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創作小說獲獎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 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夢想這個詞,很多人談到都會雙眼放光滿眼憧憬。既然有夢想,那就付諸實踐!盲人陳光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盲人也能寫小說,也能得獎!他的名字叫陳光炅,12年前的一場疾病,讓他的人生從此墜入了黑暗的深淵。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

普通人對盲人群體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街頭巷尾的盲人按摩店上。而今年42歲的成都市成華區殘疾人陳光炅在經歷了雙目失明,從頹廢絕望到自強不息的轉變後,不僅找回了生活的希望,7年間還創作了四部總計400萬字的小說,成為籤約網絡作家,並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當過按摩技師,開過推拿店,幹過電臺主持人的陳光炅說:盲人不是只能做推拿,人生還應有詩和遠方。

陳光炅使用讀屏軟體上網

遭受巨大變故

失明、失去工作、與妻子離婚

夜深人靜時分,成華區龍潭街道隆興嘉苑小區2棟103內,還不斷有「嘰嘰嘎嘎」的聲音傳出,熟悉的人知道,陳光炅又在寫東西了。初見陳光炅時,他瘦削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剛理過頭髮,顯得很精神。他一邊根據電腦傳出的音頻熟練地按動鍵盤,一邊介紹:「根據市殘聯的通知,今年美國的菲尼克斯國際詩歌競賽要開始了,我正在準備參賽作品,現在還沒有頭緒,只是將片段性的文字記錄下來。」

「最開始只是眼前有一個小白點,後來就像一個霧一樣擴散開來,最後完全看不見了。」陳光炅回憶起當年的經歷說,在2004年確診為「視網膜色變」之前,他是一位律師事務所的文員,過著自己普通的生活。至2005年,眼疾病情越來越重,逐漸奪走了他的視力。最終,陳光炅不僅雙目失明,還失去了工作,也與結婚4年的妻子離了婚。那一年,在身體和生活的巨大變故中,陳光炅過著徹底封閉的生活,他酗酒,不和人接觸,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生活就像眼前的世界一樣模糊不清,並最終陷入黑暗。

致力讀書寫作

成為籤約寫手 7年創作400萬字小說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 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走過那段對他來說最黑暗的時光,開始學會面對生活。2005年底,陳光炅找了一份按摩店的工作。一年後,他發揮自己的推拿技術優勢,前往廣州先後開了兩家推拿店,收入成倍增長。不管是在成都還是廣州,工作之餘的陳光炅把更多時間用在讀書學習上。

陳光炅還在起點中文網上發布了以自己為原型的第一部小說《奇蹟天地》,並由此成為該網站的籤約寫手。7年多的時間,他先後創作小說400多萬字,受到眾多網友追捧。

寫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於一個盲人。在陳光炅家的小書桌旁,記者看到他是這樣操作電腦的:觸摸鍵盤,打開電腦上的讀屏軟體,而後通過控制Tab鍵和方向鍵打開寫字軟體,使用搜狗輸入法打字,最終通過讀屏軟體選擇需要的文字。為了提高打字效率,陳光炅將讀屏軟體語音提示的語速調得很快。即使這樣,在狀態好的情況下,他寫3000字也需要3個小時,「沒狀態的時候,要寫10多個小時。」

「我喜歡泰戈爾《飛鳥集》裡面的一句話,『天空不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我的人生不應該只有推拿,還應有更多希望和體驗。失去光明的日子,我更加喜歡詩歌和小說,不僅喜歡讀,還全力去創作。」如今,他的小說連載在起點小說中文網上,有著眾多的「粉絲」和關注度。2014年,陳光炅作品曾獲得美國菲尼克斯國際殘疾人詩歌競賽三等獎;2015年,其作品《聽蟲鳴》獲得全國盲人散文大賽二等獎;2016年,他創作的《沒有領悟的領悟》獲得全國盲人小小說大賽三等獎。

現在,除了日常工作,陳光炅還會教盲人朋友學習電腦讀屏軟體,積極參與到各項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小小說比賽活動,傳播正能量,榮獲了成都市殘疾人「讀書之星」稱號。

陳光炅說:「是閱讀和寫作改變了我的人生,也為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名詞解釋

讀屏軟體

讀屏軟體,是一種可以幫助盲人上網使用電腦的工具軟體,是專為盲人或視力有障礙的人設計的屏幕朗讀軟體。通過數字鍵盤的切換操作,以及大鍵盤上的幾個功能鍵的切換,盲人或視力有障礙的人就能方便地查找和處理文件,對網頁進行導航瀏覽、編輯和收發電子郵件。

