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1.故障現象
銅件鏡筒鍍鎳後發現大量針孔,且低電流密度區針孔略小,工件朝上部分比朝下部分多。溶液分析;
NiSO47H2O220g/LNiCl26H2O35g/L
H3BO330g/LpH=5.0
根據此情況加8g/LH3BO3,將pH調到4.5,針孔有所減少,但沒有完全消除;又加入0.05g/L十二烷基硫酸鈉,沒有什麼過多的變化;將pH調到4.0,低電流密度針孔消失,高電流密度仍存在針孔,並時常伴有斑點,且整體質量不合格,而且電解24小時以後故障又重新復出,pH又略有上升。
2.故障分析
通常造成針孔的原因有:毛坏質量差,電鍍時有油汙,溶液中有固體顆粒,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其它表面活性劑少,異金屬雜質進入鍍液,pH偏高等。
根據故障的現象.並逐一進行試驗及排除後發現,只存在某種雜質離子在零件電鍍時放氫造成的局部PH升高而出現的氫氧化物沉澱造成的故障,根據經驗分析,在低Dk時沒有針孔,針孔大多出現在高Dk處.有點象鐵雜質離子造成的故障。因為:Fe3+3H2O←→Fe(OH)3↓+3H+①
Fe2++2H2O←→Fe(OH)2↓+2H+②
而且在陰極上存在;Ni2++2e←→Ni③
Fe2++2e←→Fe④
2H2O+2e←→H2↑+2OH⑤
當在Dk較大區域時會出現由⑤的反應較快引起局部表面pH升高,使形成Fe(OH)2、Fe(OH)2的傾向增大,而且此傾向有助於氫氣泡(方程⑤反應所得)在表面停留,這樣出現針孔就會較多,此分析基本與現象相符。但一個長期從事銅件電鍍的鍍槽又哪來的鐵離子?筆者經過仔細尋找、詢問,發現加熱管好像材料有所更改。仔細核對,原來一星期前電加熱鈦管燒壞以後,倉庫沒有鈦加熱管,用不鏽鋼加熱管代替,且此不鏽鋼管與原加熱管尺寸不符,電工將之固定在陽極杆線上,在電鍍時加熱管出現鐵的溶解:
Fe一2e→Fe2+⑥
Fe一3e→Fe3+⑦
即使不通電仍有可能發生如下反應:
2Fe+6H+→2Fe3+3H2↑
這就是pH會略有上升的原因。經過幾天的生產和溶解,溶液中鐵高子自然大量升高。
3、解決方法
據以上情況要求立即將加熱管更換掉,對鍍液採取如下方法處理:
①由於時間較緊任務較急,將溶液pH調至5.5後攪拌30分鐘,趁熱過濾』除去Fe3+。
②在溶液中加入2g/L檸檬酸鈉和0.5g/L甘露醇。暫時將原溶液按鎳鐵合金液的方法進行電鍍。
③試鍍,鍍層質量較滿意。
此故障的出現給筆者一個很好的啟發:對鍍液的外部環境的任何材料的更換都必須仔細研究一下後果,技術人員更要把好此關。
責任編輯:李曉彤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