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盲人群體,他們都去哪兒了?

2021-01-09 公益善行

如果蒙住你的眼睛,讓你在黑暗中走路,你是不是會驚慌失措?走路顫顫巍巍,要試探很久才敢邁出下一步?即使旁邊有人拉著你,但是你也會難以適應無窮無盡的黑暗吧。

小益還清晰地記得前幾年參加活動時,嘗試著蒙眼走了兩小時,那真是一段漫長的時光。也正是因為有過這次體驗,我深深感受到盲人群體的不易,兩小時都如此困難,那他們是如何度過黑暗中那些日日夜夜呢,更何況還有著心理上的折磨。

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盲人群體,據統計,2018年我國視力殘疾患者人數達到1700多萬,相當於每80人中就有一個「黑暗中的行者」。

然而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盲人數量那麼多,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卻比較少?在國際盲人節之際,微博有個關於盲人出行的熱門話題,盲道傷盲、助盲設施缺失……是誰堵住了盲人的平行世界?

不是盲人不想出門,而是他們根本沒法出門。之前,在知乎上有個網友提問:現在中國是不是全世界生活最便利的國家?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對於殘疾人來說,還遠遠不是。

限制盲人出行的因素有很多,基礎設施環節薄弱、人為關懷缺乏以及心理障礙。

你上一次見面盲人出行是什麼時候?小益回頭想一下,好像除了乞討,我沒有在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見過盲人。

其實,退回到二三十年前,出行的盲人還是挺多的,一路上可以看到好多位,現在盲人都選擇把自己關在家裡,是因為他們沒辦法出門,很諷刺,交通這麼快捷卻沒給他們留一條路。

在我國,大多數城市其實都設有盲道,然而很多盲道形同虛設。在各區人流密集的商業中心一帶,盲道建設和養護都相當不人性化,不少被共享單車等障礙物佔據。

而且很多地方的盲道建設也存在缺陷,對於盲人的出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會是蛇形,一會是Z字形,這是要他們走迷宮嗎?

有些盲道甚至還中間就斷掉了,你永遠不知道你會走到什麼地方。

所以,絕大多數盲人出門如果沒有家人陪同基本上是「步步驚心」,儘管那些道路設計了盲人專用道,但實際用途不大,並沒有多少盲人在上面走動。說到底,還是因為社會對盲人關注度夠,流於形式的盲道以及人們意識的缺乏。

對於大家熟知的導盲犬,其實真正上能夠使用上導盲犬的群體很少,因為導盲犬是「奢侈品」,盲人得到一條導盲犬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因為導盲犬的培訓時間長達兩年,從培養幼犬,到尋找寄養家庭,最後考試,步步都是難關,考試通過率只有30%,每一條導盲犬的成本高達22萬元。

導盲犬成本太高,覆蓋率很難提高,真正能對盲人有切實有限幫助的,還是改善基礎設施和大眾觀念。

盲人的生活環境很堪憂,出門不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很多人都沒工作,只能靠著低保生活,他們會選擇不出門來避免給社會和家人添麻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盲人就只有三種職業:乞討、算命和按摩。

蔡聰說他在盲人大學學到的第一課,是老師語重心長的教導:「盲人的傳統三大行業是乞討、賣藝和算命,現在你們有學上了,以後可以去學按摩,一定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千萬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從基礎設施、人文關懷、再到社會刻板印象,你看,盲人確實不敢出門。

一個社會,為盲人,為殘疾人群體,提供怎樣的硬體設施和服務,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文明度,如何讓他們敢於出行,不僅需要思想的普及,還應有制度規範,將社會人文關懷切實落到實處。

