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已經和國外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產生了有效互動並且和當下中國社情民情呈現出一定的對話性,我們可以用「參與型現實主義」來概括。這些現實題材電影作品不僅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4年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以當時備受關注的兒童被拐案為真實原型,最終收穫3.44億元票房;2015年《滾蛋吧!腫瘤君》以熊頓抗擊癌症的故事為原型,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5.11億元票房;2015年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以山東聊城郭剛堂騎摩託尋子的故事為原型,票房為2.15億元;2018年初《無問西東》上映,片中每一個人物均可從清華檔案館中找到原型,影片以7.54億元票房收官……誠然,上述影片還存在著許多值得進一步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但其在現實主義創作方面所做出的創新努力不容忽視。
具體而言,一方面是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者希望通過電影與社會各界進行對話,更多地與社會熱點互動共生;另一方面,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嘗試與觀眾尤其是年輕人互動對話,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關注他們關心的熱點話題,這些堅守和努力都有效地提升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力量,引發更多的觀眾共鳴,並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由安徽澤深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金字塔之連鎖反應》就是一部深入社會話題、直擊人性痛點的片子,故事講述一個專攻金融犯罪的「騙子」律師廖大偉,他創立的海陽市反金融詐騙協會協助當地警方破獲了多起金融詐騙大案。而他在對付騙界之王許文狄時,陰差陽錯遇到了大學生尚曉東。尚曉東加入了反詐騙協會,臥底到許文狄身邊,和廖大偉聯手,裡應外合,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反騙計中計,局中局。
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具有參與性、開放性、交互性。這也是現階段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和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當下中國現實主義電影正在積極地「走出去」,並且也開始逐漸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影響力,讓世界上更多觀眾通過電影這種形式來認識和了解中國的發展和當前的社會現狀。
近年來,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等諸多國際交流合作的帶動下,中國的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廣並被世界所認可,是讓更多人認識現實主義電影這張「名片」的非常好的途徑。同時網際網路的發展,也讓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進入到公眾的視野中,《金字塔之連鎖反應》出品方澤深影業就是抓準了這點,選擇此時進軍現實題材市場。
當下中國的現實主義電影創作,跟歐、美、日和韓國、印度等國家的相關電影比較,在題材、樣式和介入深度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充分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如果精心栽培,耐心呵護,予以善待,假以時日,它將會以更強大更自信的姿態,出現在國際影壇之上,一起期待澤深影業現實力作——《金字塔之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