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小說創作 專家這樣說

2020-12-05 江西文藝

11月21日,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省小說創作研討會在吉安舉行。與會小說家就近期的個人創作情況進行了發言,圍繞全面小康和建黨100周年重大題材創作情況進行了溝通交流。林那北、顧建平、徐晨亮、馬小淘、行超等專家對我省小說創作進行了分析評點。

顧建平

以往我對江西的小說作家只有個別的、散點的認識,這次集中閱讀,對江西現今活躍的小說家大致形成了整體的印象。文學界過去有個流行的觀點,福建、江西這兩個省是散文、詩歌大省,小說缺乏創作群體和重點作家。近幾年福建小說的崛起破除了這個觀點,江西也同樣如此。成名已久的幾位女作家,溫燕霞以重大題材主旋律作品見長,阿袁以描寫高校知識分子揚名文壇;王芸、楊帆的寫作題材相對寬泛,這次王芸寫了拆遷、楊帆寫了女性意識,都在小說結構上顯示了功力。此次讀到的歐陽娟、賀璞等幾位年輕女作家,也顯示出不俗的實力。陳離、樊健軍、楊劍敏等領軍男作家自然也不遜色。

小說寫到好看的程度,對這十幾位有實力的江西小說家,並非難事。但跟全國大多數同行一樣,難度在於如何卓然而立,具有很高的辨識度,文本值得細讀、重讀。我們談論小說,免不了使用「生活」「現實」兩個詞;小說不是現實和生活的原樣複製,也不是現實和生活的抽象概括,它是對局部的凝視和俯視,是對個體和片面的抽取,同時又具有極大的涵蓋力、穿透力。昨天讀到王堯教授的一句話,我甚為贊同:「寫作者最大的困境之一是沒有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也缺少宏大的結構力。」這句話主要針對長篇小說寫作者而言,但對中短篇小說寫作者同樣適用。

徐晨亮

我在《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工作期間閱讀過不少江西作家的小說,有些還做過選載推薦。阿袁的小說有著化俗為奇的手法,很有辨識度,《美麗城》《煙花》等新作繼續拓展自己的小說天地,特別是《煙花》中的人物形象極有衝擊力。樊健軍近年的小說已引起文壇廣泛關注,《內流河》《後遺症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出有概括力的意象,使得小說的境界超脫於具體事件之上。溫燕霞的《火光如旗》在紅色題材寫作中發掘出新的人性表達空間。王芸短篇新作《沙漠》將個體的孤獨、悲苦連通於廣漠的人世,引人回味。此外,楊劍敏的新歷史寫作、楊帆的女性心理小說、文非具有荒誕變形意味的小說和歐陽娟的作品都值得關注。

林那北

有兩點感慨在這裡跟大家交流一下:一、有沒有獨特的發現?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個越來越龐雜豐富的世界,網絡的發達使大眾每天可以接收到千奇百怪的世象,僅僅重複這些人間故事不是文學的任務,發現人心的秘密,寫出背後的幽微顫動,這才是我們的追求。對於小說家而言,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江西地貌獨特,造就了很特別的人文景象,並且有非常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這些是你們得天獨厚的條件,可寫的題材太多了,問題在於我們該寫什麼和怎麼寫。二、有沒有獨特的表達?如今寫作的人這麼多,人云亦云,或者不斷重複自己,也不是都發表不了,但肯定意思不大。人都有惰性,所以必須保持警惕,保持內心的驕傲,少點欲望,多點骨氣,尊重文字也是尊重自己。表達自然包含了語言方面的要求,每個寫作者的思想、情緒、見解都必須通過自己文字見諸於世,怎麼精準把握節奏,如何以一種動態的生機蓬勃的語言酣暢呈現,有著雲泥之別。語言多半是天賦,但多讀多看多琢磨,肯定也會有質的飛躍。在此和大家共勉,我們一起加油。

馬小淘

這一批作品,比較欣喜的是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女性形象。比如樊健軍筆下的莫莉,楊帆筆下的白鴿,都在較短的篇幅裡塑造出了鮮活真摯的女性形象。特別是之前不了解的年輕作家歐陽娟的小說《我有票》,女主人公菊芹塑造得有層次有深度,那種不卑不亢,那種苦中作樂,有昂揚的東西,昂揚背後又有苦澀。這個女性形象,有掌握自己命運的欲望和力量,同時也在一些時刻流露出無力感。她有非常脫俗、灑脫的一面,也有出生貧困能屈就的清醒,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命運的關口,她勇於為自己做出選擇。這個形象有屬於她自己的生命力、成長,樸素中有堅韌,完成度比較高,讀者很容易被她的命運牽動。