相關焦點

  • 盲人影院,為17000000人開眼
    也就是說,2010年盲人的比例是162人中有1個盲人,而2018年卻上升到82人中就有一個盲人。 當我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熱映的電影,仿佛在討論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時,盲人和我們一樣在渴望著電影。
  • 閉上眼眼就是盲人的世界?不對,盲人眼中的世界或許是這樣的
    根據社會組織統計,世界上大約5000多萬人失明,另外3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智力障礙,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很想知道毛寧是如何分辨白天和黑夜的,難道馬雲的世界裡是有黑白嗎?還是怎麼都不存在?盲人在睡覺的時候也會做夢,但是正常人的夢境是由視覺、聽覺、嗅覺以及觸覺能夠感受到的東西,可以依靠記憶轉化。所以說正常人的夢境裡面只有視覺的概念,人回憶夢境往往只能想起曾經的畫面。但是先天性的盲人夢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曾經有人在書中描述到,沒有嗜血,沒有神經,不存在任何思想,只有強烈的恐懼感和投降感籠罩著自己的夢境。
  • 盲人的夢裡會「看見」什麼?
    比如當別人說頭痛的時候,我們就會理解為自我經歷當中的頭痛(他的頭痛和我一樣),但是,有沒有可能這種假設是假的呢?也就是說,他人表述的頭痛可能並不是你所經歷的頭痛。同樣有意思的還有色盲悖論:假設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別人眼中的紅色在患者看來是綠色的,但是別人將其稱呼為紅色,患者自然也將眼中的綠色稱呼為「紅色」。那麼患者該如何自己自己患病了?以及你如何證明自己沒有患病?
  • 柯羅連科《盲樂師》,天生盲人的成長感悟
    巴金先生所翻譯的高爾基的《文學寫照》中,有兩篇是關於他的文章。另外,高爾基在對列夫·託爾斯泰的回憶中,託爾斯泰曾問他「柯羅連科是音樂家嗎」,高爾基回答說:「我想他不是音樂家。不過我不知道。」(耿濟之先生在為張亞權先生譯本所寫的序言中也提到了此事。)託爾斯泰之所以問及這個問題,一大原因是因為這部小說吧。
  • 首款盲人筆記本電腦面市:盲人也能上網瀏覽了
    首款盲人筆記本電腦面市:盲人也能上網瀏覽了這款盲人筆記本電腦是一款特殊的電腦,因為它不需要藉助電腦顯示器就可以上網DotBook外觀上並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腦筆記本,更像是一款可以上網的盲人鍵盤。目前已推出兩個版本,40Q變體和20P變體。40Q變體每行可以有40個字符,並配有傳統的英文鍵盤和盲文鍵盤。而20P可以在一行中有20字符,並且只有一個盲文鍵盤。同時鍵盤上自帶可刷新的盲文顯示器,方便視障人士通過用手觸摸來獲得信息。
  • 盲人旅行家?盲人帆板運動員?5年走遍世界6大洲35座城市?
    文丨易小星中國第1位盲人旅行家、當代徐霞客週遊世界的精彩故事,5年走遍世界6大洲35座城市;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博士作序推薦,行動與向前的力量,總比抱怨強大。以前我曾說不看雞湯書,但是打開手裡這本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寫盲人旅行家的書之前,我都在心裡嘀咕,看不見的人為什麼要旅行呢?旅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盲人世博遊覽圖首亮相 立體地圖可供盲人觸摸
    這幅可觸摸的盲人世博遊覽圖正是全國優秀導遊馬皆強花了2個多月時間製作而成的。今天,這款首創的觸摸世博地圖將走進生命陽光館,今後所有參觀世博的盲人遊客都可以通過它來感受更真切的世博。  一年前開始製作  10多年以前,上海旅行社的馬皆強就曾經與黃浦區殘聯的盲人遊客結緣,陪同他們遊覽了江南水鄉。
  • 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只有黑色還是連黑色都不存在?盲人會做夢嗎
    盲人阿華滿臉洋溢著喜悅的神情,向旁人訴說著「什麼是顏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世界上約有4千萬人失明,另有2.5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視力障礙。  對於一個有視力的人來說,有時候很想知道——盲人是怎麼分辨白天和黑夜的?盲人的世界只有黑色嗎?還是黑色都不存在?
  • 一個盲人眼中的鏡頭生活
    他說:「我認為我的作品和盲人攝影運動是一百年前印象派運動的延伸。」 「很多印象派畫家有視覺問題,他們表現出了不同的解釋方式。盲目攝影運動是下一步的邏輯。」玩光在第一次涉足攝影時,埃克特會在晚上與他的德國牧羊犬烏祖(Uzu)進行郊遊,帶著狗狗是尋求保護。他說黑夜從拍攝雕像開始,他可以很快便尋求到更多有趣的主題。
  • 盲人到底是怎麼開車的?
    盲人開車主要有兩種方式。有的是根據副駕發出的導盲指令進行方向和油門的操作。還有一種是使用手杖作為行動輔助工具進行探測、保護和辨識環境路況。自由主義者有多屌的寫實鏡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也不管他們開的是法拉利Mondial還是標誌206,從方向盤後面的表情上都明白無誤地顯示出,開車對盲人來說是種無與倫比的極樂快感。
  • 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
