因為小說是按照順序來推進的,除非是一些特別的插敘、倒敘的部分,否則的話,小說的情節都是順序統一的,也就是說第二章發生在第一章之後。

但是作為作者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時間觀念。

這種時間觀念,第一是情節的順序,第二,是可以安排一些特定的時間點,第三,也需要照顧到小說的整體時間線。

接下來我們就以這三點來詳細說一下。

1、情節順序

剛才就說了,除非是倒敘、插敘之類的特殊寫法,情節順序的時間也是順延的,以致於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對於一些情節的發生時間要求並不高。

尤其是在很多架構比較龐大的小說當中,尤其是仙俠類小說,動輒一個閉關幾十幾百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把順序搞亂,時間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但是對於作者自己而言,自己必須要對小說當中情節推動的時間,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這樣才好在書中增加一些特別的元素,同時也不容易產生Bug。

具體的做法,那就是第二點——時間點。

2、時間點

一些精彩的小說當中,往往會突出時間的觀念,根據劇情的需要製造出一些的特殊時間點,從而給讀者營造出更加真實的氛圍。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在這裡,月圓之夜就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

這句話之所以經典,就是一共短短十六個字,給讀者營造出了一個極其清晰的畫面感。

而畫面感,對於一本小說來說,至關重要。

畫面感越是清晰,代表這個情節越是深入人心,讀者的代入感也就越強。

所以,很多大神級的作家,都會巧妙的運用時間點這個元素。

那麼時間點到底是什麼呢?

大的方面比如春夏秋冬,小的方面比如清晨、中午、晚上、夜裡等等。

這種利用時間元素,讓讀者直接產生相應畫面感的節點,就是時間點。

而一些特定的情節往往也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點中。

比如修煉,一般都選在清晨,旭日初升——因為日出代表著朝氣蓬勃。

潛入某個地方探查情報、救人、刺殺,往往都會選擇在夜裡。

更有一些推理小說,時間是故事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是線索。

附:

我們再將時間點繼續延伸一下,可以得出另外一個元素——天氣。

一些大神會將天氣元素融入到小說當中,更平添小說的意境。

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誅仙》當中的雨。

雨在小說當中,往往主肅殺、悲涼。

就以各種電視劇來說,雨夜最容易發生兩件事情,一是殺戮,二是悲劇。

所以,雨、雪、霧、晴,這些天氣都可以適當的運用在小說當中,在一些特殊的情節,往往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總結:一部長篇小說當中,單獨一個情節的時間元素的確不算濃厚,但是如果在重要的情節當中加入相應的時間、天氣等元素,可以更加豐富小說當中的氣氛。

3、時間線:

時間線又稱作是時間軸,是一本小說在架構大綱時就需要考慮到的問題,是主線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尤其是在做一些涉及到遠古或者是未來的小說大綱時,就必須要先將整個設定的時間線給理順,不然就會產生Bug。

同時,時間線也是設定小說大情節的一種做法。

我們以《天龍八部》當中的幾個情節,做個簡單的小說時間軸吧。

如圖:

