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電影多爛片?超現實題材也需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2021-01-09 騰訊網

即將到來的電影春節檔,一批國產新電影正在蓄力。東方奇幻題材的《侍神令》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同臺競技,加之已經上映的《赤狐書生》《姜子牙》等電影,近期國產東方奇幻電影迎來了一波熱潮。

《侍神令》,豆瓣

然而相比西方奇幻電影《指環王》《哈利·波特》等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成功之作,國產東方奇幻電影在技術上雖然不斷突破,但口碑始終不高。除一批品質較高的此類題材動畫電影之外,近年來豆瓣評分6.9的《妖貓傳》已屬「高分」,《赤狐書生》只有5.1分,《封神傳奇》更僅獲得2.9分。

絢麗的畫面之外,觀眾對國產東方奇幻電影普遍的批評在於「故事用狗血代替奇情」「人物單薄如紙」「用西方審美想像替代東方」。

2020年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影第一大「票倉」,在海外電影匱乏的情況下,一批國產新片湧進影院,其中就包括不少東方奇幻電影。這類電影能不能在新的環境下突圍?

《姜子牙》,片方提供

技術很重要,但只誇技術口碑多半坍塌

「如果哪部奇幻電影一上來就誇技術,多半會口碑倒塌。」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楊曉林表示,奇幻電影是個大概念,包括神話電影、玄幻電影、科幻電影、童話電影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超現實。「奇幻電影往往以技術、特效堆疊出的瑰麗奇幻世界為噱頭,但技術其實是最容易實現的,只要投資足夠,目前可以完成很多逼真的特效。」他坦言,目前市面上不少奇幻電影「形式上是過關的」,欠缺的是核心內容,「缺乏好的編劇是當下創作中的最大問題。」

「《封神傳奇》視效上不錯,但看了一半我在巨大的聲音裡睡著了。因為實在不明白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市民顏西是奇幻電影愛好者,在他看來國產奇幻電影其實有非常好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作為「底本」,但相比創作故事,很多電影製作方更願意把錢砸向有流量的明星,讓這些明星在「奇幻」的背景中談一場「懸浮」的戀愛:「這是對奇幻電影的極大誤解。」

《封神傳奇》,豆瓣

「觀眾看電影某種程度就是看自己,奇幻電影需要有現實精神和當下現實生活的映射才能打動人。」楊曉林以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人們能從電影中獲得情感共鳴:三四十歲這代中青年注重實現自我、積極打拼事業,但導致和子女相處時間少而容易造成親子矛盾。電影中的哪吒從小渴望父母陪伴,但父母需要外出「打妖怪」,造成了哪吒從小孤獨、叛逆的性格,照應了當下的現實社會問題。「一部電影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在於它能使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創作精神包裹現實內容,讓當下人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鳴。」楊曉林說。

「奇幻電影歸根到底是用天馬行空的方式講述人的故事。」市民陳雯認為,作為影迷希望看到超越現實生活的想像畫面,但電影的邏輯、情感還是要建立在人可以理解、共情的基礎上。她曾參與電影《大魚海棠》當年的眾籌活動,然而成片儘管畫面精美、想像恢弘,但主人公沒來由的愛情以及為實現所謂的「愛情」連累其存在的世界險些毀滅的情節設置,從道德倫理、情感邏輯等都令人難以相信。

「隨著觀眾文化素質的提高,需要在電影中看到人性、看到自我,找到自己的情感寄託和某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這也是《我不是藥神》等現實題材影片票房、口碑雙收的原因。」楊曉林認為,奇幻電影雖然是想像,但同樣需要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侍神令》,豆瓣

奇幻電影不能只靠編,好創作靠腳走出來

奇幻電影為何容易脫離生活?楊曉林發現,大多數「60後」「70後」作家傾向於寫現實題材,而「80後」「90後」傾向於寫網絡小說,其中「主體組成就是奇幻」。

在他看來,經歷過改革開放等中國巨大社會變遷的一代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睜開眼、提起筆就會想到現實創作寶礦;而很多年輕人雖然接受過良好教育,但在寫作時還沒有進入社會,人生體驗不夠,奇幻題材的天馬行空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赤狐書生》,片方提供