    視頻: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霜打的楓葉更紅更豔 每年清明,人們總是懷著對故人的深深情意,輕輕擦拭墓碑,靜靜述說追思。浙江衛視推出《家書·清明專輯》,今天推出第一篇,盲人作家吳百孫給姨媽的一封信。古稀之年的吳百孫是位盲人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本來耳聰目明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雙目失明。在人生最低谷,是姨媽不僅照料他生活,更是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在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上,盲人選手被組委會接受參加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會,這項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對於盲人運動愛好者來說可以說是個福音
  • 盲人輔助行走拐杖的設計
    導盲犬雖然也是一種可靠的手段,但是維護成本太大,在盲人群體中的利用率並不高。我們所設計的電子導肓拐杖是基於STC89C52單片機控制,利用HSR-04超聲波測距和WT588D語音模塊結合固定在定製拐杖上的智能語音提示拐杖。當盲人的前方有障礙物的時候會被該系統檢測到時候,從而提示語音供使用者判斷。和傳統拐杖相比它具有障礙提示功能,具有可摺疊性,佔用空間小,攜帶方便。
  • 南通有支獲帕運會亞軍的盲人足球隊
    陳山勇心中曾划過一個念想,去帕運會一展身手。為此,他如饑似渴般地學踢球。「我們看不見,只能靠摸和教練教。」陳山勇說,一個正常人的動作,他們要分解成好幾個部分來學。比如射門動作,他們需要摸腳的姿勢,掌握髮力的部位,很多盲人球員需要練十天八天,甚至個把月才能學會。
  • 盲人工程師發明的「智能拐杖」,能利用谷歌地圖幫助盲人導航!
    最近,一種革命性的智能拐杖WeWalk問世了,依靠科技的力量,它可以幫助盲人更好的在城市中更有效地導航。拐杖的發明者是視力受損的工程師庫爾薩特·賽蘭(Kursat Ceylan),她是土耳其非營利組織青年領袖學院(Young Guru Academy, YGA)的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也只WeWALK背後主要的支持者,更重要的,她也是一名盲人。
  • 盲人高考生回應兩次交白卷:用盲文咋表示方程式?
    教育部一個姓馬的工作人員說,凡是你提出的合理建議,我們都會採納,今年是第一次,沒有經驗,以後繼續努力。態度非常好。在店裡坐了20分鐘。我繼續申請電子試卷。馬老師說,電子試卷不適用於數學,不能提供。我說那時間也不夠用,有次盲人考雅思時間是12個小時。他說增加時間太長,影響下午考試。我說北京2010年盲人中考就增加了一個小時。
  •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盲人群體,他們都去哪兒了?
    也正是因為有過這次體驗,我深深感受到盲人群體的不易,兩小時都如此困難,那他們是如何度過黑暗中那些日日夜夜呢,更何況還有著心理上的折磨。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盲人群體,據統計,2018年我國視力殘疾患者人數達到1700多萬,相當於每80人中就有一個「黑暗中的行者」。然而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盲人數量那麼多,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卻比較少?
  • 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為何大部分族人都是盲人?
    而在墨西哥那裡有著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森林的深處有一個原始的部落。雖然現在的地球上很多的人類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區還保留著最原始的生活狀態。例如亞洲的紋面族,納米比亞平原上的辛巴族,菲律賓的狗面族。而在墨西哥的馬德雷山區的原始森林裡隱藏著一個奇怪的部落,那就是盲族,這個部落大約有300多人,為什麼叫盲族呢?
  • 盲人可視:像蝙蝠一樣回聲定位
    資料圖  有些人對此技巧是如此駕輕就熟以至於他們可以輕鬆自如的登山、玩球類遊戲或者探索未知的地方。「我們的實驗展示了回聲定位並不僅僅是一個幫助有知覺損傷的個體在環境裡導航的工具,它還能作為視覺的有效感官替代品,幫助這些人識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材料特性。」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系和腦研所所長梅爾?古德爾(Mel Goodale)博士這樣說道。
  • 新設備用皮膚觸覺助盲人「復明」
    俄羅斯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新聞處表示,該校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設備,它使用所謂的感官視覺,可幫助盲人通過皮膚觸覺「復明」。該設備的工作原理是:戴在盲人頭上的3D攝像機掃描周圍圖像,然後通過一臺小型計算機建立攝像機視野範圍內的物體距離圖,利用一個特殊控制器和一個振動傳感器,距離圖被「傳送」給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