這張圖是我大體做了一下,不是很明細,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

對於很多作家而言,他們在構思一本新書情節的時候,往往就會想到書中幾個關鍵的大高潮。

那麼,利用時間軸軟體,提前將這些高潮發生的大概時間點設置好,那麼接下來就可以去填充當中的情節。

這是一種很有效的,製作小說大綱的做法。

好了,以上就是玄派新編網文教程的第一課——《六要素·時間》

明天我們繼續第二堂課——《六要素·地點》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小說創作中的科普問題
    由於當時能夠進行科幻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為兒童文學家或科普創作者,他們習慣了用簡單活潑的語言講清晰易懂的道理,不擅長開掘個人情感來書寫人性,而是更注重響應時代號召,將科學知識傳達給青少年讀者,幫助小讀者樹立對科學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
  • 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梳理概括故事情節
    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梳理概括故事情節 考點分析 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 閱讀小說,既要緊緊抓住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 記住這些答題技巧,小說類閱讀必得高分!
    1.情節的結構要素 (1)線索。它是貫穿整個作品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種情感、某個事件,還可以是時間、空間。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雙線一般分明線、暗線兩種。
  • 聽恐怖故事小說為什麼只有前期的劇情故事比較精彩恐怖?
    陰陽鬼術是一部由巫九寫作的網絡懸疑小說。本書男主角林曉峰天生紫薇帝王命,從小便跟隨師父學習鬼術,隨後回到重慶讀書,卻發生了一件又一件了靈異案件。這本小說前期的故事內容充滿了懸疑恐怖的感覺到了後期作者直接就把故事寫成了玄幻修真了,所以選擇前期來看看就好。風水鬼師是由冷殘河創作的靈異懸疑類長篇網絡小說。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在很多創作愛好者看來,創意寫作,尤其是科幻寫作由於其特殊的文體特性,一直有一定的創作門檻。但是近年來的科幻熱潮,又在不斷吸引更多的寫作愛好者加入科幻寫作的隊伍,而且大量科幻文學獎項,也在不斷給這個群體以鼓勵。這種情況下,細緻地了解科幻文學的前生未來,明了科幻創作的關鍵要點,掌握一些科幻創作技巧,成為許多人急需的知識。
  • 小說寫作丨怎樣設定小說世界觀
    一、什麼是小說的世界觀世界觀,在哲學中就是對世界的看法或觀點。但在小說中,世界觀則是故事背景、自然法則或是作品架設的客觀規律。這裡,世界觀我們可以理解為故事中的規則、法則。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其世界觀,都有我們現實世界的影子。這裡的現實世界,不僅僅是我們身邊的現象,還包含了文學、藝術、生活等。
  • 如何寫犯罪小說,村上春樹的偶像雷蒙德·錢德勒說:懸疑要素只是...
    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9)雷蒙德在43歲時正式開始了硬漢犯罪小說創作,後來發表了《長眠不醒》《湖底女人》《再見,吾愛》《漫長的告別》等一系列作品,在經過一些爭議後,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認可。上世紀40年代,屢有好萊塢電影公司看中他的作品並買下電影版權。
  • 關於「故事」寫作的十四個要素
    出版著作包括《創意寫作:基礎理論與訓練》、《千秋家國夢:中國現代歷史小說類型研究》等;曾主持省級文學刊物專欄,散文隨筆作品見於《讀者》等近百家報刊雜誌。近年來致力於英語國家創意寫作引進和中國創意寫作學科創建研究,開設有「故事工坊」、「故事理論與創作實踐」、「大學創意寫作」等多個課程,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並被《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藝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 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小說創作 專家這樣說
    11月21日,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省小說創作研討會在吉安舉行。與會小說家就近期的個人創作情況進行了發言,圍繞全面小康和建黨100周年重大題材創作情況進行了溝通交流。林那北、顧建平、徐晨亮、馬小淘、行超等專家對我省小說創作進行了分析評點。
  • 止庵︱張愛玲的最後一個小說創作時期(下)
    其實張愛玲當初寄出書稿,就說:「這篇小說時間上跳來跳去,你們看了一定頭昏,我預備在單行本自序裡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她對傳統小說必須具備的「情節」「結構」之類有所質疑,力圖打破這些桎梏,不再依照時間順序與因果關係一樁事接著一樁事地講故事了——讀者如果還像讀她既往的作品那樣希望讀到一個故事,抱怨「太亂」,抱怨某些部分「根本沒有作用」,也就在所難免了。張愛玲如此寫法,還另從別處有所借鑑。
  • 男子潛心十年創作40萬字小說 素材來源於身邊人被騙故事
    近日,有消息稱男子被騙寫40萬字小說。據了解這些故事都取材於身邊,姜迪偉說「身邊人受騙,而我卻無能為力。」於是將拯救的目光投向文學。他的小說《寄生》,批判現實主義風格濃厚頗有巴爾扎克的遺韻,但是其中語句也不乏中國古典文學的影子。他表示自己潛心創作十年,多虧了家人的支持與幫助。
  • 論文標題寫作技巧:聚焦要素法的六種情況
    其實,如果適當掌握標題構建的技巧,就能輕鬆給出滿足不同需求的標題。本文介紹基於論文要素的重要性構建標題的方法——聚焦要素法,簡單實用。這裡所指的要素,是論文的問題、目標(動機)、方法、結果和結論。01、聚焦要素法簡介先看一個例子。
  • 2020年高考答題模板之三:文學類文本之小說閱讀
    (2)寫景式開頭: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時間、地點、人物),渲染……的氣氛,烘託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調;為下文的……(情節)作鋪墊。7.小說標題的作用(1)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往往具有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情境、渲染……氣氛,或者簡潔、醒目、形象、生動、富有詩意的作用。
  • 劉慈欣:暗物質給科幻小說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
    這個用公式證明,與暗能量一起佔據宇宙95%的部分,尺度之大,對宇宙之重要,都是月亮無法比擬的,「認識暗物質,是認識宇宙的關鍵要素,也是對人本身認識的革命性起點與誘因。」  如何解釋自己對暗物質衛星發射意義的如此高評價呢?
  • 當代英語小說創作的新潮流?傳記小說的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麥可坎寧安的傳記小說《時時刻刻》標題重新啟用了這個名稱,其小說可以看作是坎寧安對《達洛維夫人》的仿寫或改編;南非小說家加爾格特的關於福斯特的傳記小說《北極夏日》的標題與小說主人公福斯特1909年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同名,意指「有時間做事情的漫長而寒冷的日子」。因此,這部作品相當於對福斯特小說的續寫、重寫。
  • 以日本鬼怪小說為範本,談類型小說的創作
    大部分作品都是由獨立的小故事構成,故事情節不連貫,也沒有統一的中心思想。但就是那些小故事,卻能在故事之外,讓讀者被它背後的哲理所深深地打動。這是小泉八雲鬼怪小說的魅力所在。再來說京極夏彥,作為60年代生人,前面有小泉八雲的鋪墊,同時代還有夢枕貘比肩,但他能在此脫穎而出,不可不說他獨特的寫作特點。
  • 對於科幻小說來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度娘百科中對於科幻小說的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作品,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我們經常將科幻文學戲稱為「點子文學」,但回顧起來,科幻小說裡最重要的因素確實就是基於某個「科學元素」的點子,有了這些點子,才有圍繞它展開的科幻性。
  • 網絡小說寫中國神話故事用日本人做主角引起爭議!但是符合事實
    最近剛開了一部網絡小說《英雄恨之海洋女神》作為英雄恨系列小說,是一部歷史奇幻小說!講述的內容為日本高中生因為喜歡中國歷史以及沿海的媽祖文化,參與科考隊尋找海洋之心時空穿越回到崢嶸動蕩的時代,用科學知識幫助當時中國沿海居民抵禦海難的傳奇故事。
  • 小說寫作丨增強讀者期待感的重要技巧,鋪墊解析,附例子
    文學創作過程中,鋪墊就是為人物、事物、情節的發展,所做的前期準備。這個解釋,稍微有些籠統,今天我們將從其在小說三要素中的作用給予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就著名文學作品中某些橋段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 《流浪地球》創作概念源自臺灣小說?劉慈欣:沒看過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破紀錄,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說實話,第一時間以為這是一篇「韓國風格」的稿子,講述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是抄襲了臺灣作家的靈感。第二時間又看到文內「中國」「臺灣」的表述,感覺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