「第一代網絡小說的受眾一般只有十六七歲,奇幻題材很受歡迎,因為那種廣闊遼遠的想像,是對相對簡單、封閉的學校生活的極大擴充。」市民張一中學時曾跟好幾個朋友一起「創作」互相交流,結果大家寫出來的幾乎全部是奇幻題材,但成年之後大家對此就不再喜歡:「有了生活閱歷就發現很多這類想像是水中月、鏡中花,對人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非善即惡。」她認為,這正是許多國產東方奇幻電影口碑不佳的原因:「創作者瞄準的還是十六七歲的學生,眼花繚亂的背景之下,講的仍然是蒼白的故事和人物關係。」

「好劇本是用腳寫出來的。」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曾表示,任何創作都要去深入生活採訪,但對於編劇行業和編劇工作的不重視,使得許多影視創作靠憑空想像「趕」出來。

楊曉林經常接到編劇邀約,有次一個片方請他寫一部關於某特殊職業的劇本,面對毫不了解的題材,楊曉林提出至少需要一兩個月的前期勘探、採訪做積累,但對方表示,只有10天的時間留給他去「編故事」。「我只好拒絕了他,好劇本都是從生活中來的。」

寫好奇幻題材同樣需要有生活,比如《西遊記》雖然有奇幻的外殼,但內裡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寫照。電影《風雲決》的原著作者馬榮成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所有故事、角色之間的關係都是用他所在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創作出來的。「這對我震動很大,原著裡有步驚雲、聶風等上百號人物,一個小小辦公室裡面也許就一二十個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許多年輕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很豐富,故事也編得好看,但缺少現實內容。奇幻題材要把你當下觀察的東西特別是現實情感注入,要有創作者自己對人物的理解,而不能只是靠編。」

《妖貓傳》,豆瓣

走向海外,不必迎合海外

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04.17億元,約合31億美元,超過北美(21億美金)成全球第一票倉。受疫情影響,歐美大片供給不足,需要高額投資的國產東方奇幻大片看似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國產的東方奇幻大片,哪兒有一點東方審美的樣子?」市民秦女士對《封神傳奇》《阿修羅》等電影的外在表現就十分不滿意:「金字塔式的建築,角鬥士一樣的服裝,蒸汽機械一樣的戰車,這是哪兒的審美?」

就算是在國內實景拍攝,也未必能體現東方意蘊。「曾經有調侃,說華語古裝片導演還兼職導遊。」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楊俊蕾以《無極》中的碧沽天池、《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恩施大峽谷等為例,「本應分擔環境敘事功能的風景在影像採集層面過於偏重外觀的美,在景物使用過程中又太過於糾集密實,猶如舞臺背景,好看卻固定,有失靈動,原生於華夏大地的實地景觀未能有效增加影片的東方意韻。」

「隨著全球化的加強,所帶來的電影同質化在意料之中」,楊曉林認為,電影需要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國家形象、凝聚人心,但非中國元素或中國元素的不當運用不斷在奇幻電影中出現,背後是一種資本博弈。有數據顯示,95後已經成為後疫情時代主力觀影人群,為了保障票房,許多奇幻電影的運作邏輯不是合乎傳統文化,而是合乎這代觀眾的口味。