他們看不見我們,我們應看見他們。

相關焦點

  • 中國有1730萬盲人,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他們!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這個群體十分龐大。失明人士共有824.8萬,全國此類存在視力障礙的人數量位列世界第一。而2016年,視障人數的數量已經迅速增長到了1731萬人,也就是說,每八十個人中,大約就有一名失明人士。一個如此龐大的群體,我們為什麼極少在生活中看見他們?
  • 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只有黑色還是連黑色都不存在?盲人會做夢嗎
    盲人阿華滿臉洋溢著喜悅的神情,向旁人訴說著「什麼是顏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世界上約有4千萬人失明,另有2.5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視力障礙。  對於一個有視力的人來說,有時候很想知道——盲人是怎麼分辨白天和黑夜的?盲人的世界只有黑色嗎?還是黑色都不存在?
  • 盲人眼中的世界,竟然不全是黑色?看看他們怎麼說
    小編帶大家看看,6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障礙人眼中的世界。1、全盲患者不認識黑色對於先天性全盲的患者來說,他們沒見過黑色,不了解我們所說的『黑色』這一概念。他們眼球接收到的就是『什麼也沒有』,是空洞的。而他們眼球接收到的就是『什麼也沒有』,是空洞的。
  • 國內視障人士數量世界第一,盲人出行受阻卻被罵慘?
    手賤點開評論區,進入另一個可怕的世界。他們說——「你都看不見了,為什麼還要出去亂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優勝劣汰吧,成本太高」「社會為大眾服務服務的都是正常人盲人沒有權利要求什麼都以盲人為主」???
  • 閉上眼眼就是盲人的世界?不對,盲人眼中的世界或許是這樣的
    他們在太陽下緊閉雙眼,感覺到的顏色是紅色的,是一種灼熱的顏色,這種顏色是有溫度的,非常溫暖。他們然後把我的手放入冰冷的用其中對我說,遊泳時的感受是無所不在的清涼就是藍的,這種感覺讓我們非常輕鬆,這是一位盲人患者盲戀,洋溢著體育的笑容說出來的,向旁邊的人訴說著顏色的變化。
  • 盲人可免費聽書了!「423聽書節」中國盲協與喜馬拉雅共建公益有聲...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也是一年一度喜馬拉雅「423聽書節」。中國盲協與喜馬拉雅宣布,將攜手共建盲人公益有聲圖書館,匯聚社會愛心資源,為廣大盲人群體打造一個高質量、大容量、有溫度、有深度的免費有聲閱讀平臺,並開展相關的盲人閱讀推廣活動和盲人主播培訓及就業服務活動。
  • 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為何大部分族人都是盲人?
    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有了質的飛躍,大家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出行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遊客更是走出了國門,想去探索外國的美麗風景,去領略不同於我們國家的風土人情。而且如今的交通發展也很迅速,去往世界上各個地方的飛機都有,這也更方便了遊客們的出行。
  • 盲人影院,為17000000人開眼
    圖/CGTN 為了了解盲人「眼中」的世界,王偉力戴上眼罩,在妻子的陪同下出門遛彎,去感受盲人內心的那份恐懼。 為了讓盲人觀眾能更好地理解電影,每一部電影王偉力都要看上四五遍,然後精心準備串詞。
  • 去哪兒CEO陳剛:旅遊這個生意關乎夢想
    「第一次坐飛機」的用戶群體,未來兩年仍將持續高速增長,他們會成為支撐去哪兒乃至整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6月率先達到盈虧平衡預計全年實現盈利受疫情影響,旅遊業今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進入10月份,遊客被壓抑了大半年的出遊需求終於得到釋放,旅遊業也迎來了疫情以來最大一波出遊潮。去哪兒數據顯示,十一期間全國15個省、直轄市旅遊產品預訂量超去年。「按照目前的恢復速度,到12月底,我們全年將實現盈利。無論從恢復的水平還是速度來說,我們在整個行業裡都是領先的。」
  • 「國際殘疾人日」職場上為何見不到殘障人士?他們都去哪兒了?
    擺在周海濱面前的是顯而易見的社會現實——缺少殘障融合,殘障人在職場上是透明的。周海濱1被忽視的商業價值人們疑惑「8500萬中國殘障者都去哪兒了」。譬如歐巴馬任期,白宮前臺就是一位盲人。在美國,「想要拿到聯邦政府的採購單子,員工必須有7%的殘障人。」在國內,政府為促進殘障人就業出臺強制和激勵措施。按照《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和《殘疾人就業條例》的規定,殘障員工應不低於企業在職職工總數的1.5%,未達到比例的企業需要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下簡稱「殘保金」)。