行超

這次系統地讀江西作家的作品,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江西作家對於日常生活很有熱情,他們的寫作不是從觀念和概念出發的,而是真誠的來自生活的發現。我們今天討論重大題材創作,其實重大題材之所以重大,是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一些作家在面對重大題材時卻寫著寫著就脫離了生活,變成了口號式的、概念式的寫作,這也是我們對這類寫作不太滿意的原因。另外,江西作家普遍很會講故事,我看的幾個小說故事都很順暢、很精彩。講好故事是一個好小說家的特點,但另一方面,真正一流的小說家更需要超拔於小說故事,發現故事背後的意義,這個意義才是小說真正的「核」。

相關焦點

  • 「南京題材」文藝創作研討會舉行,各路專家建言獻策 —— 以當代...
    音樂、舞蹈作品中亦不乏優秀之作: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舞蹈《雨花石的等待》,南京大屠殺題材舞劇《記憶深處》,根據南京作家畢飛宇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劇《青衣》,獲第七屆華東專業舞蹈展評組委會大獎的舞蹈《梧桐的記憶》等。
  • 從「穿越修真」到現實題材!看貴州網絡作家創作新「腦洞」
    近日,全國網絡文學工作會議暨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赤峰開幕。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絡作家數量達1750萬,網絡文學用戶達4.6億,網絡小說總量達到約2500萬部。
  • 現實主義題材力作雲集——2018年長篇小說創作一瞥
    綜觀2018年長篇小說創作的題材與手法,可發現當前作家創作呈現的一個趨勢——現實主義與先鋒主義不斷走向融合。回顧40年來中國長篇小說的創作歷程,在過去,無論是題材、體裁還是創作方式,現實主義小說和先鋒小說都長期處於涇渭分明的狀態。然而在當前,在一部作品裡,可以看到兩種創作方法的融合——這使得中國的長篇小說既具有傳統的根性,又具有與時代相吻合的現代性,閻晶明說。
  • 總局要求推進重大題材電視劇創作,《創造營2020》官宣教練團陣容
    1.聶辰席:圍繞重大宣傳期和宣傳節點 創作一批重大題材電視劇作品 3月13日,聶辰席同志出席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題材電視劇創作推進視頻會。
  • 百萬元大獎促海南出現本土題材長篇小說創作高潮
    中新網海口2月24日電(記者 關向東 張茜翼)國家一級作家、《文學界》執行主編王開林、《小說選刊》雜誌社編審、《文藝報》副總編輯崔艾真、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關仁山等9
  • 超現實題材也需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一部電影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在於它能使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創作精神包裹現實內容,讓當下人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鳴。」楊曉林說。 「奇幻電影歸根到底是用天馬行空的方式講述人的故事。」市民陳雯認為,作為影迷希望看到超越現實生活的想像畫面,但電影的邏輯、情感還是要建立在人可以理解、共情的基礎上。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交織民歌 丁善德創作長徵題材交響樂
    本報記者 韓軒    緣起    陳毅副總理「點題」譜寫長徵    說到《長徵交響曲》的創作緣起,業界還流傳著一段佳話:這是陳毅副總理親自點的題。    丁善德女兒丁芷諾記得,那是1958年的一天,開完創作會議回來的父親非常興奮:「你們知道嗎?陳毅副總理很喜愛古典音樂,他說交響樂是有世界意義的!
  • 張靜小說《藍眼睛·綠眼睛》創作研討暨籤名贈書會舉行
    中國山東網聊城1月2日訊 (記者 劉江 通訊員 周昀升) 2017年12月30日,聊城市作協會員張靜新著《藍眼睛·綠眼睛》創作研討暨籤名贈書會在光嶽賓館舉行,聊城市作家協會主席張軍出席。   張靜創作的長篇小說《藍眼睛·綠眼睛》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整部書玄幻傳奇色彩濃厚,故事性很強,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節,能給閱讀者以新鮮的閱讀體驗。同時,也有人說,這部書上半部是純文學,下半部是通俗小說,整本書既正統嚴謹又荒誕離奇。客觀上雖高度抽離出現實,卻又能影射複雜的社會現實。
  •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150個選題公布
    關於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申報工作有關事項的公告為創作具有強烈藝術魅力和鮮明時代特徵、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美術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進行愛國主義和中華文化歷史傳統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決定聯合實施「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 過去的一年,南陽文學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小說選刊》雜誌社主編徐坤,省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邵麗,中國煤礦作協主席、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劉慶邦及著名作家李天岑等進村入企,近距離挖掘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亮點和特色。他們的作品在當年《小說選刊》第12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南陽紀行」專題刊登,有力宣傳了我市脫貧攻堅的重大成就和可喜變化。文學源於生活,作家根植大地。