相對於形式上的西方文化元素,楊曉林更看重內核上的中國文化精神。他認為,中國奇幻電影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有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西方的製作技術、奇幻思維在形式上大可使用,甚至西方一些故事題材也可拿來進行改編。「神話題材的文學作品是全人類的財富,在取材上不必盲目排外。西方人可以拍給全世界看的《功夫熊貓》,宮崎駿很多作品改編自西方題材,但皮是西方的,核心卻是日本文化,中國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網絡電影「大地震」:現實主義題材突圍、營銷看齊院線
    多面突破之下,《大地震》上線9天分帳票房即破千萬,不僅為網絡電影市場的題材創新樹立了標杆,也促使全行業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哪些舉措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升級?現實主義題材突圍:用真實建立共鳴《大地震》之所以吸引人,最關鍵的一點是——真實。這兩個字,製片人羅勁松在採訪中也一直強調。
  • 「奇幻電影得用天馬行空方式講述人的故事」
    市民顏西是奇幻電影愛好者,在他看來國產奇幻電影其實有非常好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作為「底本」,但相比創作故事,很多電影製作方更願意把錢砸向有流量的明星,讓這些明星在「奇幻」背景中談一場「懸浮」的戀愛,「這是對奇幻電影的極大誤解」。「觀眾看電影某種程度就是看自己,奇幻電影需要有現實精神和當下現實生活的映射,才能打動人。」
  • 現實主義題材力作雲集——2018年長篇小說創作一瞥
    《菜根謠》書影 資料圖片《重新生活》書影 資料圖片 1、嚴肅主題和傳奇色彩相交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數據,201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數量在8000-10000部之間,較前一年數量略有增加,其中現實主義題材力作雲集。
  • 電影工作座談會丨馬太效應突顯,現實主義突圍,電影行業重回理智
    在電影影片數量以及票房數量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影片的質量提升同樣沒有落後,2018年的電影市場中,不同題材類型的影片都有亮眼的表現,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等題材的優秀影片不斷湧現。但是從2018年影片整體情況來看,表現更為亮眼的則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成為2018年電影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 龐貝《獨角獸》:科幻色彩下現實主義的魅力
    曾以歷史懸疑題材長篇小說《無盡藏》驚豔文壇的龐貝這樣形容自己的新作《獨角獸》。從歷史回歸現實,而現實就是未來。事實上,這部頗具科幻色彩的小說自推出便受到頗多關注,評論界以「科幻現實主義」新範本為其定義。
  • 韓國電影《念力》:用奇幻元素講了一個現實題材的故事
    類型混搭,導演非常敢嘗試,用奇幻元素講了一個現實題材的故事。有一個亮點是,當爸爸獲得了超能力,別人都在想怎麼用這個能力發財,只有女兒關心父親會不會身體會受影響,而父親自始至終只是想給女兒更好的生活。音樂7畫面8導演8故事7表演9印象8平均7.9/10韓國本土化的超能力故事,很有鄉土氣息。中規中矩+略有新意,漸入佳境。尤其人物設置,不論大小角色,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及意義,何況還都那麼個性十足。
  • 網絡電影題材變遷史
    遙想一年半以前,這種內容形態還因「佳作欠奉」,成為官媒點名批評的對象,伴隨其5年的發展歷程,網絡大電影從追求短期內容極速變現的商業模式,到如今用現實主義的題材創新和文化內涵,承載價值表達,記錄時代發展與人民心聲。 5年間,網絡電影成為中國電影越發重要的市場增量,也被記錄著從初生到成熟的題材變遷史。
  • 祖丁遠:關注電影題材撞車和大雷同現象
    近日,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立項公示,發現明後兩年題材撞車的電影數量著實驚人。現在不管是無意的撞車,還是有意的跟風,說明了國產電影題材走上了窮途末路,缺乏創新精神的弱點已經暴露無遺。又有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志敏認為,一部電影獲得成功後,有一系列類似題材的電影出現,這是電影產業化的基本規律之一,但這不是好現象:「題材雷同的影片,很容易使觀眾產生厭煩心理。」事實上同樣題材一拍再拍,已引起觀眾反感。著名影評人小雨說:「現在都扎堆拍古裝片和歷史片,其實現實題材影片有很大的開拓空間,有新鮮東西可以挖掘。」 但他不知道開發現實題材會遇到各方面的難題。
  • 揭秘關注兒童性侵問題的現實題材電影《無辜囚徒》如何高分過審
    所周知,敏感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過審難,是行業不爭的事實。然而,近期電影行業重啟後的院線新片中,赫然有一部關注兒童性侵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無辜囚徒》,即將在8月7日上映。在我看來,一是題材具有社會教育意義,二是拍的好,三是尺度把握得當,四是價值觀導向正確。首先,題材雖敏感,但是屬於稀缺題材,由真實事件改編,現實關照性很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意義。