  • 「世界盲文日」屬於3900萬盲人和2.53億視力障礙者的一天
    在2018年11月的時候,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設立「世界盲文日」,首個「世界盲文日」為2019年1月4日。一方面是為了慶祝世界盲文日旨在促進人們認識到盲文作為交流手段對於充分實現盲人和弱視者人權方面的重要性。今天是第三個「世界盲文日」,讓我來走進盲文的世界。
  •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 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夢想這個詞,很多人談到都會雙眼放光滿眼憧憬。既然有夢想,那就付諸實踐!盲人陳光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盲人也能寫小說,也能得獎!他的名字叫陳光炅,12年前的一場疾病,讓他的人生從此墜入了黑暗的深淵。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
  • 南通有支獲帕運會亞軍的盲人足球隊
    因為盲人足球,他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蘇,第一次坐飛機出國,結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臺——2008年北京帕運會,並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了世界亞軍也因為足球是團隊項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變「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
  • 盲人旅行家?盲人帆板運動員?5年走遍世界6大洲35座城市?
    文丨易小星中國第1位盲人旅行家、當代徐霞客週遊世界的精彩故事,5年走遍世界6大洲35座城市;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博士作序推薦,行動與向前的力量,總比抱怨強大。以前我曾說不看雞湯書,但是打開手裡這本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寫盲人旅行家的書之前,我都在心裡嘀咕,看不見的人為什麼要旅行呢?旅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失明人士的盲人節願望:走在盲道上再也不撞車
    在路過小商品大世界的時候,老邢的腹部撞在了一輛停在盲道上的電動車上,老邢皺了一下眉頭,旁邊推車的人又擠了老邢夫婦一下,老邢往後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老邢說:「我最大的願望是,走在盲道上再也不撞車。」  明日是國際盲人節,記者走訪瀋陽市東順城街、北順城路、三好街、崇山東路等路段,發現盲道被佔現象隨處可見。
  • 她的故事背後,隱藏著中國1732萬人的共同困境
    或許是這種無助感太過深刻,那次之後,她在心裡默默決定,一定要鍛鍊自己獨立出行的能力:「無論以後我被丟到哪兒,也要自己找回去。」「除了看不見我什麼都能做」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對視障人士來說,有諸多不便。盲文的學習資料少,盲人的職業選擇也多數受限於按摩推拿。
  • 「豪華」盲人U跑團跑進深馬
    【深圳商報訊】(記者 鄧小群)30名盲人、133名志願者和19名香港成員,組成「豪華陣容」的U跑團,8:30衝上深馬跑道,一根粉紅絲帶成為他們前行的指引,這讓這支由盲人和志願者組成的視障跑團十分引人矚目,第一次參加深圳馬拉松的他們,在短短的6公裡體驗賽中,讓他們與這個城市一起呼吸、奔跑。
  • 香蕉的種子都去哪兒了?
    香蕉的種子去哪兒了
  • 疫後934萬人開啟人生首飛 去哪兒CEO陳剛:旅遊這個生意關乎夢想
    12月2日,去哪兒對外發布,今年通過去哪兒購票的用戶中,有934萬人是第一次坐飛機,這個數量創近五年新高。   去哪兒CEO陳剛表示,儘管行業面臨非常大的困境,去哪兒在2020年仍將實現盈利,新交易用戶量維持數千萬量級增長,其中三線以下城市用戶佔近半數。
  • 一根盲人杖,走遍6大洲:我看不見世界,卻讓世界看到了我!
    看不見的路,磕磕絆絆;識不出的人,暗藏險機;所以,對於盲人來說,生活,是雙眼無視的黑暗,更是「井底之蛙」的黑暗。他們走不出黑暗,看不到世界。但是,曹晟康,卻打破了「盲人」的限制。在曹晟康的新書《不和世界講道理》中,他詳細講述了自己旅遊的經歷,因為盲而被人甩掉流落他鄉、被僱主剋扣工資、異域他鄉遭遇騙子......儘管每一次出行,都伴隨著「危險」,但是,他卻從未被「未知」擊退,反而更堅定了他前行的腳步。2008年到2013年,他幾乎遍遊了中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