  • 智庫研究:加大扶持科學題材作品創作生產,塑造中國特色科學文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影視作品就是美國在全球塑造科技領先形象的工具。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筆者猜測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文化內容創作者對我國科學研究缺乏了解的渠道和意願,缺乏創作科學題材內容作品的能力;二是科學題材或科學元素的作品在創作上難度較大,而內容創作者更傾向於相對較容易創作而又被市場驗證收入較高的玄幻、武俠、歷史等題材;三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來科學文化體系
  • 中國科幻小說創作中的科普問題
    由於當時能夠進行科幻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為兒童文學家或科普創作者,他們習慣了用簡單活潑的語言講清晰易懂的道理,不擅長開掘個人情感來書寫人性,而是更注重響應時代號召,將科學知識傳達給青少年讀者,幫助小讀者樹立對科學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福爾摩斯」在中國:程小青的翻譯與創作
    偵探小說起源於歐美,對於中國人來說,它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雖然中國古代有「包公案」、「狄公案」等破案題材的公案小說,但是和西方現代偵探小說相比,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的立意重倫理輕法律,案件描寫重結果輕過程,調查案件和取證重主觀臆斷輕科學推理,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偵探小說。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隨著時局的變化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偵探小說才逐漸進入中國。
  • 以日本鬼怪小說為範本,談類型小說的創作
    用鬼怪加上推理的這個寫作方式來推進故事情節,讓讀者一看就被情節所吸引,也迫切想知道主角最後的結局,就這樣,通過一個個故事,一步步地衝破迷霧,最後給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局。日本鬼怪小說「鼻祖」:小泉八雲讓自己的肚子裡裝滿各種鬼怪故事在日本,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作品,都非常熱衷於鬼怪系列的創作,鬼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這些故事來源於民間日常生活以及經過藝術加工的作品中,逐漸地被演化與創作
  • 關注現實才有說服力——談工業題材網絡小說的價值及其走向
    工業題材小說創作緊跟時代步伐,在不同時期湧現出一批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優秀作品。進入網絡時代,以類型文學為基本形態的網絡文學置身於這片沃土精耕細作,找到了適合網絡傳播的表達方式,並逐步建構起新的藝術範式,代表了新時代工業題材小說的發展趨勢。
  • 我市舉辦新時代優秀文學作品研討推介會暨文學創作培訓班
    12月3日,巴彥淖爾市新時代優秀文學作品研討推介會暨文學創作培訓班在臨河舉辦。研討會上,發布了2019~2020年受扶持已公開出版的6本漢文圖書和1本蒙古文圖書名單,出書作者或主編分別介紹了本人作品及相關創作情況,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作品進行了點評指導。
  •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 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夢想這個詞,很多人談到都會雙眼放光滿眼憧憬。既然有夢想,那就付諸實踐!盲人陳光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盲人也能寫小說,也能得獎!他的名字叫陳光炅,12年前的一場疾病,讓他的人生從此墜入了黑暗的深淵。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
  • 止庵︱張愛玲的最後一個小說創作時期(下)
    其實張愛玲當初寄出書稿,就說:「這篇小說時間上跳來跳去,你們看了一定頭昏,我預備在單行本自序裡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當然實事不過是原料,我是對創作苛求,而對原料非常愛好,並不是『尊重事實』,是偏嗜它特有的一種韻味,其實也就是人生味。而這種意境像植物一樣嬌嫩,移植得一個不對會死的。」又云:「馬克吐溫說:『真實比小說還要奇怪,是因為小說只能用有限的幾種可能性。』這話似是而非。可能性不多,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的內情知道得不多。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2015-09-16 08:39:36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