  • 2019中國電影亮出成績單,你今年貢獻了多少……
    現實主義元素備受青睞縱覽去年取得不錯票房的國產影片,商業與藝術並舉,風格多元,為觀眾獻上了多種類型佳作。其中,現實題材影片更以真實的力量打動人心,大放異彩。在這些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影片中,現實題材影片佔多數,真實事件更成為一個重要的創作源泉,無論是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還是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亦或是展示消防員工作和生活的《烈火英雄》,還有表現中國「攀登精神」的《攀登者》等影片,都以細膩真實的人物塑造,拉近了與觀眾間的距離,也為主旋律類型片打開了新的思路。
  • 現實故事片《金字塔之連鎖反應》:關注社會熱點,直擊人性痛點
    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已經和國外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產生了有效互動並且和當下中國社情民情呈現出一定的對話性,我們可以用「參與型現實主義」來概括。這些現實題材電影作品不僅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三部外星人題材的高分經典電影,拍出了骨感的現實!你還會錯過嗎
    外星人題材的科幻電影,相信大家在成長過程中都看過不少。好萊塢稱霸全球電影市場的漫長時間裡,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創作了很多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影片:《異形:契約》、《明日邊緣》、《星河戰隊》、《外星人E.T.》、《阿凡達》、《第三類接觸》等等。
  • 東亞奇幻「物語」,洪荒神話故事而來,還是重生於網文和二次元?
    《鎌倉物語》《與神同行2》,加上今年暑假檔上映三天就急匆匆撤檔的話題作《阿修羅》,這三部來源於中日韓的奇幻類型片,都無一例外地相中了黃泉路上的鬼怪故事。這三部影片在題材和類型上的相似,與主創團隊關係不大。事實上,同為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中日韓在奇幻題材的創作上,確實容易展現出,比其他愛情、現實題材、動作等其他類型更多的相似度。
  • 電影《大地震》票房破千萬 口碑豐收樹立現實主義題材標杆
    作為改編自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現實主義作品,片方在製作中誠意還原細節、劇情節奏緊湊、演員陣容強大,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品質優良的電影作品,並以卓越的成片質量得到觀眾認可,取得了亮眼的播放成績。上線十日票房破千萬 樹立現實主義題材標杆 電影《大地震》上線十日票房突破千萬,這樣優異的成績也得益於製作方和平臺方的共同努力。
  • Q1豆瓣評分TOP10出爐,網絡電影迎來開門紅!
    截至目前,全網上線網絡電影140多部,豆瓣評分破5的影片已超過10部,分帳破千萬的影片已超20部,更有院線轉網絡的《肥龍過江》全網累計約1.18億次有效播放量呈現,這些數據遠超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宮崎駿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他將日本動漫從本土推向了全世界,作品題材豐富,架構龐大,夢想、環保、人生、生存、和平主義、女權運動這樣題材的作品只有宮崎駿可以駕馭。但是關於愛情題材,相信沒有人能夠比新海誠更適合。
  • 《歌帶你回家》發終極預告 謝亮宏導演回歸現實主義題材
    溫情勵志電影《歌帶你回家》今日重磅發布了影片終極預告,預告深刻展現了小百靈家庭災難是如何一步步蔓延開來,找尋走失的弟弟是他們唯一的信念。該影片由國家一級導演謝亮宏執導,著名電影製片人錢海毅擔任總製片,著名劇作家趙江麗擔任編劇,著名表演藝術家牛犇、演員李品夆、艾米、張捷、呂澤先、周婷婷、鄭子涵、陳詩穎、謝盈雪、林軒、鄔倩等聯合主演。影片自官宣以來,其現實主義題材頻頻引發網友熱議,2021年1月11日即將全國公映。
  • 《拆彈專家2》力壓《晴雅集》,奇幻電影不香了?
    作為電影工業的重要類型,下一個奇幻爆款又在何處?國產奇幻電影「失寵」了嗎?奇幻電影的定義起源於西方,「星球大戰」、「哈利·波特」、「指環王」系列、「漫威」等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好萊塢奇幻電影的代表。到了中國,這一類型也被賦予了本土化的意涵:神魔鬼怪、靈異幻象、神話傳說等題材均可被納入其中。
  • 鯊魚題材的爛片們,這次終於被《巨齒鯊》打敗,排名第二
    最近不僅僅是被罵出翔的《愛情公寓》和疑似抄襲的《一齣好戲》是熱點,還有一部電影也很值得被關注,就是《巨齒鯊》。《巨齒鯊》是8.10上映,和前兩部電影同時期,當的電影都滿座的時候,巨齒鯊的票房不是很理想。
  • 電影《百慕達魔鬼三角》舉行發布會奇幻探險題材引期待
    由杭州鑫樂影視傳媒有限公司、360影視中心,北京超級夢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片,上海前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行的網絡奇幻探險大電影《百慕達魔鬼三角》於9月24日在杭州舉行新片發布會,屆時,出品人林忠錦、製片人張睿凌、導演安勝勇、編劇餘人、資深媒體人張雲龍等出席了該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